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时代电视时政新闻的创新表达

2023-10-25 04:13贾鹏政
新闻传播 2023年16期
关键词:时政受众用户

贾鹏政

(泸州市广播电视台 四川 646000)

时政新闻是重要的报道题材之一,主要以国家政治生活内容为主,从政治的角度报道与审视国内外领域中的社会事件,其关注视野广泛,是最为常见的报道类型。融媒体时代的到来,人们逐渐进入到具有多元化的新闻生产主体、传播形式、表现形式及传播平台的众媒体时代,这对传统的电视广播、报纸为主导的媒体舆论局面产生了深刻与根本的影响。时政新闻作为在传统新闻媒体上发展起来的节目类型,在融媒体背景下便表现出较多不适应,例如表达方式较为落后,无法满足广大年轻的受众群体。缺乏用户思维,与用户互动不足,无法发挥融媒体平台的优势;时政新闻中虽然逐渐运用融媒体技术,但是节目形式较为呆板,无法满足年轻受众观看需求,导致时政新闻仍有较大发展空间。

一、融媒体优势

融媒体背景下的新闻传播最大的优势就在于传播时效性,信息一旦发布在网络媒体上,受众便能够在第一时间接收到信息,而传统媒体若是想要提升信息传递的时效性往往只能采取直播形式。同时,融媒体时代全球信息都是关联的,信息传递也突破了传统媒体的空间限制,不仅全国上下能够同时接收信息,包括海外各地都能够及时了解国内信息。

另外传统新闻媒体往往是单方面的播出新闻信息,与受众无法实现实时互动,而融媒体时代能够建立信息接收者与发布者之间的互动平台,不仅有利于调动信息接收者的积极性,提升收视率,同时还能够及时了解不同观众的想法,通过接受观众的反馈及时调整自身不足,不断提升媒体形象。

二、融媒体背景下电视时政新闻创新存在的问题

(一)新媒体逐渐融入,但成效有待检验

融媒体时代背景下,新媒体形式多种多样,各种媒体都逐渐在自身平台基础上建立了新媒体矩阵,将传统电视时政新闻从大屏幕搬到了小屏幕,但是成效还有待考验,目前所开展的新媒体下的时政新闻传播的品牌优势、思想价值、权威性地位都受到一定影响。首先,大多数电视台对时政新闻进行新媒体创新主要方式就是将时政新闻内容简单地照搬,同质化传播,未对其内容进行提炼与改善,未针对移动端传播特点进行针对性调整,导致电视时政新闻的权威性与独家性受到影响,效果大打折扣。其次,传统电视新闻媒体与新媒体平台发展不均衡,使得电视时政新闻与新媒体融合报道有名无实,要么是没有搭建自身的多媒体平台,或者是新媒体基础薄弱,无法实现二者的融合发展。又或者是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虽然各有口碑,但是却各自发展,未进行深度融合,导致时政新闻的影响力无法提升。第三,有些传统电视媒体平台缺乏用户思维,认为形式高过于内容,缺乏新媒体传播思维,对于时政新闻的新媒体报道效果认识不足,当前仍然处于观望状态。电视时政新闻想要实现持续发展,必须要顺应时代发展,从用户思维与新媒体传播规律入手,结合新媒体用户特点创新电视时政新闻模式与表达形式,打造全新的传播内容,并且进行精准投放,实现分众传播,以绝对的话语权优势占据传统电视时政新闻观众的思想高地,不断扩大时政新闻的影响范围与影响力。

(二)时政新闻在新媒体传播中缺乏互动性

随着新媒体形式的不断发展与创新,受众逐渐参与到时政新闻的生产与传播中,尤其是随着微信、微博等大众喜闻乐见的媒体形式的发展。当前受众生产与发布信息的形式主要有三种:首先是观众将自己所处特定环境中发现的时政新闻进行发布,包括个人评论、拍摄并发布视频等;其次是观众参与到媒体策划的时政话题讨论与调查中,以及受众观看其他时政新闻,并且进行转发;第三是观众直接参与到时政话题的生产,专业的新闻人与观众相互合作,共同参与到新闻的生产与传播中。当前媒体所广泛传播时政新闻的平台均设置了评论、分享与转发的功能,受众有着较高的热情,为此时政新闻传播效果较好。但是与其他自媒体公众号相比,电视时政新闻的传播者与观众之间的互动非常少,有些甚至没有互动,这样容易导致受众出现一厢情愿的感觉,降低对新媒体平台上的时政新闻的关注度。电视时政新闻在新媒体平台上传播过程中需要提升用户思维,尤其是年轻用户的思想与心理特点,从新闻内容与文风上进行调整,同时还需要加强与观众之间的互动与分享,更好地适应年轻观众的特点,从而提升时政新闻的传播效果,实现有效的舆论引导。

