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文物“活”起来 让文化“走出去”
——以《千年调·宋代人物画谱》数字特展为例

2023-10-21 20:17吴海霞
国际传播 2023年2期
关键词:特展文物博物馆

吴海霞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①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求是》2017年第21期。中央广播电视总台CGTN 2022年重点打造并推出了大型融媒体系列产品《千年调·宋代人物画谱》数字特展。节目甄选极具代表性的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瑰宝,打造优质融媒体报道产品矩阵,涉及中国历史文物、文化美学、宗教哲学、礼仪民俗等多方面,在内容设计、节目形态、制作技术、思想深度上精益求精,在受众群体上内外兼顾,受众覆盖面广泛。节目通过CGTN海内外各平台触达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向世界传播璀璨的中华文化,讲述生动的中国历史故事,践行了让文物“活”起来,让文化“走出去”的使命。

一、从“文物”入手,实现文化“走出去”

2015年2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时强调:“一个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学校。要把凝结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文物保护好、管理好,同时加强研究和利用,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在传承祖先的成就和光荣、增强民族自尊和自信的同时,谨记历史的挫折和教训,以少走弯路、更好前进。”①《习近平春节前夕赴陕西看望慰问广大干部群众 》,《人民日报》2015年2月17日。

文物承载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的发展和演变历程,是历史传承的一个重要载体,代表了一定历史时期的艺术水平和审美品位,具有重要的历史研究和艺术价值,人们从中能够溯源自己的根系,探究民族文化底蕴。文物是象征着民族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历史的见证,是文化的载体,是学术和艺术的瑰宝,也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因此,对文物的深入研究和推广,也是对国家历史文化发展的探究和推广。我们要弘扬中国文化,让中国文化“走出去”,选择从“文物”入手是一条不可或缺的路径。

(一)文物展览成为跨文化交流的优质载体

时下,大众对博物馆展览的需求越来越多,对布展水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十三五”期间,全国备案的博物馆由4692家增长至5788家,增幅达23.4%。2020年全国博物馆举办2.9万多个展览,策划22.5万余场教育活动,接待观众5.4亿人次,其中未成年人观众1.3亿人次,“到博物馆去”逐渐成为社会新风尚。②方永磊:《2020年全国博物馆办2.9万多个展览 接待观众5.4亿人次》,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00783901451452623&wfr=spider&for=pc。

文物展览成为精准有效的跨文化交流方式,使越来越多的海外观众了解和研究中国历史文化的兴趣和热情不断高涨。文物展览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文化交流方式,可以集中和突出展示民族的文化特色,让观众更深入地了解各个国家、民族的历史和文化,增进相互了解和尊重。在对外传播中,文物展览还可以作为国际文化交流的平台,开展文化、学术和艺术领域的项目合作,增进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和相互了解。许多海外博物馆、艺术机构和文化中心都举办过中国文化展览和活动,广受当地民众欢迎。随着中国对外交流的不断加深,越来越多前往中国旅游的海外观众,通过参观中国的博物馆、古迹和历史文化遗址,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和交流。其中的数字文物展正在成为文博市场的新增长点,也是让年轻受众可以便捷、低成本、迅速接近文化产品的良好契机。

(二)海外中国文物展受追捧,掀起中华文化热潮

中国文物展在海外一直比较受关注。1998年在美国纽约举办的“中华五千年文明艺术展”持续了4个月,参观人数达45万人次。2007年以来,故宫文物艺术系列展已在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多次巡展。2015年在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国家美术馆举办的北京故宫博物院的稀世珍宝文物展,吸引了络绎不绝的参观者。这些海外观众对中国古代艺术的热爱,不仅表现在他们的参观热情和人数上,还表现在他们对展览内容的认真学习和探究上。

二、让文物“活”起来,探索“文化出海”新模式

近年来,世界各地大量文化交流更多采用灵活便捷的线上方式展开,线上“博物馆”就是其中一种。在互联网技术的助推下,以线上融媒体方式进行文博展览,可以有效促进中国文化走出国门。面对大量硬核知识组成的内容庞杂的选题,要融知识性、艺术性和互动性为一体,而融媒体交互页面的方式成为最佳选择之一。作为国家外宣旗舰平台,CGTN近年来密切关注并积极推动线上文博展览项目,于2022年成功推出《千年调·宋代人物画谱》大型数字特展。

