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落实校园体育新要求

2023-11-08 23:57焦晓骏
江苏教育 2023年36期
关键词:正确理解每节课样态

焦晓骏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 年9 月召开的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指出:“要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锻炼意志。”2023年“六一”国际儿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走访北京育英学校时再次强调:“体育锻炼要从小抓起,体育锻炼多一些,‘小胖墩’‘小眼镜’就少一些。学校要把体育老师配齐配好,家庭、学校、社会等各方面都要为少年儿童增强体魄创造条件。”

近年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一系列有关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及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重要文件,对校园体育改革的路线图、时间表、任务书进行了系统谋划,为推进教育改革落地、构建校园体育新样态提供了政策依据。构建校园体育新样态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在操作层面做到稳步推、有效改,学校管理团队必须深刻领会“以体育人”的价值,认真落实以下三个要求。

首先,要正确理解和把握“体育技术观”,让教学目标对标课程核心素养。体育不能局限于项目化身体训练,还应通过运动让学生掌握健康知识、养成健康习性,逐步形成坚韧、文明、互助、团结的体育精神与品格,从而实现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的核心素养培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其次,要正确理解和把握“体育安全观”,让运动负荷对标学科课程标准。传统的体育与健康课以及课间运动往往强度偏低,“不出汗”的广播操式的体育课较为普遍。新课标对合理的运动负荷作出了明确规定,如每节课群体运动密度应不低于75%,个体则不低于50%,这样可以保证学生大多数时间都在“动”。再如,每节课的运动强度应达到中等及以上,班级学生平均心率达到140~160次/分钟。

最后,要正确理解和把握“体育学科观”,让体育评估对标前沿神经科学。研究表明,体育运动不仅可以强身健体、舒缓压力,还可以改善脑的可塑性和脑功能,从而提高学习能力。美国乔治亚医学院首席研究员戴维斯采用认知评价系统对大脑执行功能进行评估,发现为期15 周、每天40 分钟的球类、跑步、跳绳等中等强度运动能提高儿童的认知能力,并显著提升儿童的情绪控制水平。可以肯定地说,丰富的体育运动可以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新时代呼唤校园体育新样态。教育者要对体育多元价值形成共识,推动落实校园体育新要求。学校应做好“合格加特长”的多样化体育课程规划与实践,更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从而激发他们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

猜你喜欢
正确理解每节课样态
初心引航,构建“双减”新样态
如何正确理解并灵活应用动能定理
我会跳绳
正确理解功的公式和正、负功
全息欣赏:小学美术“欣赏·评述”学习新样态
正确理解术前谈话
正确理解牛顿第一定律
What To Do With Minutes To Go In Class(2)
黑社会性质组织行为特征的新样态
北京 小学初中将打破每节课45分钟惯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