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表达与交流的高中学生高阶思维能力培养

2023-10-19 07:14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第九中学750011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3年17期
关键词:高阶思维能力交流

王 勇(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第九中学 750011)

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要求教师解放思想,积极更新育人观念与育人手段,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及能力。表达与交流活动的开展质量,与个人的思维能力发展有着密切关系。

一、“表达与交流”和高阶思维能力的关系

表达与交流是语言的体现,关于语言和思维之间关系的争论由来已久,主要集中在三个层面。

一是语言决定思维。这一理论的典型代表是美国语言学家沃尔夫,他对美国印第安语言、因纽特人语言和英语进行观察和研究,结合其耶鲁大学老师E.萨丕尔的人类学观点提出“萨丕尔—沃尔夫”假说。沃尔夫认为人是主客观世界的产物,之所以人群与人群之间产生差异是因为语言的结构方式不同,语言不同的结构方式塑造了不同的人群。更进一步说,语言是一种文化,而文化的内核是生活方式,某种生活方式会形成“模式规律”,用特定的“模式规律”解构世界,会形成大相径庭的观点,即便是同一人群在同一客观世界,产生的观点也不尽相同。其结论最终归结为语言决定思维。这一派的理论对20世纪50年代以后的研究产生深远影响,无数专家围绕该观点进行深度研究和论述。

二是思维决定语言。该理论的推动者是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皮亚杰通过对儿童思维发展来建构语言与思维的联系,他将儿童思维语言的发展分为感知运动、前运算、具体运算和形式运算四个阶段,在感知运算阶段,儿童虽然还不能表达,可是已经具备了思维能力,足以说明思维是语言的前提。随着儿童思维的发展,儿童逐步习得用符号来表现客观世界的能力。符号即语言,是思维内化和外显的重要工具,该工具帮助儿童实现知觉活动向运算思维的蝶变,然后学会用符号组织概念,而概念是思维发展的起始阶段,虽然儿童的某些语言现象还不太符合逻辑,但建立在思维基础上的能力才促进语言的逻辑表达,反例则是思维发展受限的儿童在语言发展上存在障碍。

三是语言和思维相互独立,又相互作用。代表人物是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在维果茨基的《高级心理机能的发展》这部著作中,他提出思维跟语言的产生根源是完全不同的两个领域,从遗传的角度进行解析发现,两者来源于不同的遗传范畴,偶有交叉或重叠,但总趋势是平行的。维果茨基的研究建立在德国心理学家科勒对黑猩猩研究结果的基础上,黑猩猩学会使用工具,但这种原始的思维与智慧却和语言没有多大的联系,它只属于语言前期和思维前期。与此类似,婴儿期的人类对复杂问题已具备相当的认知能力,但这只是一种情绪和基本意愿的传达,连表达都谈不上,与思维更建立不起联系。维果茨基的主要成就在于不是对语言和思维的关系进行简单调和,而是按照复杂性和中介性将人的心理机能分为低阶和高阶。低阶是生物本能,人与动物共有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而高阶心理机能是人类独有,包含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是社会历史文化共同作用的结果,语言是其中结果之一。语言内部的语义机制随着其本身概括作用的不断内化,促使人的心理机能实现由低阶向高阶的跨越,语言的不断积累使跨越的幅度越来越大。自维果茨基的理论诞生以来,哲学、心理学、语言学、教育学吸纳了其精髓部分,各个领域都得到了长足发展。

维果茨基高阶心理机能的核心要义是概念获得,概念获得是以个体心理系统中已经存在的概括结构为前提,这个前提又建立在个体对语言意义的有意识的掌控,由此生发出以概念获得为基础的高阶思维。换句话说,高阶思维的获得是学生对概念的内在本质进行建构和重塑。在高中阶段,学生通过表达与交流,对内在概念进行重塑和建构,最终又促进高阶思维的发展。

二、新旧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要求

我国大多数专家学者也倾向于维果茨基的观点,在此基础上,构建起我国高中学生的思维培养方式。最近的两次课程标准调整都把语言表达与交流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对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具体要求为“养成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增强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乐于进行交流和思想碰撞,在相互切磋中,加深领悟,共同提高”。落实到教材,则表现为在课程设置中单独设计“表达与交流”教学单元,要求学生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能考虑不同的目的要求,以负责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表达真情实感,培育科学理性精神。书面表达要观点明确,内容充实,感情真实健康;思路清晰连贯,能围绕中心选取材料,合理安排结构。在表达实践中发展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发展创造性思维。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则要求在核心素养的基础上着重强调语言文字运用和思维密切相关性,要求语文教育必须同时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与思维品质的提升,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作为学生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通过语言运用,获得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的发展,促进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等思维品质的提升。要求通过语文学习增强形象思维能力,获得对语言和文学形象的直觉体验;在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活动中运用联想和想象,提升对现实生活和文学形象的理解,丰富自己的经验与语言表达。能够辨识、分析、比较、归纳和概括基本的语言现象和文学现象,并能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阐述自己的发现;运用基本的语言规律和逻辑规则,判别语言运用的正误,准确、生动、有逻辑地表达自己的认识;运用批判性思维审视语言文字作品,探究和发现语言现象和文学现象,形成自己对语言和文学的认识。自觉分析和反思语文实践活动经验,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增强思维的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

通过对两版课程标准的比对发现,新课标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已经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要求既具体又有很强的操作性。这样的变化紧跟时代发展,追赶发达国家教育改革的步伐,为我国培养21世纪合格人才指明了方向。

