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一致”的单元整体教学

2023-11-05 18:16张福玉丁鏐方江倩吴永娜牟华军
教育·校长参考 2023年8期
关键词:整体

张福玉 丁鏐方 江倩 吴永娜 牟华军

单元整体教强调教师应以整体理念为统帅,以情景设计为手段,引导学生在课堂学习、课外拓展与作业完成过程中形成整体学习体验与思维。近年来,山东省威海市温泉学校在环翠区教研中心“内涵提升 项目化推进”工程的带动下,积极开展“步伐”协调一致的单元整体教学研究,坚持课堂目标与单元目标、课堂情景与单元情景设计与实施的一致性,确保教师在同一单元的教学中自身的教学个性与单元整体情景协调一致。

这样的单元整体教学强调教师整体设计与学生整体学习的双轨推动,教师不能囿于一隅的知识讲解,而是要站在心理与高阶思维的高度精心设计单元情景,让学生在丰富的情感与思维体验中高效完成学习任务,进行属于自己的整体学习探索,确保师生和乐、协调一致。

大单元教学是撬动语文课堂转型的重要支点,在“大单元、大情境、大任务”理念的指导下,学校语文教研组基于部编教材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织单元结构,在进行集体备课时紧密围绕单元语文要素,结合教材内容和课后习题、语文园地,精准定位,一课一得,旨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基于课程标准,精准确定目标。单元目标是一个单元的灵魂,只有定位准确,才能明确要教什么、学什么、达到什么效果。统编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以“儿童生活”为主题,编排了《曹冲称象》《玲玲的画》《一封信》《妈妈睡了》四篇课文。基于课标,教参提出了识字、写字、阅读、表达等学习内容,除了重点识字写字外,在阅读方面提出了“了解关键词句的意思”“制作积累卡”“拓展课外阅读”三个重点语文要素。在此基础上,我们结合学生的需求和具体的教学内容确定了本单元教学重难点。最终,基于课标、学生和文本三个层面,架构起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选择的基本模式,进而准确把握文本,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有所得。

紧扣目标导引,落实语文要素。首先,识字写字,夯实基础。一是在具体语境中识字。课文、教材、生活都是具体的语言环境。教师备课强调“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基本原则,不但要帮助学生识字,更要让他们了解常用字运用的语言环境,将识字与应用巧妙结合起来。二是培养思维能力。为了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我们在识字教学中巧妙融合语言积累、拓展说话、生活联系等内容,形成一个个思维训练的“场”,让学生在这些“场”中发展思维。例如,在教授汉字时,善于抓住适宜的生字,从不同角度发散学生的思维,或围绕一点进行深度挖掘,让学生懂得汉字的独特性,对汉字学习充满探索的兴趣。三是培养读帖能力。要写一手好字,首先要学会读帖,要引导学生在观察中了解汉字的结构之美,并通过每一个笔画具体呈现。在一年级“认识基本笔画、常用偏旁,强调按笔顺写字,培养良好写字习惯”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部首,关注字的间架结构”。

其次,加强语用,掌握方法。“语言文字运用”是新课标提出的重要内容。本单元母语应用的一个重点是“能说出自己的感受或想法”,教师可以结合每一课的课后练习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对此,教师要注重联系具体的语言文字和生活情景,使学生首先能够言之有物,有理有据,为具体表达奠定基础。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有序思维的能力,巧妙达成本单元的“顺序表达”的语用重点,使学生逐步学会独立分析,提高独立阅读能力。

最后,“1+X”,多篇阅读。基于统编教材总主编温儒敏教授提出的“1+X”阅读理念,为了促使学生大量阅读,我们提出了以下两种阅读方式。一是“单元1+1”。例如,结合统编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儿童生活”这一主题,向学生推荐《二年级的小豆豆》这本书,请他们在阅读同伴生活的同时,从本单元的第一次写话开始,学习并尝试表达生活。二是“课文1+1”。根据每篇课文内容,推荐课外读物。例如,针对《曹冲称象》课文内容推荐《曹冲智救库吏》,针对《玲玲的画》课文内容推荐《智慧故事》,针对《一封信》课文内容推荐《小柳树和小枣树》,针对《妈妈睡了》课文内容推荐《我妈妈》。这些文章,不仅仅是主题相同、主人公一致,更重要的是在表达方法上有异曲同工之妙,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运用“借助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说出自己的感受或想法”进行阅读,在多样的语文阅读实践中,提升语文素养。

总之,在单元集体备课中,解读教材,不仅仅要立足“一篇”,还要联系“一册”,有时甚至是纵观“一个学段”;不仅要明确每篇课文显露的单元语文要素,还要注意教材的前后联系,更要关注学生的语用需求。我们将继续凝聚集体智慧,不断研究探索,向大单元教学更深处漫溯。

(文/张福玉)

作业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对于学生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的培养具有关键意义。而作业设计能力则是反映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更是影响学校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基于此,我们尝试探索信息科技课程应如何借助课堂上教学活动设计与作业设计的整合实施,培育学生的学科素养,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

