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慢综艺节目创新路径探析
——以劳作纪实互动真人秀《种地吧》为例

2023-10-29 21:32吴喜燕张丽松
西部广播电视 2023年15期
关键词:素人种地综艺

吴喜燕 张丽松

(作者单位:东北师范大学传媒科学学院(新闻学院))

与快综艺的紧张刺激、竞技环节相比,慢综艺通过平实的镜头语言、温暖治愈的嘉宾故事、无定式的环节模式、自然的节目互动来达到治愈效果,广受好评。但是慢综艺节目在实现井喷式增长的同时也出现了内容同质化、依赖明星效应等问题。2023年,《种地吧》综艺的开播获得广泛关注,该综艺豆瓣评分为9.0分,获得了收视与口碑的双丰收。本文以综艺节目《种地吧》为个案进行研究,通过分析该综艺的创新模式,为慢综艺节目长久发展提供借鉴与思考。

1 慢综艺节目发展背景

1.1 综艺节目市场监管力度加大

为加强对艺人的监管,整治“饭圈”乱象,2021年9月,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办公厅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文艺节目及其人员管理的通知》提出,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文艺节目应坚持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坚决抵制违法失德人员,坚决反对唯流量论等内容,将社会效益与社会价值放于首位,让主旋律和正能量充盈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空间[1]。在这一大背景下,慢综艺节目所蕴含的回归生活、注重人文、回归本真等理念,满足了当下市场对于综艺节目的要求。例如在体验类节目中,明星真实体验生活,一起做饭、聊天,与观众建立精神共鸣;在旅游类慢综艺中,众人跟随节目游览美丽风景,体验当地风土人情与文化,拓宽视野;在文化类慢综艺中,观众跟随主持人探究文章中的故事与内涵,探寻文字背后的价值,以达到提高认知的作用。由此可见,慢综艺在内容创作中以人为本,重视社会效益,传递了良好的社会风气与社会价值,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1.2 受众焦虑情绪的排解需求

当下,焦虑心态成为社会现代化进程中个体普遍存在的一种情绪。这种焦虑情绪不断催生各种难以实现的期待与欲望,催发个体对于当下生活不确定性的无力感,影响着人们作出选择与判断[2]。在焦虑情绪的发酵下,个体压力增加,幸福感大打折扣,在这一背景下,慢综艺节目应运而生。该类节目抓住了受众迫切需要缓解焦虑情绪这一痛点,通过回归自然、吃饭聊天等环节设置,在没有过多剧本干预的情况下,组织节目嘉宾围坐在一起,敞开心扉,诉说烦恼与生活趣事,与受众产生精神层面的共鸣。节目节奏平静而舒缓,娓娓叙事,为受众呈现出了悠然的生活状态,使其感受到生活的本真。

2 慢综艺节目发展现状

我国慢综艺的发展起源于2013年的明星户外生活体验类综艺《爸爸去哪儿》,此后,慢综艺节目呈井喷式发展。云合数据报告显示,2023年上半年在播综艺中,生活体验类真人秀数量占12.7%,位列第一,尽管排名较为靠前,但是节目口碑却有所下滑。“综N代”仍表现较好,但是慢综艺《向往的生活》还是迎来了告别季,慢综艺节目火热背后的内容同质化、依赖明星效应等问题值得深思。

2.1 内容同质化,缺乏创新

近年来,慢综艺节目市场异常火爆,其快速发展的形势下蕴藏着的是巨大的商机与流量。在利益的吸引下,市场上出现了众多“孪生节目”,慢综艺节目发展开始陷入盲目跟从的怪圈,节目同质化严重,发展受到阻碍。例如,民宿类慢综艺《青春旅社》《亲爱的客栈》和《三个院子》三部综艺均由明星经营民宿,以接待飞行嘉宾、素人等形式,体验生活百态,内容形式类似。《亲爱的客栈》第一季首播收视率破1,评分为6.3分,第二、三季后劲不足,分别为6.2分和3.7分;《青春旅社》首播收视率为0.671,豆瓣评分为6.1分;《三个院子》首播收视率为0.689,豆瓣评分为5.6分。由此可见,慢综艺节目的同质化容易让观众产生审美疲劳,节目创作模式的单一缺少持续性的吸引力,部分节目口碑后劲不足,不利于节目的可持续发展。

