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背景下配合饲料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

2023-10-27 10:56
畜禽业 2023年10期
关键词:饲料思政模块

朱 翠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广东 佛山 528225

0 引言

饲料工业是连接种植业和现代畜牧业、水产养殖业的重要物质保障,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点基础产业之一。在当前行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期,依托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培养高质量应用型人才对于饲料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新时代产教融合背景下,高校担任着培养输出大批高素质应用型复合人才的艰巨任务。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课程思政”理念,强调高等院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领地,高校必须把“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任务放在首位。因此,在专业课教育教学全过程有机融入思政教育内容,有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配合饲料学是动物科学专业的骨干核心课程之一,该课程主要介绍饲料原料在动物日粮中的合理利用、动物饲养标准的应用、配合饲料产品设计、配合饲料加工工艺以及配合饲料质量控制等内容,是一门实践性和实用性较强的学科[1]。因此,为适应学科发展以及饲料工业与养殖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要,将课程思政元素有效地贯穿于配合饲料学的教学全过程就显得格外重要。本文以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为例,基于当前配合饲料学传统教学中存在的课程思政短板,探讨在配合饲料学教学改革中融入课程思政的必要性,以及配合饲料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应用,以期为动物科学相关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1 配合饲料学课程介绍

配合饲料学是动物科学、畜牧与兽医等专业重要的核心必修专业课。根据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动物科学专业的培养方案,配合饲料学课程设置在大三第1学期,此前学生们已完成了动物生物化学、动物生理学、动物营养学、饲料学、饲料添加剂学、饲料加工工艺与设备、饲料卫生学等专业基础课程,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储备,对饲料工业和畜牧行业有了初步认识。该课程占2.5学分,共40学时,主要包括6大模块内容:模块1为绪论(2学时)、模块2为配合饲料概论(8学时)、模块3为畜禽配合饲料产品设计(11学时)、模块4为不同动物配合饲料产品生产工艺(5学时)、模块5为配合饲料质量管理与控制(10学时)、模块6为配合饲料的应用(4学时)。该课程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应用性和实践性。目前,配合饲料学在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开课已超过20多年,累计授课人数超过1 000人,为我国畜牧业和饲料工业输送了大量优秀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2 配合饲料学传统教学存在的问题与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在传统教学中,配合饲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经常存在“两张皮”现象,主要难点在于融入场景不够明确,融入方式不够清晰[2]。由于配合饲料学属于理论性和实用性均较强的学科,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往往会忽略对学生在思想政治方面的引导,导致教书和育人被割裂,缺乏思政元素的专业课无法培养学生对饲料生产的标准理念、法规理念、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意识[3]。因此,在配合饲料生产课程的专业教学中融入课堂思政,不仅可丰富教学内容,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培养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4]。

3 配合饲料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目标

配合饲料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总体目标如图1所示,基于学科发展、现代饲料工业和畜牧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该课程通过校企合作建立饲料产业学院、并与科研单位共建科研实践基地,开展产教研深度融合,在第一课堂和第二实践课堂的6大模块教育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政元素,以落实立德树人、三全育人的目标。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配合饲料的基本概念、分类、优越性、配合饲料质量评定方法;畜禽全价配合饲料、浓缩饲料产品设计的基本原理、方法与步骤;配合饲料生产工艺原理、流程与加工方法;配合饲料的全面质量控制与安全保障体系;配合饲料的合理使用,了解有关配合饲料的法规和质量标准,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科学严谨、求实创新的态度,以及引导学生辩证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责任感,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发展观,为学生毕业后从事配合饲料生产、销售与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打下良好基础,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帮助学生对行业树立良好的认可感,激发学生勇于创新和担当的责任感,为我国畜牧业和饲料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服务。

图1 配合饲料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目标

4 配合饲料学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与实践探索

4.1 模块1:国内外饲料工业发展历程

我国饲料工业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并保持增长趋势。根据中国饲料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监测显示,2022年,全国饲料工业总产值13 168.5亿元,全国配合饲料产量28 021.2万t,浓缩饲料产量1 426.2万t,添加剂预混合饲料产量652.2万t,自2012年起我国饲料产量已连续10年稳居全球第1。通过回顾国内外饲料工业的发展历程,重点介绍中国饲料工业发展奋斗历程及现状,让学生感受到国家对饲料行业的重视,学习前辈们奋斗不息、无私奉献、脚踏实地、不断创新的科学精神,增强学生树立良好的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根植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然而,从饲料大国往饲料强国上发展,从赶跑到领跑的道路上走得更远,则需要更多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支持。因此,在配合饲料学的教学改革中应重视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入,要告诫学生作为动物科学专业的青年学子将成为未来饲料行业的中坚力量,激发学生的职业责任心,从而为我国的饲料工业和养殖业健康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4.2 模块2:配合饲料概论

模块2主要介绍配合饲料原料的营养特性,利用、配合饲料基本概念,饲料配方设计的原则与方法,以及配合饲料质量的评定。近年来,受到国际形势、非洲猪瘟和新冠疫情等影响,我国饲料价格高涨,养殖成本不断上涨,养殖效益出现严重亏损。从饲料端如何增效降本是当前饲料企业和养殖企业面临的紧迫问题,告诫同学们饲料配方设计应遵循合法性、经济性、有效性、营养性等原则,应考虑动物健康、环境生态和食品安全等方面和谐发展。在讲授的过程中,要引导同学分析饲料粮影响我国粮食安全的关键因素,培养学生辩证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独立自主的创新精神,帮助学生树立清晰的职业规划目标与奋斗方向。

