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剂量瑞马唑仑用于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腰—硬联合阻滞的镇静效果比较

2023-11-03 09:18胡贵连志鹏朱文涛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3年26期
关键词:瑞马苏醒低剂量

胡贵,连志鹏,朱文涛

作者单位: 351100 福建省莆田市,莆田九十五医院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2022年3—12月于莆田九十五医院行髋关节置换术的90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瑞马唑仑使用剂量的不用分为低剂量组(2 μg·kg-1·min-1)、中剂量组(3 μg·kg-1·min-1)和高剂量组(4 μg·kg-1·min-1),各30例。低剂量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62~81(72.13±2.44)岁;体质指数(BMI)18~31(25.26±2.13)kg/m2;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评级:1级11例,2级12例,3级7例;平均手术时间(85.23±2.39)min。中剂量组男14例,女16例;年龄61~80(72.15±2.42)岁;BMI 19~32(25.29±2.11)kg/m2;ASA评级:1级12例,2级10例,3级8例;平均手术时间(85.27±2.46)min。高剂量组男15例,女15例;年龄60~82(72.14±2.46)岁;BMI 18~30(25.28±2.15)kg/m2;ASA评级:1级13例,2级10例,3级7例;平均手术时间(85.28±2.43)min。3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核准。

1.3 麻醉方法 所有患者开放外周静脉后输注乳酸钠林格注射液(浙江天瑞药业有限公司生产)10 ml/kg,局麻后穿刺左侧桡动脉监控平均动脉压(MAP)改变,穿刺L3~4,蛛网膜下腔采取0.5%盐酸罗哌卡因注射液(瑞阳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10 mg(罗哌卡因1 ml+脑脊液1 ml)麻醉;硬膜外腔向上放置硬膜外导管,调整体位,使平面固定在T8位置,予注射用苯磺酸瑞马唑仑(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注射:低剂量组瑞马唑仑为2 μg·kg-1·min-1,中剂量组瑞马唑仑为3 μg·kg-1·min-1,高剂量组瑞马唑仑为4 μg·kg-1·min-1。

1.4 观察指标与方法 比较3组患者镇静效果(镇静起效时间、苏醒时间),麻醉前、镇静30、60 min的脑电双频指数(BIS)、镇静相关评分[改良警觉/镇静观察(MOA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和Richmond躁动—镇静评分法(RASS)评分],麻醉前与镇静后血流动力学指标(舒张压、收缩压、心率)、呼吸状态[血氧饱和度(SpO2)和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变化,以及不良反应(恶心呕吐、低血压、低氧血症等)发生情况。BIS总分100分,85~100分为正常状态;65~<85分为镇静状态;40~<65分为麻醉状态;<40分可能呈现爆发抑制。MOAA/S评分标准:5分:完全清醒,对正常呼名的反应正常;4分,对正常呼名的反应迟钝;3分:仅对大声或反复呼名有反应;2分:仅对轻微推动或轻微晃动身体有反应;1分:仅对疼痛刺激(挤压斜方肌)有反应;0分:对疼痛刺激(挤压斜方肌)无反应。Ramsay镇静评分共6级,其中患者焦虑、躁动不安计1分;患者配合,有定向力、安静计2分;患者对指令有反应计3分;患者嗜睡,对轻叩眉间或大声听觉刺激反应敏捷计4分;患者嗜睡,对轻叩眉间或大声听觉刺激反应迟钝计5分;患者嗜睡,无任何反应计6分。RASS评分:共10项评定项目,总分为10分,分数越高提示患者镇静状态越差。

2 结 果

2.1 镇静效果比较 低剂量组镇静起效时间长于中、高剂量组,苏醒时间短于中、高剂量组(P均<0.01);中、高剂量组镇静起效时间、苏醒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3组镇静效果比较

2.2 BIS与镇静相关评分比较 麻醉前,3组患者BIS、MOA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及RASS评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镇静30、60 min后,低剂量组BIS、MOA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均高于中、高剂量组,RASS评分低于中、高剂量组(P<0.05或P<0.01),中、高剂量组各项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3组各时点BIS与相关评分比较