设计融于课堂活动的预习作业、随堂作业、课后反馈作业。首先,预习作业最主要的作用是促进学生先行思考。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真实而复杂的问题情境或应用体验,帮助学生在正式学习前提前了解需要解决的问题或学习内容,做好学习准备。其次,随堂作业可以分为训练型作业和思考型作业。训练型作业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和强化知识技能,而思考型作业则重在启发学生的深度学习和思考,推进学习进程。最后,课后反馈作业能够及时、有针对性地检验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程度,应该是分散在常态学习中的形成性评价,既要能够发挥评价与诊断的功能,还要能够具备促进学生理解与应用的功能。

设计促成单元整体学习并落实诊断与补偿的单元作业。单元整体教学理念强调整合碎片化知识,帮助学生构建整体知识体系。所以,教师在作业设计时应具有单元意识,以单元或章节为基本单位设计单元作業,从学科角度和课程层面明确单元作业目标,并注意单元之间、章节之间的统整性和序列性。与日常作业相比,单元作业还应该是重视诊断与补偿的形成性测试。

设计培养学生自主创造能力的实践性、探究性、综合性作业。作业设计应尊重学生差异,本着“因材施教”“以生为本”“灵活变通”的原则,积极尝试弹性作业和分层作业设计,让学生自主选择更适合自身特点、更有针对性的作业。此外,教师还要善于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创新作业设计样式,如增加真实情境的问题解决任务,鼓励学生在完成综合性作业的过程中学以致用;探索跨学科、项目式体验、开放性作品制作展示等长周期作业,激发学生的创意。

总之,不管是“作业设计”,还是“课堂活动”的设计,都应该依据课程标准,指向核心素养,基于单元整体教学理念,关注“教学—作业—评价”的一致性,构建“课堂活动与作业设计相融合”的操作体系。教师应不断研究作业设计与课堂活动的一体化推进策略,精心设计意图明确、有针对性、重在迁移运用、与学生基础相适应、能够提质增效的作业,达成学科育人目标。

(文/丁鏐方)

小学数学是一门综合性高、逻辑性和思维性强的学科。在数学学科中开展单元整体教学,能够将零散的知识整体化,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学习内容;同时通过创设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情境,引导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发展和提出、分析与解决问题,从而形成模型意识和初步的应用意识、创新意识,促进深度学习。基于此,在教学一年级下册的《认识图形》时,我运用单元整体教学,带领学生充分经历立体到平面再到立体的图形认识过程、从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的学习路径,帮助学生感知“面”与“体”的关系,积累空间想象经验,发展空间观念,感受图形特征。同时,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实际操作,获得直接的感性经验,感受数学的有用、有趣。

借助立体图形,寻找平面图形。课堂上,教师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等立体模型学具,让学生通过观察、触摸,回忆以往学过的立体图形。随后,模仿语文学科《雪地里的小画家》一文,请学生边摸边想象课件中的平面图形是哪个立体图形的脚印,借助视觉和触觉感官唤醒对图形的感性经验,对立体图形的面形成初步印象,并做出猜想和假设。

借助立体图形,印(描)平面图形。在从物体表面寻找平面图形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怎样从立体图形中得到课件中的平面图形”,再与同伴合作采集脚印,探索“通过什么方法可以得到脚印?从哪个立体图形上可以得到脚印”,实现从立体图形到平面图形的转化,进而感受图形特征。最终,学生确定了印图形、描图形的方法,感知了“面在体上”。

分享交流,建立表象。组织开展全班交流,请学生用语言描述从立体图形上获取平面图形的过程及各个图形的特征,引导学生从关注图形的整体到关注图形的部分,初步建立图形的表象。随后,再请学生将平面图形进行分类,进一步感受图形特征。通过分类辨析和分析表述,让学生进一步感悟图形表象所反映出的本质属性。

联系实际,寻找图形。借助“警察破案”的故事情境,引导学生由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例如,课件中出示长方形的一个角,请学生猜测图形;再将图形多显示一部分,使学生最终确定是长方形的脚印。然后,再请学生基于平面图形猜想是什么立体图形的脚印,以充分调动他们的探索欲。由局部到平面再到立体,一次次提出表象,在分析对比的过程中促进空间观念的提升。最后,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的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感知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平面图形,再用七巧板进行模仿拼、按轮廓拼、创造拼,引发深度思考,同时让空间观念的培养目标得以落地。

(文/江倩)

近年来,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以及學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但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也随之出现,其中比较典型的是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学习效果却不深入。对此,教师可以尝试通过整合单元学习内容开展大单元教学,积极创设学习情境,让学习真实发生,全面促使学生素养得以成长。基于此,本文以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学科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我是小学生啦”的教学为例,谈如何基于情境创设开展大单元教学,引领学生成长。

