小剂量氨氯地平及替米沙坦治疗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

2023-10-18 01:32何丹
中国实用医药 2023年18期
关键词:米沙坦变异性氨氯地平

何丹

高血压是一种进行性的“心血管综合征”, 其特点是动脉血压持续增高, 多发生于中老年人群。近几年, 我国高血压患病率逐年上升, 目前全国高血压患病率已达27.2%, 如何有效防治已成为医学界的热点问题。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 高血压患病率呈上升趋势, 已成为威胁人民健康的重要疾病。高血压会出现头晕、头痛、心悸、疲劳等症状, 如果不及时处理, 会引起心脏、肝脏、肾脏、大脑等部位的病变, 从而危及患者的生命。目前, 国内临床以药物治疗为主, 以抗高血压为主, 常用药物以替米沙坦、氨氯地平为主。选择合适、安全、有效的药物, 使血压达到理想水平,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是临床高血压治疗的首要目的。目前, 临床治疗高血压主要采用两种药物联合, 本研究选择本院2020 年1 月~2022 年6 月收治的高血压患者共980 例作为研究对象, 分析小剂量氨氯地平及替米沙坦治疗高血压患者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20 年1 月~2022 年6 月收治的高血压患者共980 例为研究对象,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490 例。对照组男260 例, 女230 例;年龄31~74 岁, 平均年龄(52.55±7.15)岁;病程2~18 年, 平均病程(10.01±2.66)年;合并症:糖尿病患者51 例, 冠心病患者36 例;高血压分级:Ⅰ级患者42例, Ⅱ级患者389例, Ⅲ级患者59例。观察组男256 例, 女234 例;年龄31~74 岁, 平均年龄(52.19±7.27)岁;病程2~18 年, 平均病程(10.22±2.59)年;合并症:糖尿病患者53 例, 冠心病患者34 例;高血压分级:Ⅰ级患者40 例, Ⅱ级患者390 例,Ⅲ级患者60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见表1。排除标准:严重肾、肝、心功能不全患者;恶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患者;对本研究药物过敏患者。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n, ±s)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n, ±s)

注:两组比较, P>0.05

组别 例数 性别 平均年龄(岁) 平均病程(年) 高血压分级 合并症男 女 Ⅰ级 Ⅱ级 Ⅲ级 糖尿病 冠心病观察组 490 256 234 52.19±7.27 10.22±2.59 40 390 60 53 34对照组 490 260 230 52.55±7.15 10.01±2.66 42 389 59 51 36 χ2/t/Z 0.065 0.782 1.252 0.210 0.043 0.062 P 0.798 0.435 0.211 0.834 0.836 0.804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小剂量氨氯地平(辉瑞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10950224, 规格:5 mg×7 片)治疗,1 次/d, 5 mg/次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替米沙坦(商品名:舒尼亚, 北京福元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0442, 规格:40 mg×14 片)治疗, 2 次/d,40 mg/次口服。两组均连续用药3 个月。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血压降低至正常水平的时间, 治疗前后舒张压和收缩压、白天血压变异性、夜间血压变异性和24 h 血压(收缩压、舒张压)变异性,治疗效果, 不良反应(头昏、腹泻、呕吐、其他)发生情况。

1.4 疗效判定标准[1]显效:症状、体征消失且血压正常;有效:症状、体征等改善>50%, 收缩压下降幅度>10 mm Hg, 舒张压下降幅度>30 mm Hg;无效:症状、体征等改善程度≤50%。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 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血压降低至正常水平的时间比较 观察组血压降低至正常的时间(6.24±1.25)d 短于对照组的(8.56±1.45)d,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826, P=0.000<0.05)。

