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同期声在电视新闻节目中的运用

2023-10-25 21:01刘姝楠
记者摇篮 2023年8期
关键词:被采访者真实性新闻节目

□刘姝楠

一、电视新闻同期声的价值

电视新闻同期声是指在新闻采访过程中,拍摄的采访对象谈话以及新闻现场的环境音等。电视新闻同期声记录的是新闻现场的真实声音,受众能够听到新闻现场环境音、人物的谈话声、记者的现场解说声等。同期声的一大优势就是直击新闻现场,它比画外音更具真实性,能够引起受众的认同感和参与感,在电视新闻节目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增强电视新闻的真实性与客观性

在新媒体影响下,传统媒体受到很大冲击,新媒体利用网络直接发布消息,传播速度快,相较传统媒体有很大优势。但很多网络媒体无法到达新闻现场采访拍摄,新闻报道多采用转载或二次编辑,加入较多主观想法,往往疏于核实新闻事件的真实性,在新闻的客观性与真实性上无法与传统媒体相较。同期声增强了电视新闻节目的真实性与客观性,进一步将这种优势扩大。

第一,同期声可以为受众提供更准确的信息和背景知识。通过主持人或嘉宾的解说,受众可以更好地了解新闻事件的发生原因、相关政策和历史背景等信息,从而更加全面地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这有助于避免受众对事件产生误解和偏见,从而增强新闻的真实性和客观性。例如:央视《正午国防军事》节目2022年6月5日播出的《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发射任务圆满成功记者直击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发射时刻》,记者直击现场,说道:“我现在能够听到巨大的声响声,这个声响声现在慢慢地传过来,我已经几乎听不到我在说话了,而且我现在能感觉整个身体都在震动。”记者在距离发射现场1500 米的点位做现场报道,火箭发射升空瞬间,现场的滚滚浓烟伴随着巨大声响,带给受众身临其境之感,使受众直观地认识到火箭发射的现场,增强了新闻的真实性与客观性。

第二,同期声可以提供更多的视角和观点。通过多个被采访者的口述,受众可以听到不同的观点和声音,更加全面地了解事件的不同侧面和影响。这有助于避免受众被片面的观点影响,增强新闻的真实性和客观性。例如:央视《中国电影报道》栏目2023年4月12日播出的《独家调查记者调查为什么3D 电影越来越少了?》报道中,连续用了9位市民的同期声,以每人一句话的形式阐述观点。整篇报道节奏紧凑,运用多段同期声,从不同角度,说明“为什么3D电影越来越少”。在调查类新闻里,同期声的运用可以起到论证事实的作用,此处多段同期声阐述同一主题的运用,既增加了客观性和真实性,又使受众产生认同感。此外,制作新闻节目时,应该注意选择不同想法、不同观点的同期声来提供不同的信息,以便受众能够全面了解事件的情况。

第三,同期声可以提高新闻的可信度和权威性。通过邀请专家或权威人士参与解说,受众可以更加信任和认可新闻报道的内容和来源。这有助于提高新闻的可信度,增强新闻的真实性。使用同期声进行解读,更像面对面的谈话,相较于画外音解读,同期声使受众更容易理解政策的内容。

2.增强电视新闻的生动性

电视是单向传播的媒介,受众坐在电视机前观看新闻节目,是一种被动的接受,参与度较低。同期声作为采访对象的现场发声,能够引起受众的共鸣,增强现场感,在一定程度上拉近了节目与受众的距离,这是新闻画面和解说词无法达到的效果。

第一,同期声可以提供更加丰富的语言表达方式和更加真实的场景音效。通过主持人的现场解说,受众可以听到如汽车喇叭声、人群嘈杂声等更加生动、形象的声音表达,从而更好地理解事件的内容和情感。这有助于增强受众对新闻事件的代入感,提高新闻的现场感。例如:丹东广播电视台《丹东新闻》2022 年11月8日播出的《下露河朝鲜族乡:文化传承留住记忆激活产业》,在开篇的新闻现场中,记者没有直接开始报道,而是与乡亲们一起劳作,将收割后的稻米捆成捆垛在一起,之后拿起话筒介绍下露河朝鲜族乡。记者的动作及表述自然流畅,使受众仿佛亲临现场,看着乡亲们劳动的景象,听着他们忙碌的声音。报道多次使用现场采访的形式,将记者在现场的提问加入新闻报道的同期声当中,增强了报道的现场感与参与感,使新闻更加生动有趣。