2.3 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麻醉前,3组患者舒张压、收缩压及心率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镇静后,3组的舒张压、收缩压及心率均升高或加快,但低剂量组舒张压、收缩压及心率波动程度较中、高剂量组小(P均<0.01);中、高剂量组组间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3组麻醉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2.4 呼吸状态比较 麻醉前,3组SpO2和PetCO2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镇静后,低剂量组SpO2与PetCO2高于中、高剂量组(P均<0.01),中、高剂量组组间SpO2与PetC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3组麻醉前后呼吸状态比较

2.5 不良反应比较 低剂量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高剂量组(P<0.01);低剂量组与中剂量组、中剂量组与高剂量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3组不良反应比较 [例(%)]

3 讨 论

瑞马唑仑在临床中具有较高的镇静效果,能减轻胃肠道反应,且不会对神经系统造成不良影响。瑞马唑仑能够迅速诱导全身麻醉,并在短时间内使患者进入到麻醉准备状态,对减轻患者焦虑等情绪应激反应有重要作用[3-6]。但与其他麻醉药物相同的是高剂量瑞马唑仑镇静下仍可对呼吸系统造成不良影响,加重呼吸循环系统负担。但是,也有研究发现,低剂量的瑞马唑仑也可能出现镇静不彻底等情况,导致术后出现低氧血症等并发症,对术后康复有不良影响[7]。

本研究结果显示,镇静后,低剂量组BIS、MOA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均高于中、高剂量组,RASS评分低于中、高剂量组,中、高剂量组各项指标与评分组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低剂量瑞马唑仑镇静质量更佳。这是由于,瑞马唑仑能作用于γ-氨基丁酸A型受体,使细胞通道开放、增加氯离子内流,引起神经细胞膜超极化从而抑制神经元活动,提高镇静效果[8]。

本研究中,镇静后低剂量组患者血流动力学表现与呼吸状态均优于中、高剂量组,中、高剂量组组间差异不明显。虽然目前临床认为瑞马唑仑对术中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较小,但实际治疗过程中,瑞马唑仑大剂量使用下可能加重循环系统负担,提高血流动力学波动状态,而低剂量瑞马唑仑不仅能有效维持镇静效果,同时也降低了大量用药对呼吸循环等造成的不良影响,使术中各项指标更为稳定,减轻应激反应[9-10]。

本研究中,低剂量组镇静起效时间长于中、高剂量组,苏醒时间短于中、高剂量组。相关研究数据表明,瑞马唑仑虽能在一定程度上缩短用药后苏醒时间,但由于用药剂量较少,因此在术中的镇静起效时间相对较长。另有研究发现,低剂量瑞马唑仑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保证持续稳定的镇静效果。故在手术后其苏醒时间相对更短。但在术中需要注意的是,低剂量瑞马唑仑起效时间长,因此术前应根据患者具体的评估结果选择合理的镇静剂量[11]。

本研究结果显示,低剂量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高剂量组。由此可见,低剂量瑞马唑仑使用安全性相对更高。这可能是由于低剂量瑞马唑仑能减少麻醉用量,避免了对呼吸系统、神经系统等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因此麻醉后不良反应更低。此外,瑞马唑仑能通过全身脂酶代谢,减轻肾脏负担,对恶心、呕吐等预防效果更明显[12-13]。

综上所述,与中、高剂量相比低剂量瑞马唑仑用于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腰—硬联合阻滞的镇静效果更佳,在缩短术后苏醒时间的同时还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术后不良反应,但麻醉起效时间相对较长,临床应以患者实际情况为根据选择。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声明无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瑞马苏醒低剂量
瑞马唑仑诱导PC-12细胞炎症因子表达和凋亡
瑞马唑仑的应用现状及其研究进展
新型苯二氮类镇静剂瑞马唑仑的临床研究进展*
植物人也能苏醒
瑞马唑仑用于重症患者镇静的研究进展*
绿野仙踪
会搬家的苏醒树
16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技术在腹部中的应用
向春困Say No,春季“苏醒”小技巧
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算法在头部低剂量CT扫描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