创设情境活动,调适入学心理。幼升小是儿童的第一次心理“断乳期”,做好幼升小初期的心理疏导与调适对儿童快速适应学校生活和健康成长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教学时,笔者根据教材内容以任务群的结构设计一系列情境活动,始终从“我”的视角出发,以与学生密切相关的“开开心心上学去”“拉拉手,交朋友”等内容为切入口,吸引他们将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并产生“我长大了”“我很棒”的积极心理期待与暗示,激发对小学生活的向往之情。最后,将所有活动成果整理成“小学生护照”,人手一本,在增加仪式感和成就感的同时,帮助学生全面地“识己”,极大地缩短了入学初的心理调适期。

巧用绘本故事,培育美好品德。小学低年级学生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图文结合的信息输入方式,更有利于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的一大特色就是编排了大量图文结合的绘本故事,在教学中有效运用这些绘本故事,能够更好地培育学生的美好品德和发展其核心素养。在本单元的教学中,笔者尝试引入“大卫”系列绘本故事,并将“大卫”这个角色贯穿单元教学始终。例如,通过“小朋友们,大卫在学校里一直没找到好朋友,这是为什么?请你帮他找找原因吧!”的问题和情境创设,引导学生在阅读绘本《大卫上学去》的基础上,联系生活实际和经验,懂得要大胆认识新朋友,和好朋友一起玩耍要讲文明、守规则等。

发布学习成果,实现共同提高。教师将学生在活动中留下的照片制作成美篇,并举办“火花发布会”,全面展示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引导更多学生发现自我、扎根内心、提高自身。

总之,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单元整体教学,要求教师立足学情,针对单元整体学习内容设计教学,同时结合学生的身心特征及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以更加系统科学的方式组织教学活动,完成对教学整体的统筹安排与整体规划,有助于实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能够有效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

(文/吴永娜)

美术学科开展单元整体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帮助学生获得鉴赏能力的提升。对此,教师需要在深入了解单元教学内容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对单元内容进行梳理、重识、发现与挖掘,最终实现鉴赏能力的提升。如何做到这一点?营造情景是关键。

情景重构,了解审美对象。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移步换景 别有洞天”的主题是欣赏中国园林之美,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以苏州园林为切入点领略中国的园林之美。为了使学生能够全面深入地了解园林知识,我请他们以小组为单位,在课前对将要学习的知识和内容进行收集与解构,再在课堂上以自己的方式情景化地展示苏州园林代表景物的内涵。例如,有小组利用图书馆、知网等权威知识库查阅资料,对拙政园进行文化解读,并运用贴吧、推文、公众号进行公开研讨,再将资源重组,以主题形式进行赏析,实现了赏析对象的深入了解。

虚拟还原,激发鉴赏情趣。当前,我们正处于互联网信息技术大变革的时代,在单元整体教学中有效融入信息技术也能为美术学科注入新鲜血液。仍以“移步换景 别有洞天”这一单元的教学为例,为了打破课堂教学的沉闷,课堂导入部分以快闪形式切入,给整节课奠定一种轻松欢快的基调;有关拙政园基本资料的导入,则以揭秘神秘数字的方式呈现,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利用虚拟技术呈现园林的3D立体效果,使学生能够身临其境感受;借助小动画帮助学生了解园林的特点……多元教学手段的融入,使整节课气氛高潮迭起,使学生真正在玩中拓展了思维并受到苏州园林美的熏陶,而虚拟还原还极大地满足了学生的审美体验。

问题情境,引领审美思考。课堂的本质是问题,学生要提问,要自主解决问题。以九年级下册“外国美术名作巡礼”这一单元的教学为例,我将鉴赏对象的相关内容设计成问题串,如“如果凡·高有了优渥的生活条件,他的画风会改变吗?”“如果米开朗琪罗不是应教皇要求进行创作,他是一个自由的创作者,他的艺术成就还会有这么伟大吗?”……这些问题其实不仅涉及作者的性格、社会与文化之间的深层次关系,也关系到艺术家生活、成长与艺术技法形成的内在原因。随着问题的不断深入,学生的审美思考也被激活,每一节课学生都带着思考进行学习,效果自然不同。

背景情境,推动审美深入。单元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創造者的精神世界。对此,孟子曾对读书有过经典的论断,那就是“知人论世”。这种观点提醒我们只有了解创作者及其生活的那个时代,才能对其作品有更深层次的了解;只有全部阅艺术家的作品,才能懂得其作品蕴含的情怀。因此,教师应在单元教学中融入背景,促使学生对单元主题下作品精神境界的研究跃升一个台阶。

总之,美术鉴赏不应是教师的一厢情愿,而应与学生协调同步。特别是在大单元主题教学背景下,尤其需要教师切实营造适宜良好的情境,让学生进入教师设计的审美天地,这样美术单元教学才会真正落到实处。

(文/牟华军)

(作者单位:山东省威海市温泉学校)

猜你喜欢
整体
一维可压缩Navier-Stokes方程初值问题强解的整体存在性
三维Navier-Stokes-Korteweg方程组的整体大解
歌曲写作的整体构思及创新路径分析
关注整体化繁为简
因式分解中的整体思想
设而不求整体代换
整体代入巧求值
健康扶贫应融入整体扶贫开发战略
整体入手算周长
改革需要整体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