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基坑支护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

2023-10-27 01:18刘青城
建材发展导向 2023年19期
关键词:桩体基坑方案

刘青城

(山西二建集团有限公司,山西 太原 030000)

1 H项目概况

H项目施工规划时,是以多层建筑为目标,地下设2层,基底标高处于-21.8m至23.5m。基坑平面规格:短边165m,长边239m。案例项目基坑结构设计时,要求其安全级别为“一级”。案例项目深基坑施工范围内,基坑四周2m区域中不可有堆载物品,超过2m区域的堆放荷载需控制在20kPa以内。出土位置的荷载最大值为40kPa,不可出现超限堆载问题。H项目的支护工程,选用临时结构,完工后可用期限为18个月。

2 深基坑支护的工艺类型

2.1 水泥挡墙支护

水泥挡墙支护方法,是以水泥、土两种材料为主,水泥具有一定胶凝性,能够固结土料,施工成具有一定强度的桩体。水泥挡墙支护,具有较好的水稳性,工程成本不高、工艺形成的噪声不大,多用在软弱土质项目中。施工前,可采取试桩施工形式,综合给出“水灰比”“搅拌机运行速度”“搅拌频率”“泵送用时”各项参数,保持边坡结构的平稳性,切实增强地基承载性能,以此控制地基沉降问题。此种支护工艺表现出较强的止水性,多用在基坑深度处于3~6m的项目中。

2.2 钢板桩支护

钢板桩支护方法,主要是借助钢板桩材料,拼接建造成围护墙。施工方式含有“槽钢”“锁扣”两类形式。钢板材料的外观形状,具体包括“U型”“Z型”等。钢板桩支护时,主要采取“锤击”“振动”的工艺处理形式,有效隔绝水土资源,支护结构具有耐用性,工艺操作便捷,钢板可循环使用。在实际施工中,工艺噪声较大,材料柔性特点较为明显,不适宜用在较深基坑项目[1]。

2.3 排桩支护

采取连续排布、间隔排布等多种形式,在基坑四周合理设计桩体,形成排桩支护形式。采取造孔、添加钢筋笼、注入混凝土等工艺方式,施工处多组桩体。此种桩体在各类地质环境中,均具有一定适用性,表现出工艺适用范围大、工艺噪声不高、环境污染性不强等特点。在材料灌注前期,需采取试桩施工方法,参照案例工程的环境特点,合理选择工艺方案,配备相应的施工设备。造孔施工期间,需要在目标点位放置枕木,进行整平处理,保证钻机造孔质量。灌注桩的工艺流程中,应进行护筒埋设施工,保证打桩点位、垂直角度的规范性。孔位偏差量需控制在5cm内,桩体垂直性的偏差量需小于1%。造孔期间,应保证补浆及时,严防出现塌孔事故[2]。

2.4 地下连续墙

地下连续墙,主要是在挖坑前,在基坑外围施工出多个沟槽,采取清槽、放入钢筋笼、灌注材料等工艺措施,施工成钢混型挡土墙。此工艺表现出结构强度大、限制条件少等优势,多用于环境欠佳的工程中。施工期间,可利用单层、复合两种结构,建造墙体结构。在使用逆作法工艺时,连续墙工艺表现出较高的防渗性、工艺噪音不大等特点,可用在人群较多的工程环境。由于支护结构占地空间不大,能够有效借助基坑空间,完成挖土、出土等工艺操作,快速推进工程任务,有效控制工期。相比其他支护方法,需增加废弃泥浆的处理流程,支护成本相应增加。

3 干扰基坑工艺质量的因素

3.1 客观因素

H项目进行支护施工规划时,侧重梳理了干扰支护施工的各项因素,以此细化工艺内容,消除不利影响。在客观因素分析时,主要考量基坑安全级别。如表1所示,是依照基坑支护相关的技术规范内容,整理获得的基坑安全级别表。

