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鑫:“雨林是所好学校,大树和植物都是好老师”

2023-10-29 17:28王荷醒
现代青年·精英版 2023年9期
关键词:西拉刘鑫雨林

王荷醒

来自寒冷的北方,他一头扎进郁郁葱葱的热带雨林。在这里,刘鑫是雨林的“他者”,谦逊地感受自然生态;也是纳加西拉雨林学校的创办者,和山民朋友们一起行走雨林,探索雨林生态、雨林经济的无限可能;他还是一个声音艺术家,采集雨林声音,让雨林音乐传向外面的世界。

曾经的刘鑫,是一个在家乡有着安稳工作,又热爱摇滚的青年。“但重复的生活,和熟悉的环境,并不能带给我所谓的安全感,而那颗想要探索世界、探索自己的心,在我心中从未停止过躁动。关于艺术、生活和教育,我相信一定还有更多当下未知的可能,我想去更多的地方,在感受不同的人文和生活方式中,寻找我心中的答案,让自己获得成长,同时也能启发一些对当下感到迷茫的人就更有意义了。”于是在2017年8月,刘鑫告别了从前的工作和生活,与爱人和两岁半的女儿一起从遥远的北方来到了海南,寻找他们的理想生活。

为什么理想生活在海南?2010年,他的爱人来到海南儋州乡村支教,给他分享了海南原始的自然环境和朴实的生活,这对于热爱自然,想要探索本真生活方式和文化的刘鑫来说,此刻的海南就是他心中的理想家园。“探索并守护这片纯净的土地,不是为别人,是我自己内心深处的真实需要,也可能是我多年后,才感知到的,人失去与自然的链接,所带来的遗憾吧。”

刚到海南,刘鑫就发起了荒岛世界计划,他认为“荒岛”代表了自然本来的模样,“世界”则可以联动更多的人。于是本着荒岛世界的初心,刘鑫去过许多原始的自然生境、古老的乡村,也参与了当地社区的一些共创项目,同时他也发起了许多关于教育、艺术和环境保护的公益项目。在海南五年的探索中,他看到了海南别样的美,也结交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海南籍艺术家吉木、雨林原住民小龙……从个体到社群,从刘鑫的“荒岛”理想开始,越来越多的人成为这个“世界”的原住民,大家一同关注、探索着对自然友好,尊重人文的生活,于是有了纳加西拉雨林学校、山民智酷合作社、荒野咖啡馆和更多的在地项目。

“最初只是想偶尔在雨林里发发呆,后来就和未经人类干预的植物和大树成为了朋友,再后来被雨林里的光,与河流讲述的古老故事所吸引,于是就有了雨林原住民的伙伴、倔强的雨林不插电咖啡,和山民智酷合作社,以及与更多拥有自然精神的朋友们,一起共创和支持。其实这一切都是自然发生的,没有预设,也没有内卷,有的只是我们在雨林的浮光掠影中,捕捉到的友谊与美好瞬间。我们是一群渴望在森林中寻找家园的、长不大的孩子。但我们也逐渐懂得,想要寻找家园,就要先流动起来,在真实的世界中,坚守自己的那份自由。”

2018年,刘鑫第一次走进雨林,在四天三晚的穿越挑战赛中选择中途离开,却又被下山时的一束落日余晖挽留,于是又折返。一束光让他圆满完成了第一次雨林徒步,又有了第二次、第三次。行走雨林的过程中,他惊叹于山民面对大山的智慧和从容的自然哲学。有一次在咖啡林中调研,同行人磕伤了头,鼓起大包,小龙就地取材找了四种植物,切碎混合在一起,给磕伤头的伙伴敷在了患处,缓解了她的疼痛,而且居然奇迹般快速好转。“世世代代生活在这片森林里的人,他们就是大自然的翻译家,这个世界关于自然有很多种声音,但山民对于靠山吃山,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的生活方式与智慧,值得被更多的人听见。我们不过分渲染美好,也不想贬低平凡,只是发掘真实的山民故事,提炼山民对于自然的智慧,通过电台、艺术创作、生态产品、研学教育等方式传播就是我们当下要做的事情。”

2020年1月,纳加西拉雨林学校的教育计划正式发起。与其说是“学校”,他们进行的更像公民教育、生态教育。“雨林的生态和人文是一种精神。我们收集、整理黎苗朋友在自然中生活的智慧,通过跨学科跨文化的方式,以研学课程、生态游的方式,传递给更多的人。我们要让这片治愈过我的雨林、感动过我的雨林原住民的生态智慧,被更多的人听到、看到、学习到,并从中获得启发。”在刘鑫看来,生态意识就是家园概念。生活在此处,此处即是吾家,自然而然就会爱护这里的生态环境。所以他们开发雨林徒步线路,让每个人都能在真实的雨林中认识自然;他们不定期营业“荒野咖啡馆”,让人们走出城市,在大自然的场域中聊聊和自然、和人相关的事。