三、融媒体背景下电视时政新闻创新对策

传统电视新闻媒体要不断探索时政新闻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打通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的壁垒,实现电视端、移动端、PC 端的多渠道传播,推动时政新闻的融合发展,更好地传递党与政府的声音,满足人民的信息需求。融媒体背景下,电视时政新闻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创新:

(一)构建时政新闻多媒体平台,丰富报道与传播渠道

随着融媒体时代的到来,时政新闻逐渐表现出碎片化特点,受众更为广泛,传播方式趋于多样,受众可以完全在自己兴趣爱好基础上选择不同的新闻内容。为此电视媒体应该充分结合融媒体时代技术与受众特点,对时政新闻进行重新调整,针对不同用户提供不同的信息服务,实现对用户的精准推送。无论时政新闻以何种媒体形式进行传播,想要提升影响力,关键就在于新闻内容与传播形式,为此电视媒体要应用融媒体建立自己的媒体平台,提升时政新闻的影响力。在传统媒体时代,时政新闻传播经常会出现自说自话的尴尬局面,随着融媒体时代的到来,电视新闻观众的习惯在不断转变,新闻产品也必须要顺应时代发展,突破传统局限,从作品到产品不断转变,不仅要始终秉承“用户至上”的原则,同时还需要改变新闻报道主题及报道样式,提升时政新闻的感染力、故事性,提升信息接收的便捷性,放低姿态,打造民生小众姿态,增加多媒体平台上的互动,不断拉近与观众间的距离,提升时政新闻节目的活力,提升对观众的吸引力,实现让观众愿意看、看了信、信了服。

例如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节目所推出的春节特别节目《厉害了,我的国》系别报道,邀请各行各业的人用自己手中的手机,以拍摄图片或者视频的形式来讲解身边的变化,表达出人民大众对近年社会发展的自豪感,表达出自己的心声:厉害了,我的国。《新闻联播》后的“主播我来说”主持人说道,当下的中国是领导知道百姓要什么,百姓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干部知道怎么满足百姓的需求,军人知道如何保卫国家的伟大局面,所有国人团结为一体,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该节目也同步在中央电视台的“两微一端”中推出,播出后反响强烈,网友对《新闻联播》的关注度明显提升,有网友说:“平时不怎么看新闻的我,不知道何时《新闻联播》变得这么接地气,这次借助中央电视台的报道让我感受到国家的强大”“感谢中央电视台让我感受到强大的祖国,强大的民族,强大的中国精神”。可见这样的转变,与长篇巨制的新闻要更有温度,更有影响力与传播力。