表 1 基坑安全级别表

支护结构方案的设计,是开展基坑施工的重要环节。选择支护方案时,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考量。基坑施工流程较为复杂。由于各基坑所在的环境特点存在差别,需考量多个因素,综合选择最佳的基坑方案。为此,在施工期间,可参照基坑安全级别,相应设计基坑支护的工艺内容。而基坑安全级别,是保证基坑支护质量的最基础客观条件。案例项目基坑支护的级别要求为“一级”,可选择的支护类型较多。

3.2 主观因素

3.2.1 安全性

保证支护结构的安全性。基坑支护作为建筑任务的重要项目,用于支撑整个建筑结构,占据较为关键的位置。基坑支护的性能,关联着上层建筑的安全。因此,支护安全,是基坑支护工艺需要着重思考的因素。比如,某建筑整体倾倒事故,事故危害性加大,究其原因是基坑平稳性不足,致使基坑难以承担建筑重力,出现建筑倾倒事故。保证基坑安全,合理选择基坑支护方案,是保证支护质量的最根本因素[3]。

3.2.2 技术操作性

合理选用施工技术。基坑支护的工艺流程中,含有较专业的技术内容,需参照具体工程需求,制定支护方案。技术选用时,需分析技术选择的合理性,使其符合工程情况。应对各类基坑所在环境的差异性,基坑与环境的具体情况,均是选择支护方案的考量因素。比如,排桩支护,可用在土质欠佳的环境中。选材可依据工程需要,防止材料性能风险。施工设备应顺应场地需求,部分场地空间狭小,无法使用大型设备。在施工前期如果未加以充分考量,可能会出现设备无法施工的情况,由此增加了工期、人力、成本的消耗量。

3.2.3 工艺质量达标性

基坑项目作为整体建筑施工任务的关键环节,具有一定临时性。前期给出的工程预算较少,会在一定程度上危及工艺质量,出现各类工程事故。2020年某在建项目,基坑施工存在不规范问题,致使土层承载能力不足,出现坍塌事故。由此发现:工艺质量是保证工程安全的重要因素,需加强工艺质量分析,保证支护效果。

3.2.4 成本可控性

基坑项目可能会消耗一定量的资金,各类不确定因素带来的干扰问题,分布在基坑项目中,可能会引起基坑项目出现资金管控不到位的问题。各类工程均想要以较少的资金支出,获取更高收益。各参建组织,以安全性为出发点,加强成本控制,以此增强基坑支护方案的性价比。

3.2.5 工艺生态性

严格控制工艺污染问题。在工艺进行中需关注工艺环保性,基坑支护具有工程使用的临时性,面临着噪音、扬尘等多种类型的污染问题,需加以认真考量,减少工艺污染。

4 H项目选择的基坑支护方案

4.1 方案A“支护桩+锚索”

此方案中,支护桩内径参数设计为1.2m,桩体长度约为33m至41m。插入基岩深度需控制在2m以内,特殊位置的桩体嵌入深度需多于5m。桩体材料级别为C30,位于水内的材料级别为C35。桩体外侧添加了止水帷幕,使用的钢绞线作为锚索工具,锚固至基岩的深度应多于8m。此种基坑方案,可用于场地空间不大、基坑深度较大的项目。施工期间,需有效控制基坑横向位移问题。此方案的工艺要求:锚杆锚固范围,不可添加在淤泥、土质欠佳的位置。如果锚杆锚索支护的各项工艺设计不合理,需要更高的支护强度,可能会增加支护成本。此方案的工艺要点,具体如下:1)在挖坑掘进施工期间,需高效安装锚杆锚索支撑体系,防止出现顶板离层问题;2)在锚杆、锚索支撑完成时,需保证预紧力达到预防条件,以此增强悬吊效果。为此,工艺锚固处理后,需加强运维检查。

4.2 方案B“连续墙”

连续墙结构厚度设计为800mm,导墙结构参数为200mm。墙体顶部冠梁长边取1100mm,短边取800mm。墙体材料强度级别为C30,防水能力为P6,冠梁位置的材料强度选择C25。造孔施工的工艺规范,如表2所示。