2.2 “星素结合”效果较差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坚决反对唯流量论”这一要求的提出,推动了我国慢综艺节目的改革,众多综艺纷纷向“星素结合”的搭配模式转变。“星素结合”即普通人与明星的组合模式,虽然这一模式提高了素人比例,但是明星与素人的组合并未达到良好的效果,素人在出镜率、角色定位和叙事推动上都处于配角的位置,对素人的使用流于表面[3]。例如,《中餐厅》节目中大多将素人安排为顾客,素人对于节目内容与价值观的推动效果甚微。由此可见,当下慢综艺的嘉宾挑选对明星效应依赖明显,如何调动素人参与感,深度推进“星素结合”,使得明星与素人在节目中呈现出真实情感,是节目制作团队需思考的问题。

2.3 慢综艺变“快”,违背初心

作为一种新型节目制作模式,慢综艺在众多快综艺中脱颖而出,首播收视与反响均较好,但是后劲不足。出于对话题、流量等的需求,部分慢综艺违背初心,让“慢”沦为了标签。当下部分节目仍在沿用快综艺的模式,通过挖掘嘉宾的情感矛盾等话题作为爆点[4]。以《向往的生活》为例,后期流量明星接替不断,冲突话题不断冲上热搜,常驻嘉宾注重完成节目任务,重复化的做客、招待、聊天环节使得节目成为明星的旅行秀,节目口碑出现下滑。节目的剪辑手法、花字设置等也会影响受众情绪,节目冲突与话题降低了节目的真实度,违背了慢综艺节目真情流露的初心,成为作秀的工具,商业气息严重。

3 慢综艺节目的创新实践

《种地吧》是一档劳作纪实真人秀,由10位年轻人组成的“种地小队”扎根农田,在190天里参与种地全过程,包括播种、灌溉、施肥、收获等内容,自负盈亏,真实运营。该节目首创农耕题材,采用全素人阵容,以“长视频+短视频+直播”的多元视频形态,真实呈现农耕全过程。根据灯塔专业版统计,截至2023年2月20日,《种地吧》市场占有率8.95%,位列综艺排行榜第二。《种地吧》豆瓣评分为9.0分,节目获得了收视与口碑双丰收。在慢综艺同质化与质量下滑的当下,《种地吧》的成功为慢综艺的长久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3.1 聚焦农耕主题

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影响,自然灾害频发,威胁粮食生产。联合国报告指出,2022年全球估计有6.91亿至7.83亿人面临饥饿,比2019年增加1.22亿人[5]。2023年2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公布,作为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后发布的首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意见》仍将粮食安全放于首位,提出抓紧、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我国对粮食安全的重视程度不言而喻[6]。此外,《意见》指出,必须坚持不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7]。《种地吧》节目聚焦农业生产,紧跟时代主旋律。

以往慢综艺节目虽然涉及田园生活,但是仅仅是把农业生产当作节目中的一个元素,并没有将节目重点放于农耕本身。《种地吧》节目紧跟时代主题,将“粮食安全”主题融入节目制作之中,创新农耕文化传播。此外,节目还聚焦乡村振兴主题,在为期190天的节目制作过程中,面对142.8亩(9.52公顷)的土地,10位年轻人从无到有,投身于农业生产中,自负盈亏,参与到农产品售卖之中,通过直播带货、农家乐等形式,提高了农产品销售额,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了新路径。

3.2 多元视频形态相结合

与以往综艺单一的播出模式相比,《种地吧》采用“长视频+短视频+直播”的组合方式。节目主体播出内容分为三个部分:一是“少年篇”,二是“生活特辑”,三是“加更版”。各部分内容相辅相成,尽可能全面地展示了半年来冬耕过程中的重要节点与成员的成长状态。除在综艺平台播放,节目还在抖音、微博等渠道开启直播,或发布单人花絮、种地短视频等内容。短视频与直播的呈现形式为受众提供了沉浸式种地体验,在除综艺播出时间外的碎片化时间中,也可产生一种沉浸感与陪伴感,丰富了节目中未能完全展现出的种地细节。

3.3 打磨作品,回归真实

首先,与以往慢综艺“星素结合”或全明星阵容不同的是,《种地吧》节目并没有实施“流量至上”的节目制作策略,而是采用全素人模式。节目组在选角时,以“认真种地”为标准,从200多人中筛选出30多人进行试拍,随后再经过秋收活动的选拔,最终选取10位年轻人参与节目录制。相较于纯明星真人秀,较低的制作成本、更加真实的表达、更贴近生活的人物,是纯素人真人秀的优势。节目将嘉宾放于熟悉的规则与语境之下,素人也会展现出自然灵动、妙趣横生的一面[8]。

