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全”理论的创新全媒体直播实践研究
——以锦州市“六五环境日”宣传活动为例

2023-10-25 21:01李峙江
记者摇篮 2023年8期
关键词:锦州市环境生态

□李峙江

“四全”媒体即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在进入全媒体时代的今天,准确把握其深刻内涵,并在新闻事件报道中不断探索规律、积累经验,对于新闻媒体事业的改革发展,积极强化新闻传播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应起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一、把握“四全”内涵,推进创新实践

1.对全媒体及“四全”媒体的认识

全媒体是指采用多种媒体手段(视频、音频、图片、动画、文字、网站等),充分利用不同媒体形态(广播、电视、音像制品、电影、平面媒介、报纸、杂志、网站等),通过各种网络(包括互联网、广电网、电信网等)进行传播。需要强调的是,全媒体的“全”不能仅认为是媒体种类的全,除了各种媒体媒介要素之外,还要强调信息传导传递的全程、全员、全息和全效等“四全”特性。

第一,全程媒体。

新闻事件从发生到结束,始终处于传播的链条中,也就是全流程跟踪、全链条播报,这就要求媒体要及时跟进、全程参与、深度介入。可以说“全程”突破了时空尺度,传播随时随地都能发生。全程媒体使新闻事件的关键点不缺损、不缺失、不缺憾,全程处在新闻传播的链条中,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能够通过新闻敏感性,迅速捕捉新闻事件的起点,并密切追踪新闻变动,确保新闻事件的完整性。

第二,全息媒体。

传播形式更加多元,通过视频、音频、图文、AR、VR、可穿戴设备等多种形态,全形态、立体化呈现新闻信息,带给用户全息、多维的感官体验,从而实现全维度体验。可以说“全息”突破了物理尺度,所有信息都可以变成数据,用一部智能终端就能够获得。全息媒体使新闻事件的传播更具吸引力,通过多种表现手段进行立体式呈现,沉浸式传播,以科技赋权媒介,因而能够全息呈现社会镜像与媒介景观,创造新闻事件接收的新体验,进而强化了媒体新闻的聚合效应。

第三,全员媒体。

广泛动员、全员参与,在充分调动专职记者、团队的基础上,充分激活自媒体和广大网民的力量。在社交媒体和移动互联网时代,每个人都是媒体,只要是能和人、机器产生交互的就是抽象层面的媒体。可以说“全员”突破了主体尺度,从一对多传播,变成了多对多传播,互动性大大增强,新闻事件传播更加多元化。在信息传播渠道便捷的环境下,社会各方参与新闻的内容生产与传播的主体显著增加,成为新闻事件传播的积极参与者。事实说明,用户参与新闻生产与传播,能够丰富主流媒体的传播方式和内容。

第四,全效媒体。

更好的效果、更高的效率,基于现代技术手段,全流程把握传播效果、全环节提升生产效率、全方位提升传播效能。可以说“全效”突破了功能尺度,集成了内容、信息、社交、服务等各种功能,使事件报道成为“信息一条街”。由于全效媒体强调媒体的传播效能、效率和效果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从而能够实现新闻传媒效果的最大化和最优化。借助大数据、云计算,以及人工智能等先进的数字媒体技术,通过个性化分发、精准推送等传播手段,建立健全新闻事件传播的传、授端有效的互动机制,使传播效果适应媒体分众化的要求。

可见,“四全”是对全媒体分别在时空、技术、社会、生态四个维度上的阐释,也是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密切融合实践的产物,是媒体融合向纵深推进的必然趋势。

2.基于“四全”理论,推进创新实践

在对“四全”媒体深刻认识、理解的基础上,锦州新闻媒体集团组建了“全媒体采访部”,将新闻采访、编辑制作、新媒体推广等部门重新组合,集中优势,顺势而上,全力在新闻作品质量及传播效率方面创新改革,取得了初步成效,形成了如下四点体会:

一是要树立长期建设的理念。

“四全”媒体概念的内涵深厚、影响深远,要深刻把握其精髓并付诸实践,是一件长期而艰苦细致的工作。新闻工作者要牢固树立长期建设“四全”媒体的理念,紧密结合新时代新闻传播规律,只有如此,才能顺应时代发展,提高新闻传播的效能。