表 2 造孔施工的工艺规范

连续墙支护方法,可用在有止水需求、土层结构复杂的项目中。此支护方法,操作过程较为复杂,要求工人拥有较强的技术能力。浆液生产、浆液处理各环节,会占用较大场地。如果工程管理不到位,可能会形成环境污染问题。在施工初期,需进行各项工艺准备,防止出现停工、返工等问题。支护施工期间,严格依照工程流程,保证墙体质量的达标性,侧重关注各组连续墙间隔位置的连接质量。

4.3 方案C,“灌注桩+内支撑”

此方案支护施工时,嵌入岩层1.6至8.8m,桩体长度介于33至39m之间。采取两组梁支撑的形式,作为内支撑结构。支撑梁截面有两种规格:一是各边均为700mm,二是短边为900mm、长边为1300mm。此工艺施工时,需关注地下水形成的材料腐蚀问题。内支撑结构会占用基坑一定空间,增加施工困难。拆除内撑结构,需要增加施工时间。此工艺施工期间,需关注的问题如下:1)严防塌孔、斜孔各类事故,防止出现钻孔漏浆问题;2)多次进行测量,设计质量控制点,保证支护效果[4]。

4.4 方案分析

依照工艺性价比的优选理念,基坑支护含有多种类型,可从安全、经济两个层面,选出最佳的工艺方案,保证支护效果。方案比选时,H项目邀请了12位专家,从方案功能、工艺成本各方面,进行评价。计算各位专家评价的平均数,作为方案评价结果,具体如表3所示。

表 3 各方案对比结果

在功能性评价中,方案B略显不足,方案A、方案C的结果相近。在成本预估方面,方案A使用的资金量最少。工期方面,三个方案均需要5个月时间。综合评价时,方案A在功能性、成本控制方面,均有一定优势,综合价值得分较高。为此,H项目最终选择方案A进行支护施工。

5 H项目基坑监测分析

5.1 基坑监测计划

依据H项目的施工要求、各项基坑施工规划,设计基坑监测方案时,分别从“基坑横向位置偏移”“桩顶偏移”“地下水位”“四周地表沉降”各方面,设计监测点。监测之前,需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1)拍摄项目周边原有建筑,保存建筑图像,以此应对基坑施工纠纷;2)记录四周建筑、路面、管线的位置变动情况,逐一设计监测点。基坑监测使用了较多的监测设备,具体包括“全站仪”“测斜仪”等。在设计监测点时,依据挖坑情况,设定测点间隔距离为25至29m,逐一设计“侧斜孔”。此种布点方法,在被测主体内部布设“测斜管”,依据此管的角度变动情况,综合判断被测点位的横向位移量。采取每米一个测点的设计方法,全面测定基坑围护的横向位置变动情况[5]。

5.2 监测结果

监测结果,如表4所示。

表4 H项目基坑监测结果

四周建筑沉降值的预警设计为10m,案例项目沉降值介于-17~2m之间,尚处于规范值以内。桩顶、基坑深层、四周地下水各处的监测结果,均处于控制值以内,整体支护性能符合工程要求。此外,在实际施工期间,基坑支护的资金投入量,减少了将近600万元,主要在于部分工程量小于理论预估值,选择了成本更低的供货商,降低了支护材料的采买成本,工艺计划表现出较高的节本增效特点。

6 结语

综上所述,结合H项目特点,综合考量支护安全、技术可行等各类因素,从多个基坑支护方案中,选定了“支护桩+锚索”的方案,尝试从工艺性能、工程成本等方面,提升支护方案的性价比。完成支护后,各处监测结果符合技术要求,实际使用的资金相比预算减少了将近600万元,工艺性能优异。

猜你喜欢
桩体基坑方案
盾构隧道近接侧穿引起桥梁桩体的变形规律*
桩体模量和加筋体刚度对路堤稳定性影响分析
地铁车站支撑拆除对围护结构的影响
烂脸了急救方案
定边:一份群众满意的“脱贫答卷” 一种提供借鉴的“扶贫方案”
CFG桩复合地基桩体模量对其性能的影响
稳中取胜
新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