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印染融入幼儿园课程的实践研究

2023-11-05 18:16倪玲玉陶金玲
教育·校长参考 2023年8期
关键词:扎染印染染料

倪玲玉 陶金玲

中国民间印染文化历史悠久、种类繁多、纹样丰富多彩、制作工艺精美,在世界印染领域中独树一帜,享有盛誉,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思想、造物理念、工艺水平和审美价值,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教育价值。民间印染源于劳动人民的生产生活,源于劳动人民的审美需要,伴随着劳动人民生产能力的提升逐渐发展起来,是中华民族生活智慧的结晶,具有实用和审美双重价值。民间印染材质天然淳朴、造型色彩独特,肌理自然多变的形式美,丰富的精神内涵和文化意蕴对于幼儿的审美启蒙、智能开发、科学认知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扎染古称扎缬、绞缬,是织物在染色时部分结扎起来使之不能着色的一种染色方法,是中国传统的民间印染技术之一。中国民间印染资源丰富,可以通过广泛的田野调查、文献查阅,充分开发、挖掘民间印染资源,建立对中国民间印染资源的全面认识,从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发展需求出发,以生活性、价值性、科学性、地域特色性、趣味性为甄选原则,甄选适宜性资源,创建民间印染教育资源库。

本研究基于幼儿的已有经验、现有水平、兴趣爱好和发展需要,以《魅力扎染》作为典型案例呈现实践过程,以期为幼儿园民间印染活动提供实验性、示范性案例,为幼儿园传统文化启蒙教育提供实践依据。本研究在对扎染的各要素进行逻辑梳理的基础上,遵循幼儿的认知逻辑,进行了核心经验分析,拟定了“认识扎染”“扎染工艺”“创意扎染”“扎染运用”的螺旋式四段感知模型,既保证了幼儿对扎染的全方位的感知,又为幼儿的创新性生成活动“留白”。基于幼儿的活动表现和发展需求,从激发兴趣到创造性扎染,分层实施、有序推进,幼儿进阶式体验了扎染的丰富多彩,满足了探索的需要。

从幼儿的生活出发、从幼儿喜爱的绘本阅读和游戏出发,激发幼儿对扎染的兴趣。以教师的“美丽蓝色围巾”引发幼儿对扎染纹理的好奇心,围绕幼儿的问题,生成“奇幻的扎染纹理”“蓝花布”“纸巾渲染”“魅力扎染”等系列活动,通过扎染纹理欣赏、染色方法探究、纸的吸色性测验,初步感知扎染的独特艺术表现形式,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

本轮活动是幼儿对扎染的初体验,主要目标是让幼儿发现扎染的特征及对扎染作品上的花纹展开大胆想象,从而培养对扎染作品的浓厚兴趣,吸引幼儿展开进一步的探索。活动伊始,扎染丝巾就引起了幼儿的关注,这是因为扎染艺术本身的魅力,能自然地引起幼儿的欣赏。随后,顺应幼儿的需要,抓住教育契机,让幼儿多感官参与,充分地观察,自由地表达。同时,为幼儿提供创作的机会,鼓励幼儿将对扎染作品抽象美的理解直观地呈现出来,进行创新性表征。幼儿用扎染作品开展游戏活动、装扮生活空间,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画一画等方式,多通道感知、体验扎染的特征,猜想并尝试可能的印染方法,探索扎染工具与技艺,建立对扎染的初步认识。

经过前期活动的兴趣激发和情感积淀,揭示扎染的秘密已水到渠成,幼儿充满了好奇与期待。本轮活动包括“扎染工具”“奇妙的夹染”“好玩的捆扎”“有规律的扎染花纹”等系列活动,基于幼儿的问题,引导幼儿探索体验扎染工艺,从无工具的捆扎法到有工具的夹杂、包物扎,从随意扎到按实际纹样扎,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探索更为复杂的扎染方法,感受扎染工艺的多变性,从而探索扎法与图案之间的秘密。

幼儿通过对材料充分探索、体验,逐渐熟练掌握扎染的技能,并学会综合使用多种方法,呈现出更为丰富的作品。活动后期,重点关注幼儿从花纹设计到制作的这一过程,幼儿先设计,再根据设计图扎出想要的花纹,以加深幼儿对扎染的方法与花纹之间关系的理解。幼儿可以自备扎染材料,自己裁布、洗布,确保幼儿自主探索。针对幼儿探索过程中出现的不上色问题、布浮在染缸表面等问题,引导幼儿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实现问题导向下的持续探究和深度学习。

