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心铸魂淬思想 破难攻坚建新功
——杭州扎实推进主题教育走深走实

2023-10-18 06:27韩一丹
杭州 2023年17期
关键词:全市杭州党员干部

文|韩一丹

杭州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关心指导下发展起来的特大城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要萌发地省会城市。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全市党员干部坚持头雁标准,扛起省会担当,以“学习新思想、建设新天堂、再创新辉煌”为工作主线,深挖习近平总书记留给杭州的思想富矿、精神富矿,以充满“杭州味”“新时代味”的举措推动主题教育走前列、作示范。杭州主题教育特色做法被中央、省级媒体重磅报道150 余次,形成了循迹溯源学、组团联动研、聚力“两仗”干、广开言路检等一系列鲜明举措,打造了“民呼我为”“红色领杭”等一批具有杭州辨识度的特色品牌。全市上下把主题教育激发出来的干事热情和进取精神,转化为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城市范例的强大动力。

循迹溯源、铸魂赋能,对标对表精研细悟,学深悟透伟大思想

“通过认认真真领读、原原本本通读,逐字逐句学、逐篇逐段悟,再一次系统学习了党的创新理论的科学体系和精髓要义,也进一步掌握了其中蕴含的领导方法、思想方法、工作方法,收获满满”“通过潜心学习、认真交流,忠诚之心更坚定、爱党之情更纯真、为民之志更自觉、清廉之风更过硬”……这是市管领导干部主题教育读书班上,来自学员的感言。

此次主题教育,全市750余名市管领导干部发挥“关键少数”模范带头作用,率先参加集中学习,抓住在工作“热运行”中进行“冷思考”的宝贵机会,全面系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全市开展主题教育理论学习作示范、立标杆。

杭州立足独特优势与历史使命,系统编修《殷切的期望——习近平同志对杭州工作重要指示摘编》,组织5600 余名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通读精读,重温习近平总书记对杭州的殷切嘱托,领悟其丰富的时代意义。全市8.4 万余名党员干部在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中深化了对伟大思想的深刻认识。112 家第一批主题教育参加单位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运用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读书班、专题研讨等形式,组织个人自学、集中研学、现场教学、党课讲学,通过党员领读原著、退休党员结对送学、青年党员微课宣讲等形式,持续掀起学习热潮。

习近平总书记曾55 次深入杭州实地考察,对杭州发展给予了精准指导,指明了前进方向。主题教育开展期间,杭州梳理了8条“沿着总书记的足迹看杭州”红色经典线路和21 个“追随总书记的脚步”精品现场教学点,打造集指示摘编、实践案例、现场教学点等于一体的新思想知行平台。

各教学点把“乡土味道”与“理论干货”有机结合,通过“本土专家现场讲解+专业学者理论阐释”的双讲师制,让“有实践的人讲实践,懂理论的人讲理论”,并运用影像照片、手稿书信等“第一手”资料,为党员干部学思践悟营造历史与现实相融合、理论与实践相贯通的沉浸式研学氛围。截至目前,累计开展循迹溯源学习3170 余次,参与党员超过8.2 万余人次。

党员干部们在“循迹溯源学思想促践行”中,感悟习近平总书记在杭州的“足迹”“印迹”“心迹”;在杭州20年来忠实践行“八八战略”轨迹中,感悟领会伟大思想的真理力量、实践伟力。大家普遍反映,习近平总书记给杭州留下了宝贵财富,越学越亲切、越学越鼓劲、越学越管用。通过主题教育,广大党员干部理论认知更清醒、理想信念更坚定,真切感受到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

服务基层、一线解题,贯通协同合力攻坚,扎实开展调查研究

市医疗保障局进一步做细宣传医保政策,部署医保业务“视频办”,打造医保办事“15 分钟服务圈”,让更多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医保服务;市总工会落实送温暖、送平台、送健康、送培训、送法律、送信息、送技术、送保障、送服务、送人才“十送”惠民举措;团市委走进社区、深入家庭,梳理群众意见建议,联动资源打造“家门口的少年宫”……“群众利益无小事,老百姓的事再难也要办好”,通过主题教育,杭州党员干部进一步增强了为民办事、为民解忧的责任感与本领,为人民群众带来可见可感的新变化。

杭州把健全完善“民呼我为”机制、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作为主题教育为民办实事的重要举措,结合走亲连心“三个全覆盖”,做深做实“大走访、大调研、大服务、大解题”,引导党员干部直奔基层一线、直接解决问题。市领导带头深入一线调研解难,带动第一批单位领导班子开展蹲点式调研2371 次、解剖式调研1766 次。联合部门、属地等力量开展跨层级、跨领域、跨部门组团式调研。市领导带头接待群众111 批次166 人次,带动第一批单位领导班子下访接访784 批次1523 人次。抓实“千名干部助千企”,4407 名助企服务员走访服务企业8226 家,收集诉求7869个,办结率91.8%。开展走亲连心“三个全覆盖”活动3646 场次,协调解决问题4700 余个。