他们不要止步不前的保护,而在尝试让雨林生态和雨林经济相辅相成、共同发展。十年前,小龙的叔叔在什寒村的雨林中种下经济林木马占树,然而现在的雨林禁止砍伐。听说咖啡树适合在林下生长,2020年,小龙的叔叔在高大的马占树下种了六千棵咖啡苗,2023年夏天是它们第一次结果。纳加西拉的参与是为了在守护雨林生态的前提下,帮助山民发展林下经济,解决实际的生计问题。

“项目的最初设计是,我们首先与小龙叔叔及有生态理念的村民一起成立合作社,在生态种植技术上给予支持,另一方面我们用高于市场的价格来收购这些对生态友好的咖啡豆,进行加工、传播和销售,同时我们也会对咖啡地的生态环境和土养进行科学研究和检测,论证生态种植的可行性,如果可行,能否为更多林下经济提供经验和案例。”“雨林不插电咖啡”没有农药化肥,没有人工干预,在雨林滋养下的第一批果实并不丰厚,在最初的加工处理过程中也有不少困难。没有专业机器,就用最原始的日晒、火炒;缺少经验,就买专业书学习,一点点试错,炒出了烟火味的“雨林不插電咖啡”;需要专业生产许可证,就找到了从事生态种植十多年的咖啡师阿灿,将雨林咖啡进行专业烘焙。

糅合了时间、雨林、泥土等风味的豆子磕磕绊绊走出雨林,到了海口、北京,也走向世界,收获了“干净、真诚”的评价,还有朋友说“喝到了初作者在雨林间的努力”。现在,不少村民也想和他们合作生态种植,也有欧洲的朋友尝试对接国外的咖啡机构合作。“也许有一天,雨林咖啡的产量多了起来,也得到了国际的认可,同时我们也保护好了雨林生态,那我们最初的理想就真的实现了。”刘鑫对雨林咖啡和山民智酷合作社的未来满怀希望。

作为一个音乐人,刘鑫早期的创作更多地关注人的内心。在走进自然的过程中,他回忆起小时候自家后院松林的消失,那时候的因为他搬到楼房而兴奋,这种兴奋掩盖了失去森林的难过。“有些感受并不是来自真实的自己,而是被眼前一些五彩缤纷的色彩而扰乱了思绪。”因此,经过反思和体会,他的创作渐渐地转向自然,思考如何传递自然之音、如何唤醒人类对自然的直觉。

宗白华曾说,自然始终是一切美的源泉,是一切艺术的范本。采集自然的声音说来容易,素材随手可得,但要想得到大自然的配合并不简单。刘鑫说,在雨林里采集声音要有足够的耐心。如果等不到鸟鸣,那就去查找资料,或者向当地人请教:雨林的鸟什么时候鸣叫?什么时候休息?在等待和求知的过程中,人和自然的关系也更近一步,“了解声音的故事和表达会让人感动,而当你重拾直觉,不需任何言语,你就是可以感受到(声音背后的含义)。所以我会尝试做一些与自然有关,但有些抽象的声音作品,给听众更多想象和思考的空间。我常开玩笑说,当自然的声音淹没喧嚣,我们的心才能回归宁静。”

2023年6月,刘鑫的《在声音里呼吸雨林》三部曲在北京798氧气雨林展展出。其中有一段声音取材自雨林的蜜蜂。他分享了在雨林中看蜜蜂的奇妙经历,有一次他和伙伴小龙走到一处开阔地,小龙突然停下,凝视着远方,观察蜜蜂的飞行轨迹,小龙说,“想要寻找蜂巢,就要先追寻蜜蜂,并且他们采蜜人,都要遵守一个原则,野生蜂蜜是大自然的馈赠,在采蜜人取走蜂蜜的时候,也要给蜜蜂留下足够的食物。”刘鑫感动于雨林人民对自然的感知和感恩,于是想录制蜜蜂的声音向采蜜人致敬,在取材过程中更升华了自己的内心。

“当我们在雨林中翻山越岭走了一天,最后我带上耳机聆听蜜蜂的声音的时候,我才发现原来蜜蜂的飞行轨迹与震动翅膀的频率不同,会发出许多不同的声音,而这些不同的声音,正是他们在交流传递信息的方式。我完全可以感受到他们的紧张和放松等不同的情绪,就像一支小提琴的合奏乐团在演奏音乐一样,时而急促时而轻快,当人类走近的时候,你会听到整片雨林的鸟兽虫鸣都会联动起来,释放着紧张的信号,这时一首森林交响乐的最高潮部分正在进行中。我除了陶醉其中,也深深的感受到万物相连的奥妙,我觉得我也在这场森林交响乐的赏析中得到了治愈,并重拾人类正在逐渐丧失的直觉。我相信那些听到过我这首作品的人,也如我一样,面对自然,心生敬畏。”