4.3 模块3:畜禽配合饲料产品设计

模块3主要介绍畜禽的全价配合饲料配方设计与浓缩饲料的配方设计。饲养标准是饲料配方设计最重要的资料之一。通过介绍不同国家饲养标准,培养学生树立强大的文化自信,针对不同品种、不同阶段的畜禽动物,要了解其特定的营养需求,根据当地饲料资源优势与饲料原料价格走势,选择适当的加工工艺,合理配制畜禽全价料和浓缩料,从而引导学生根据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对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介绍我国主要畜禽饲料生产厂商及行业标杆人物,根植学生对专业的喜爱和提高对行业的认可感,并剖析饲料相关岗位职责与职业道德对饲料产品稳定性的贡献,帮助学生树立较好的职业素养。

4.4 模块4:不同动物配合饲料产品生产工艺

模块4主要介绍猪和家禽配合饲料的工艺特点以及膨化饲料生产工艺特点。生产工艺是影响饲料产品质量的关键因素。通过案例分析,饲料企业现场参观学习,视频和图片详细介绍饲料采购、粉碎、混合、配料、制粒、膨化、分级、包装等工艺流程,让学生了解不同动物配合饲料生产工艺的岗位职责及其所需的职业道德与伦理,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的科学精神和大国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发展观,树立未来行业建设主力军的担当与主人公精神。

4.5 模块5:配合饲料质量管理与控制

模块5主要介绍配合饲料的质量控制过程、饲料安全及其保障体系以及饲料法规与质量标准等内容。在讲述质量控制时,引导学生理解预防式现代品质管理理念与全员品控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用系统思维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介绍原料霉菌毒素超标问题,引导学生看待事物要用“量变到质变”的辩证唯物主义思维,并激发其努力奋斗的学习热情。饲料安全与动物健康、食品安全和生态环境息息相关。通过视频介绍“瘦肉精”“瘦肉羊”“疯牛病”“三聚氰胺”“抗生素残留”等食品安全重大事件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在饲料无抗时代和大食物观背景下从饲料端到养殖端对食品安全的重要性,从源头保障饲料安全,共同守护百姓舌尖上的安全。同时,培养学生建立良好的质量意识、环保意识和安全意识,熟悉本专业相关的法律法规,履行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激发其社会责任感和正确的价值观。

4.6 模块6:配合饲料的应用

模块6主要介绍全价配合饲料、浓缩饲料、饲料添加剂预混料的应用范围及注意事项。在讲授过程中,引导学生要正确认识动物生产中的问题与配合饲料的关系,必须对具体问题进行客观分析,找准原因,采取相应措施解决问题,告诫学生重视实践,培养学生实事求是、注重客观事实的专业素养和科学的态度,引导学生树立较强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5 配合饲料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反思

5.1 加强教学团队对课程思政的理解和育人能力

课程思政理念能否落实到课程教学中,关键在教师。为此,佛山科学技术学院该课程教学团队牢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通过组织教师参加课程思政专题培训、定期举办团队教研活动和开展课程思政研讨系列主题活动,鼓励团队教师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研究课程思政,有力提高了团队教师对课程思政的意识与育人能力,切实将课程思政恰当运用到配合饲料学教学改革中,提高了教学质量和育人成效。

5.2 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

由于配合饲料学的课程内容应用性强,要注重灵活应用创新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同时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助力于培养复合应用型新农科人才[5]。在课堂中适时引入思政元素,活跃课堂氛围,使其真正做到学生能入耳、入脑、入心[6]。佛山科学技术学院该课程教学团队通过采用问题导向式、课堂启发式和互动式教学方法,借助现代信息化平台进行多媒体授课,配合案例分析与观看录像,积极开展课堂小组讨论,课堂氛围良好,学生参与度高,对专业的获得感和行业认同感强,引导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同时,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努力培养锤炼心志和优良品行的素质。

5.3 考核评价体系要体现课程思政因素

课程思政改革的效果如何,最终要以学生的获得感为检验标准。配合饲料学课程评价体系注重学生的过程性评价,课程总成绩由70%期末成绩和30%平时成绩组成,其中平时成绩由课堂表现与参与度、出勤率、课后作业、课程论文与思考等部分组成。特别是应将价值引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教学目标纳入学生的课程学习评价,关注学生对专业知识中相关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掌握情况。笔者在2021—2022年讲授配合饲料学学生的课程成绩和优秀率显著提升(见表1),且在课程结课后,该校学生们纷纷表示受益良多,更坚定了他们学一行、爱一行的信念,各类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获奖率、考研录取率和对口就业率逐年攀升,说明通过教学改革,学生的科学创新意识不断提升,有效提高了人才培养成效。

表1 2021—2022年配合饲料学学生的课程成绩分析

6 结束语

课程思政建设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任务。配合饲料学是一门研究配合饲料产品设计、生产及其质量安全和控制的一门科学。本文以课程思政为统领,对配合饲料学的课程体系进行了梳理,将爱国主义、民族情怀渗透、职业道德规范与法治意识等思政元素内化到课程模块中,以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引领”的育人目标。

猜你喜欢
饲料思政模块
四种青贮法 饲料新鲜又适口
28通道收发处理模块设计
“选修3—3”模块的复习备考
粤海饲料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羊饲料的营养成分及配制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饲料Ⅱ个股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