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氏原螯虾饲料及投喂技术研究进展(下)

2023-11-11 00:19夏斯蕾张武肖田红艳杨文平於叶兵王爱民
科学养鱼 2023年9期
关键词:稻虾发酵饲料克氏

夏斯蕾,张武肖,田红艳,刘 飞,杨文平,於叶兵,王爱民

[盐城工学院海洋与生物工程学院,江苏现代农业(克氏原螯虾)产业技术体系营养与饲料创新团队,江苏 盐城 224000]

3.发酵饲料研究进展 发酵技术用于食品加工和保存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发酵饲料是以饲料原料或者配合饲料为基础,在人工控制条件下,利用天然或人工添加的益生菌或酶制剂进行发酵后的产物。发酵饲料在克氏原螯虾中的应用研究相对滞后,主要集中在发酵型植物蛋白原料以及发酵原料替代鱼粉等对小龙虾生长代谢、消化能力和肠道菌群结构等的影响。

姚海行等(2022)研究表明,饲料经发酵处理后可以有效提高初始体重为(4.91±0.18)克/尾克氏原螯虾生长性能、肌肉品质、消化力和抗氧化能力。张来荣等(2022)研究表明,投喂经生物发酵的全颗粒饲料可以提高克氏原螯虾肠道中脂肪酶活性,有利于虾的生长,未明显改变虾肌肉中蛋白质、氨基酸等的组成。晏明瑶等(2021)研究发现,与硬颗粒饲料相比,发酵饲料可以提高幼虾肠道消化吸收面积,增强肝胰腺抗氧化能力,降低肝胰腺脂质和蛋白质氧化损伤,从而提高消化酶活力和消化能力,促进幼虾生长。杨文秀等(2022)探讨小龙虾低鱼粉、高植物蛋白饲料中蛋白酶的适宜添加范围为0.16~0.4 克/千克时,可提高植物蛋白的利用率。Jin等(2022)在研究了影响豆粕发酵的条件因素后,发现豆粕通过发酵蛋白质、酸溶性多肽等成分含量得到了提高,脲酶等抗营养因子活性下降,氨基酸及菌群结构被优化。潘雨佳等(2022)研究了饲料使用酶解豆粕替代豆粕和鱼粉对小龙虾生长及肠道健康的影响,得出克氏原螯虾饲料中酶解豆粕适宜添加比例为36%~40%,添加量过高会降低克氏原螯虾的生长性能、改变肠道菌群结构。熊晓莉等(2023)以黄粉虫粪、黄粉虫幼虫粉、全麦粉、贝壳粉等为饲料原料进行厌氧发酵,结果发现食用发酵虫粪饵料的小龙虾生长速度最快、蜕壳周期最短、虾壳钙含量最高,且发酵虫粪饵料对小龙虾具有诱食效果。

克氏原螯虾商业饵料中鱼粉的使用量相对其他甲壳动物较低,多以植物蛋白源达到小龙虾蛋白质需求,但受自身食性及植物蛋白特性影响,小龙虾对植物蛋白源的利用率并不高,饲料发酵过程中,饲料中的大分子蛋白被降解为动物可直接消化吸收的小分子物质,同时,饲料中微生物增殖代谢会产生菌体蛋白,使发酵饲料中的蛋白质水平增加,而发酵过程产生的挥发性脂肪酸会使发酵饲料具有酸香味,从而提高饲料诱食性和适口性。小龙虾发酵饲料相关研究较其他物种起步较晚,如何提高饲料发酵效率、稳定发酵饲料品质仍是今后研究的焦点问题。

二、克氏原螯虾养殖投喂技术研究进展

目前克氏原螯虾规模化养殖过程中,饲料投喂类型、投喂时间,投喂频率、投喂模式等均存在研究空白,由于缺乏科学合理的投饲标准,导致饲料浪费、污染环境、虾苗自残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克氏原螯虾产业健康发展。

1.养殖模式 目前进行小龙虾养殖的水域根据小龙虾生物学特性和环境适应能力主要包括池塘、稻田、藕田、江河、湖面、沟渠、滩涂等。早期小龙虾养殖技术套用自其他水产养殖品种,而随着经验的积累和产量的提升,逐渐发展出稻虾轮作,经过十多年的养殖摸索也从“一虾一稻”的轮作模式开始向稻虾共作的“两虾一稻”模式发展,现在已基本形成了以稻田养殖(稻虾共作)为主、池塘养殖为辅的养殖模式。同时在稻虾养殖的基础上,更多复合模式应运而生,如稻-虾-鸭复合模式(余经纬,2019)、稻-虾-鳖复合模式(吴楠等,2013)、稻-虾-鳝轮作(梁杰,2019)和稻虾共作等。所有复合模式研究都表明稻田复合模式经济效益远大于水稻单作。徐滨等(2021)对池塘单养克氏原螯虾、虾鱼混养、虾蟹混养、稻虾养殖4种模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从生长角度看,虾单养组生长最快;从虾体成分看,稻虾组最接近野生群体;从血清生化指标看,虾蟹组最健康。由此建议在积极开展稻虾综合种养的同时,在养殖产量较少的地区可以适当扩大池塘单养的规模,在养殖规模较大的地区适当开展虾鱼、虾蟹混养。

相比于市场上常规种植的稻米和养殖的小龙虾产品,通过稻虾综合种养模式产出的稻米和小龙虾,不但绿色健康和无公害,且经济附加值更高。此种模式不但可以综合利用水土资源,还能促进农业生态高效可持续发展,在农业结构调整和供给侧改革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此外,除稻虾综合种养模式外,还有池塘精养、池塘鱼虾混养、池塘虾蟹混养、滩涂地粗养等养殖模式。

