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财税平台在制造业企业中的运用及影响*

2023-10-30 11:33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会计学院蒋心园
绿色财会 2023年9期
关键词:财税财务智能

○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会计学院 蒋心园

一、背景

2021年12月,财政部印发《会计信息化发展规划 (2021—2025年)》,提出了新时代的国家会计信息化发展体系,确认了“十四五”时期会计信息化工作6个具体目标和9项主要任务,明确了信息化的发展发向,有力地推动了智能会计平台建设的进程。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大多数企业有业财税一体化的需求。从2021年中国业财税一体系列产品的重点应用行业分布看,制造业企业需求最高,且在三年疫情期间需求增加较快。因此,探究智能财税平台对制造业企业财务行为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以智能财税平台搭建及运用为切入点,探究财务系统数字化转型所带来的企业财务行为转变,初步挖掘智能平台、财税共享对企业的积极影响,以及企业应做出何种改变来应对现阶段平台的巨大革新。

二、智能财税平台发展与制造业企业财务共享设计

在国家税务总局金税三期“一个平台、两级处理、三个覆盖、四类系统”的基础上,即将推行的金税四期提出了“业务全面监控、信息共享、信息核查、‘云化’打通”的建设目标,进一步引导了智能财税的建设。金税各期的发展变化如图1所示。

图1 金税各期的发展变化

根据调查数据,当前智能财税类产业初具规模,运用智能财税处理系统的法人主体超 2 000万,用户与非用户比例为1∶5,未来企业还需要运用智能财税系统增效降本,平台的运用存在很大发展空间。近三年,众多企业受到了疫情的影响,企业在财税处理上培养新思维、运用新模式、适应新产品成为节约时间成本、降低人工成本、强化综合能力的关键。下面重点分析三家企业搭建及运用智能财税处理系统的模式。

(一)每刻科技-圣奥集团模式

圣奥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为“圣奥集团”)创立于1991年,致力于为全球用户提供健康、环保、高效、智能的办公空间整体解决方案。产品远销全球115个国家和地区,海外展厅和网点基本覆盖全球各国的首都、经济中心等,内销网点遍布全国一二三线城市。公司业务服务了170余家世界500强企业和300余家中国500强企业,如华为、阿里巴巴、腾讯、Google、可口可乐等。

每刻科技是一家领先的智能云财务产品和解决方案服务商,可提供的服务包括“每刻报销”“每刻档案”“每刻云票”单独模块以及“业财税档数据一体化解决方案”。其中:①报销(费用)模块支持在线处理对私报销、对公报账全场景闭环,功能包含差旅招待、申请预定、公共费用采购、合同付款;兼顾各类管控,如票据合规性、业务真实性、费用管控、时效性管控;形成生态互联,进行数据的“最后一公里”传输,设计消费生态、发票导入、凭证集成及银企直连;同时,构建数据仓BI系统,如合同台账、往来单位台账等信息。②档案模块实行无纸化存储,包括凭证、回单、发票、在线虚拟库房均为无纸化模式;档案进行全生命周期各节点的在线协同,如收支两线全证据链管理、纸电并行关联管理、档案全生命周期管理、抽凭审计等;用信息共享体系打破数据孤岛;数据采集整理自动化、智能化,包含自动取数、智能关联、自定义预警、在线检测等。③云票模块进行多场景、智能化的应收应付管理,如三单匹配、客户对账管理、流水只能认领、回款自动核销;对进项、销项进行协同处理;全电发票综合管理,包括全票种管理、认证抵扣、智能配票、多场景开票、进项销项统计报表等;④业财税档一体化方案集合上述功能,另外融入群智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化云平台,由服务供应商全权管理和维护软件,此种模式也为许多中小企业提供了新的软件使用途径。

圣奥集团与每刻科技的合作开始于2018年,第一阶段上线了报销模块,其效率提升的效果十分显著:从原先完成一笔报销大概需要15个工作日,提升到仅需要9个工作日,报销时长上缩短了40%;费用会计从5人变2人,单笔费用的综合处理成本也降低了40%。2019年至2020年,在每刻科技的协助下,圣奥集团实现了财务数字化全面转型,在费用控制方面,实现了全面费用共享,对私业务生态协同,对公业务智能管理。据估算,在提高工作效率方面,节约了64%的工作时长;在处理发票层面,从采购协同、对账协同到智能签收,实现了全链路的应付共享。智能财税系统每年为圣奥集团处理的发票数量达到三千余张,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在档案管理方面,每年需要保存的三万余张票据本需耗时568小时,使用智能财税处理系统后缩短到1小时以内,达到了降本增效。根据圣奥集团的统计,使用智能财税系统后,在报销、云票和档案方面的成本每年节约86万元。图2为圣奥集团智能财税平台运用模式。