三、表达与交流对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要义

新课标构建了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实施途径,即表达与交流。对表达与交流进行深度阐释发现,表达是将观察所得进行思维整理,用恰切的表达方式通过语言将事物、情理向外进行综合展示,以达到一定目的的一种行为。该行为要借助观察,观察的能力和方式影响观察所得,而观察所得的质量制约思维整理的质量,观察仔细深入、丰富全面,那么思维整理的质量就高。当对观察结果进行思维整理后就要借助语言对整理结果进行展示,这种展示可以是书面也可以是口头,可以是对事物进行全貌式描摹,也可以是对情理进行细致分析或逻辑解构。表达的目的在于交流传播,在于反思。反思是下一次观察的起点。在这个过程中,思维处于决定性地位,思维决定观察的深度和广度,思维决定表达方式和表达效果。在周而复始的表达训练过程中,思维又得以发展和提升。交流是借助语言或非语言符号进行信息互相交换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语言和符号是重要的介质,统一于交流者的思维中。交流者根据不同的场景选用不同的介质,选用的过程也是思维转换的过程。信息的互相交换是等价的交换,如果交换不等价,交流便无法进行。在这里,思维的质量影响介质的质量和等价的水平,也影响交流的深度和广度。反过来,交流的质量促进交流者进行全面反思,而反思又作用于思维水平,促使交流者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表达与交流直接指向高阶思维能力,包含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创新思维等。

在新课标指导下,为改变以往表达与交流统一编排的枯燥和高度集中,统编版教材将表达与交流分散在几册教材中,以高一年级语文学习为例,表1简单呈现了通过表达与交流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点。

表1

从表1可以看到,在高一第一学期的第一至第四单元,主要是以形象思维训练为主,着重将初中的学习和高中衔接起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置了更多的过渡性思维训练。到高一第二学期的第五至第八单元,高阶的思维训练密集地呈现出来,基本上奠定了高中阶段的思维培养方向,其学术指向非常明显。

再来看看高二到高三的思维训练内容,以选择性必修为例,同样呈现出不一样的培养重点,如表2所示。

表2

到高二、高三,随着学生的学习经历和生活阅历逐渐增多,表达与交流关涉的内容也逐渐拓展到各个领域,思维训练的重点主要集中在深度思维、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至此,高中学生所要达到的思维能力训练的版图就明确地展现出来,其落脚点就是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

四、基于表达与交流的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

通过对语言与思维的关系、表达与交流对思维的作用进行认真梳理,掌握这三者间的内部逻辑关系,以及对课程标准和具体教学内容的展开,基于表达与交流的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就变得具体和迫切起来,教师可以依循以下路径操作。

1.从学情出发

对学生的真实学习能力不了解而进行盲目教学是当前高中语文教学的痛点。只要仔细对上面的情形进行分析就会发现,教师对学生学习的认知是多么肤浅。因此,教师应换一种思路来解决这些问题,那就是“以学定教”,这里的“学”是指学生的学习起点,是最大公约数的起点,这个起点包含学生的知识储备、思维方式和文化心理。教师在设计每一个环节的表达与交流的任务时应先对这个起点进行诊断或调研,必要时要通过对旧知识的回归来启动新知识的传递,在新与旧之间实现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

2.对内容整合

本轮新课程改革的哲学基础就是大概念和大单元的系统性思维。在这个哲学基础上,新课程改革极力推崇将学习内容进行整合,将几个内容统摄在一个概念之下,这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整合示范,压缩学生对同一个内容的学习范围,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把思维训练落实在具体的点上。另外,通过对学习内容的整合,将同一个概念分解为不同的思维训练梯度。分层、分步推进,确保学生的思维训练实现由低阶向高阶的转化,最终实现学生的深度思维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例如,在实施必修下的学生逻辑思维训练时,可以将“如何阐述自己的观点,如何清晰地说理,如何论证”三个学习内容进行整合,设置为一个学习任务群:通过先设计书面表达开展议论文写作训练,达到观点明确、思路清晰、论证合理的目的;再开展交流展示,通过辩论、演讲等方式对该思维训练点进行强化,最终实现训练目的。当然,这个理想的设计思路是建立在教师充分备课的基础上的,需要教师在学期初就对训练内容进行整体备课,通过设计三到四次作文写作,一至两次口头表达来实现教学目标。

3.情境化推进

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和思维进阶都依赖一定的情境,新课程改革极力主张语文学习要设置真实的情境,高考的改革方向也逐步引入真实的语文情境,凸显语文学习的实践性。类似真实的语文情境源于语言文字运用的实际需求。学生学习兴趣的问题,其根源之一在于学习任务和思维训练脱离了真实的语文情境。教师在完成表达与交流相关的教学任务时,应树立目标意识,以目标为导向,从学生的实际思维能力出发,对学习结果进行预设,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来创设真实的语文情境,将书面表达和口头交流结合起来,深度训练学生的思维。教师也可以结合具体的阅读教学内容进行情境设置,把对阅读教学内容的挖掘迁移到真实情境中来,从而达到思维训练的目的。例如,在高二年级第三单元的外国小说学习后,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学过的中国小说,比较中外小说的不同特点,通过设置“特殊社会背景中的小人物”这一真实情境,启发学生开展小说写作,最后将优秀成果发表在校刊上。这样的设计既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

猜你喜欢
高阶思维能力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有限图上高阶Yamabe型方程的非平凡解
高阶各向异性Cahn-Hilliard-Navier-Stokes系统的弱解
培养思维能力
滚动轴承寿命高阶计算与应用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培养思维能力
一类完整Coriolis力作用下的高阶非线性Schrödinger方程的推导
“交流”等5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