谏议书院历史考证及时代性文化价值研究

2023-11-04 11:21邓寒松
中国民族博览 2023年12期
关键词:武冈新宁县马头

邵 微 艾 萱 邓寒松

(长沙理工大学设计艺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114)

引言

传统书院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广泛分布在城市、乡村,是古代教育和学术交流的场所,而时代的发展又使得传统书院似乎处于衰落的境地,但在增强文化自信的今天,弘扬和传承书院文化已成了新时代文化振兴不可或缺的内容。为此,新宁县有关部门依托社会力量发掘和整理了谏议书院是位于坪山村的部分史实,同时拟将北宋年间建立的谏议书院原址重建。所以全面研究谏议书院的发展历史和兴衰进程,挖掘书院的文化价值就成了当务之急。

一、谏议书院的历史沿革

(一)历史沿革

书院产生于唐,兴盛于宋。在这个过程中,湖南书院表现卓越,发轫早,声名著,数量多,分布广,影响广泛而深远,甚至出现“天下名院,半属湖湘”的局面。岁月更替,书院时兴时废,然而,瓜瓞绵延,为湖湘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1]。

谏议书院创建于北宋天宝年间,约968—976 年间(根据周仪985 年中进士,青少年时代读书紫云石室推断),至今已经千余年历史。北宋时期,谏议书院是湘西南唯一的书院,至南宋端平年间的250 余年中,书院名称几经变更,由石室书院、紫阳书院、谏议书院到桂庄书院。书院为周仪所创建,其青年时代,移居紫云山麓,夫夷江之滨。山有“紫云石室”,洞窟幽邃,周仪读书其中。传说遇一老翁,讲古道今,文思大进,考中进士。致仕后回原籍创建书院,名“石室书院”。又因其为谏议大夫,改为“谏议书院”。“邵人多从之遊”(《武冈州志》)。“讲学多年,门徒数百,湖南名士,多受学矣”(《周氏族谱》)。从这些记述中,可以推断书院当时的规模和影响。

理学创始人周敦颐,曾到谏议书院讲学。同治《武冈州志·艺文志》载:“马头桥记碑,周濂溪撰在州溪南里,字漫漶莫能辨[2]。”马头桥头,周氏宗祠石刻对联:“桥畔残碑濂溪故景”。特别是珍藏的万历《新宁县志》和清道光重辑万历《新宁县志》的记载,非常关键。万历《新宁县志》卷六“名宦”载:“周敦颐,字茂叔,治平四年,通判永州,兼摄莳竹事,行部至县,释莱先圣,劝农兴学,待民如子,士民戴之。”

书院的兴盛时期,前后出了五位进士。周仪、周湛、周钦,祖孙三代三进士,史称“宋三周”,有“宋三周”颉颃“宋三苏”(苏洵、苏轼、苏辙)的美誉。周氏家族的崛起,为其赢得了宋代湖南第一进士家族的地位,谏议书院的影响,和岳麓书院、石鼓书院鼎足而三。七世周望,因反对黄潜善和金派,罢衡州居住,再贬连州安置。宋代时官吏被贬谪,最轻者送某处居住,稍重者称安置,最重者称编管。这次变故,周家衰落,谏议书院荒废。九世周昉,南宋嘉定九年(1217 年),于紫阳先世所居之地,辟屋为桂庄书院,自称桂庄主人。时湖南提刑张声远,于嘉定甲戌中秋,为晦叔大书“桂庄”二字,磨崖清风峡。端平四年,桂庄书院创始人周昉,忽然“坐诬削籍,累及宗族”,致使族人星散,家道没落,书院荒废。明代天顺年间(1457—1464 年),武冈知州伍芳,仰慕陈与义赞颂的谏议周公,在紫阳山区修建一所谏议书院。明代成化年间(1465—1487 年),都指挥使周斌重修。明代崇祯年间,书院更名紫阳书院。清末以降,社会动荡,战乱不息,书院荒废,渐渐湮没在岁月的尘埃中。