第二,同期声可以增强新闻的节奏感。一篇报道如果从始至终都是画外音与画面的结合,难免会过于平静,使受众失去兴趣。同期声与画外音的反差对比,可以提高受众的注意力与关注度,调整新闻报道的节奏,使其张弛有度。

3.增强电视新闻的质量和传播效果

第一,同期声可以提供更加详细的背景信息。同期声有助于增强受众对新闻事件的理解和认知,从而提高新闻的可信度和权威性。对于重大新闻事件的报道,同期声可以起到阐释主题和强调主题的作用,对新闻画面及画外音进行补充。

对于一些重大事件、突发事件的新闻报道,通过主持人或嘉宾的现场解说,受众可以了解到事件发生的背景、相关历史和政治环境等信息,从而更好地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和影响因素。

第二,同期声可以提供更加深入的分析解读。通过主持人或嘉宾的专业分析和评论,受众可以得到更深入、更全面的事件解读和观点表达,进而更好地把握事件的本质和意义。这有助于增强受众对事件的思考。同时,应当选择合适的同期声来源,同期声来源应该是权威、可靠的媒体机构或专业人士,如政府机构、专家学者、当事人等。

第三,同期声可以为新闻报道提供更加生动的说明。同期声能够展现更多细节,使受众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事件的全貌。不仅从旁观者的角度出发,而且在更深层次上理解其复杂性和多样性。这有助于增强受众对事件的感知和记忆程度,拉近受众与节目之间的距离。

例如:央视《新闻30 分》播出的《北京2022 年冬奥会·短道速滑混合团体接力决赛短道速滑队摘得北京冬奥会中国首金》,报道在整个比赛过程之后,加入一段时长47秒的中国短道速滑队队员的赛后采访。队员们有开心和流泪,也有兴奋和激动,这样真情流露的同期声更能引发受众的认同感,同时也使整篇报道更加真实生动。前半部分关于比赛的报道,可以使受众了解比赛经过,后半部分的同期声采访,则让受众从更深层次对比赛现场和运动员有一个全面的认知与理解。采访对象具有真情实感的谈话,能够引起受众的共鸣。此处同期声的应用不仅有助于受众了解比赛的全貌,还会形成深刻的记忆,这些情景往往会触动人们的情感,增强节目的传播效果。

综上所述,同期声在电视新闻节目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可以提供更加详细、深入、生动的信息展示方式,从而增强新闻节目的质量和传播效果。

二、电视新闻同期声的应用技巧

1.在同期声中使用插像技术

在同期声中可以使用插像技术,丰富节目形式。插像的内容既可以对新闻事件进行解释说明,又可以在画面上进行延伸,使受众了解更多相关信息,在有限的报道时间内,增加更多的画面与信息量。例如央视《朝闻天下》2023年2月5日播出的《弘扬北京冬奥精神苏翊鸣:追逐梦想迎难而上》,在苏翊鸣的同期声中插入他在2022 年北京冬奥会单板滑雪比赛时的视频,以及他站在领奖台的画面,使受众能够在第一时间了解采访对象的经历以及单板滑雪是什么样的运动。

此外,对于叙述比较长的同期声,如果有停顿或语句重复,可以进行剪辑,在断点使用插像技术,插入与同期声内容相关的画面,使整个同期声更精练、主题更突出,同时使画面内容更加丰富,与声音相辅相成。

2.在同期声中适当加入背景音乐

在同期声中可以适当加入切合新闻主题的背景音乐,让画外音与同期声的过渡更加柔和。同期声插入背景音乐多用于人物报道中,可以使人物的情感得到升华。

通过在同期声部分添加音乐、音效等声音元素,可以更好地营造出新闻事件所需要表现的氛围和节奏感。这有助于增强受众对新闻事件的代入感,提高新闻的生动性和吸引力。尤其在人物新闻报道中,同期声有很大的应用价值。人物同期声可以提供更加生动的语言表达方式,使受众能够更好地感受到人物的情感和态度、更好地理解人物的行为和决策。这有助于增强受众对人物的认同感,从而提高新闻节目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3.同期声的串联使用

