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型教育视域下高职学生法治思维培养途径探析

2023-10-31 04:51李晓亚卢晓薇
法制博览 2023年28期
关键词:法治法律院校

李晓亚 卢晓薇

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广西 南宁 530023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以下简称《职业教育法》)首次以法律形式确定了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类型。为有力破除“重普轻职”的传统观念,扭转高职院校“重技能轻素养”的倾向,整体提高高职学生综合素质,按照“类型教育”的定位发展我国职业教育,是提高我国职业教育地位和质量的关键。[1]其中,法治思维的养成是大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重要体现。法治思维,是指以法治价值和法治精神为导向,运用法律原则、规则和方法思考和处理问题的思维模式。

一、高职学生法治思维培养的重要意义

2022 年10 月,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高职学生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生力军,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者和参与者。培养高职学生法治思维,有利于我国全面推进“技能型”社会建设,有利于高职院校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有利于企业夯实高质量发展人才基础,有利于高职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求。

(一)有利于我国全面推进“技能型”社会建设

2021 年10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明确提出了到2035 年基本建成技能型社会的具体目标要求。高职学生是建设技能型社会的主力军,是将技术创新转变成为产品和生产力的关键因素。加强高职学生法治思维培养,是学生成长为学法、懂法、守法、用法的具有高法治素养的综合素质人才的必要途径,也是增强学生建设技能型社会战略认同感的重要手段,将会激发学生主动将个人理想奋斗与民族的复兴和命运紧密联系起来,凝聚成建设技能型社会的磅礴力量,为实现技能型社会目标做出贡献。

(二)有利于高职院校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意见》中明确要求,高职院校要坚持立德树人、德技并修,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与技术技能培养融合统一,巩固和优化高职教育类型定位。加强学生法治思维培养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内容,科学设置法治课程,通过普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其他基础法律知识,引导高职学生不断形成运用法律准绳去判断是非、权衡利弊和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思维方式,将法治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三)有利于企业获取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人才队伍

高职院校作为面向市场的就业教育,加强学生法治思维培养,可以更好地实现人才培养和企业需求高效对接,使企业获得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更加贴合企业依法治企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人才需求和选人用人标准。同时,具备良好法治思维的高职学生,日常工作中能够有效地预防和减少经济犯罪,避免给企业带来损失。

(四)有利于高职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求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有赖于社会全员遵法守法的广泛参与,提高全民法治素养。加强法治思维培养,有利于高职学生自觉抵制社会不良习气的影响,善于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妥善处理学习、生活中遇到的法律问题和各种矛盾,全面提升个人综合素质,为将来顺利适应职业活动和社会生活打下坚实的法治基础。[2]

二、高职学生法治思维培养的困境

目前,高职学生法治思维培养还存在着高职院校培养力度不够、社会不良风气影响至深、家庭参与培养能力不足、企业参与培养深度不够等诸多突出问题。

(一)高职院校培养力度不够

高职学校作为法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没有专门开设法律相关课程。目前高职院校法治教育内容相关课程设置较少,大部分高职院校法治思维培养的相关课程仅限于《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法治素养章节,2023 年修订后的《思想道德与法治》教材相关章节重点充实、反映了党的二十大对“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战略部署,反映了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原创贡献和最新发展,为青年大学生全面提高法治素养指明路径。[3]但要想实现具有较高法治素养的综合型人才培养目标,仅通过课程设置显然达不到要求;二是缺乏具有法律相关专业背景的教师。将法治教育作为思政课教学任务的院校中,大部分思政课教师缺乏法学相关专业知识,在具体授课中往往只停留在讲授法律相关概念的层面,未能讲清楚法律条文背后所蕴含的法理知识,这也是导致高职院校学生法治思维难以形成的重要原因;三是教学形式单一。高职院校中法治教育未能形成多样化方式,大部分停留在课堂讲授,课外活动也仅仅在每年的“宪法宣传日”以横幅、宣传海报的形式进行展示,往往流于形式,未能起到法律知识入心、入脑的作用。

(二)社会不良风气影响至深

社会上还存在法治意识淡薄、错误价值观等等不良风气。部分人认为安分守己就可以平安度日,没必要主动学习法律知识。而且这类人群往往在遇到法律问题时,寄希望于找关系、托熟人,甚至靠暴力来解决,遇事通过法律手段解决比较少。部分人受国外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极端主义等错误思想和腐朽观念的影响,生活中过于追名逐利,投机取巧、有法不依,甚至铤而走险触犯法律。这些社会负面现象也会影响大学生的法治思维养成和法律实践应用。

(三)家庭参与培养能力不足

家庭是第一个课堂,家长是第一任老师。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的颁布实施,家长逐步意识到家庭教育在孩子法治思维形成过程中的重要性。但是,由于家长自身的法治素养参差不齐,尤其在守法、用法和护法方面缺乏行动,反而会给孩子带来一种负面影响。如在守法方面,不能正确看待法律裁判结果,尤其在自身受到依法制裁时,难以接受和坚决执行;在用法方面,家长更多地关注孩子的权益侵害预防,并未能就具体侵害发生时如何通过法律维护合法权益等问题给予具体指导;在护法方面,面对违法犯罪行为时,家长不能予以坚决抵制,选择袖手旁观的态度,往往也会影响孩子的行为选择。[4]

(四)企业参与培养深度不够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规定,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到用人单位顶岗实习实训时间不少于半年。实习企业作为高职学生培养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往往更加注重技能实操的培养锻炼,未能把法治思维培养融入实践培养过程中,造成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的法治思维培养与学校教育不能形成有效衔接。

