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地区中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症相关因素的logistics回归分析*

2023-10-18 13:38石微微杨磊落莫澜张雪琳赖俊王义平杜典华罗钰吴春维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2023年9期
关键词:产次家族史骨量

石微微, 杨磊落, 莫澜, 张雪琳, 赖俊, 王义平, 杜典华, 罗钰, 吴春维**

(1.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体检中心, 贵州 贵阳 550004; 2.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骨科, 贵州 贵阳 550004)

骨质疏松症的发生与年龄相关,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发病率也逐渐升高[1]。近年来,我国中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呈逐年增长的趋势,导致国内骨质疏松的患者数量激增[2]。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50岁以上中老年人群中骨质疏松患者高达9 000万人,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3-4],骨质疏松症容易引起中老年人骨折的发生,对老年人的健康存在较大的威胁。据研究预测,到2050年,国内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数量将高达599万[5-7]。目前临床上对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治疗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尤其是中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下降,基础疾病较多,常常会留有较严重的后遗症[8]。为了更有效预防和控制中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发展,筛选其危险因素非常重要,因此,本研究以在贵州某三甲医院体检的贵阳地区的中老年女性为研究对象,采用logistics回归分析影响贵阳地区中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症的相关因素,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20—2021年于医院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中老年女性作为研究对象,纳入对象年龄>50岁,依从性好,积极配合调查,并签署知情同意书。骨质疏松诊断标准参照文献[4]:骨量正常为骨密度绝对值>120 mg/cm3,低骨量为骨密度绝对值为<120 mg/cm3,骨质疏松为骨密度绝对值<80 mg/cm3;排除既往脆性骨折史、影响骨骼的特殊用药史(如过去1年内糖皮质激素治疗口服超过3个月等)、患有严重疾病(如肿瘤等)者。

1.2 研究方法

1.2.1问卷调查 根据相关文献[9],设计调查问卷,调查项目包括:基本信息(年龄、身高、体质量等)、每周茶饮用频率、每周牛奶食用频率、身体活动情况、吸烟(一生中连续或累计吸烟6个月或以上)、饮酒(过去12个月中曾饮酒达12次以上)、绝经年龄、产次、基础疾病(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帕金森病、老年痴呆等)、家族史等,根据问卷回收的质量,对调查问卷进行优化。对问卷的信效度进行一致性检验,Cronbach α信度系数为0.79,效度系数为0.82。本次研究共发放700份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658份,回收率为94.0%。

1.2.2观察指标 将纳入的658例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骨质疏松症分为骨质疏松组和非骨质疏松组,比较2组中老年女性的年龄 、BMI 、绝经年龄、产次、是否定期锻炼、茶饮用频率、牛奶食用频率、患基础疾病种类、是否有家族史、是否吸烟及饮酒等;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纳入分析变量,采用logistics回归分析中老年女性患骨质疏松症的影响因素。

1.3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临床资料

本研究共纳入658名50岁以上中老年妇女,平均(68.3±7.6)岁,骨质疏松症173名(26.3%),有家族史妇女占比43.2%,其他基础疾病(3.2±1.1)种,绝经年龄为(54.6±8.4)岁,BMI为(22.4±1.9 ) kg/m2,产次为(2.5±0.6)次,每周茶饮用频率为(2.7±0.6)次,每周牛奶食用频率为(0.7±1.2)次,定期锻炼占比29.0%,吸烟人员占比29.9%,饮酒人员占比20.7%。

2.2 骨质疏松症各变量单因素分析

结果提示,骨质疏松症的患病风险与每周茶饮用频率和饮酒无关(P>0.05),而年龄、BMI、绝经年龄、产次、定期锻炼、每周牛奶食用频率、基础疾病、家族史、吸烟与骨质疏松症的患病风险有关(P<0.05)。见表1。

表1 骨质疏松和非骨质疏松中老年女性各变量单因素分析[n(%)]

2.3 骨质疏松各变量多因素分析

Logistics回归分析变量赋值情况见表2。结果提示, BMI≥24 kg/m2、定期锻炼、每周牛奶食用频率≥1次是骨质疏松症患病风险的保护因素(P<0.05),OR值分别为0.61、0.54、0.55,95%CI为0.43~0.87、0.34~0.86、0.35~0.85;年龄≥65岁、绝经年龄<50岁、产次≥2次、基础疾病≥2种、有家族史、吸烟是骨质疏松症患病风险的危险因素(P<0.05),OR值分别为4.05、1.87、1.51、2.91、3.95、1.52,95%CI为1.75~9.39、1.22~2.85、1.06~2.15、1.70~4.98、1.51~9.83、1.14~2.02。见表3。 9个影响贵阳地区中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症因素的AUC为0.692。见图1。