纳加西拉雨林学校践行着公民教育,也曾走进校园,通过探索自然的方式反思、改变当代教育。

“我们的教育应该保障行为得体、谨慎、明智。强调教育的价值应从行为规范和人类的生存标准来衡量。那些懂得尊重自然与人文发展的教育,才是让这个世界变得越来越好的希望,尽管这需要一些时间的沉淀,但相信在满天繁星下的雨林中,一定可以找到那条清幽小路,沿着月光向前,终会抵达那片自由的土壤,孩子们与野草共舞,听领角鸮歌唱,尽情地感受生命的奇妙与世界的广阔。”

作为一个父亲,他也用亲子日常践行着跨学科教育。对自然的体会和触碰,是他家庭教育中十分重要的一环。刘鑫的女儿从小就跟着他行走在自然和乡村中,四岁半就参与了雨林徒步、露营,她也会冲浪、爬树、骑马,做一切和自然相关的事。“对于正在建立认知的孩子们,我更希望他们可以看到更真实、不被设计和定义的世界,于是我们走进了原始的雨林,在帮助一只小动物中学会理解,在感受山林的风中学会感知,在穿越一条小溪中学会勇敢,在置身山野中学会思考,在捡起一个塑料垃圾中,学会尊重与爱——对自然的尊重,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成为独立人格的自己充满期待。”他分享道,女儿出生不到百日就跟着他们在冰雪中出发,四处旅行。他不怕女儿年纪小、记不住,也不怕天寒地冻、舟车劳顿,“在我看来,没有不适合的天气,只有不适合的衣服。”小姑娘就这样在大自然中成长,拥有独一无二的生命体验。

“直到现在当有人问起她,你热爱北方还是南方的时候,她依然会说,我喜欢北方的雪,但我也热爱南方的大海。”她和她的爸爸一样,长成大自然的公民。

现代青年:“纳加西拉”是什么意思?作为雨林学校的名字有什么寓意?

刘鑫:在海南黎族有一个神话,传说在黎母刚出生后,她的母亲就去世了,这时天空飞来了一只神鸟,通过捡拾谷物来为黎母充饥,就这样黎母长大后,繁衍了黎族后人,这只神鸟在黎语中叫做——纳加西拉。我是在人生有些迷茫的时刻来到的海南,经过在海南的探索,我逐渐的清晰自己真正想要去做的事,为了感谢这片滋养过我的土地,我希望可以向纳加西拉鸟一样,用我们在地的真实行动,来滋养海南的这片土壤。

现代青年:“荒野咖啡馆”具有怎样的运营理念?

刘鑫:荒野是不被定义的美,咖啡馆是一个可以促进人与人相遇的空间。我是八零后,今年夏天我回到家乡与长辈们聚餐的时候,我依然是那个没有机会表达自己观点的老青年,所以我们希望可以通过不定期营业的荒野咖啡馆,在一个不被定义的环境中,为当代青年营造更多相聚的机会,在一期一会的咖啡间,每个人都可以自由地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观点,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品一杯有温度的咖啡,与自然、与更多的朋友链接。

现代青年:“荒野流浪者”“荒野咖啡馆”等作为你们的长期项目,已经成功进行了多期活动,未来还有哪些计划?

刘鑫:我们还有许多有意、有思、有趣的计划,比如环岛梦想树屋、时光银行,还有今年年初我们在第七届三亚文博会艺起热岛展中,创作了“有情街头事务所”交互装置等。 计划和创作从未停止过,永恒不变的主题永远是,我们很想爱这个世界,无论我们是抱怨还是批判,热情还是孤独,关心这个世界的初衷,从未改变。

现代青年:结合你所做的实践,你想对当地人或外来人說些什么?

刘鑫:请允许这个世界上有不同的人文和风景,真诚地去面对自己和每一个人,你会发现人生是如此美妙。

猜你喜欢
西拉刘鑫雨林
雨林里有一群霸
向雨林出发吧
红名单之活人墓
雨林里有条沸腾河
雨林求生记
漂亮的外婆
塔克西拉佛教遗址发掘历程述论
刘鑫、叶满波、刘颖空间设计作品
Force-Based Quadrilateral Plate Bending Element for Plate Using Large Increment Method
Cracking Patterns of Shear Walls in Reinforced Concrete Structure due to Strong Earthquake Based on Mohr-Coulomb Criter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