二是要坚持发展方向。

深刻理解“四全”媒体的基本内涵,坚持“四全”媒体发展方向,牢牢把握住关键点,就是要以内容为根本、以技术为支撑,加强改革创新管理体制机制和模式,推动资源整合、流程优化,实现技术、应用、信息、内容、管理手段的共通共融。

三是要不断提高能力。

作为新闻工作者,要在准确把握“四全”媒体的基本特征基础上,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努力提高自身能力,在宣传工作实践中把握时代性,富于创造性,为主流媒体影响力不断强大作出贡献。

四是要持续推进媒体融合。

“四全”媒体全面反映了当今全媒体发展的复杂态势,要持续推进媒体高质量融合,创新传播手段,为受众提供客观、真实、准确、观点鲜明的新闻产品,这是主流媒体的职责所在。

二、“六五环境日”全媒体直播实践

为深入宣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纪念“六五环境日”,弘扬生态文化,营造全社会广泛关注生态环境保护的良好氛围,激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展示社会各界生态环境保护践行者的精神风貌,推进形成全社会共建、共治、共享,天蓝、地绿、水清的生态锦州的良好局面,2022 年,锦州市举行了“六五环境日”宣传系列活动。活动由锦州市委宣传部、锦州市生态环境局、锦州市生态服务中心共同主办,锦州新闻媒体集团承办,全媒体采访部负责组织实施。下文将以此为全媒体直播案例,进行深入分析。

1.“六五环境日”活动安排

参加国家主场活动。2022年“六五环境日”国家主场活动设在了沈阳,锦州新闻媒体全程直播主场活动。

2022年6月5日,锦州志愿者协会组织开展清理母亲河活动。当天,锦州志愿者协会组织万名志愿者开展清理河道活动,完成保护母亲河的“微心愿”,通过活动带动广大市民积极参与。

启动锦州市“六五环境日”生态环境保护教育基地揭幕仪式。将封场后的锦州南山垃圾场打造成集环境科普教育、生态成果展示和生态景观体验于一体的综合环保教育基地,该基地将成为展示锦州市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成果的重要窗口。

开展锦州市“共建清洁美丽世界”环保先进典型系列评选活动。深入挖掘持之以恒为锦州生态保护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积极投身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积极传播和践行生态文明理念的先进企业及个人。对锦州市“十佳生态景区(景点)”“十大绿色工厂”“十大环保人物”和“十佳环保志愿者”进行评选表彰,旨在树立先进典型,宣扬先进事迹,形成示范效应,进一步激发典型企业、人物在生态环境保护事业中的模范带头作用,引导和鼓励公众学习先进典型,更加广泛深入地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六五环境日”主题晚会及颁奖盛典活动。活动对锦州市“十佳生态景区(景点)”“十大绿色工厂”“十大环保人物”“十佳环保志愿者”进行颁奖,颁奖典礼贯穿6个舞蹈节目。

2.全媒体直播实践

为做好“六五环境日”宣传报道工作,全媒体采访部将报道成员分成了电视直播组、白鲸直播组、新媒体(快手号、微信公众号、视频号)报道组、报纸报道组、广播报道组等。新闻传播中,各报道组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信息共享,报道形态多样,体现了对全媒体“四全”的诠释,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

第一,全程媒体实践。

全媒体采访部高度重视“环境日”的宣传活动,认真进行策划,精心组织实施。从确定“六五环境日”的宣传报道活动策划开始,直到活动结束,对宣传活动进行了全流程跟踪、全角度切入、全链条播报,各组及时跟进、全程参与、深度介入。视频采访组按计划将活动重点内容全部采集到位,新媒体组随时把握活动的细微动态,不丢失任何有价值的信息。各机关事业单位积极参与,微信公众号大力宣传,人人参与保护环境的效果明显。直播活动从转播“六五环境日”国家主场活动开始,全程直播了“六五环境日”国家主场活动、万名志愿者清理母亲河活动、全社会参与的评选活动、生态环境保护教育基地揭幕仪式和主题晚会及颁奖盛典等活动。从活动过程看,直播活动始终贯穿活动的全过程,宣传活动自始至终跟踪事件的每一个环节,事件的完整性得到充分展现。

