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最不受待见的游客

2023-11-13 18:37范一骥
看世界 2023年21期
关键词:斯拉夫波兰人荷兰人

范一骥

2023年9月13日,比利时布鲁塞尔,游客游览市中心

盛夏之时,欧洲各国的大街小巷再次人满为患,这是欧洲人晒太阳的季节。

盛夏对于游客来说是狂欢,而对于本地人而言,则可能是聒噪乃至灾难。安特卫普人抱怨他们的国家又被荷兰人霸占了,克拉科夫人会说那群英国佬又买了廉价机票来波兰暴饮伏特加了,美国游客在罗马城的劣迹斑斑甚至引起了CNN的注意,俄罗斯人则一如既往地在每一个欧洲国家都不受待见。

在欧洲,各国游客都处在标准模糊的鄙视链中。

拉丁系:他们不是在吵架

我初到欧洲是2021年,在比利时街头,叽叽喳喳的西班牙旅行团是最“靓丽”的风景线。

他们成群结队,以至少15人为一个单位,在手握旗帜的导游带领下,打开旅行。他们从广场冲到博物馆,从剧院杀到皇宫。在大多数人喜欢自由行的欧洲,西班牙旅行团成为了一道独特风景线。

伊比利亚半岛的旅行者们喜欢成群结队,人群一多,家长里短的吵闹,因此在欧洲,西班牙旅行团成为了最不受欢迎的游客团体之一。

即便人少,西班牙人在公共场合也格外喧嚣。在一次去波兰的旅行中,我所乘坐的大巴中有4名西班牙游客,于是一车波兰人就听了3小时的真人“RTVE”(西班牙广播电台)直播。

除了西班牙,同属拉丁语系的意大利游客同样享受着喧嚣的“美名”。相比于西班牙的喧嚣,一些欧洲人会认为意大利人只是过于“热情”。

“一个意大利游客是优雅的绅士,他们痴迷于艺术,温文尔雅;两个意大利人在一起像是脱口秀,他们会不断说话说话再说话,三个以上的意大利人在一起则会把每一个地方变成一场派对。”曾经有意大利室友的一位欧洲朋友如是说道。

无论是西欧的比利时还是东欧的波兰,对于那些吵闹的意大利游客,人们往往会报以宽容与理解。

相比于意大利,法语游客的负面标签是“冷淡”和“傲慢”。在比利时这个双语国家,很多法语区的游客来到荷兰语区都坚持用法语和服务人员进行交流,他们既不会说英语,更不可能用当地的官方语言荷兰语。事实上,法语人的高傲或许并不是他们不想说其他语言,而是在于他们不会。英语并不是学生们的必修课,因此等到出门旅行的时候,那些只会法语的游客也就不得不“傲慢”了。

波蘭克拉科夫,畅饮中的游客

在大多数人喜欢自由行的欧洲,西班牙旅行团成为了一道独特风景线。

上述拉丁语族国家的游客,语速较快,声调很高,如果乍一听确实有吵架的感觉。“我不知道他们在说些什么,但是他们的音调很高,语速很快,感觉像是要吵架,这让我们很心慌。”来自德国的朋友这样告诉我。

可是他们真的只是在说话,不是在吵架。

日耳曼系:他们很好,如果不喝酒

相比于拉丁语国家的喧嚣,英语、德语、荷兰语等国家游客的主要问题就是酒精问题了。

波兰人时常抱怨瑞安航空,因为从伦敦飞往波兰的机票总是异常得便宜,这也导致英国人蜂拥而至。又由于波兰物价相比于英国便宜得离谱,特别是酒精饮品,因此来波兰买醉的英国人络绎不绝。“他们吵闹、喧嚣,有时候还在街头随地小便。”英国游客在欧洲的风评向来很差,英国脱离了欧洲,而欧洲人却摆脱不了海峡对岸的酒腻子。

但即使在欧洲本土,同样操着日耳曼语的德国人和荷兰人的风评也不好。我在巴黎到阿姆斯特丹的火车上偶遇过一群荷兰人,3个多小时行程中四位荷兰人共喝了三瓶红葡萄酒和两瓶白葡萄酒,他们边喝酒边唱歌,喧哗声充斥在整个车厢里。

“如何区分比利时人和荷兰人?”