(二)进士家族

谏议书院由邵州历史有载的第一个进士,官至谏议大夫的周仪所创设。周仪,宋代邵州武冈县人,生卒年不详,少年时在武冈紫阳山一石洞里发愤读书,雍熙二年(985 年)乙酉梁灏榜进士,官至谏议大夫,为嘉祐直臣,后回家乡创办谏议书院(又名为紫阳书院)。周仪是武冈也是邵州第一个考中进士的人。周仪高中进士掀起了古邵州的文化一股清风,并由此一发不可收,子孙周湛、周钦先后都考中进士,三代三进士,时称“宋三周”,这一成就对于古邵州来说,不只前无古人,甚至是后无来者。《同治武冈州志·名臣传》甚至将之与唐之张九龄兄弟和宋之“三苏”相提并论:“殆与张曲江苏眉山颉颃矣。”

周氏家族的兴起,与周仪本人重视教育是分不开的。周仪身体力行,告诫子弟正直为人,耕读传家。儿子周湛,为官清廉,一心为民,为显赫的廉官循吏。孙子周钦,刚毅而有勇识,在靖康之难中,率师抗金,力战而亡,为这个家族赢得了极大的荣誉。

(三)地理辩证

新宁县北宋属武冈军,南宋(1155 年)建县,属武冈军。清初(1724 年)属宝庆府,即现在的邵阳市。故相关宋代文献中记载为:武冈紫阳乡“谏议书院”,也有称“紫阳书院”(如周氏族谱)。因新宁境内有紫云山,山之北为“阳”,谓之“紫阳”。山为“紫阳山”,北宋行政辖区为“紫阳乡”,故书院又称“紫阳书院”。全国各地“紫阳书院”很多,基本与朱熹有关[3]。朱熹又名“紫阳先生”,《岳麓书院志》就有杨茂元的《紫阳遗迹题赞序》。谏议书院更名紫阳书院,是因朱熹安抚湖南时,曾经到过武冈紫阳乡,造访谏议书院。《周氏族谱》有这方面的记述。

《南楚诗纪·楚南史赘》卷三:“言寻周谏议,来上紫阳山。旧是读书处,曾经列籍还。”诗后有注解:紫阳山,在州东一百五十里。《方與胜览》:“山有千寻,石室即宋周仪读书处。仪官谏议。”

清代光绪《武冈州志》“疆域志”说:“武冈凡九乡三十一里,溪南里辖架卫团、城头团、三心团、油头团。”“艺文志”说:“马头桥记碑,周濂溪撰在州溪南里,字漫漶莫能辨。”从此两处资料可以明确,马头桥位于溪南里三心团。“疆域志”对“三心团”的具体位置进行了描述。接着,又对“马头桥”的具体位置进行了界定:“由马头桥东行八里渡金滩桥,又东北四里通金称之金称市……西界架卫团,由马头桥西行二里,至平山,又西行三里。”这里将马头桥和“平山(坪山)”之间的距离,写得明明白白,与现在坪山和坪山小学的位置完全吻合。再参照光绪版《新宁县志》“疆里表”,“油头铺”位于县东塘铺的“香溪铺”和“木山铺”之间,位置也非常确定。

《周氏族谱》也明确指出,马头桥坪山小学,就是紫阳书院旧址,坪山村就是先祖周仪的故居。

周仪故里,曾屡次失踪。为寻找祖宗故里,周氏族人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周氏族谱》详细记述了两次寻找经历。第一次是1859 年,周氏森公房五修族谱,族人只知“诚公落籍紫阳,居邵地”,却未察实“紫阳在何方,落迹系何团,书院实何地”。通过采访考证,在马头桥,发现童煊碑,镌刻“桂庄”两个大字,字体类王颜,系新除湖南提刑张声远所书。又有“诗壑”“翼然”“青峰峡”“小蓬莱”“群玉林”“隐真岩”“腊梅洞”“史公诗”等景观石刻。特别是史弥宁诗,非常清晰。这才知道谏议书院遗址,山心团为周仪故里。

