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干预模式对军事训练伤伤员自我效能及心理的影响观察

2023-10-18 01:32曹维维耿燕
中国实用医药 2023年18期
关键词:军事训练伤员军事

曹维维 耿燕

军事训练是部队保持强大战斗力、保障打赢战斗的基本要素之一, 但在军事训练中造成的军事训练伤频发, 亦是引起非战斗性减员的关键风险因素之一。军事训练伤的定义为军事训练时造成的人体骨、软组织或器官的损伤, 且由此产生功能障碍使其正常训练耽误≥1 d 者。据研究证实[1], 人体组织机能及心理因素在军事训练伤的产生中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 军事训练伤后伤员自我效能及心理将会受到不同程度影响,进而影响机体恢复, 使军事训练进一步延迟。为改善军事训练伤后伤员自我效能及心理健康状况, 以提升战士身心素质, 本研究在常规处理军事训练伤的基础上采用综合干预模式且取得了显著性成效,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20 年6 月~2022 年10 月在大连某军队康复疗养中心进行康复疗养的96 例军事训练伤伤员纳入研究, 纳入标准:军龄2~5 年;符合军事训练伤临床诊断标准[2];既往身心健康状况良好;已签署知情同意书并自愿入组本项研究。排除标准:于军事训练前已患有关节、肌肉、软组织或脏器损伤者;病理性骨折者;严重心理障碍者。将所有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处理组和综合干预组, 各48 例。常规处理组中伤员均为男性, 平均年龄(19.65±4.27)岁;平均身高(169.83±7.01)cm;平均体重(60.68±5.73)kg。综合干预组中伤员均为男性, 平均年龄(19.42±5.31)岁;平均身高(168.77±6.84)cm;平均体重(59.45±4.38)kg。两组伤员一般资料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常规处理组 给予军事训练伤的常规处理, 包括讲解军事训练损伤有关的知识、介绍治疗过程、予以伤痛针对性处理等。

1.2.2 综合干预组 在常规处理基础上采取综合干预模式, 具体方法如下:①认知干预。由心理教育者对伤员采用谈话的方式进行干预, 约40 min/次。首次谈话的目标是明确军事训练伤发生的原因, 了解伤员的负性心理, 后续谈话定期开展, 先对上次谈话内容进行梳理, 对目前仍存在问题进行询问并记录, 在同伤员的沟通讨论中向其传递正确、科学的认知。②行为干预。指导伤员进行肌肉放松训练和呼吸训练。a.肌肉放松训练, 按照从头至颈、至肩、至手臂、至胸腹至腿和足的顺序, 逐次进行肌肉的节律性收缩和放松, 从而帮助伤员减轻心理上的紧张, 1 次/d,20 min/次。b.呼吸训练, 伤员先轻轻闭眼, 进行缓慢呼气到深深吸气的循环, 训练中伤员要仔细体会腹部伴随着呼气、吸气而发生的下沉和隆起变化, 1 次/d,15 min/次。c.康复日志, 嘱伤员定期记录伤病的康复进程, 有助于其清晰认识到治疗所产生的康复效果,通过这些真实的医疗康复数据提振伤员的康复信心。③心理干预。a.针对伤员过于担忧伤情、惧怕军事训练等心理状况, 由干预者结合既往康复成功案例帮助伤员提升对治疗的信心。b.记录伤员的康复情况, 让伤员清楚地意识到治疗康复的效果, 用真实的康复数据帮助其建立并强化治疗信心。c.组织军事训练伤员的康复经验交流会, 由成功康复的伤员向康复中的伤员分享康复经历, 以消除伤员的疑虑。d.开展部队关怀慰问活动, 由部队干部和战友提供充分的情感支持, 以帮助伤员抵抗负性心理。e.鼓励家属加强对伤员的陪伴和照顾, 提供家庭支持。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3.1 自我效能评估 采用GSES 评估两组伤员干预前后的自我效能。该量表没有分量表, 因此只统计总量表分, 10 项得分相加除以10 为量表总评分, 各项采取Likert 4 点评分, 即1 分表示“完全不正确”, 2 分表示“有点正确”, 3 分表示 “多数正确”, 4 分表示“完全正确”。分值越高代表伤员自我效能感越高, 越有利于康复[3]。

1.3.2 心理状况评估 采用SCL-90 评估干预前后两组伤员的心理状况。该量表包含9 个因子90 个项目,九因子即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各项均采取5 级评分法,即“无”、“很轻”、“中度”、“偏重”和“严重”。得分越低代表伤员心理健康状况越好[4]。

1.3.3 健康知识掌握情况 采用张晓丽等[5]设计的训练健康知识量表对干预前后两组伤员的训练相关健康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评价。该量表含5 项(热身知识、预防知识、高危环节知识、易感因素知识、功能锻炼知识), 各10 题, 共50 题, 每题2 分, 每项总分为20 分。得分越高表明伤员健康知识掌握情况越佳。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 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 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伤员干预前后自我效能评分对比 干预前,两组伤员GSES 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30 d, 两组伤员GSES 评分均明显高于本组干预前, 且综合干预组GSES 评分明显高于常规处理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2.2 两组伤员干预前后心理状况对比 常规处理组干预前后组内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评分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30 d, 综合干预组人际关系敏感、敌对、恐怖、精神病性评分与本组干预前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焦虑、偏执评分显著低于本组干预前, 且综合干预组躯体化、强迫症状、焦虑评分显著低于常规处理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伤员干预前后训练相关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对比 常规处理组干预前后预防知识、功能锻炼知识评分组内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热身知识、高危环节知识、易感因素知识评分组内对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30 d, 综合干预组热身知识、预防知识、高危环节知识、易感因素知识、功能锻炼知识评分均明显高于本组干预前, 且综合干预组明显高于常规处理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3。

