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吴义勤 陈培浩

2023-10-22 12:31吴义勤,陈培浩
四川文学 2023年3期
关键词:意识流现代汉语现代性

主持人语:

本期我们主要从内部语言视角探讨现代汉语小说的内在衍变。众所周知,语言既描写现实的外部世界,也触及人物的内在心理世界。想象和描写人物心理的语言,可谓之内部语言或心理语言,这无疑是小说语言中非常重要的类型。无论中外,在古典小说中,心理描写,或者说描写心理的语言并不甚发达。小说如何书写人物心理,不仅关乎语言技艺,更关乎对人类心理深广度的把握。小说心理语言的发展,与现代心理学的发展相呼应。现代的心理学和精神分析学,为作家对心理语言的探索提供了科学依据。但是,小说对心理语言的探索,并非为心理科学提供文学的注脚及回声。文学也试图在对人类心理的探险中,对人性的深渊、存在的意义、人心与文化等议题做出自己的诊断。总体而言,观察心理语言的发展,是进入小说现代性的重要通道。20世纪汉语小说也在构建着中国式的心理语言谱系。一方面,我们要承认,现代汉语小说的心理语言建设首先基于对世界文学资源的吸纳;另一方面,更要申明,现代汉语文学的心理语言,又绝不仅是对“意识流”“心灵辩证法”等西方文学法则的简单模仿。把握主体心理的深广度、动态性、复杂性等特征,用意识流的心理语言来映照世界,这些固然是现代汉语小说心理语言探索的题中之义,但在汪曾祺、莫言、苏童等中国作家那里,也发展出一种富于暗示性和通感力的感觉化语言。不难发现,现代心理学,以及整体的现代科学——一种认识现代人的科学观念和话语,推动了现代小说心理语言的丰富,既发展出意识流小说,也推动着外部语言心理化和文学语言感觉空间的拓展。因此,认识现代的心理语言,也是透过语言认识现代性的生成;同时也是对现代性做出反思和检讨的契机。

本期还带来青年作家王威廉对文学语言的洞见,他拒绝将小说语言局限在微观修辞层面,而希望语言向虚构性、戏剧性敞开,认为语言也跟主体修养、文化土壤乃至总体世界等因素息息相关。诺贝尔经典方面,则由青年作家陈美者带来对奈保尔《米格尔街》的解读。都是值得倾听的声音。

猜你喜欢
意识流现代汉语现代性
中国古代“飞翔”意象审美意识流变史建构
“楞”“愣”关系及“楞”在现代汉语中的地位
复杂现代性与中国发展之道
浅空间的现代性
由现代性与未来性再思考博物馆的定义
评《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
当边缘遇上意识流——写在吕红《美国情人》发表十周年之际
现代汉语中词汇性的性范畴
论英美文学的意识流文本的现代批判
浅谈梦窗词之现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