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教育背景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2023-10-24 10:49居品瑶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23年9期
关键词:班级融合情境

居品瑶

融合教育的提出为特殊学生提供了学习的良好条件,但许多教师对融合教育的认可都停留在理论层面,在实践方面的探索较少,导致特殊学生在实际的教学中很难收获良好的学习成效,极大地减慢了融合教育的推进步伐。为了让融合教育真正落实在课堂实际中,小学语文教师应该着重关注特殊学生的需求,结合普通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计划的设计与调整,让课堂中呈现的教学环节与教学活动满足特殊学生的学习需求与发展需求,为学生的成长发展提供更大助力。

特殊学生需要教师对其予以关注,但从特殊学生的视角出发,教师给予的直接关注过多,会让其生出消极情绪,不利于教学工作的推进。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需要利用好同伴的带动作用,联结普通学生和特殊学生,通過课堂中的人际交往促使特殊学生产生较强的归属感,继而沉浸在课堂之中,积极参与不同的教学活动。而且,通过将班级成员连接起来,学生们的参与度将得到显著改善,这将提升教师的授课效果,也将促进学生的学习成果,提升小学语文课堂的效率,帮助教师达成教学目标。

第一,组建学习小组。为了避免因教师的过度关注激发特殊学生的抵触情绪,教师可以选择以学生带动学生的方式,让普通学生和特殊学生组建成学习小组,共同参与课堂中的学习活动。借助学生之前的友谊加强同伴对特殊学生的带动作用,促使班级学生共同沉浸课堂,保证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第二,设置团队合作活动。特殊学生虽然在身体上存在一定的特殊性,但从学习的角度来看,也存在许多闪光点,教师需要让特殊学生自己和班级其他学生都看到这些闪光点,建立特殊学生自信心的同时让班级学生从内心接纳特殊学生,营造良好班级氛围。同时也利用团队合作的活动拉近特殊学生与普通学生之间的距离,加强和谐班级的建设,营造更好的成长环境。

教学情境的创设,是在教学内容中选择一个切入点,以情境的创设更加生动地引出教学主题,通过清晰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情,并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跟随教师的节奏进行知识内容的学习。在融合教育的背景下,教师需要利用好创设情境这一教学方式,通过多种情境,使得特殊学生能够更有效地完成课前的准备工作,从而掌握所学知识,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与质量。此外,教师应该创造出富有吸引力和趣味性的情境,以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他们的参与度,使得课堂教学活动更加顺畅、有序。

以小学语文《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为例,教师可以在教学开始时创设生活化情境:“在树叶变黄的秋天,一场大雨倾盆而下,在雨后的室外,鼻子能够嗅到泥土的香气,耳朵能够听见树叶落下的水滴,那眼睛能够看到什么呢?”以生活化的情境进行提问,并让学生自主想象雨后的画面,为课文教学做准备。如果学生提出路面有落叶的话,教师可以直接以此为引讲解课文。如果学生并没有讲到雨后落叶在地面的话,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每个人在想到雨后画面时都会有自己的回忆,对于张秋生来说,雨后画面是一片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地,听到句话,大家能够想象出什么画面呢”,引导学生深入探究课文的主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课程的要点。采用多种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程内容变得有趣,生动,激发他们的思考,同时也能够培养他们的想象力,从而有效地推动他们的全面成长。

通过实际操作来获取知识,是提升学生深度学习能力的关键。因此,教师应该设计有效的课程体系,以激发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和积极性,帮助他们更有效地掌握课程内容。对此,教师可以增加丰富的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能力,并从中获得成就感,从而更好地体验学习的乐趣,并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同时也利用实践活动的增加帮助学生更好地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进而提升他们的学习成绩。在实践活动中,教师还需要注重对学生的观察,在学生形成一定成果的时候及时提出鼓励,建立学生自信心的同时拉近师生距离,让学生在课堂中的配合度随之提高,保证教学工作的有序推进。

以小学语文《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为例,教师可以在课文讲解后设置续写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仿照课文内容,根据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续写“老屋”的后续故事。随后,教师观察学生的表现,更好地了解他们的进步情况,并给予适当的鼓励和指导。比如:“这个切入点非常好,很有新意。”“这个走向很有趣,很创新。”当学生完成了他们的创作之后,教师可以使用信息技术的双屏显示器来向全班同学展示他们的作品,并对其进行评估。在这一过程中,可以融合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三种评价方式,以不同视角赏析学生成果,让学生更加全面地掌握自身创作优势,建立自信心。同时也利用评价环节进行更加精细化的知识教学,用于课文教学的“查缺补漏”,以保证课堂的教学质量,助力学生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的提升。

在融合教育的背景下,教师需要明晰家长在特殊学生教育方面的重要作用。在特殊学生成长发展的进程中,与家长之间的相处时间比较久,而且通常情况下特殊学生对家长的依赖感也比普通学生更重,这让家长足够了解学生。为此,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落实融合教育时,教师需要注重家校共育,不断增强自己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从家长处更加全面地了解学生,以便于制定更具针对性、更符合学生成长需求和心理预期的教学计划,提高教学效率,并提供详细的教学计划和实时反馈,让家长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家庭的角度帮助学生成长,以确保最终的教育效果。

第一,教师使用课堂记录工具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和情况。将其传送给家长,让家长了解教学工作,配合教师完成家庭教育。第二,教师可以利用好信息化手段,在智慧教育云平台中创建家长群,在其中与家长共同交流学生的教育问题,从家长的视角了解学生,更具针对性地优化教学计划。第三,教师可以开展家长会活动,或是进行家访活动,以一对多、一对一的形式与家长展开交流,探究学生的需求,分析他们的学习困难,并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出有效的教学方案,从而有助于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与质量。同时深入地了解学生,缩小师生之间的差异,使教学工作更顺畅。通过与家长的沟通交流增强对学生的了解,并逐步落实家校共育,从家庭和课堂两个层面上的努力,创建一个有利于学生成长的环境。

总而言之,在融合教育的背景下,教师应该认真关注如何帮助特殊学生,并确保课程安排能够满足他们的个人需求和发展潜力。想要在课堂中真正落实融合教育,小学语文教师需要意识先行,从思想上与特殊学生融合,并着重引导班级其他学生从同伴的角度给予特殊学生温暖,让特殊学生融入班级,也让教学工作能够有序推进。此外,教师还需要从课堂氛围、教学方式、家校合作等多方面同步着手,提高融合教育工作的合理性与科学性,为特殊学生和普通学生打造共同的优质成长环境,凸显出小学语文学科的育人价值,促进教育公平的落实。

作者简介: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育才小学西区校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班级融合情境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班级“四小怪”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融合》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不称心的新班级
班级被扣分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