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创”教育和服装设计专业教育融合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2023-10-21 09:04姚远
西部皮革 2023年18期
关键词:服装设计双创融合

姚远

(天津工业大学 艺术学院,天津 300387)

0 引言

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是近年来国家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方向之一。目前,我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方兴未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但仍存在与专业教育结合度不够,覆盖面不够广泛等问题。近年来,国务院和教育部等部门多次发文,对促进高校双创教育和专业教育融合发展提出了具体的指导意见。教育部还提出,要将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思政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紧密结合。2023 年,天津市教委下发《天津市进一步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若干举措》,就如何进一步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制定了相应措施,还提出优化高校专业课程设置,充分发掘专业课程中蕴含的创新创业教育内涵和元素,积极建设“专创融合”课程等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1]。这些都为本文的研究与探讨提供了政策支持和理论依据。

文章重点总结了天津工业大学艺术学院服装与服饰专业双创教育和专业教育相融合的教学改革经验,以期为其他院校相应的教学改革提供实践标本和可参考路径。

1 基本情况

作为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天津工业大学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学校整合了校内外创新创业实践基地资源,面向全校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满足了学生多层次、多元化需求,全面提升了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近年来,学校先后获得全国高等学校创业教育研究与实践先进单位、天津市普通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就业工作示范校等荣誉称号。2022 年,学校获批国家级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单位。

天津工业大学是我国最早开设服装设计专业的院校之一,多年来,艺术学院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依托学校纺织科学与工程国家“双一流”学科的优势,针对我国对高层次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需求,通过校企合作等方式培养了大量社会所需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取得了较为丰硕的双创教育实践成果。毕业生中有多人成为知名企业家和服装品牌首席设计师,且有多位毕业生荣获中国时装设计“金顶奖”、十佳时装设计师等称号,在国内享有较高的专业声誉。2022 年,本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

2 深度融合的教学改革实践

从目前情况看,国外高校在课程设置、教学平台搭建等方面都非常重视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2],国内一些高校如北京服装学院、东华大学、浙江理工大学、湖北美术学院等在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方面也都有着宝贵的经验。如湖北美术学院就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与当地时尚文化产业发展密切结合,构建了与本土文化相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3]。

在学习国内外高校先进经验基础上,我们的教学改革以“面向未来、跨界融合、多元育人”为总的指导思想,以双创教育和服装设计专业教育的融合为改革出发点,在改革过程中,以相关课程群建设作为改革的重要载体和抓手,重点推进了部分课程改革,形成了以点带面的模范示范效应。教学改革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首先,我们通过网络调研、线下访谈等方式,对部分院校服装设计专业学生进行了调查,了解了各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开展情况、存在问题等,为本专业双创目标的确定及教育内容的选择提供了依据和参考。从调研结果看,服装设计专业在将双创教育融入专业教育,探索人才培养新路径方面尚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一些服装设计专业学生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的作用、价值并不是很了解。调查发现,有58.1%的学生没有了解过创新创业教育。二是各高校对于创新创业课程较为重视,但授课效果有待提升。调查显示,24.3%的同学参加过学校的创新创业课程,但其中有61.1%的同学认为课程一般,对自己帮助不大。三是学生对创新创业比赛的参与度不高。81.1%的学生没有参加过创新创业相关的比赛。此外,调研还显示,虽然有51.4%的学生有创业的想法,但在筹集创业资金和组建创业团队方面普遍都存在问题,尚缺少更具专业化,针对性更强的指导和引领。以上这些问题都在我们的教学改革中予以了关注。

第二,将双创教育目标融入服装设计专业培养目标。高校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人才培养体系,面临着一定的障碍,如各学校在制定学科建设规划、人才培养目标时,对双创教育目标仍然重视不够[4]。根据国家的政策文件导向,结合服装设计人才培养定位以及双创新育的目标要求,我专业将深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等紧密结合,深层次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作为核心教学理念之一。在专业培养方案修订中,将服装与服饰专业的整体培养目标定位于“适应时尚流行与科技发展,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强调了“应用、创新”等与创新创业教育密切相关的人才培养理念,充分发挥专业教育在提升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在一些重点课程大纲的修订上,也体现了双创教育和专业教育相融合的理念。如在服装数字化设计课程中,强调通过对数字化设备和软件的学习,提升学生的对于新技术的掌握能力和专业创新能力,满足社会对于服装行业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在艺术设计史课程中,强调要实现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连接性与互动性,充分发挥理论课程在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中的作用,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从社会和文化的角度了解和把握人类设计的发展脉络,了解设计动态,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分析能力;同时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升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等。