第二次是1990 年冬,森公房七修谱,谱牒告竣,族人参观“瑚璜”二公合修的周氏宗祠,发现三副对联。“瑚璜”是八世祖“周珉瑚和周珉璜”。由此推断,周氏宗祠始建于宋代。从墙上青砖刻字,可知宗祠最后一次修建是1943—1944 年间。

族人根据对联“祖迹匪遥”和“桂庄地近”等内容,找到坪山小学,发现学校内摆着一个石制大水缸,发现石刻“松坡”“云梯”,周昉墓,翠岩石洞。即确定坪山小学为桂庄书院遗址。

目前,已经找到了周昉墓和“翠岩”“松坡”摩崖石刻。存于坪山小学的“三星桥碑记”,从刘家坝出土的三星团立的碑记。“翠岩”两字上有一行小字,由于风化严重,模糊不清。金石专家林立先生,拓印复原为“皇宋嘉定柒年”。这行小字,是石刻属于宋代的铁证。《童煊碑记》:“其上石刻,多出公。”可见“翠岩”两字,周昉所镌,是为纪念先祖周仪读书处。

二、时代背景下的文化价值

(一)增强文化自信

邓洪波《湖南书院史稿》统计,唐代全国约有50所书院,湖南8 所,邵阳一带没有。北宋书院约73 所,湖南12 所。北宋时期,谏议书院前身石室书院,是湘西南唯一的书院[5]。

谏议书院遗址,距今千余年,且保存完好,这在湖南以至全国都是非常罕见的。中国历史上,书院灿若星辰,还能找到遗址的,微乎其微。别说千余年的北宋书院,就是明清时代的书院,也很少见其踪迹。新宁的书院也不少,最后一个是斗光书院,始建于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 年),距今只有122 年,已经没有了踪影。而年代久远一点的,更是痕迹难觅。谏议书院遗址,历史如此悠久,保存如此完好,底蕴如此深厚,从新宁、邵阳,甚至从全省、全国的层面考量,也极为珍稀。这体现了坪山村文化的独特性,其所带来的文化自信不仅是农民重构自我与乡村文化关系的有效路径,更是乡村文化赢得生存空间、走向未来、实现振兴之道。农民作为乡村文化振兴的实践主体,其文化自信程度必然影响到乡村文化振兴的进程与结果。

(二)助力经济发展

谏议书院创建于976 年至983 年之间。谏议书院称得上北宋时期湖南三大书院之一,在湖南书院厚重而广阔的历史背景里,与岳麓、石鼓鼎足而三。谏议书院历史的厚重性展现了新宁县南部乡村文化的历史演进、文化基因和集体记忆,铸就了湘西南地区灿烂的文化底色,增强了乡村文化自信的底气与底蕴。通过一系列谏议书院文化的研学文旅活动,一方面在弘扬谏议书院这种独特的地域文化,另一方面可通过研学体验为青少年树立勤奋学习报效国家的远大理想,研学活动是可行的。坪山村开展谏议书院文化研学文旅,可带动坪山村发展第三产业,扩大种、养和农产品加工的规模,增加当地人们再就业,最终实现三产全面发展的目标。

三、结语

综上,依据大量可靠的史料文献和遗存文物,证实谏议书院遗址位于现在的新宁县马头桥镇坪山村小学处,梳理石室书院、紫阳书院、谏议书院到桂庄书院的书院称谓变迁的史实,同时,对相应的历史人物周仪、周湛、周昉等和谏议书院的关系展开了详实论证。谏议书院的历史沿革梳理论述脉络清晰,史实清楚,定论是准确的。谏议书院是新宁县优秀地域文化的典型代表,在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下其文化价值不可估量。

猜你喜欢
武冈新宁县马头
武冈:从红色基因中汲取前行力量
动漫人物
武冈曾名都梁
湖南新宁县唐家圳锰矿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
知书达理 立德修身——湖南省新宁县观瀑小学校歌
马头星云
凯恩斯的手
论民国中后期武冈中等师范学校训育实践*——以武冈境内师范学校学生自治会为例
武冈:首个乡镇动物防疫体系改革试行
浅析新宁县防洪抗旱减灾体系建设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