三、高职学生法治思维培养途径探析

法治思维的养成需要家庭、学校、企业、政府、社会等主体多方协同参与,从加强法治课堂、加强法治实践教育以及营造法治文化氛围等多途径入手,形成合力,才能更好地促进高职学生成长成才。

(一)加强法治课堂建设

1.提高教师队伍法治素质

一方面,提高法学专业背景教师占全体教师队伍的比例。一是建立法学专业教师的准入机制,招聘法学专业背景的教师进入教师队伍,提高法学专业教师进行法学课堂教育的比例;二是依托校外聘用教师机制增加法学专业教师,我国高职院校教师队伍普遍采用专兼结合、校内外聘用等方式组成,利用校外聘用、招收兼职教师等方式也可以解决法学教师缺乏的问题。另一方面,着力强化现有教师队伍的“造血功能”。通过寒假教师研修、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网络集体备课平台等学习培训平台,进行法律基础知识的普及培训教育,提高现有教师队伍的法治素养,增强法治意识,不断形成法治思维,规范执教能力。

2.增加法学课程设置

一是按照专业需求开设相关法律系课程。如针对建筑工程类专业学生开设《建筑法》《房地产法》等课程,针对经营管理类专业学生开设《经济法》《民商法》《会计法》等课程,针对造价工程类学生开设《招标投标法》《合同法》等相关课程,有助于专业学生更好地提升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二是按照年级需求开设必要的必修课。针对一年级学生开设《宪法》等法律基础知识的课程,更好地帮助学生养成自觉遵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法治思维习惯;针对高年级学生开设《劳动法》等关于有助于就业的法律课程,使学生提前了解实习就业后享有哪些劳动权利,应该履行哪些劳动义务,更好地过渡到职业生活。

3.推动“法治课堂”向“课堂法治”转变。《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指出,要将围绕政治认同、宪法法治意识等重点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系统进行法治教育。高职院校需将法治素养、知识传授和技能培养三者融为一体、不可割裂,围绕全面提高技能人才法治思维能力为核心,逐步推动课程法治建设。寓法治观引导于各专业课的知识传授和技术技能培养之中,不断推动“法治课堂”向“课堂法治”转变,帮助学生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的法治思维。

(二)加强法治实践教育

法治课堂教育重在理论传授,法治实践教育更加侧重于让学生在实践中守法用法,实现知行合一。

1.实现第二课堂的法治教育作用

第二课堂逐步成为高职院校学生课外活动的主要载体,利用第二课堂平台开展丰富多彩的法治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更加直观地学习法律知识、感受法律权威。如,开展法律辩论赛,以辩论法、以赛普法,锻炼学生以法治思维思考问题的能力;组织学生组成志愿宣传队,深入社区、农村开展普法宣传活动,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锻炼学生学法兴趣和用法能力;组织学生参加模拟法庭观摩活动,切身感受法律的庄重威严和公平公正。

2.实现企业实习法治教育有效衔接

企业法务部门可以将实习生法治教育纳入企业法务年度工作计划中,并在实习管理过程中做好企业合规管理工作。一是企业应在岗前培训中加入法治培训内容。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中涉及劳动福利、保障以及纠纷处理等相关法律知识纳入课程中;涉及建筑、贸易等特殊行业的也可以将行业涉及相关法律知识纳入培训课程中。二是企业自身应做好合规建设工作。加强落实三方协议签订,并按照合同协议做好相关管理、培养工作,确保实习生享有同工同酬、实习保险等合法权益。

3.补齐家庭法治教育短板

家庭法治教育与学校、社会的法治教育存在密切联系。法治思维的培养的目的不仅是让孩子了解法律知识,让其成为一个遵纪守法的人,更重要的是要做到学以致用。作为家长,应当引导孩子知道“法律是最有力的武器”,教导孩子遇到危害自己人身及财产安全的情况时,更要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三)营造法治文化氛围

1.建立法治教育基地

用好红色法治资源,采用文献资料、影像插画、漫画故事、竞猜答题等宣传形式,展示法律制度的历史沿革、法治建设进程中涌现出的典型人物事迹、法治故事案例分析以及法治建设成果等内容,打造法治文化展览、法治文化旅游景点、法治文化主题公园等法治教育基地,推动“法”“景”融合,使参观者更真切地感受到法治的魅力。

2.用好网络宣传渠道

深化“互联网+法治宣传”平台,充分利用普法网站、学习强国、微博、微信、抖音、哔哩哔哩网站、头条号等老百姓生活中常用的网络媒体和互动平台,推进法治宣传,使老百姓在休闲娱乐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受到法治熏陶。

3.丰富社会法治文化

在国家宪法日、国家安全日、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国庆节、宪法宣传周等节日,开展法治讲座等普法活动进校园、进企业、进社区(农村),加强法治宣传和舆论引导,推动法治知识融入群众生活,让法治意识深入人心,促进基层法治文化创新发展。

法治思维的养成是思维领域的一场深刻革命。高职院校学生法治思维的培养,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家庭、学校、企业、政府和社会都是责任主体,每个主体的培养方式、培养路径或有不同,但是最终目标是一致的。[5]在类型教育的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法治思维培养工作需要各主体多点发力,多措并举,形成教育合力,才能有效促进学生的法治思维培养取得更好成效。

猜你喜欢
法治法律院校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法律解释与自然法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互助献血”质疑声背后的法律困惑
治理下的法治与法治下的治理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