第三,根据不同类型课程的不同特点,分类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一是在设计实践课程中,基于纺织服装领域但又不囿于纺织服装领域,培养学生的设计创新能力和实践转化能力。如在综合服装流行与创作课程中,注重对学生进行设计创新能力训练,着重培养学生设计的原创能力,鼓励其设计兼具创新意识和实用价值的作品。在文创衍生品设计课程中,引导学生充分发挥创新性思维,在搜集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基础上,将其应用于服装服饰、家居用品、陈设等多领域的文创衍生品设计中,取得了较好的设计效果。一些同学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开展了文创类的创新创业实践。二是在与创业教育密切相关的企划、营销类课程中,指导学生进行模拟演练创业,制定营销策划和企业运营管理方案等,培育学生创业意识,促进学生创业实践能力的提升。如在服装市场营销课程中,通过多种方式的训练,培养学生的整体分析、策划和组织能力,使其掌握基本的市场营销方法与策略。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自拟市场营销需求,并通过实地调研进行分析,提交调研报告;组织学生实地考察不同的服装零售形式并对各种零售形式的优缺点进行比较;在前期学习与实践基础上,要求学生自拟品牌,制定详细的营销策划方案等。在服装商品企划课程中,以培养学生服装商品企划实际操作能力为主要目的,要求学生自拟品牌制定详细的有可实施性的服装商品企划方案,使得学生进一步掌握了商品企划相关内容,增强了学生的商品企划能力。在服装电子商务课程中,培养学生利用网络进行服装营销的实操能力,增强学生对服装行业线上和线下营销及设计方案的策划能力。在具体学习中,详细介绍网络直播的功能、盈利方式、具体操作方式等,帮助学生掌握直播营销与运营技能,并指导学生进行团队直播模拟;在全面学习基础上,指导学生为自拟品牌制定详细可行的电子商务策划方案,以检验学习效果。以上课程均为服装设计学生的创业实践提供了理论支撑和操作指导。三是在设计理论课程教学中,注重理论与设计实践的结合,侧重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和思维边界的拓展。此外,本专业还逐步推行以服装为核心,将服装设计、服装工程、纺织工程及其他艺术设计专业有机结合的跨学科课程教学改革和建设,探索建立跨学科、跨专业交叉培养的服装设计人才培养新机制,促进人才培养向跨学科融合型转变,不断提升服装设计专业人才的跨界思维和跨界能力,以适应目前社会对于服装设计人才的新形势新要求。

第四,充分发掘课程思政元素,实现双创教育、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三融合。目前,本专业所有课程均积极响应了将思政育人和专业育人相结合的教学理念,在教学大纲修订中明确了课程思政目标,进一步促进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思政教育的融合。在相关课程中,结合服装设计专业所需的知识内容,调整课程教学目标,除了设定常规教学目标,还深挖课程的思政教学目标,将其细化体现到每个章节内容中,力图实现知识传授、创新创业思维启发与思政教育的紧密融合。如在史论课程教学内容上,将重点放在展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等内容的设计作品的阐述与解读上,并增加了反映中国艺术设计对世界艺术设计发展的影响等内容,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信心,提升了其传承、保护我国传统文化的热情和责任感。在课程启发下,更多的学生关注到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设计元素,以经典美术作品、古代诗歌、瓷器等为创作灵感,进行了服装设计实践创作。

第五,采用更为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一是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态度,力求与学生建立互动平等的教学关系,注重引导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其主动学习。在课堂学习中,适当开展启发式教学,增加课堂讨论、作业陈述等环节,引导学生主动去思考和分析,并鼓励学生通过分组或个人收集梳理相关资料,和师生分享研究所得。二是开展了相应的教学资源库、习题库、案例库建设,满足不同类型学生的学习需求。充分利用各项网络教学资源,引导学生主动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学习,打破了传统的课堂边界和实体学校教学的局限,实现了实体教学和虚拟教学的互相补充。同时,注重观察统计网络教学平台的学习数据,及时更新和调整课程内容,不断增加新的教学案例,实现教学资源的常变常新,增强课程吸引力和趣味性,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三是注重学习过程考察,采用布置课堂作业、进行阶段性总结与测试、开展课内外实践活动等方式,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各阶段目标的完成情况,并根据存在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方式方法,提高了课程教学质量[5]。

第六,完善融合双创教育内容的服装设计人才培养支持体系。一是搭建创新创业科研平台,学院设立了时尚设计咨询研究中心、服装智能数字化创新实验中心、纤维艺术研究工作室等,这些科研平台在开辟学生创新思维,促进设计创意到服装产品的实际转化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二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提供重要支撑。将增强服装设计专业教师双创意识和能力作为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支持专业教师兼职创业和将科研成果产业化,鼓励教师将相关成果和创业实践经验融入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灵感。加强教师之间的国际合作,邀请国际知名院校教师来校讲学,并鼓励支持本专业教师出国(境)学习交流,不断拓宽教师的教育视野。注重专业教师思政素质的提升,鼓励教师加强思政学习,将最新的思政元素融入双创教育和专业课程教学中,确保思政内容全落实。积极引进业内高级人才。目前,本专业教学团队成员大多具有博士、硕士学位和高级、中级职称,多位教师有海外留学和深造经历,在服装设计专业教学和创新创业教育领域具有丰富经验,为本专业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做出了重要贡献。三是打造创新创业赛事平台,以赛促创,加强对于学生创新创业实际效果的检验。将专业课程学习和创新创业竞赛有机结合,增强课程的针对性,鼓励学生依托课程成果参与创新创业赛事和其他设计赛事,为学生提供成果展示和转化的舞台。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注重让学生基于天津本土设计资源进行创新性设计与研发,促进了天津传统设计资源的创造性转化。近年来,学生参加国家级和省部级创新创业项目多项,并多次在中国好创意全国数字艺术设计大赛、中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米兰设计周中国高校设计学科师生优秀作品展、赢家时尚杯世界环保服装设计大赛、中国时装设计新人奖等重要设计竞赛中获奖。四是打造校企合作平台,与多家服装企业合作共建产学研实践基地,并通过举办论坛,邀请服装设计创业者赴学校分享创业经验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兴趣。五是鼓励学生建立团队,利用学校既有的创业平台如众创空间等,积极开展各项创新创业实践,促进了学生创业团队的快速成长。

3 结语

总之,目前我国高校正处于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双创教育日益成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响应国家对于双创教育的新要求,将双创教育和服装设计专业教育深度融合,从多方向进行教学改革,探索服装设计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加强具备双创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培养力度,既是我国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增强服装设计专业学生综合能力,提升本专业学生就业竞争能力的必然选择。

猜你喜欢
服装设计双创融合
几何思维在服装设计上的应用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融合》
当代绿色生态服装设计的反思探索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基于服装设计工作室的实践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