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整习作单元,助力习作教学
——以小学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为例

2023-10-19 07:14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北滘镇中心小学528000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3年17期
关键词:例文游览导语

曾 雯(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北滘镇中心小学 528000)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明确指出,在语文教学中,习作是重要的组成部分,需要从汉字、词语、句子、段落、文章等方面培养和锻炼小学生的写作水平,同时培养其健全性格和创新思维能力。

为了推进写作课程,小学语文从三年级开始,在每册课本中添加了习作单元,旨在强化读写结合,突出写作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建立规范的写作能力框架。每个习作单元都有具体的习作训练主题,涵盖想象作文、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心理描写等多个方面,联系紧密,对培养小学生的习作能力起着突出的作用。同时,每个习作单元由单元导语、精读课文等六个模块构成,这些模块各具作用,单元导语帮助学生掌握学习内容和任务,精读课文模块引导学生在精读课文中领会习作方法,交换平台模块总结和整理习作方法,初试身手模块引导学生探索和应用习作方法,习作例文模块提供范文供学生仿写,习作模块从实践角度提出具体的习作方法,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知识迁移。总体而言,习作单元的编排紧密贴合习作课堂的实际情况,旨在通过设置写作模块专题,培养学生的习作思维,提高他们的习作创新能力。从功能角度来看,习作单元在阅读和习作之间搭建桥梁,旨在落实语文基本要素,通过读写能力训练,培养学生的读写思维。

以小学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习作单元教学为例,从六个方面展开讨论,以实现共同进步的目标。

一、重视单元导语, 明确习作任务

单元导语位于模块的开头,用精练的语言总结了该习作单元的写作能力要点,并明确了单元的主题以及相关的阅读和表达的语文要素。单元导语既阐述了单元的主题,也说明了阅读和习作的训练目标,具有统领全单元的重要作用。单元导语由背景图、主题词和语文要素组成。

例如,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单元导语背景图由苍松翠柏和云海里的险峰组成,以“妙手写美景,巧手著奇观”作为单元的主题词,非常贴合写景文章。导语的左下方有两条语文要素,第一条指向阅读,让学生了解按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第二条指向习作,告诉学生本单元的重要任务是“写”。在单元导语中,可以明确本单元的学习任务和重点。

二、研悟“精读课文”, 奠定写作之基

每个习作单元都安排了两篇精读课文,与其他单元的精读文章有着完全不同的意义和作用,专门为习作教学而设计。精读课文的关键在于学生掌握单元写作表达方法的技巧,帮助学生在层次递进、注重突破的课堂教学中掌握基础知识,提高写作水平。

精读课文在教学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备课时,教师可以从精读课文的课后练习题出发,找出课堂教学的重点。精读课文的课后练习题可以帮助学生巩固课文内容,同时可以增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语言经验的积累。例如,《海上日出》和《记金华的双龙洞》是精读课文,是写景散文,具有按顺序描写景物的特点。《海上日出》详细描写了事物形态的变化,通过描写初升的新日的颜色和形态,向读者展示了壮丽、新奇的日出风光,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记金华的双龙洞》按照游客的游览顺序描写了沿途的景物,读者仿佛跟随作者完成了一次新奇的旅程。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强调“按顺序写作”这一要点,引导学生掌握描写景物的方法。

精读课文的课后练习题目是教学的重点方向。通过分析课后练习题目,可以找到课堂教学的重点。例如,《海上日出》的课后习题一要求学生默读课文,描述海上日出的景象,完成这道题目时学生可以明白“按早晨太阳变化顺序来写”的要求;课后习题二要求学生理解这种写作方法的优势。《记金华的双龙洞》的课后练习一要求学生填写完整的路线图,按照游览顺序填空。完成这些练习可以有效加强学生对课文的印象,并在写作时提供逻辑和条理。

三、借助“交流平台”, 搭建写作支架

习作教学单元中的“交流平台”模块位于两篇“精读课文”之后,其教学重点是指导学生整理之前所学的内容,总结归纳习作方法。在整理这些内容时,要注重综合思考。例如,在本单元的“交流平台”中,可以引导学生以小组交流的方式讨论景物描写的常用方法,并进行总结:一是重点描写,突出最主要的景物和需要描述的景物;二是按游览顺序描写,突出景物的整体,并增强描写的条理性;三是按事物变化的先后顺序进行描写。指导学生进一步明确写作方法,为今后的作文搭建良好的支架。在习作教学过程中,可以在写作前、写作时和写作后使用“交流平台”,有助于学生进行知识迁移,提高语文素养。

