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联合肝素钙在四肢骨折患者围术期的应用及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价值研究

2023-10-31 02:26姚育生
北方药学 2023年8期
关键词:四肢二聚体围术

姚育生

(永春县医院骨科,福建 泉州 362600)

四肢骨折主要由直接或间接暴力引起,休克与发热均属于四肢骨折患者患病期间常见临床表现[1]。骨折后患者凝血功能可能受到不同程度影响,此时应用手术治疗虽然可以较好的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但手术本身可能对患者造成一定应激反应,进而刺激炎性反应,术后长期卧床导致高凝血状态发生,最终增加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发生风险[2]。DVT是骨科手术患者术后常见并发症,DVT的发生可直接影响手术效果与患者预后[3],现今临床尚未统一制定DVT的预防方法,多通过药物治疗改善患者凝血与纤溶系统功能,进而避免DVT发生。基于此,本研究主要分析了阿司匹林与低分子肝素钙在四肢骨折患者围术期的联用价值,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2000例四肢骨折患者随机分组。观察组(n=1000):男性543例,女性457例;年龄24~70岁,平均(45.20±4.71)岁;手术方式:髓内钉手术471例、经皮钢板手术214例、螺钉固定手术315例。对照组(n=1000):男性551例,女性449例;年龄25~68岁,平均(45.54±4.75)岁;髓内钉手术490例、经皮钢板手术207例、螺钉固定手术303例。。两组基线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①根据临床症状与影像学方法检查结果确诊;②意识状态较好,能理解医师所述;③病情稳定性较好;④自愿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有其它类型骨折疾病者;②对本研究所采用手术方案不耐受者;③存在严重感染性疾病者;④凝血功能障碍或存在血液系统疾病者;⑤多器官功能障碍者;⑥研究资料丢失者。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应用低分子肝素钙(天津红日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00706;规格:0.4mL:4000IU)治疗,0.4mL,腹部皮下注射,每日1次,治疗时间为手术前2h与手术后1~7d。观察组应用阿司匹林(山东威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7021425;规格:300mg)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其中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方案与对照组一致,阿司匹林300mg,口服,每日1次,治疗时间为手术前与手术后1~7d。

1.4 观察项目

①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水平,包括:术中出血量与术后引流量。②比较两组血小板、血红蛋白与D-二聚体水平,所有受检对象均于晨间空腹状态下抽取周静脉血液4mL,并将血液样本放置于真空采血管中,常规抗凝处理后使用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检测D-二聚体水平;采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血小板、血红蛋白水平,具体检测操作均参考仪器配套说明书规范执行。血小板正常范围:(100~300)×109/L。血红蛋白正常范围:男性120~160g/L;女性110~150g/L。D-二聚体正常范围:0~0.5mg/L。③比较两组随访1个月内DVT发生率。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围术期指标比较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与术后引流量均略高于对照组,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围术期两项指标水平比较

2.2 两组实验室指标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血小板、血红蛋白与D-二聚体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小板、血红蛋白与D-二聚体水平比较

2.3 两组随访期DVT风险比较

治疗后14d,观察组DVT发生率为1.30%,低于对照组的7.90%;治疗后1个月,观察组DVT发生率为2.10%,低于对照组的12.40%(P<0.05)。见表3。

表3 两组随访1个月内DVT发生率比较[n(%)]

3 讨论

四肢骨折手术可能导致患者静脉血流速度减慢、静脉壁损伤与血液过度凝固,术中操作还可能损伤血管内膜,使血管内皮下胶原充分暴露,导致血小板与纤维蛋白原在血管内壁上大量吸附,进而增加患者术后DVT风险[4]。目前临床对四肢骨折患者术后DVT的预防措施较多,包括:物理预防、药物预防等,其中药物预防方法常用药物为低分子肝素钙,该药物能够一定程度上抑制血小板大量聚集,进而避免DVT发生[5]。近期研究提出,单一应用低分子肝素钙所获得的临床效果有限,因此可尝试使用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其他药物对四肢骨折手术患者行联合治疗,在提升手术治疗效果的同时,最大程度降低DVT发生率[6]。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围术期指标均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表明药物联合治疗模式并不会增加四肢骨折患者手术治疗时的出血反应,对手术的顺利开展有积极作用。低分子肝素钙是目前临床常用的抗凝类药物,其与普通肝素比较具有更长的药效时间,本身具有较高的活性,对机体的凝血反应有较好的调整效果,可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黏稠度,避免血压异常升高及血管收缩时引发的异常反应,在骨科围术期预防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较好。阿司匹林可通过抑制血栓素A2(TXA2)的合成减少血管收缩,从而改善血管弹性与血压水平。两种药物联用可从相似的治疗路径改善患者术中出血现状与组织异常损伤,提高手术治疗安全性[7]。

血小板、血红蛋白与D-二聚体表达水平的改变均与机体凝血功能有密切联系。本研究中观察组治疗后各项实验室指标检测结果均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联合用药治疗模式可有效调控患者血小板、血红蛋白与D-二聚体水平,通过改善机体整体状态避免血栓发生。本研究中观察组随访14d、随访1个月时,观察组DVT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联合用药较单独用药治疗对四肢骨折手术患者具有更加长效的术后DVT预防效果,对患者预后结局的改善有重要价值。本研究所采用的低分子肝素钙本身能对血小板聚集反应产生抑制作用;而阿司匹林能够抑制血小板环氧化酶,阻断TXA2生成,通过调整血小板功能来避免血液出现高凝反应,降低血栓发生风险[8]。两种药物可通过不同途径改善机体凝血功能与状态,进而实现DVT的有效预防。综上所述,四肢骨折手术患者在围术期应用阿司匹林与肝素钙联合治疗的效果较好,联合用药可促进手术治疗的顺利开展,同时还能调控血小板、血红蛋白与D-二聚体水平,降低患者术后DVT风险。

猜你喜欢
四肢二聚体围术
围术期舒适干预应用于口腔颌外科的效果
四肢冰凉就是肾虚吗?
跟踪导练(四)
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的围术期处理
跟踪导练(四)
围术期血液管理新进展
D-二聚体和BNP与ACS近期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关联性
β受体阻滞剂在围术期高血压中的应用
联合检测D-二聚体和CA153在乳腺癌诊治中的临床意义
两种试剂D-二聚体检测值与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值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