(一)融媒体数字文物展的特点更贴合年轻受众欣赏趣味

其一,方便快捷。数字展示方式可以随时随地通过互联网进行浏览和学习,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方便快捷。其二,互动性强。数字展示方式可以通过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为受众提供更为真实的视觉感觉和体验,增强观众的互动性和参与感。其三,形式多样性。数字展示方式可以多种形式呈现文物,包括高清图片、视频、3D模型等,使观众能够全方位、深入地了解文物的内涵和特点。其四,跨越国界。数字展示方式可以通过互联网跨越国界,使文物本身的信息和价值,以及它们所承载的中国历史和文化内涵得以向世界传播和分享,促进跨文化的交流和理解。

融媒体数字文物展还具备多种展览特性。近年来文物展览的形式越发丰富,如“实体展览”“巡回展览”“主题展览”“虚拟展览”等,每一类展览各有优劣。与线下展览面临的可供展览的文物量受限制、硬件投入大、技术成本投入高、运输风险大等问题相比,线上融媒体展览同时具备了多种展览特性,如文物展出数量多、规模大,可以涉及多个国家和地区、成本低、观展便捷、视觉效果突出,等等。融媒体数字文物展为当代年轻人提供了更为便利、多样、互动性强的文物展示方式,能够更好地满足他们的需求和兴趣。

(二)“千年调”是怎样让宋画“活”起来的

实践证明,只有切实融合“思想+艺术+技术”传播理念才能呈现复杂的融媒体数字展览。而要做到这些,相当考验团队的综合能力。

1.在内容上,进行大量调研和资料整合

总台CGTN推出的“CGTN艺术推广计划”第一季《千年调·宋代人物画谱》数字特展,联合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辽宁省博物馆、黑龙江省博物馆、天津博物馆、台北故宫博物院、波士顿美术博物馆、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弗利尔美术馆等国内外10家博物馆,从1200幅宋代画作中甄选150幅传世精品进行重点展示。根据页面布局的特点,为了更加清晰地展示,这150幅画作被分为6个大垂类,分别为“儿童”“仕女”“文人”“商贩”“艺人”“仙道”。每个垂类都精选了保存相对完好精美的作品,进行调色和动画演绎。产品开发过程中秉持尊重艺术原著的原则,二次创作非常克制,从而最大限度保持了画作原貌。

为拓展文物数字展的深度,项目组邀请了十余位海内外知名艺术家和学者赏析宋代人物画作,分享他们对古画和宋代人文历史的理解,由此帮助观众从绘画技法、市井生活、哲学律法、服装服饰等多方面理解展出画作的内涵,知晓历史,感受千年前的社会民生,理解宋代相关人物的思想内核和价值观,洞见中国文化在宋代的发展脉络和敬天爱人的哲学思想,进而了解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

在《千年调·宋代人物画谱》数字特展页面的底端,设置有《赏画》专区。这个区域包含110幅高清大图。每一幅图都配有中英文导览。围绕对中国文化了解甚少的海外观众,英文文案撰写有别于中文文案,从对中国历史知识的“零起点”出发,耐心详解中国历史。事实上,展品文字介绍的专业性非常重要,一方面要考虑历史和文物知识本身的专业和严谨性;另一方面要考虑版权的合法性。因此,这次数字特展所有的内容都要在调研的基础上综合考量后再进行创作,而不是照搬文物在线下博物馆展出时的文字介绍。

2.在艺术上,尊重中华文化艺术特点,高度还原艺术真实

基于运用国际化表达,尊重当代受众审美习惯的出发点,《千年调·宋代人物画谱》数字特展的视觉设计,充分还原了宋代的色彩体系,整体设计元素均来源于宋画本身。在排版、动画、交互特效方面,充分运用国际最流行的元素。因为展出的古画大多历经千年,画面不免陈旧脱色,所以在布展设计上运用精细抠图,通过更换底色、微型动画等方式,从而使古画得以“动”起来,“活”起来。在展览的音乐创作上,使用中国乐器制作古典风格的原创音乐。而在音乐的节奏和配器方面,则参照西方音乐的方式,使整体呈现效果更加适合当前受众的审美习惯。