(二)从技术与形式两方面创新时政新闻表达方式

在融媒体时代背景下,如何实现传统新闻节目的改革,实现新闻价值的提升,如何利用丰富的传播方式实现信息的广泛传播,成为当前媒体人所深入思考的问题。以广东广播电视台为例,其“触电新闻”客户端便是广东广播电视台自主研发与运营的新媒体项目,其核心就在于通过数据的进一步挖掘及广电资源的进一步整合而出现的产品。结合不同用户的需求提供智能推荐,从而满足不同群体的信息需求。在“触电新闻”平台上线后,新闻模式发生了本质变化,包括传播形式、内容及画面,同时有助于省委、省政府的声音得到更为广泛的传播。在“两会”期间,《广东新闻联播》推出《超级访问》与《小强观察》两个新栏目,在《超级访问》中的节目主持人曾超坐在驾驶中的汽车上,借助代表委员参会的途中与其就提案的内容及热点话题进行采访互动,通过“聊天”模式解读两会期间的热点新闻。对于该新闻栏目而言,采访车实际上就是一个微型演播厅,在其空间内安装了多台GoPro 高清摄影仪以及多机位快速编审系统,在采访过程中实现了画面的不断切换,并且以沿途动态镜头为背景,让两会话题与人们生活更为贴近。在《小强观察》栏目中,记者小强站在同步播出的大屏幕前,满脸朝气与笑容,用简洁并且接地气的话语围绕两会热点话题展开解读,为人们解答最关注也直接关系生活的热点问题。“触电新闻”以鲜活、接地气的方式传播两会内外的热点信息,结合虚拟演播技术,改变传统的读报式播报,以电视主持人现场播报的形式,叠加与解读话题相关的标题、视频等资料,比传统的照本宣读式节目更受欢迎。另外,广东电视台还推出了多个聚焦民生的新型新闻节目,例如《徐嵩:对熊孩子要治未病!》《孟浩:标线要依法公民更守法》等,以灵活多变的播报形式,以轻松的新闻播报氛围,帮助观众从多个角度领略代表委员的风采,了解两会议题与人们生活之间的关系。在两会期间,由“人民网-泽传媒”所打造的“全国两会省级卫视《新闻联播》融合力榜”,对各家省级卫视的《新闻联播》节目进行排行,其中广东电视台的《广东新闻联播》借助融媒体优势,以推出的多档新闻栏目获得排行首位。能够获得优异成绩,主要原因是广东电视台发挥新闻节目的丰富且多样化的资源优势,开展多层次、多角度的新闻节目,实现与大众需求的完美融合。实践表明,融媒体背景下的时政新闻要始终以新闻报道内容为核心,开展多种形式的传播,发挥时政新闻的优势。

(三)创新用户思维,以受众为中心创新产品与服务

融媒体时代,电视时政新闻已经从传统的电视单向传播转变为电视与多媒体双向互动传播形式,观众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接受者,同时也成为了信息的生产者与发布者,从某种角度来说,互联网思维便是用户思维。小米品牌创始人雷军说,互联网思维的核心便是口碑,口碑的核心就是超预期。口碑是源于观众的认可,在融媒体时代,观众注意力便是最核心的资源,受众愿意将碎片化的时间停留在什么产品上,就是该产品的成功。

对于电视时政新闻而言,除了要靠优质的新闻内容吸引观众外,还需要为用户提供优质的体验,让观众在共享与交互的氛围中深度参与新闻传播与讨论,以交互与平台的姿态掌握新闻主动权,从而为用户带来全新的体验,更好地满足当代观众的需求,从而得到更多年轻观众的认可。通过实践证明,融媒体没有完全以内容取胜,而忽视互动的优质产品,也没有仅以渠道为优势,而忽视目标客户服务的优质产品,可见以用户为中心,满足用户需求才是融媒体时代新闻发展的关键。电视时政新闻要不断地创新转型,深入研究年轻观众的心理特点及兴趣爱好,进而针对这些特点广泛利用多媒体平台,不断拓展传播渠道,掌握微视频、动漫等新颖的新闻传播形式,让报道更为生动有趣。另外还可以改变新闻语言,使其更为生活化与流行化,提升报道的亲和力。从多角度出发,将用户作为核心,创新时政新闻传播形式,提升其传播力与权威性。

例如在开展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 周年宣传时,江苏台便推出了《重走长征路》的新型报道方法与技术,吸引了大量年轻观众的关注,让观众通过自己的行动付出来感受长征的艰难,从而更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如何让观众感受到长征的艰难,江苏电视台便是利用当前较为流行的“微信步数”,推出“重走长征路公益捐步”的互动,观众可以将自己的微信步数进行捐赠,从而共同达成行走两万五千里的目标。该活动共有近13 万人参加,捐赠步数达到了1.02亿步,相当于五个长征路。借助微信等多媒体平台推出时政新闻相关活动,并且结合当下最为流行的内容,从而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参与其中,不仅突出时政新闻的核心,同时还将观众置于新闻中心,生产出了更多更好的紧跟时代潮流的有品质、有温度的时政新闻产品,有效提升时政新闻观众性,将党的声音传递给年轻用户。

结语

传统的电视时政新闻传播方式在融媒体时代背景下已经缺乏竞争力,逐渐弱化了电视时政新闻的权威性。为了推动时政新闻不断发挥自身宣传价值,要顺应时代发展需求,认清在融媒体时代背景下的机遇与挑战,积极地拥抱新技术、新思路,科学合理地与新媒体技术相融合,拉近与观众间的距离,实现对党和政府相关政策的积极传播,提升时政新闻的引导力、公信力与影响力。

猜你喜欢
时政受众用户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关注用户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
关注用户
关注用户
时政
时政
时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