2.2 两组治疗前后舒张压和收缩压、白天血压变异性、夜间血压变异性和24 h 血压变异性比较 治疗前,两组舒张压和收缩压、白天收缩压变异性、白天舒张压变异性、夜间收缩压变异性、夜间舒张压变异性、24 h 收缩压变异性、24 h 舒张压变异性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两组舒张压和收缩压、白天收缩压变异性、白天舒张压变异性、夜间收缩压变异性、夜间舒张压变异性、24 h 收缩压变异性、24 h 舒张压变异性均明显低于治疗前, 且观察组舒张压和收缩压、白天收缩压变异性、白天舒张压变异性、夜间收缩压变异性、夜间舒张压变异性、24 h 收缩压变异性、24 h 舒张压变异性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对照组显效210 例, 有效245 例, 无效35 例, 总有效率为92.86%;观察组显效320 例, 有效160 例, 无效10 例, 总有效率为97.96%。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两组均出现头昏、腹泻、呕吐等不良反应。观察组出现头昏4例、腹泻3例、呕吐5 例、其他3 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6%(15/490);对照组出现头昏3 例、腹泻3 例、呕吐5 例、其他3 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86%(14/490)。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舒张压和收缩压、白天血压变异性、夜间血压变异性和24 h 血压变异性比较( ±s, mm Hg)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舒张压和收缩压、白天血压变异性、夜间血压变异性和24 h 血压变异性比较( ±s, mm Hg)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 a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bP<0.05

组别 例数 时间 白天血压变异性 夜间血压变异性收缩压 舒张压 收缩压 舒张压观察组 490 治疗前 13.13±2.91 16.25±3.28 9.45±3.23 12.13±3.91治疗后 8.56±1.21ab 10.19±2.48ab 7.56±1.01ab 10.56±1.21ab对照组 490 治疗前 13.15±2.92 16.34±3.28 9.43±3.21 12.18±3.78治疗后 9.78±1.68a 12.21±2.67a 8.57±1.23a 11.56±2.56a组别 例数 时间 24 h 血压变异性 舒张压 收缩压收缩压 舒张压观察组 490 治疗前 13.12±2.45 16.55±3.28 96.13±6.91 151.25±3.28治疗后 8.56±1.26ab 10.21±2.41ab 78.56±3.21ab 122.19±2.49ab对照组 490 治疗前 13.12±2.13 16.31±3.21 96.14±6.58 151.22±3.18治疗后 10.71±1.65a 13.24±2.61a 85.72±4.53a 140.14±2.12a

表3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n, %)

表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 n(%)]

3 讨论

近年来, 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 生活压力越来越大, 高血压患病率也越来越高, 如果不能及时治疗会导致心脏、肝脏、肾脏等功能受损, 所以在治疗时要注意控制体重, 纠正不良生活习惯, 同时还要配合一些药物, 让患者的血压恢复到正常的水平[2,3]。

氨氯地平是一种新型的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 具有选择性抑制钙离子透过膜进入心肌、平滑肌细胞的功能, 其半衰期和作用时间长, 且不良反应小。氨氯地平是外周动脉扩张剂, 主要通过对血管平滑肌的作用减少周围血管阻力, 降低血压。氨氯地平对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心绞痛均有显著疗效, 其药理机制为:①血流动力学效应:通过与失去活性的钙通道结合, 使其复活期延长, 从而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钙离子的内流, 该药物在受体部位的作用比较缓慢, 能舒缓血管, 从而减轻由扩张血管引起的头胀、头痛、面红等不适;②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已有研究表明, 氨氯地平对低密度脂蛋白(LDL)受体的表达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并能显著降低动脉壁内胆固醇含量, 防止血小板凝集、血管平滑肌增生, 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及服用硝酸甘油的用量[3];③对心脏的保护作用:氨氯地平能明显提高心肌缺血及复灌后的心肌功能, 减少心肌氧消耗, 提高冠状动脉血流, 防止线粒体三磷酸腺苷(ATP)的损伤, 维持心肌细胞的正常工作。服用氨氯地平后, 药物吸收缓慢、充分, 患者个体间的差异不大,6~12 h 内的血药浓度最高。结果显示, 高血压患者血浆蛋白结合率为93%, 血浆清除率为双相, 终末消除半衰期为30~50 h, 连续服药7~8 d 后血药浓度基本稳定。所以每天1 次的药物浓度会有很大的波动, 患者可以承受, 24 h 内可以很好地控制血压, 同时也可以降低血压的变化对身体的伤害。在年龄大的患者和肝脏机能下降的患者中, 使用氨氯地平的药物清除速度降低, 所以开始用药时最好选择低剂量。肝脏损害的患者不需改变剂量, 因为其药动学特性不会受到损害。氨氯地平在肝内被代谢, 其代谢产物不具有药理作用[4]。