同期声的串联使用是指围绕同一主题,串联多名采访对象的谈话,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对同一新闻事件进行阐述。这样可以避免同期声内容单一,能够将新闻事件更加完整地展现给受众,使新闻报道更加生动。例如:新闻节目《24小时》2022年10月16日播出的《说说我们的新时代》,通过将不同行业工作者、不同地区居民的同期声串联在一起,从多个角度表达了我国十年来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反映了不同地区不同领域的新变化。这样的表达更加全面、更加完整,使受众能够了解新闻事件的全貌。同时,通过多个同期声反复阐述同一主题的方式进行强调,能够加深受众对新闻事件的理解,并且留下深刻印象。这种手法适用于社会调查类新闻,通过多个同期声对同一事件多角度、全方位的叙述,使整篇报道更具权威性与说服力。

三、电视新闻同期声的注意事项

1.同期声内容要贴合主题

在电视新闻节目中,要充分利用同期声的优势,避免其出现弊端,不仅记者在前期采访时要多加注意,后期剪辑人员也要注意对同期声进行筛选。剪辑同期声时要选择最贴合主题的几句话,对于表达不清晰、没有重点的同期声要果断舍弃。要控制同期声的音量和节奏。同期声的声音应该与画面相协调,不要盖过画面或干扰画面的表达。

此外,还应该注意时间轴的准确性。在叙述新闻事件时,同期声的时间轴应该与画面的时间轴相一致,以便受众能够理解事件的发展过程。如果时间轴不准确,可能会导致受众对事件的理解出现偏差。

2.选择声音清晰的同期声

剪辑人物同期声时,应注意将环境音与被采访者说话的声音分开编辑。需要突出人声时,要注意调整环境音,降低其音量,避免环境音喧宾夺主。添加背景音乐时,应该注意调整音乐的音量和节奏,以便与画面和同期声相协调。如果是前期采访时话筒收录声音不清楚,则同期声不能使用,要请记者及时补录。同时,要注意被采访者的说话语速和发音清晰度,同期声的语言表达应该清晰准确,语速适中。如果说话人语速过快或过慢,可能会影响受众的理解和新闻报道的质量。

3.注意被采访者的穿着

在剪辑同期声时,还应注意被采访者的穿着是否得体。此项是容易被忽略的细节,记者在前期采访时应多加注意,后期剪辑人员同样需要注意采访对象的穿着,选择合适的同期声素材进行剪辑。例如2023年5月12 日,汶川地震15 周年,如果街头采访选择穿着鲜艳的人是不合适的,被采访者的穿着打扮与新闻主题明显不符,如果这样的新闻在电视中播出,会让受众有违和感甚至引起负面情绪。由此可见,不仅同期声内容要体现主题,被采访者的服装、精神面貌以及背景环境音都可以对一篇报道产生影响。

此外,在合成新闻节目的过程中,如果发现其中有与新闻主题不符的同期声要第一时间向节目的责任编辑、审核领导言明情况,及时对同期声进行删除或修改。这也是后期剪辑人员的一项重要业务素养。

4.注意同期声的背景

注意同期声的背景,即被采访者身后的环境是否合适。背景中如果有文字、图案等,要注意收录到画面中内容是否会出现被断章取义引起误会的情况。此外,背景环境音也很重要,要注意监听环境音中是否有不应在节目中出现的声音。

为避免以上情况出现,采访时要选择合适的拍摄背景,后期剪辑时也要注意筛选和检查,要充分利用同期声的优势,提高新闻节目的质量。

四、结语

本文旨在探讨同期声在电视新闻节目中的运用,分析同期声的价值以及应用技巧。通过研究发现,同期声在电视新闻节目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不仅可以增强新闻的真实性、客观性和生动性,还可以提高节目质量和传播效果。本文还提出了一些实用的应用技巧,如插像技术、适当加入背景音乐以及同期声的串联使用等。这些技巧可以帮助电视新闻制作人员更好地运用同期声,提高新闻节目的质量和吸引力。

在未来的电视新闻制作中,新闻工作者应当更加重视同期声的运用,充分发挥其在新闻报道中的作用。同时,制作人员也应该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同期声应用技巧,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媒体环境和受众需求,努力制作出更加优秀、生动、真实的电视新闻节目,为受众提供更好的信息服务。■

猜你喜欢
被采访者真实性新闻节目
新闻节目中主持人的“可为”与“不可为”
地方电视台如何办好新闻节目
情感引导在人物新闻采访报道中的作用研究
广告的真实性
如何做好电视新闻节目编排
从悬疑报道谈新闻的真实性
方言新闻节目探索
坚持新闻的真实性
浅析电视新闻采访方法及原则
雕塑真实性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