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类第二课堂活动对英语师范专业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作用

2023-11-14 12:35宁波大学李亚灵
内江科技 2023年10期
关键词:师范第二课堂师范生

◇宁波大学 李亚灵

为培养高质量英语师范专业人才,笔者以所在高校英语师范专业学生参与第二课堂类活动情况为例,探究各类英语类第二课堂活动对英语师范生核心素养的培育作用,并结合当前英语师范生核心素养培育存在的问题,提出英语类第二课堂活动新模式。

英语师范专业人才是未来中学英语师资队伍的后备军。提高核心素养是对英语师范专业学生的必然要求,也是未来职场的客观需求。英语类第二课堂活动为英语师范生核心素养的提升提供可能性。近些年,我国学者对英语师范生核心素养的研究内容逐步扩大,对英语类第二课堂活动的探讨也逐步深入。李静[1](2019)提出师范生核心素养培养的路径包括改善文化环境,加强对师范生的熏陶等。王珍[2](2020)通过研究发现英语本科师范生对其自身应具备的教育学知识重视程度偏低。而郭晓云[3](2020)基于师范专业认证要求,探讨了英语师范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路径,提出要提升师范生信息素养。廖志儒[4](2014)认为通过开设英语第二课堂活动可有效创造英语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自主性。朱波和陈梅[5](2018)提出以赛促学提升英语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同时,笔者发现少有研究将着眼点聚焦于英语类第二课堂活动对英语师范专业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作用。本文以此为背景,探讨英语类第二课堂活动与英语师范生核心素养之间的联系,并为未来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提供建议和借鉴。

1 英语师范生核心素养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体现我国对英语教学的新目标,也体现新时代对英语教师的要求。本文依据《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版)》[6],将英语师范生核心素养概括为语言学习能力、教书育人能力、跨文化交流能力以及组织管理能力。语言学习能力既包括语言技能、语言知识和语感,还包含学生积极运用英语学习策略和提升英语学习效率的能力。教书育人能力要求师范生精通专业知识,还对其思维品质、育人方法有较高要求。跨文化交流能力指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对优秀文化的认同,是学生在全球化背景下表现出的跨文化认知、态度和行为取向。组织管理能力强调学生统筹安排组织集体活动,协调各方促成有效合作的能力。

2 英语类第二课堂活动现状调查

为了解英语类第二课堂活动对英语师范生核心素养的培育作用,笔者及所在团队通过向全院英语师范专业本科生发放网络问卷以及访谈英语师范专业教师的方式,了解学生和老师参加英语类第二课堂活动的体验感受。

2.1 问卷调查结果

本次网络问卷调研对象是本校英语师范专业本科生,线上共收到90份有效答卷。调查问卷共24题,分别从口语类、跨文化交流类和读写类三大类英语第二课堂活动探究学生的参与情况和体验感受,同时设置部分开放题以了解学生对未来第二课堂活动的建议和期望。以下为学生参与各类活动的体验和反馈。

根据表1数据,92.1%同学认为参加英语角自己的口语能力得到的提升最大,55%的同学认为其能提升听力能力,同时44.9%的同学认为举办英语角能锻炼组织管理能力。

表1 英语角对英语师范生能力的培育作用

根据表2数据,超过88%的同学认为英文戏剧大赛对于其提升教书育人能力(心理素质、语言表达能力)有很大帮助,82%的同学认为该活动能提高团队合作能力,也有不少同学认为戏剧大赛锻炼了组织管理能力。

表2 英文戏剧大赛对英语师范生能力的培育作用

根据表3数据,82%的同学认为参加外文宣讲团能提升心理素质,37%的同学认为参加外文宣讲团能锻炼了演讲能力,70%的同学认为外文宣讲团有利于提升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超过30%的同学认为外文宣讲团提升了其组织管理能力。

表3 外文宣讲团对英语师范生能力的培育作用

根据表4数据,超73%的同学认为通过参加英语阅读和写作大赛,自己的阅读写作能力得到极大锻炼,而认为书写能力得到提升的同学约占55%,约40%的同学认为对语言组织表达能力提升有帮助。

表4 英语阅读和写作大赛对英语师范生能力的培育作用

根据表5数据,约84%的同学认为模拟联合国活动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超过60%的同学认为学生的演讲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活动中得到提升,同时也有不少同学认为该活动有利于提升学生对国际事件的关注度以及领导组织能力。