表1 两组伤员干预前后GSES 评分对比( ±s, 分)

表1 两组伤员干预前后GSES 评分对比( ±s, 分)

注:与本组干预前对比, aP<0.05;与常规处理组干预后30 d 对比, bP<0.01

组别 例数 干预前 干预后30 d t P常规处理组 48 2.58±0.53 2.84±0.41a 2.6883 0.0085综合干预组 48 2.62±0.47 3.16±0.39ab 6.1258 0.0000 t 0.3912 3.9180 P 0.6965 0.0002

表2 两组伤员干预前后SCL-90 评分对比( -x±s, 分)

表3 两组伤员干预前后训练相关健康知识掌握评分对比( ±s, 分)

表3 两组伤员干预前后训练相关健康知识掌握评分对比( ±s, 分)

注:与本组干预前对比, aP<0.01;与常规处理组干预后30 d 对比, bP<0.01

组别 例数 时间 热身知识 预防知识 高危环节知识 易感因素知识 功能锻炼知识常规处理组 48 干预前 11.28±1.06 11.96±1.24 13.81±0.72 12.24±1.47 12.48±1.36干预后30 d 12.71±0.68a 11.83±1.17 15.24±0.65a 13.12±0.63a 12.95±1.40综合干预组 48 干预前 11.62±0.85 11.85±1.36 13.61±0.69 11.97±0.83 12.53±1.14干预后30 d 14.75±0.65ab 15.04±1.28ab 17.18±0.84ab 15.20±0.89ab 15.06±0.91ab

3 讨论

随着本部队官兵在执行军事训练频次、难度和强度方面的逐渐提升, 军事训练伤的发生率也进一步升高, 尤其是在刚入伍不久的新兵中更加容易发生, 其发生形式大部分是骨关节、软组织等处急、慢性损伤,军事训练伤不但对伤员造成躯体上的痛苦, 还会对其心理造成一定的应激, 还可延迟伤病的恢复, 影响到伤病的预后, 导致官兵身心受损、缺勤, 乃至于减员[1]。发生军事训练伤后需给予伤员及时、有效的处理, 针对其错误认知和行为模式, 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以减轻心理应激, 提升治疗依从性。本研究结果表明, 综合干预模式有助于改善伤员心理状况, 提升自我效能感, 据研究显示[4], 自我效能感高的人往往执行力和韧性更强, 更容易从挫折当中很快恢复。

军事训练伤发生的一大风险因素是战士对军事训练伤类型、发生机制及热身、预防、高危环节、易感因素等知识的认知水平不足[1]。常见军事训练伤类型主要包括:①下腰部损伤:下腰部损伤是一个相对笼统的军事训练伤名词, 可进一步细分为急性腰扭伤、慢性腰肌劳损、腰椎间盘脱出症、肌筋膜炎等, 发生的直接原因是官兵没有遵循科学的训练方式, 单纯地追求速度, 使下腰部在屡次受到较大作用力的环境中,导致腰部软组织(如肌腱、肌肉、脊柱纤维环等)发生撕裂和微血管破裂, 受累组织可发生渗出、出血、吸收、粘连、瘢痕修复等病理改变, 即便是在受伤恢复后, 持续性、不科学性地操练还会导致受损组织修复不良, 其临床表现是持续性或反复发作性腰、骶部疼痛, 在劳累和季节、气候变化等外因作用下, 可出现伤病缠绵难愈[6,7]。②膝关节损伤:军事训练伤中的膝关节损伤疼痛多见于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膝关节在人体中是承重性较大的一组关节, 其关节面较大, 关节囊内附有滑膜, 后者所产生的滑液在生理情况下可润滑膝关节, 对保持膝关节良好活动度和保护膝关节软骨面等具有积极作用。在疏忽训练动作要领或训练场地发生突变等情况下, 膝关节的过劳损伤导致滑膜受累, 即形成非感染性、创伤性滑膜炎, 出现滑膜水肿、积血积液、神经末梢受刺激等病理改变并由于剧烈的疼痛而影响日常活动[8]。③胫骨内压增高症:常发生于越野长跑等体能训练后, 是由于胫骨髓腔内压剧增而引起的小腿疼痛, 出现后需采取抬高患肢、减轻疼痛、减少活动等对症处理, 可通过调整训练、暂停训练等方式缓解症状和预防其再次发生[9]。④摔伤性软组织挫伤:大多由于不适应训练场地或缺乏防护意识造成, 此类伤情往往相对较轻, 伤员在接受对症处理后多可继续进行军事训练。但在抗感染力弱、血供较差的情况下应引起重视, 因为一旦发生感染容易出现炎症扩散的情况, 伤员可出现高烧不退(体温≥40℃), 未经及时抗感染治疗, 致病菌还有侵犯骨髓腔导致残疾的危险[10]。本研究中, 干预前, 两组伤员的训练相关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 综合干预组训练相关健康知识评分明显高于常规处理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明综合干预模式可明显改善官兵对军事训练伤的相关认知, 有助于其病后康复, 并在今后的训练中预防军事训练伤的发生。

综上所述, 综合干预模式对军事训练伤伤员自我效能及心理的影响效果显著, 并有利于战士对训练相关健康知识的掌握, 进一步预防军事训练伤的发生。

猜你喜欢
军事训练伤员军事
伤员呵护队
李克强 全力组织抢险救援和救治伤员
烧伤伤员综合救治卫勤保障经验
军事训练中要做好健康维护
亟待建立重大事件伤员救助基金
军事幽默:局
军事
军事幽默
世界军事掠影
“军事训练要走在现代化战争的前面”——叶剑英军事训练思想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