“哦,那些在车厢里又吵又闹的肯定是荷兰人。”我的比利时朋友这样回答我。

2021年底,由于奥密克戎病毒的袭来,荷兰实行了最严格的宵禁令,于是他们就如潮水般涌入比利时开始在邻国狂欢。为了照顾这个烦人的邻居,比利时国铁加增了多趟往返两国的班列。

“1831年我们赶走了荷兰人,今天他们喝着我们的啤酒,坐着我们的火车回来了。”比利时人打趣道。

比起英国人和荷兰人的“出门旅游就喝酒”,德国游客的风评相对好些,一方面是喜欢户外运动的德国人在公共场合的曝光率明显要低,另一方面则在于国内的啤酒已经够他们喝了。

一名游客在罗马斗兽场的墙上刻字

“我们是很好的游客,如果不喝酒的话。”一个英国朋友自嘲道。

如果说“讨厌英国”是欧洲的“政治正确”,那么“讨厌美国”则是最优选项。“他们喝冷咖啡”“他们合法持枪”“他们到处惹事”—欧洲人对于美国人的厌烦无处不在,对待大西洋对岸的美国游客更是如此。素质低下很多时候是美国游客在欧洲的标签,彻夜在酒店狂欢也让美国游客经常遭到同住游客们的投诉。

曾经有两名美国游客在罗马斗兽场刻下了自己的名字,愤怒的意大利文化部长桑朱利亚诺要求对这两名游客进行搜捕。“虽然英国游客和美国游客半斤八两,但是非要我选的话,我最不想接待的还是美国游客。”一位比利时导游这样告诉我。

如果说“讨厌英国”是欧洲的“政治正确”,那么“讨厌美国”则是最优选项。

斯拉夫系:一套标准的歧视链

斯拉夫系国家仿佛有一套严格的歧视链—西斯拉夫国家歧视东斯拉夫,而斯拉夫系国家内部则互相歧视,但是总体上来说他们最讨厌的还是俄罗斯游客。

从历史原因看,波兰人最讨厌的游客可能是俄罗斯人,但是由于俄罗斯人通常不会自讨没趣去波兰旅行,因此波兰人最厌烦的游客群体之一,是他们的邻居捷克人。

“他们就像村子里来的人一样,毫无素质可言。”我的波兰朋友卢琴娜这样评价捷克游客。有一次她参观奥斯威辛集中营,旁边的一群捷克人有说有笑又吵又闹。“在这样一个严肃的地方,捷克人的举止太不得体了!”

不过当捷克人和波兰人在一起的时候,他们共同讨厌的游客群体可能就是乌克兰游客和白俄罗斯游客了—“大吵大闹”“嗜酒如命”“没有素质”是西斯拉夫人对于东斯拉夫游客共同的共同标签。巧合的是,在比利时这些标签往往又是给波兰游客的。

当捷克游客和白俄罗斯游客坐到一起时,俄罗斯游客又成了他们共同讨厌的对象。“那些俄罗斯游客大吵大闹就不说了,走到哪里他们都坚持用俄语和你说话是最烦人的。”在布拉格,俄罗斯旅行团的锋芒丝毫不逊色于叽叽喳喳的西班牙团。

事实上,游客素质有高有低,个体游客的表现显然不能代表整个民族的素质。不过在欧洲,邻国之间互相讨厌却是有目共睹的。

爱沙尼亚人会抱怨芬兰人南下来买酒喝,芬兰人会嫌弃俄罗斯游客缺乏素质,丹麦人会说那些瑞典游客有丑鱼的味道,德国人也会觉得北面的邻居丹麦人嗜酒如命。

针对游客问题,欧洲人秉承着“远交近攻”的策略,邻居是糟糕的,邻居的邻居则是好的(除了美国)。

特约编辑姜雯 jw@nfcmag.com

猜你喜欢
斯拉夫波兰人荷兰人
“小气”的荷兰人
早期斯拉夫派宗教哲学家对德国唯心主义的阐释与批判
#毕业一起去旅行# 荷兰人的书香生活:离“天堂”最近的书店
荷兰人这样惯孩子
浑然天成的《荷兰人》
东斯拉夫诸语言
西斯拉夫诸语言
斯拉夫诸语言
“享受排队”的波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