2.投喂类型及水平 目前淡水养殖的小龙虾以摄食人工配合饲料为主,常造成营养水平及投喂量不当,会导致虾生长速度慢、虾体免疫力低下、环境污染以及养殖效益降低等问题。因而,已有部分报道开始致力于天然饲料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饲料类型及投饲水平的研究。

李晨露等(2022)采用生物絮团、饲料和冰冻萼花臂尾轮虫饲养(0.017 9±0.000 5)克/尾小龙虾42 天,发现利用生物絮团技术养殖克氏原螯虾仔虾,可以增强仔虾清除氧自由基的能力,降低机体脂质的过氧化损伤水平,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苗种的成活率。胡思颖等(2023)采用不同粒径膨化饲料组合投饲克氏原螯虾以分析其幼虾生长性能和肌肉成分,建议克氏原螯虾幼虾膨化饲料投饲策略为2毫米粒径饲料投喂20天+3毫米粒径饲料投喂40 天。王昆鹏等(2021)对比分析了膨化料与颗粒料对小龙虾的养殖效果,发现膨化料试验组的总产量、回捕率、饵料系数和养殖效益明显优于颗粒料。王大鹏等(2020)研究施放有机肥、投饲100%大豆、投饲50%大豆+50%人工配合饲料和投饲100%人工配合饲料4种不同投饲方式对广西小龙虾稻田冬繁生产中水质变化和产量的影响,结果发现苗种产量和总产量均以投饲50%大豆+50%人工配合饲料处理组最高,其次为全人工配合饲料处理组,说明小龙虾稻田冬繁投饲人工配合饲料对产量的提升效果明显,而大豆是人工配合饲料的有益补充,但要注意的是投喂人工配合饲料的情况下必须密切监测以防止缺氧。宋光同等(2022)研究发现,克氏原螯虾养殖过程中选择颗粒饲料和大豆、玉米搭配投喂可有效兼顾小龙虾生长速度、产量、营养、风味及养殖效益等。杨伟杰(2022)研究了饲料投喂水平对小龙虾生长、饲料利用、全虾和肌肉营养成分、免疫的影响,综合分析最适日投饲量为虾体重的4.5%。

3.投喂频率及投喂模式 投喂频率是指每天喂食水产动物的次数。投喂模式是使用同一饲料不间断的连续投喂并不能达到很好的效果时,采用一个较为合适的刺激频度,形成一种投喂方式。已报道多种水产动物最佳投喂频率及饲料不同投喂模式的研究,但是由于克氏原螯虾的研究起步晚,投喂频率及模式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惠文杰等(2020)研究了不同投饲频率对小龙虾含肉率及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投饲频率能够影响克氏原螯虾的生长,建议克氏原螯虾最佳投饲频率为2 次/天。杨伟杰(2022)研究了小龙虾饲料投喂频率,亦得出最适投喂频率为2 次/天。余璠等(2019)和马荣刚(2023)均探究了不同蛋白质水平饵料轮换投喂模式对克氏原螯虾生长的影响,结果发现,采用5天轮换高、低蛋白质水平饵料的投喂方式,能够实现克氏原螯虾体质量、饲料利用率的最大化,而从经济角度考虑,每3天轮换1次饵料养殖成本最低。

4.投喂管理 在做到投喂方法遵循“定时、定量、定质、定位”的“四定”原则的基础上,根据小龙虾摄食时间特点,即每天8:00-10:00和18:00-22:00 摄食,且晚上摄食量最大,可在每天早晚定时投喂两次,投喂量分别为日投喂量的20%和80%。克氏原螯虾活动性较弱,冯玉铭等(2023)研究了对饲料感知的最大空间距离,发现在稻田养殖环境条件下,小龙虾对配合饲料的感知能力在12 米以内,食物间隔距离越小,感知与搜索时间越短。在当前稻虾养殖的模式下,建议饲料要沿靠近环沟滩上和沟边田坂上均匀抛撒,环沟不必投喂。只有使用正确有效的投饲技术,方可提高虾体饲料利用效率,减少饲料的浪费,达到降低养殖成本的效果。

三、克氏原螯虾饲料及投喂技术面临的问题

克氏原螯虾近年来在全国各地推广养殖,已成为重要经济养殖品种,但与其养殖规模相比,其饲料开发以及饲养与投喂技术方面的研究显然不足。随着市场需求的增加,其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养殖密度也在不断增高。集约化养殖程度不断提高,导致其对饵料的需求也逐渐增加。但盲目地投喂饲料会导致剩饵现象的发生,不仅会增加不必要的养殖成本,还会污染养殖水体导致病害发生。因此,为减少饲料浪费,以降低成本获得最大经济效益,不仅需要对克氏原螯虾的商业饲料营养组成结构类型进行研究,也要对不同养殖模式下的投饲策略(投饲频率、投饲水平、投喂模式和投喂时间)进行研究。现今针对不同养殖模式的精确投喂技术和小龙虾专用配合饲料研究存在的技术空白,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探讨。

(全文完)

猜你喜欢
稻虾发酵饲料克氏
发酵饲料及其在畜禽生产中应用的研究
生物发酵饲料,禁抗大旗下的“爆点”已经来临
2019年第一季稻虾行情报告新鲜出炉,致敬奋战在一线的广大虾农们
发展稻虾产业,重振鱼米之乡
南县稻虾产业富民强县
香菇菌糟发酵饲料的研制
微生物发酵饲料在养猪业的应用
稻虾共生高效种养关键技术
外固定支架联合克氏针闭合复位治疗第5掌骨基底部骨折
克氏针张力牵引固定法治疗骨性锤状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