(二)某铁路集团餐车用品制造A企业模式

对于制造业企业来说,智能财税平台的设计应结合企业发展战略,从管理决策层、共享层、员工、供应商、客户以及基础支撑层的六个层面进行综合考虑,把交单、会计处理、资金结算等常见场景“隔离”处理的过程串连起来,真正让财务“脚不沾地”在云端完成整个工作流程。

四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进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结合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积极推进南京水文自动化所等4个转制科研机构重新分类定性,努力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稳步推进国家、流域和地方三个层次水利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积极争取国家重大创新基地建设试点。流域水循环模拟与调控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大坝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顺利通过科技部验收,正式运行。

如图3所示,A企业通过整合智能化财务信息系统平台及各子系统,将“业务”“财务” “管理”三条线合为一体,实现“业财一体化”和“管理创新化”,为将来适应时代发展,搭建智能化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做好了前期准备,推动A企业智能财税模式向数字化、共享化发展。

图3 智能财税平台共享层设计框架

智能财税平台的搭建和运用,重点在于关注不同企业的内部价值链,以业务流程为表现,对原来企业内部存在的低价值、低效率的部分进行理念改革、形式变造,利用新时代背景下的各类智能技术,如图像识别、移动互联、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建立“智能财税+财务共享运营”的智能信息化财务管理平台[1]。

A企业智能财税平台在流程上的几个节点都能够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即事先申请、线上扫描及审核;借助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远程”办理业务,与未来“业务云办理、人员少跑腿”的方向也十分契合;业务办理过程中与合同、招投标等平台互联互通,财务、税务方面与银行、税务接口联通,让“业”与“财”在线上实现即时、自发地互动,增加了业财两方人员的深度了解,减少了人员信息互换时间,助力于实现业财联动一体、高度协同。另外,凭借财务业务数据的共享和分析,实现了自动化业务标准、全流程化预算控制、多维化数据分析、精细化资金管控,促进智能财税的全面转型升级。

(三)“长虹财务云”模式

四川长虹电子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创始于1958年,公司前身为国营长虹机器厂,是我国 “一五” 期间的156项重点工程之一。2016—2021年,长虹集团积极探索农村财务管理新方式,以“互联网+会计服务”为指引,以资金管理为主线,自主开发了“云尚行”系统平台,创新性地打造了全国先进的“互联网+代理记账”服务模式。“云尚行”系统在四川省的45个深度贫困县及部分非贫困县广泛使用,大幅提升了当地村级财务水平,降低了财务风险,有效助力了扶贫项目在财税方面的规范性运行,社会效益巨大,也为乡村振兴背景下村级财税处理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长虹“云尚行”系统平台尤其是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做到了“只隔离病毒,不隔离服务”。“云尚行”系统平台一个月内完成近40万笔凭证的账务处理,处理资金流水近700亿元,在疫情大环境下为全面复工复产建立了坚实支撑。

以下是“长虹财务云”日常财务场景中的“三不”模式:①员工、供应商及客户“不见面”。员工、供应商及客户“不见面”的关键在于信息图像化、流程线上化、档案智能化投递及归档。在审批节点,长虹财务云运用移动办公平台“TOUCH-C”,分级审查;在供应商招投标节点,运用供应商管理平台(SRM),与已有的财务核算系统(SAP)连接,一体化完成订单到达、发票结算、支付货款,全流程闭环处理;在客户节点,运用智能营销管理平台(USO),将B2C、B2B订单介入内部系统,客户通过B2C、B2B平台在线下单,企业使用USO促成订单、分配订单、发起配送及确认收货等[2]。②云端处理,财务人员“不聚集”。交单的下一步是业务后续处理及凭证、报表生成,内容包括图像识别、规则设定、信息纠偏、异常处理,到最后自动生成电子证账表。“长虹财务云”模式中已大量采用RPA机器人。RPA机器人在规则设置、数据验证、勾稽关系、指令发起等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通过预设程序而达成的全自动凭证生成占比已超过99%,只有个别非标业务、异常业务需要人工配合。③资金链无缝衔接,银企之间“不接触”。比如在收款链条,系统通过建立银企互联接口平台“企银达”实现与银行系统的业务信息直联,触发银行自动付款动作或触发线上开票流程,传递至财务共享中心,并在线发送信息至银行,生成电子承兑汇票。

三、智能财税平台运用对制造业企业的影响

智能财税平台使无人财务成为可能。近几年的疫情更是为未来“零接触”财务的方向提前提供了真实的场景,同时也加速了财务数字化转型的发酵[3]。

如图4所示,本文从企业财务“资”“税”“账”“管”几个方面的行为入手,结合管理层的合同执行分析、资金收支分析、大数据分析平台、采购与销售分析、风险控制预警,以及基础支撑层的主数据平台、企业门户、运维监控平台、接口平台、安全组件这些角度,分析中间层业务系统、预算管理系统、共享运营系统、档案系统、资金系统、对账系统等体现出的财务行为,从而关注运用智能财税平台后企业内的业财一体化融合、企业部门间的协调与管理有哪些变化。