除了不断优化“民呼我为”实践路径,杭州持续完善长效机制,以制度建设巩固服务群众成效。打造“五位一体”民意服务矩阵,建立四级响应机制,形成“受理、汇总、处置、反馈、评价、运用”工作闭环。同时,创新民情民意收集载体,畅通意见建议表达渠道,打造集广播、电视、网络、报刊于一体的“1+X”民意互动平台,积极探索“网格议事日”制度,充分运用“我们圆桌会”等民意直通车十大机制,举办“公述民评”电视问政,广泛听取民意、汇集民智、改进工作、促进发展。

新增优化地铁接驳线路150余条,开通“六进”公交线路190余条;建成老年食堂近1600 家,推动全市老旧小区加装电梯4799台,全市养老工作获国务院督查奖励、央视新闻联播宣介,加装电梯经验获住建部全国推广;新增5.1 万个一年级新生学位,确保满足小学入学需求;“老有康养”“弱有众扶”“病有良医”“幼有善育”四个专项指标排名全省第一;公共服务群众满意度99.92%,位列全省第一……通过主题教育,事关杭州群众衣食住行等“关键小事”得到了实在解决和迭代优化。

▲西湖区翠苑街道翠苑一区居民在老年食堂就餐

感恩奋进、实干争先,投身“两仗”护航大局,蓄势聚力推动发展

市人力社保局积极推进“数智就业”综合服务平台建设,上线“无感智办”服务事项,为群众办事增加便利;市经信局深入全市重点企业,帮助解决产业链对接、金融扶持、人才招引、用能用工、市场拓展等方面的问题;市科协聚焦科技创新项目转移转化过程中的难点堵点,制定完善《创新驱动助力工程实施意见》,为杭州构筑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首选地提供支持;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推出100 余条亚运特色旅游线路、51 个亚运人文体验点、15 条“看亚运·游杭州”亚运会特色旅游线路;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旅游警察”“景安巡逻队”“女子巡逻队”等特色队伍全力护航亚运平安,编排上演亚运歌曲版西湖音乐喷泉,让游客尽享亚运活力创新之美……在杭州“举办亚运会、建设大都市、推进现代化”的重要窗口期,全市党员干部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把主题教育的精髓要义融入主责主业,聚力推动发展,以实干实绩检验主题教育成效。

市委十三届四次全会作出“1+7+12”部署,持续推动“八八战略”杭州实践走深走实,明确在推进共同富裕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实现更大突破的施工图、任务书。以主题教育为契机,全市党员干部以学促干、迎难而上,聚焦三个“一号工程”“十项重大工程”“两场硬仗”,大力推进“奋进新时代、建设新天堂”七方面变革性实践,加快打造“十二个更大突破、十二个领跑示范”标志性成果,进一步深入推进经济八大攻坚行动,项目化落实各项目标任务,为全力推动经济上扬聚势汇能。

今年以来,杭州不断深化创新改革举措、提升开放水平,优化制度机制设计,通过加快打造创新策源地、建设高能级开放枢纽城市、重塑“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系列目标举措,为发展积聚潜能。在全省率先出台《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推动制定全国首个数据知识产权交易地方标准。制定《深化新时代“千万工程”打造中国式现代化乡村杭州范例行动计划(2023-2027年)》,高规格推进6 方面28 项重点任务,努力绘就现代版“富春山居图”。

今年是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举办之年,杭州坚持主题教育与亚运攻坚“两手抓、两促进”,部署党建引领护航亚运“五大先锋”行动和“百个镇街打擂、千个村社比拼、万个网格竞跑”大比武。全市党员干部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相信杭州有能力举办一届成功的亚运会”的殷切嘱托,全心投入“红色领杭·奉献亚运”大考大赛。在赛事侧,杭州以亚运场馆为核心,织密“到边到底、一呼百应”的组织体系,推动竞赛场馆(群)和独立训练场馆团队各级党组织在服务保障亚运、提升实战实效中冲在前、作表率。在城市侧,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城市品质、城市治理、城市文明三大提升行动,扎实做好基层基础大排查,开展庆祝建党102 周年暨“奉献亚运党员先行”系列活动,发布先进集体、先进个人“群英榜”,持续掀起比拼热潮。

全省三个“一号工程”星级评定中评为5 星的有2 个,7 项改革实践入选全省营商环境优化提升第一批“最佳实践案例”,入选总数全省第一。全市4.5 万个基层党组织和78 万名党员护航亚运,33.4 万余名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服务。56 个竞赛场馆、31 个训练场馆和亚运(分)村全部投入试运行,竞赛核心筹备工作基本就绪,“亚运梦想圆梦行动”“全民学英语一起迎亚运”等活动有声有色……杭州用理想之光照亮奋斗之路,用信仰之力开创美好未来。

猜你喜欢
全市杭州党员干部
杭州
党员干部要“心强身壮”
人大党员干部要当好“四个表率”
党员干部怎样用好微信群
G20 映像杭州的“取胜之钥”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11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