此轮活动围绕幼儿感兴趣的染料展开系列探究,包括“染料科学配比”“奇妙的植物色素”“植物染料功能多”和“绚丽的五彩滴染”等系列活动。基于上轮活动过程中幼儿的疑问,引发对染料配比的探索,继而延伸至染料的来源、染料的制作方法、不同染料染色效果对比,以及多色彩创意扎染等。

幼儿探索电子秤、量杯、温度计的使用方法,通过精确染料调配比例,解决着色颜色较浅的问题。幼儿分别探索蔬果染料、传统植物染料的制作方法,比较各类染料的染色效果,并就地取材,在园内采集鲜艳的欧月制作染料,在操作中感受扎染所蕴含的生活智慧,体会劳动成果来之不易。在染料制作的过程中,鼓励幼儿尝试用石舂、手动榨汁机、电动榨汁机等不同的工具体验,感受工具发展过程中所包含的科技进步,体验不同工具操作所带来的趣味。引导幼儿探索从单色染到多色染的方法,在滴染、浸染等不同的操作方法中,获得不同的操作体验。幼儿在各种染料的扎染体验中,扎染技艺也越来越熟练,捆扎、包物、夹扎等各种方法逐渐可以综合运用,花纹显现出章法。

通过前期的活动,幼儿对扎染的技艺、文化、发展等有了深刻的认识,并且积累了丰富的扎染作品,幼儿对扎染的兴趣更加浓厚。此轮活动包括“扎染作品妙用多”“我设计的扎染工艺品”“美丽的扎染服饰”“扎染市场”等,主要运用前期幼儿积累的丰富作品,让幼儿在欣赏扎染制作的各类工艺品、生活用品的基础上,大胆设计、制作各类物品,感受扎染运用于生活的快乐。

在幼儿充分认识扎染的传统应用基础上,启发幼儿古为今用,将扎染应用于现代生活,激发创作欲望,与家长共同制作扎染头巾、围巾、发圈、小包等,还用扎染作品设计出现代的婚纱等服饰。鼓励幼儿运用扎染作品创作传统与现代结合的作品,通过杂物社的形式进行展出和买卖,扎染活动辐射至整个幼儿园。最后的服装秀和以物换物吸引了全园小朋友的参加,将活动推向了高潮,让所有幼儿都感受到了扎染的魅力、创新的魅力和成功的魅力。

扎染初体验、扎染工艺学习、创意扎染和扎染应用,是一个师幼共同学习、共同探索、共同发现的动态过程,遵循了“幼儿兴趣激发—扎染技能掌握—染料创意体验—生活创意使用”的逻辑线索,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实现了扎染的学科逻辑与幼儿认知逻辑的有机融合。从初见扎染丝巾时的好奇到后来每一次投入地探究与操作,前一个活动是后一个活动的基础,后一个活动是前一个活动的自然延伸,步步疑问,步步惊喜,整个过程幼儿充满兴趣且投入其中。在追随问题的持续探究中,通过集体教学活动、区域游戏活动、生活活动以及家园共育活动,幼儿在一日生活中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在多元化活动中感受了扎染的丰富多彩,掌握了简单的扎染知识和技能,体验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劳动人民的无限智慧。

“做中学,做中教,做中求进步。”本活动实施过程中,要遵循“计划—行动—观察—反思”的原则,追随幼儿的兴趣、支持幼儿的探究,及时审议课程、调整实施方案,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及探索的需求。此次活动不仅激发了幼儿对扎染的兴趣,提升了幼儿的审美及创作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合作探究能力,也让教师和家长全方位认识了极具东方审美意蕴的扎染,感受到了中华民族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智慧。

【本文系江苏省十四五教育科学规划项目“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幼儿生活研究(D/2021/04/8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扎染印染染料
邂逅扎染 布里生花——从古法扎染师到新阶层守艺人
欢迎订阅2022年《印染》
新染料可提高电动汽车安全性
中国染料作物栽培史
欢迎订阅2022年《印染》
白族扎染技术的传承与发展
印染书香
扎染在服装设计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染料、油和水
反春色彩 方巾扎染DI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