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彩党建”绘出乡村好光景

2023-10-25 13:27刘钊
共产党员(辽宁) 2023年18期
关键词:葫芦文旅红色

文/刘钊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的“肌体细胞”,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心骨”。葫芦岛市以提升基层党组织“红色内涵”为引领,打造出党史红、基础橙、农业黄、宜居绿、产业青、文旅蓝、振兴紫的“七彩党建”乡村振兴典型案例。

文化铸魂强党建

近年来,葫芦岛市在基层党建各领域高举“红色”旗帜,传承红色基因,采取深挖红色资源、建强红色堡垒、开展红色教育、加强党员管理、壮大产业经济、强化基层治理等多种方式,在打造30 个传统红色村的基础上,在全市1066 个行政村全面开展“红色堡垒村”创建工作。

走进绥中县加碑岩乡黄木杖子村,穿过“辽西第一个党支部诞生地”拱门,就来到了“辽西第一个党支部”纪念碑和英雄广场。在这里,绥中县实验小学的少先队员们向革命先烈敬献鲜花,听村党支部书记董占友讲述革命年代的红色故事。黄木杖子村党支部依托“辽西第一个党支部”旧址,结合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大力发展红色旅游产业和特色种植业,每年接待参训党员和游客5 万人,“辽西第一个党支部”培训教育基地被评为省级党性教育现场教学点。

“感谢村里提供了这么好的培训机会,让我们年轻党员开阔视野、拓宽思路,我们一定努力把村庄建设得更好,让村民的生活变得更好。”在后富隆山村党支部组织的党建视频培训会上,无职党员苏景隆郑重做出承诺。随着南票区沙锅屯乡后富隆山村不断深入开展强党建活动,村子逐渐改变了省级贫困村的落后面貌,党建强带动了民生富、村庄美,让“有形象、有温暖、有力量”成为村党组织名片底色。

葫芦岛市在全市农村党建领域开展“三抓三促三提升”专题突破行动,提升基层党组织“橙色”温度,深入实施“强基础、提质效、固根本”行动计划,以“党建引领奔共富、建功立业促振兴”等载体活动为具体抓手,以“五个过硬”作为工作目标,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为实现葫芦岛全面振兴新突破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产业赋能抓增收

烈日炎炎,在连山区寺儿堡镇老边村的文创葫芦加工车间里,却是一派繁忙景象,寺儿堡镇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学生们正在体验葫芦文化进课堂活动,“弘扬红船精神 实现时代梦想”的葫芦船栩栩如生。自2021 年老边村党支部牵头创办葫芦印象文旅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以来,注册了“葫芦印象”商标,流转土地100亩发展葫芦农创试验田,种植食用和观赏葫芦,解决了50 多名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问题,实现了“小葫芦”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大产业”。葫芦岛引导农村基层党组织扎根“黄色”土地,开展形式多样的“党群共同致富”活动,通过广泛组建党群共富责任区,鼓励村党组织领办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积极推动组建产业联合党委,进一步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推动共同致富。

种植户在南票区大兴乡土台子村的花卉大棚里向南方客商介绍菊花品类

“一座现代化花生加工厂区里,一台台等待装货的货车停满厂区,一袋袋经过加工的花生粒被发往全国各地”,这是亿隆花生加工厂的日常生产场景,按照镇党委的发展规划,加工厂老板张雪朋将老旧的生产设备更新换代,实现了自动化生产。兴城市红崖子镇立足资源优势发展“青色”产业,采取“政府推动、企业带动、农户主动”的方式,凝聚各方力量打造花生育种科研基地和种子生产基地、贸易仓储物流中心和花生交易平台,擦亮了“红崖子花生”地标品牌,让“花生粒”变为“金豆子”,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小银行”。

因地制宜促振兴

剪枝、除草、浇水……在建昌县石佛乡白狼山村,工人们正在挥汗如雨地对大棚内长势喜人的果树苗进行精细修剪、养护。白狼山村党支部始终坚持“绿色”理念,推动党建工作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深度融合,组建无职党员垃圾清运队,解锁垃圾收运新模式,定时定点定路线“入户式”收运垃圾,着力改变乡村环境面貌,形成党员干部带头干、发动群众一起干、大家齐心合力干的良好局面。“这是我们自己的家园,能为美化环境出一份力,我很自豪!”白狼山村参与环境整治的无职党员刘超说。

作为传统旅游城市,葫芦岛主动谋划打造“蓝色”“党建+”文旅品牌,以产业、文化及乡村旅游发展定位为出发点,开发特色种植、特色采摘、特色文化休闲等旅游产品,推动“党建+特色”乡村旅游全面开花。2023 年4 月,绥中县文化旅游事务服务中心、县文物保护中心、李家乡、永安乡4 家主体单位结盟,组建绥中县长城文化旅游产业联合党委,共同吃好这碗“旅游饭”。

“这是唯一一段建在水上的万里长城,距今已有600 多年历史。”文旅中心主任、产业联合党委书记曹楠表示,守着丰富的文旅资源,却没有带富一方百姓实在是可惜。组建产业联合党委后,文旅中心投资7078 万元,打造了绥中长城博物馆、锥子山北服务中心、锥子山长城景区3 个项目,预计增加游客60 万人次,可带动旅游收入破千万元。联合党委还在各景区门口设置了摊位,免费供农民销售农特产品,并带动周边村民搞起了农家乐,真正实现了强村富民。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在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葫芦岛强化培育“紫色”产业龙头,坚持推动基层党建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创新发挥“延链”效应、搭建“补链”平台、推动“壮链”发展,持续放大“党建+产业”的带动富民效应,打造“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发展格局。南票区大兴乡土台子村党支部制订产业发展规划,注册成立村集体公司,引导村民种植菊花、扶郎花等新品花卉,通过“党支部+公司+产业”模式和“出口+内销”产业链,使土台子村的精品菊花畅销日韩和国内各省市,年产值达4500 余万元,带动就业近百人。一方水土养一方百姓,精品菊花带动百姓增收致富,过去的家庭妇女如今个个都变成了花卉栽培的女能人,花卉大棚就建在家门口,不离家也能捧上金饭碗。

猜你喜欢
葫芦文旅红色
“葫芦镇”上喜事多
写意葫芦
红色是什么
乘风破浪的日照文旅
文旅融合,从无到无限大
红色在哪里?
安东:东方的幽静文旅之乡
文旅照明的兴起
追忆红色浪漫
宝葫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