3.在技术上,整合多种先进技术手段无缝衔接项目运作环节

目前国际上一般采用3D扫描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多媒体展示技术以及数字化档案管理系统对文物进行数字化处理。3D扫描技术可以在保留文物原貌的同时,让人们以更加直观的方式精细观察文物,从而更好地了解和保护它们。虚拟现实技术可以让观众身临其境地了解和体验文物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多媒体展示技术可以让受众通过数字化音视频呈现的方式了解文物,还可以增加文物展览的趣味性和互动性,提升展览的吸引力。数字化档案管理系统可以整合、管理和保存文物的数字信息,方便相关人员随时查阅和使用,在加强文物原始信息保护的同时,提高文物数字化管理的效率和可靠性。此外,数字化学习资源可以将文物的数字化内容应用于教育领域,通过在线课程、虚拟实验室等方式,让广大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国家文物的历史和文化价值,从而推广文物知识的传播。

《千年调·宋代人物画谱》数字特展融合多种技术手段,有效运用于网页制作的各个环节中。首先,网页开发了不同版本,分别支持电脑、手机双端阅览。一键中英文双语切换,便于不同语言的受众迅速观看。交互网页动画设计采用网络游戏产业先进的Unity引擎开发,使网页体验流畅;嵌入3D模型,使用Three.js Web 3D引擎,通过拓扑优化的gltf格式模型文件嵌入网页,模拟VR场景,提升网页交互式3D体验感。

除了搭建可视化场景,使用Script Editor(脚本编辑器)与Web端交互,通过Animation Editor(动画编辑器)编写Node-Pipeline制作3D模型镜头动画,以完成宋画元素从“静”到“动”的升华。画区开发使用了地图分片的Web Canvas技术手段,自主研发高清画作浏览插件,可最大限度缩放画作,使受众能够观察到古画细微精妙之处,打造4K级的沉浸式浏览体验。为提升受众体验,在网页和App端使用了不同的设计,以增加流畅感,使千年人物、千年景致得以跃然眼前。

三、实现文化“走出去”,与国际社会接轨

(一)巧借同行经验,以开放的心态和国际化理念作指导

目前,国际上很多著名博物馆都使用数字化方式进行文物布展,一方面是出于对文物的保护,避免原作被过度移动和使用;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作品可以得到更加广泛便捷的传播。

大英博物馆2014年推出名为“大英博物馆探秘”(British Museum Explore)的数字化展示平台。该平台提供了数百万个文物的数字影像、文字解释、音频和视频等多种展示方式,让观众能够全面地了解博物馆内的文物藏品。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在2016年推出了名为“大都会博物馆艺术开放访问计划”(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Open Access Initiative)的数字化展示平台。该平台提供了超过40万件的数字化文物影像,并且可供访问者在网上免费浏览和下载。意大利佛罗伦萨乌菲兹美术馆在2016年推出了名为“乌菲兹数字化”(Uffizi Digitization)的数字化展示,通过数字影像技术和3D扫描技术等手段,让观众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作品。

我国的故宫博物院也通过数字影像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等手段,为观众打造了多种全新的文物展示体验,包括故宫VR游戏、数字化文物影像展等。借助互联网特性和互动体验,让文物得到更多的展出和传播,从而促进世界各国不同文化和人群之间的交流和理解。

(二)了解目标受众,实现精准传播

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协会(GSMA)智库发布的《2023年全球移动经济发展》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底,全球独立移动用户数为54亿,其中移动互联网用户数为44亿。该报告预测,到2030年移动互联网用户数将达到55亿。①C114通信网:《2023全球移动经济发展报告:5G将使全球受益超9500亿美元》,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59336506924369142&wfr=spider&for=pc。