图1 9个影响贵阳地区中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症相关因素的ROC曲线

表2 Logistics回归分析变量赋值

表3 骨质疏松和非骨质疏松中老年女性各变量logistics回归分析

3 讨论

本研究共纳入贵阳地区658名50岁以上的中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症患病率为26.3%。而杨永胜等[10]学者报道2013年贵阳地区50岁以上的中老年女性患病率为19.6%,提示该地区中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症患病率可能呈上升的趋势,应该予以重视。国内其他地区,如广州、苏州等地区也有类似的研究结果[11-13]。据文献报道,女性在40~60岁骨密度、骨量显著下降,这与女性围绝经期雌激素水平降低相关,因机体雌激素水平下降促进破骨细胞的活性增加,导致骨量的降低,且随着骨量的进一步降低,可最终发展为骨质疏松[13-14]。

对中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患病的危险因素进行筛选,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都提示每周茶饮用频率和饮酒与骨质疏松症的患病风险无关。而马东亮等[11]学者在纳入苏州地区3 915名中老年妇女为对象开展的研究发现,常喝茶可增加人群骨质疏松症发生的风险。茶水中的咖啡因会增机体对钙离子的排泄,引起负钙平衡,而有长期喝茶习惯人群有可能会引起机体的钙缺乏,降低骨密度,增加骨质疏松发生的风险[15]。而酒精的摄入则会抑制成骨细胞的生长和发育,也会影响机体对钙镁离子的吸收,破坏骨平衡,使骨质流失增加[16]。本研究有不一致的结果,可能跟纳入的研究对象数量、地区和种族差异相关,还需要作进一步的研究探讨。

BMI≥24 kg/m2、定期锻炼、每周牛奶食用频率≥1次能降低骨质疏松症患病风险。牛奶能提供机体所需的优质蛋白以及钙,而这两种物质对于骨骼的健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肌肉的锻炼能够对机体骨骼提供机械刺激,促进成骨细胞的生长发育,定期锻炼能够提高骨骼的机械负荷,改善骨骼结构,降低人群骨质疏松的患病风险。有文献报道,不同强度的定期锻炼均能提高中老年人的骨密度[17]。而超重或肥胖中老年妇女不易患骨质疏松症,这主要与两个方面的因素相关:一是脂肪细胞能够产生雌激素,这对于补充中老年妇女绝经后雌激素非常重要,而雌激素能够抑制破骨细胞的生成;二是体质量的增加也会导致骨骼的机械负荷增加,而机体为了应对这种情况会被动地增加骨骼的强度和柔韧性[13, 17-18]。

而年龄≥65岁、绝经年龄<50岁、产次≥2次、基础疾病≥2种、家族史、吸烟则是骨质疏松症患病的危险因素。年龄、家族史、吸烟、合并基础疾病是骨质疏松症发生公认的危险因素,与机体机能下降、基因型、免疫状态等相关[1, 3, 5, 19]。本研究结果还提示绝经年龄<50岁会增加中老年妇女骨质疏松的患病风险,这主要与女性过早发生卵巢停止分泌雌激素相关。此外,产次≥2次是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有研究报道指出,妊娠会促使女性的骨密度降低,一方面由于母体要提供胎儿大量的骨量,另一方面跟妊娠期间雌激素的变化相关,此外,母乳喂养也会影响母体对钙的代谢[11, 13]。妇女随着生育次数的增加,峰值骨量的形成也可能会推迟或者峰值降低,导致晚年患骨质疏松风险增加[11, 13, 20]。

综上所述,本研究调查了658名50岁以上的中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症患病率为26.3%,年龄≥65岁、绝经年龄<50岁、不定期锻炼、牛奶饮用频率<1次/周、产次≥2次、基础疾病≥2种、家族史、吸烟则是其患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建议从膳食干预、加强锻炼及戒烟等方面对中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症进行预防和控制。

猜你喜欢
产次家族史骨量
郑瑞丹:重视询问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肝癌家族史
携带线粒体12S rRNA基因突变的新生儿母系家族史分析
不同产次自然分娩对产妇分娩不良事件及盆底结构功能的影响
妊娠期糖尿病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其对母婴结局的影响
军队离退休干部1231例骨密度检查结果分析
婴儿低骨量与粗大运动落后的相关性研究
阴道分娩产妇产后出血的影响因素分析
城市生育状况及未来趋势调查报告
汤显祖家族墓后的家族史
中心突出,边缘失语:温州家族史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