其次,节目制作内容真实。在《种地吧》节目中,节目组为贯彻真实种地这一理念,在驻扎田野前,为选手邀请专家进行文化课与生活技能课程培训,部分选手甚至考取了拖拉机、收割机等现代化农具的驾驶执照,为种地活动的顺利进行做好了前期知识储备与技能储备。随着节目的录制,10位年轻人也随着小麦的收获完成了自身的成长与蜕变,这种由真实经历所带来的成长令观众更加具有沉浸感。

4 慢综艺节目的发展对策

4.1 顺应时代潮流,勇于创新

节目内容是节目的主体,在“内容为王”的时代,原创性的内容更能够引起受众关注。同质化的节目制作方式使得受众对于该类节目出现审美疲劳。因此,聚焦当下,顺应时代主题,另辟蹊径寻找节目定位,对于节目原创内容的开发十分重要。

以《种地吧》为例,节目在主题内容上选择紧扣时代发展主题,聚焦粮食安全,助力乡村振兴;在内容宣发中,采取多元形式,打造高效宣发矩阵;在常驻嘉宾选择中,首次使用全素人,拒绝唯流量论。在大胆创新下,节目获得了收视与口碑双丰收。由此可见,慢综艺制作者应以本土化为抓手,融合中国特色,创新升级节目模式,响应时代号召,制作出符合国内观众欣赏水平和接受能力的节目形态。

4.2 去伪存真,回归初心

在这个“快餐化”的时代,受众更加渴望的往往是那片刻的安宁与休憩。慢综艺节目以鼓励回归田园、回归自然为宗旨,重点在于精神世界的满足。而当下综艺对于“慢”节奏的把控仍有不足,冲突制造、明星作秀等问题使慢综艺节目饱受争议,导致“慢”这一主题流于形式,缺乏深度与内涵,背离初衷。因此,去伪存真,深耕内容,推动节目主题与价值融合十分重要。

以《种地吧》为例,节目中虽然有冲突,但是并非刻意而为之,节目在策划中以合作为主导,激发的是人与人分工协作、团结友爱的集体主义精神,最终促进个体与群体以及群体内部人与人的和谐共生[9]。由此可见,节目中的冲突服务于主线,是彼此成长、合作中的生活插曲,而并非是博取关注、吸引流量的手段。这既为慢综艺节目带来了节奏起伏,又推动了节目价值的升华。此外,节目以素人为主、飞行嘉宾为辅的嘉宾设置方式,为“星素结合”模式的实施提供了新范本。在节目中,飞行嘉宾与10位年轻人共同劳作,通过真实体验,体会生活百态。流量明星的设置既不喧宾夺主,又不会使素人沦为次要角色,在为节目提供了热度与话题的同时,又升华了节目主题。

4.3 承担社会责任,创造社会价值

涵化理论认为,大众媒介构造的“象征性现实”对人们认识和理解现实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它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人们的现实观和社会观[10]。从这个意义上说,慢综艺节目的发展除了需要从经济利益考虑外,还需要从社会利益出发,承担社会责任,为受众带来对生活的深层次感悟与价值观塑造。

此外,慢综艺节目的制作应着重考虑社会价值的创造。融合传播时代,慢综艺的价值不应只体现在精神层面,多种媒体产业的融合创新是媒体与社会共生的关键所在,也是传媒文化在现实社会的实践之径。以《种地吧》为例,该节目注重打造品牌形象,通过直播带货的方式,助力农产品的售卖。慢综艺与当地产业的融合,不仅创新了节目制作模式,更带动了互利型产业的发展,以此实现共赢。

5 结语

在快节奏的社会,慢综艺的出现为观众打造出一个治愈、纯朴的世界。但是当下慢综艺节目同质化的内容制作、逐渐变快的节奏设置正消磨观众对于慢综艺节目的好感。而《种地吧》的出现,为当下浮躁的节目制作带来创新思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从无到有,10位年轻人扎根田野,日复一日地坚持着种地事业,引导受众沉浸式体验种地过程,感受“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要想实现节目的持续发展,慢综艺节目制作团队需要走出当下舒适区,聚焦时代主题,顺应时代潮流,并将其与节目内容制作相融合,提升节目原创力与价值,回归初心,以丰富节目内涵,创造社会价值。

猜你喜欢
素人种地综艺
素人健身计划
厉害了!90后青年企业家从素人华丽蜕变成集团老总,只用了六年时间
种地钓鱼
智慧农业看“屏”种地
升级素人广告,方太似乎渐入佳境
升级素人广告,方太似乎渐入佳境
《爽食行天下》饕餮的“下饭”综艺
“高而不冷”的文化慢综艺
从“使用与满足”理论看网络自制综艺的崛起
孙红雷:我不是综艺咖,还是要好好演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