在互联网环境中成长的年轻人,已经习惯于通过网络足不出户获取各类资讯。传统的文物展览需要创新展示方式让文物跨越时空,走向更多人, 走向未来。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例如虚拟现实、全息投影等方式,可以让观众更好地了解文物产生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创新文物展示方式,可以让人们远程观看文物,而不必亲身前往。数字化技术还可以保护文物,并使这些人类文明的瑰宝得以更好保存和传承。因此,要了解目标受众的浏览习惯,知晓对方的文化背景,用更加贴近的方式,让用户通过沉浸式体验增加黏性,从而达到推广、传承文化的目的。

(三)寻找传播规律,拓展发布渠道,实现传播效果最大化

目前国内常用的微博、微信、抖音等社交平台,以其便捷、开放、时尚等特性,成为备受关注的传播平台。在海外市场上,Facebook是世界上最大的社交平台,拥有超过20亿的用户;Twitter是微博客平台;Instagram是图片和视频分享社交平台,LinkedIn是面向职场的社交平台,用户可以建立自己的职业档案,关注同行业人士;Snapchat是短视频和图像分享社交平台,用户可以分享他们的生活片段;TikTok是抖音的海外版,用户可以上传并观看15秒至60秒视频;Pinterest是图像分享社交平台,Reddit是社交新闻聚合平台,用户可以发帖并分享链接;Discord是专注于游戏的语音和文本聊天平台,Telegram是加密的即时通讯平台,用户可以创建私人或群组聊天。我们可以根据不同平台的特性,制作适合文物数字化对外传播的内容。

借助社交媒体进行国际传播,融媒体文物数字展可以在不同的领域与不同文化背景、民族、国家的受众进行交流,为不同的受众群体提供更加便利、快捷和广泛的增进彼此了解和认同的机会。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受众可以直接互动、分享和交流各自的文化信息和经验,促进跨文化交流和了解,有益于世界文化发展及交融。

(四)提升社交平台交互功能,让文化传播深入人心

在“千年调”主产品发布之后,项目组制作了130条图文帖和短视频,分发到海内外包括Facebook、Twitter、Instagram、YouTube、央视频、微博、微信等平台的CGTN主账号上。上线仅一个月,《千年调·宋代人物画谱》数字特展总阅读量超过1亿次。海外近千家主流媒体转载,与CNN合作报道触达用户达3.95亿人次。该特展宣传片在CNN电视端播放百余次,获得大量的网友点赞和评论。

西班牙豪尔赫·兰多博物馆的馆长瓦内萨·迪亚斯女士在《千年调·宋代人物画谱》数字特展开幕致辞中谈到,中国宋朝的绘画展览使人们不断发现和了解世界上传承了几千年的中国文化,不仅可以继续加强两国人民的友谊和文化联系,而且是两个伟大国家之间共同旅程中的重要一步……众多海外网友的留言也反映出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喜爱和浓厚兴趣。正因为如此,文物“活”了起来,文化真正“走出去”了。

结语

“我们应该推动不同文明相互尊重、和谐共处,让文明交流互鉴成为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①《习近平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 人民日报 》 2014年3月28日。习近平主席的重要论述,对于我们维护世界文明多样性、促进不同文明对话与合作、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观具有重大理论与现实意义。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国内越来越多的博物馆利用数字扫描技术和模拟技术对文物信息进行数字化采集和计算机处理,结合多媒体应用,使珍贵而神秘的文物更加生动立体、活灵活现,吸引全球观众沉浸其中,让世界更好地感受中华文明的无穷魅力。

文物,记录过去,映照当下,启迪未来。文物所承载的中华文化精神,始终在滋养着我们。挖掘文物价值,讲好中国故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中华文脉永续传承,永无止境。

猜你喜欢
特展文物博物馆
文物的栖息之地
博物馆
文物的逝去
与天久长——周秦汉唐文化与艺术特展
文物超有料
现代化之路:共和国70年特展
大邦之梦——吴越楚青铜器特展
殊途——香格纳画廊20 周年特展
露天博物馆
文物掉包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