图4 智能财税平台对制造业企业财务行为的影响

(一)积极成效

1.智能化、平台化、生态化、协同化转变

由上述三家制造业企业智能财税平台系统的模式也可以发现,目前智能财税平台融入了企业财务的运行模式,在票据处理、费用控制、应收应付、档案管理方面都表现出显著的智能化;在产品、应用、软件方面都表现出高度的平台集成化;在税务、发票、消费、银企方面都表现出逐步的生态化;财务和税务全链条都表现为高度的协同化。智能财税平台对制造业企业的改变如图5所示。

图5 智能财税平台对制造业企业 “四大方向”的改变

2.信息不对称性显著降低

随着现代企业业务量的不断增加,业务数据和财务数据剧增,而上述三种智能财税平台系统模式中的智能发票扫描、单据信息识别、智能业务流程与财务审批都为业财全链条信息的共享、完善提供了具体的渠道,相比于纸质单据,线上数据和信息的流转效率成倍提升,信息不对称的现象明显好转。智能财税平台下各类指标也都获得了共享,有助于其他各部门对数据及业务的深度分析。需要智能化共享的数据主要涉及以下方面,如表1所示。

3.实现了流程标准化

企业运用智能财税平台,实现了流程标准化,提升了企业信息监管力度。同时,加大了对不规范行为的发现和指正,提升了对公司运营的监督。智能财税系统对企业信息的监控如图6所示。

图6 智能财税系统对企业信息的监控

(二)发现的问题

1.“业财融合”中,业务部门参与融合的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不够

智能财税平台的运用带来了业务流程的变革,特别是共享中心成立后,财务审批流程变得更加严格,监控力度更强,容错率极低,这可能会让业务人员的每一个错误都展露无疑,这也会影响业务部门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2.现阶段“业财融合”的深度、广度不够

表面上推进“融合”,在实际中业务人员和财务人员之间各行其是。这体现于,一方面,业务人员不期望,甚至排斥智能财务审批流程对自己既有的工作流程和工作方式提出意见;另一方面,多数财务人员由于专业限制,对业务了解浮于表面,与业务人员之间沟通得不多,而往往这些财务人员又是智能财税流程设计的主要参与者。因此,流程设计及信息整合难以结合业务部门的实际情况,给业务部门带来的变化中,多的是监督和批评,少的是服务和指导。

3.财务共享中心平台运营效率不够高

目前很多制造业企业已经能够实现平台上线,但由于公司服务器容量配置、集团网络宽带等技术原因,平台系统的运行尚不稳定,或出现系统运行速度缓慢、经常需要维护等,在实际运用中不能时时更新,影响工作效率[4]。

4.尚未构建与智能财税平台相匹配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

全面预算的管理特点与“业财融合”的新理念具有天然的契合度。随着智能财税平台及财务共享中心的建立,制造业企业的业务、财务流程都已经发生了较大变化,而与此同时,这些企业中的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并未同步跟进,仍沿用老旧的思想,导致“业财融合”始终是一个提法,并未落到实处[5]。

四、小结

在“大智云移区”时代,智能财税平台已经逐渐成为制造业企业财务领域的“网红”产品。从智能财税平台的搭建,到平台试运营及上线,花费的时间已经越来越短,相对来说具有很高的“性价比”。当然,能够迅速且顺利运用智能财税平台的企业,往往其本身的财务信息化建设水平也较为成熟,因此夯实财务信息化基础是前提。建成横向集成、纵向贯通的业财一体化智能财税工作平台,是制造业企业财务转型的大方向之一。

平台搭建后,企业加强系统之间的集成融合是关键。制造业企业的业务需求复杂多样,市场上的各类系统也各有优劣,目前很难找到一套平台系统能全面满足各类企业的所有需求。因此,企业需要合理界定内部不同系统的功能定位,同时加强系统之间的集成融合,切不可一概而论,简单套用。

无论智能财税平台如何更新迭代,追根溯源,提升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是核心本质。在各类人工智能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将智能财税平台与企业管理需求有机结合,服务于企业管理层的信息支撑、前瞻性洞察分析、及时的决策建议,这是未来智能化平台建设的重点,也是制造业企业转型的关键所在。

猜你喜欢
财税财务智能
党建与财务工作深融合双提升的思考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欲望不控制,财务不自由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发达国家循环经济财税政策的启示
水利财务
2016:打好财税改革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