表5 模拟联合国对英语师范生能力的培育作用

2.2 访谈结果

笔者及所在团队共采访本校英语师范专业的五位教师。访谈内容主要以了解教师参加英语类第二课堂活动的情况和体验感受,对第二课堂活动开展以及核心素养培育的建议为主。教师表示参加口语角等活动能极大锻炼学生英语语言能力,而阅读写作大赛等竞赛则能训练英语思维和写作能力。同时,有教师建议邀请优秀英语班主任来校讲座,帮助学生提前了解班主任管理工作,弥补大学期间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之间的距离。

3 英语类第二课堂活动对于英语师范生核心素养提升的分析

通过观察、问卷和访谈发现,积极参加英语类第二课堂活动,能够有效促进英语师范生核心素养的提升。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具体分析英语类第二课堂活动对核心素养的培育作用。

3.1 英语类第二课堂活动对语言学习能力的培育作用

以英语角和英文戏剧大赛为典型的口语类第二课堂活动对学生语言学习能力的培育作用最为显著。英语角使学生语言能力中“听”“说”方面的能力在交流中得到极大锻炼和提高。同时英语角通过语言的“输入”“输出”锻炼学生实际运用能力。而英文戏剧大赛以戏剧为形式和载体,为学生提供提高英语水平的机会。学生在剧本制作过程中锻炼英语写作能力,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在戏剧排练、舞台表演中改善英语语音语调。

跨文化交流类第二课堂活动对学生语言学习能力也有较大培育作用。比如,在模拟联合国活动中,“各国代表”需阅读背景资料、书写大量文件、听取发言、阐述观点,这些都对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水平提出很高要求。作为一种体验式活动,学生在英文会议中自觉运用英语进行表达阐明。这样的环境极大地锻炼和提升学生的英语语言学习能力。

以英语阅读写作大赛为代表的英语读写类活动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英语阅读、写作、书写等基本技能。学生在这类活动中检验自己英语阅读和写作能力,发现不足并加以改进,为英语语言的持续学习和发展提供动力。

3.2 英语类第二课堂活动对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培育作用

参加英文戏剧大赛,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国家文学的兴趣,还能深化学生对于外国文学作品的鉴赏和批评能力。基于戏剧文学作品,学生在深入理解人物性格和故事情节内涵后,通过个性化语言、戏剧性表演去塑造好人物形象、处理好情节。由此,学生能在戏剧中恰当处理好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关系,进一步提高跨文化交流能力。

模拟联合国紧扣现实国际政治环境,学生在会场上扮演不同政治实体的外交代表,参与围绕国际热点问题召开的会议。参与模拟联合国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联合国,拓宽学生国际视野,更为学生提供一个平台来关心世界,用国际眼光来思考、讨论问题。

外文宣讲团以“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立体、真实、全面的中国”为初衷,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传达中国声音。学生通过参与外文宣讲团,既能深化对中外优秀文化的了解,也能运用专业知识和创新能力将中国优秀故事传达给世界。在拓展国际视野的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文化自信,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3.3 英语类第二课堂活动对教书育人能力的培育作用

模拟联合国的综合性较强,涉及研究、写作、辩论、解决冲突、沟通交往等方面。通过参与模拟联合国,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解决矛盾能力等教书育人时所需具备的能力都能得到较大锻炼,为日后的教学实践、育才育人奠定扎实基础。

外文宣讲对主讲者的仪态、语调语速以及演讲能力等有着较高要求。学生在外文宣讲团以多样化渠道传达中国声音与教师在教书育人过程中引导学生正向成长有共同之处:不仅要讲好内容,更应选择恰当方式。通过宣讲,学生不仅能够锻炼英文演讲能力,更能体会到传播文化和教书育人都是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这对学生在日后授课育人有着积极影响。

参加英语读写类活动有利于学生积累培育英语阅读和写作能力的经验,为日后培育学生相关方面能力打下基础。而英文书写比赛既可以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也为学生自我检阅书写基本功提供了机会,规范学生的英文书写。

3.4 英语类第二课堂活动对组织管理能力的培育作用

英语角的成功组织能为学生在日后英语教学、班级活动的统筹安排提供经验。英文戏剧的成功出演对学生团队协作能力、活动组织能力有着极大要求。参与组织戏剧大赛,无论是台前表演者,还是幕后众多的工作人员,他们的协调合作能力都会在交流、磨合中不断提升。