第二,全息媒体实践。

直播活动通过电视、手机、快手、抖音、新闻广播、微信公众号、网站、报纸等多种媒体形态,将“六五环境日”宣传活动立体化呈现出来,表现形式非常丰富。一是形态多、形态全,各种媒体形态得到充分展示。二是体验深,通过清洁母亲河、各种评选活动、生态环境保护教育基地揭幕仪式、颁奖典礼等活动,使广大市民全方位了解了锦州市在环境治理及环境建设方面肉眼可见的成就,起到了积极的教育作用。据统计,在报道中,除了全媒体采访部各相关部门参与外,超过20家媒体对此次活动进行了宣传报道。

第三,全员媒体实践。

除了全媒体采访部作为这次“六五环境日”宣传的骨干媒体外,各相关部门的微信公众号、网站和自媒体协会的快手、抖音号,以及广大市民对全市环境日活动的积极参与、宣传,使“六五环境日”的宣传主体更加多元化,互动性也得到了极大的加强。如在清理母亲河活动中,从开始准备起,志愿者活动就处于媒体的跟踪报道之中,而志愿者的行为,又感染了市民,激发出市民的参与热情。由个人传播此次活动的视频、图片等有数百个,有众多市民参与了此项活动,体现了全民参与环保工作的热情,达到了宣传提高环境保护意识的目的。

第四,全效媒体实践。这次对环境日的直播活动,效率高、效果好。一是做到了全环节提升生产率。各报道组对新闻素材集中管理,按需使用,提高了新闻素材的使用效率。二是全流程把握传播效果。在传播过程中,始终把宣传环境改善作为主题来突出,效果明显。三是全方位提升传播效能,从确定宣传日活动开始就产生了传播效果,广大市民对身边环境的关注度得到了增强,既赞美家乡环境的巨大变化,又进一步提出期望,真正做到了通过环境日宣传活动,发挥媒体作用,达到了宣传的目的,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除了从技术层面实现“全效”外,从生态维度方面看,同样取得显著成效。一是取得了经济效益,通过此次活动,使相关单位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二是取得了社会效益,这是最显著的效益,昔日的垃圾场变成了绿水青山,脏乱的母亲河变成了美丽的家园,广大市民的获得感明显增强。三是取得了教育市民、爱护环境的效果。宣传的目的是教育引导市民,通过活动,市民保护环境的意识明显增强,这是环境日宣传的最终目的。

三、全媒体直播实践的几点感悟

进入全媒体时代,媒体界限越来越模糊,对人员专业素质要求更高,所达到的效果也远远超出了以往的想象,如何适应全媒体时代的要求,是摆在每位新闻工作者面前必须面对的课题。

1.要充分认识全媒体时代的传播特点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以手机媒体、电脑媒体、网络电视媒体等为主要媒体的网络媒体的传播力、影响力以及用户数量都是巨大的。全媒体时代打开了信息开放的崭新局面,形成了全时空传播的新局面,造就了人人都是媒体,所有人向所有人传播的新局面,造就了信息迅速传递和更替的新局面。只有充分认识全媒体时代的传播特点,不断探索新方法新途径,才能在新时代推进新闻宣传工作不断向前发展。

2.要积极推进全媒体体制机制创新

新时代下,要“建立以内容建设为根本、先进技术为支撑、创新管理为保障的全媒体传播体系”。在管理机制上,全媒体“四全”的提出,为宣传管理制度创新预设了可能性,为改革转型提供了空间。因此,新时代新闻工作者要树立改革永远在路上的理念,在改革中不断探索前进,积极推进全媒体机制下的体制机制创新,努力强化通过实现“四全”媒体产生积极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要始终坚持党媒姓党的理念不动摇

全媒体时代已经来临,信息无处不在,“全员媒体”体现在人人都能接收信息,人人都可传播信息,这就为舆论传播带来了发展方向性上的挑战,在这种挑战中,主流媒体的新闻舆论就成为媒体工作的重中之重。目前在以互联网为依托的舆论场内,人们发表自己的观点没有约束,当某种观点在新闻的互动评论区获得较多认同时,就可能成为新闻的一部分,在无数次对个体受众的传播过程当中,引导、影响着受众对新闻的看法和对待新闻事件的态度。因此,主流媒体要紧紧把握宣传方向,始终坚持党媒姓党的理念不动摇,绝不能让无良自媒体带偏方向。■

猜你喜欢
锦州市环境生态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生态养生”娱晚年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锦州市第八中学
This 11-year-old student brings joy to seniors one wish at a time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环境
假如古代也有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