从不良反应看, 在服用氨氯地平时会出现头痛、头晕、面红、浮肿、恶心、乏力等症状, 老年、肝硬化、肾功能障碍患者要谨慎选用, 在用药时要控制用量, 同时要注意患者的肝功能是否正常, 如果患者出现急性肝病肝功能损害则禁用。应用氨氯地平的患者, 由于其吸收缓慢、浓度变化小、作用时间长, 其不良反应比其他药物少, 且大多会自行消退, 特别是血管扩张的很少。总之, 氨氯地平是一种长效的钙离子拮抗剂, 其使用度高, 可以延长药物的使用周期, 使用简便。多数轻度和中度高血压患者均可单独应用, 并与其他降压药配合应用, 疗效明显[5,6]。

替米沙坦作为一种高选择性的血管紧张素受体1(AT1)拮抗剂, 已获临床应用, 可单独或与其他降血压药物联合应用。由于替米沙坦具有较长的半衰期, 所以在24 个疗程间隔内该药物可以有效降低血压。经过多项精心设计的临床试验和临床试验证明, 替米沙坦可以长期降低血压, 对所有类型的高血压患者, 包括老年人、2 型糖尿病及有代谢综合征和(或)肾脏不全的患者, 特别是在24 h 给药间隔期内, 甚至在此6 h 内替米沙坦均能有效控制血压。替米沙坦除可以调节血压, 还可以帮助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血脂、提高左心室和肾功能。替米沙坦是原发性高血压的首选药物,因为替米沙坦具有长期的降压作用, 且患者有较好的耐受性。替米沙坦具有特殊的化学结构, 能有效控制24 h 内的血压, 其与其他治疗高血压的药物相比, 可以有效保护靶器官, 预防相关并发症[7,8]。

本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血压降低至正常水平的时间短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患者舒张压和收缩压、白天血压变异性、夜间血压变异性和24 h 血压变异性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小剂量氨氯地平及替米沙坦治疗高血压患者的效果确切, 可有效控制患者的血压, 改善血压变异性, 且安全性高。这是因为氨氯地平片、替米沙坦两者联合应用可发挥协同增效的作用, 是目前临床上比较常见的降压药物。氨氯地平片是一种钙离子拮抗剂, 其主要功效是抑制体内钙离子的流失, 并能使血管扩张, 从而达到降血压的效果。替米沙坦是一种具有特异性的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 具有明显的抗高血压、利尿和改善心肌狭窄的作用, 其主要功能是通过抑制肾素的分泌, 减少心脏的回心血量, 从而阻断血管的紧张素, 达到降低血压的目的。氨氯地平和替米沙坦对高血压有很好的协同效应,能够稳定、持续地降低血压, 减轻患者的不良反应, 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9,10]。低剂量的氨氯地平和替米沙坦对高血压有明显的降压作用, 且降压速度更快, 疗效更好。

综上所述, 小剂量氨氯地平及替米沙坦治疗高血压患者的效果确切, 可有效控制患者的血压, 改善患者的血压变异性, 且安全性高, 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米沙坦变异性氨氯地平
缬沙坦氨氯地平与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的应用效果分析
氢氯噻嗪联合替米沙坦用于高血压治疗的有效性分析
非杓性高血压宜选用左旋氨氯地平
依那普利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并发心力衰竭的效果观察
替米沙坦对慢性肾脏病患者血清BMP-7的影响
替米沙坦和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及最小成本分析
探讨氨氯地平应用于高血压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中医治疗近况
清肺止咳汤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40例
冬病夏治止咳贴贴敷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