模拟联合国的互动性极强,需要学生在活动中自己组织、策划、管理、落实,过程中学生的协调组织和团队管理能力能得到显著提升。同时,模拟联合国需要团队每个人的协作配合、友好互助,学生能在良好的团队氛围中培育合作精神和团结意识,对其日后组织班级活动、管理班级有着极大帮助。

4 构建英语类第二课堂活动的新模式

通过调查研究,我们了解到英语类第二课堂活动对于英语师范生核心素养有较大的培育作用,但结合笔者所在高校英语类第二课堂活动实际开展情况、英语师范专业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现状,仍发现许多不足。据观察研究,我们了解到英语师范专业学生普遍存在语言能力发展不全面、教书育人创新意识不强、文化交流意识欠缺和组织管理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偏弱等问题[7]。同时,历届以来,在英语类第二课堂活动设计和机制建设存在形式有限,学生参与度不高及受益面不大等问题,导致部分第二课堂活动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作用有限。基于此,为开展有效提升英语师范生核心素养的第二课堂活动,提出新型活动模式,如图1所示。

图1

4.1 制定核心素养培养方案,规划阶段性活动

制定阶段性核心素养培养方案旨在帮助英语师范生在大学的不同阶段通过参加适合自身水平的活动,将第二课堂活动培育核心素养的作用最大化,使学生四个维度的核心素养都能够在大学期间得到充分提升。

实现第二课堂活动阶梯化、开放化[8]。根据不同年级的阶段性培养目标、学生普遍平均水平分段开展不同类型难度第二课堂活动,并定期互相开放交流,学生可根据个人实际情况参与不同年级的活动。

大一学生主要通过第二课堂类活动初步感知大学英语语言学习模式。将侧重点放在习技立德上,可通过参加英语书法比赛提升学生书法水平,为日后教师书写技能打下基础,同时还能通过口语角、英文戏剧大赛增加英语语言输出量,提升英语学习兴趣。大二时,学生已在课堂中学习较多专业知识,此时学生应将所学转化为实践。学生可积极参加英语演讲大赛,组织参与外文戏剧大赛,以赛促学,在比赛中检验自身学习成果,提升英语沟通交流能力以及组织管理能力。大三学生应将英语专业学习与师范学习的学习成果结合实践,通过外文宣讲团、模拟联合国等对综合素养要求较高的活动锻炼提升语言能力、培育教书育人的创新意识。大四学生所参加的第二课堂活动更应向教学实践靠拢,通过参加英语教师的经验分享会、模拟管理班级等活动提升教书育人能力,在实践中知不足而后进。

将各类侧重点不同的第二课堂类活动融入学生不同阶段,通过实现第二课堂类活动日常化有助于稳步提升学生四个维度的核心素养。同时学生通过阶段性参与不同类型活动审视自我核心素养水平,从而有方向性地进行专项培育和训练。

4.2 丰富第二课堂活动的类型和内容,加强与教育类知识的融合

增加活动类型,丰富活动内容。例如,增加英语师范专业学生与在岗英语教师的交流机会,通过定期开设教师经验分享会、师范生与教育行业人士的交流会等形式,连接学生与教育行业,弥补学生在学校内对教师行业以及育人方式的知识匮乏。整合、重构部分第二课堂类活动内容[9],加强教育类知识与第二课堂类活动的融合,突出英语师范学生的“师范性”。如在口语类活动的开展过程中,设置与教育相关的情景式话题,增加学生对教学相关词汇的输入与输出量;将“师德”寓于如外文宣讲团等活动中,完善第二课堂活动的设计和安排,引导学生形成良好师德观念,在潜移默化中加深学生教育理念的理解。

5 结束语

本文以新时代对英语教师提出新的核心素养和要求为背景,将英语师范生核心素养总结为语言学习能力、教书育人能力、跨文化交流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通过口语类、读写类以及跨文化交流类英语第二课堂活动的研究,发现各类第二课堂活动对于英语师范生核心素养都有不同程度的培育作用。为更好地发挥英语类第二课堂活动对于英语师范专业核心素养的培育作用,日后的第二课堂类活动可从实现第二课堂活动阶梯化、丰富活动形式和内容等方面开展,将核心素养这一理念融入到第二课堂活动中,从而培养出具有良好语言学习能力、跨国际视野、师风师德以及出色组织管理能力的新型英语教育工作者。

猜你喜欢
师范第二课堂师范生
郑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作品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美术作品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高校“人工智能”第二课堂建设探讨
第二课堂
晋江“四点钟学校” 孩子们的第二课堂
师范生MPCK发展的策略
浅析师范生PCK知识的构建
师范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