四、挑战“初试身手”, 练习写作之法

习作专业知识如何转变为习作专业技能,中间需要有一个“写作技能”的过渡步骤,即在特定情境中应用写作专业知识,形成最初的书写能力。模块“初试身手”正是进行这种转变的过渡桥梁。学生通过在“精读课文”和“交流平台”学习中总结的习作方法,在“初试身手”模块中尝试进行单元片段的练笔训练,为单元作文的写作做好铺垫。

“初试身手”模块包含两个部分:首先,指导学生绘制游览植物园的路线图,练习游览顺序,重点讲解景点之间的转换过程;其次,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周围的一处景色,并按一定顺序将观察到的景物写下来。通过这两项训练,学生将基本掌握按顺序描写景物的基本方法,为单元作文的训练做好准备。完成练笔后,指导学生根据本单元对作文的要求和写作方法进行片段练笔和修改,不断提高写作水平。

五、巧借例文引路, 夯实写作之技

尽管教材中的“精读课文”“交流平台”等模块有明确的写作方法介绍,并且在“初试身手”模块也进行过片段仿写练习,但学生在习作练习中仍困难重重,无从下手。这就要求教师利用习作例文,为学生提供范例。例文是习作教学的重要支柱,可以在精准用词、规范语言、合理布局及巧妙构思等方面起到示范作用。

在教材中,每篇习作例文后面都附有练习题目,重点训练表达方法。因此,习作例文的课堂教学应聚焦于表达技巧和方法,并引导学生关注课后练习题目和旁批注,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习作方法。

例如,本单元安排的两篇习作例文《颐和园》和《七月的天山》,旨在引导学生了解利用位置转换和景点转换的方法展示游览顺序的写作方法。这两篇例文侧重于写作技巧的训练,学生首先要理解游览顺序在作文中的重要性,然后掌握游览顺序的基本方法,这有助于进行单元作文的训练。

六、指导写作实践, 运用写作方法

本单元作文《游_________》,要求学生回忆上一次独自游玩过的景点,然后学习教材中按游览顺序进行写作的方法,进行景物描写。这个作文题目可以直接体现学生是否掌握了本节课的知识点和写作技巧。在本单元的习作教学中,可以先让学生复习按顺序描写游览景物的创作方法,然后指导学生仔细阅读题目,明确要求。接下来,指导学生梳理游览顺序,并绘制自己的游览路线图,与小组成员分享自己的游览路线图。

例如,有个学生分享的是他家附近的碧江民乐公园,他的游览路线图如下:

我想分享给好朋友的“一个地方”是碧江民乐公园。我是这样游览的:从大门口进去直走,就来到了广场。广场往右走就到了儿童游乐区,那儿有很多适合小朋友玩的机械游戏。从游乐区往左拐,就来到了游泳池和“7字型”的荷花池。欣赏完荷花池的美景后,继续往前走,就来到了健身区和烧烤场。走到这儿,就是尽头了。我们在返回的途中依次看到了足球场和篮球场。往远处看,是一大片碧绿的草坪。真美! 我想重点介绍的景物是被称为“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荷花池。

学生可以根据上述游览路线图确定写作提纲,然后根据提纲撰写游记。为了突出学生的习作顺序,要提醒学生在写作过程中遵循提纲的思路,不要脱离提纲进行写作。最后,根据提纲进行反复修改。学生完成写作后,教师根据教材中的习作要求制定评价标准,进行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最后要求学生根据评价意见进行修改。例如,《游________》这篇习作可以制定以下评价标准:主题为游记写作;是否按照游览先后顺序进行描写;是否突出表现感受深刻的景物,并描述景物的特色;过渡语是否自然流畅等。

习作的修改首先由学生自己进行,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互相修改,最后由教师进行修改。由于本习作训练内容根植于单元导语中提示的语文要素,练习目标也十分明确和具体,所以学生能够很好地掌握相关的写作方法,从而提升习作能力,并真正落实语文要素。

七、结语

总之,习作单元教学以写作能力为主线,教师应充分理解教材编者的意图,并注重整合单元内容,帮助学生在单元导语中明确写作目标,在“精读课文”中掌握表达方法,在“交流平台”中总结写作要领,在“初试身手”中尝试运用技巧,在“习作例文”中理解表现手法,并在单元作文中提高习作水平。

猜你喜欢
例文游览导语
导语
来,一次游览七个世界
游览乘法大观园
以例文引路,促妙笔生花
阳光
例文引路,读写相随
“未来的桥”写作指导及例文展评
本期专栏导语
美术馆游览指南
导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