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当代国内原创音乐剧发展问题研究

2023-11-15 02:20韦佳骏
名家名作 2023年18期
关键词:原创音乐剧发展

韦佳骏

一、音乐剧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音乐剧最早起源于19 世纪的英国,它是由音乐、舞蹈、戏剧相互结合而形成的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起初,音乐剧只是一种小众的文化现象,直到20 世纪初期,它才逐渐走向普及。直到20 世纪80 年代,音乐剧开始进入中国,以其鲜明的音乐风格和强烈的视觉冲击而受到观众的欢迎。尽管中国音乐剧起步较晚,但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以及中国经济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音乐剧在近二十年来逐渐走向成熟。尤其是近十余年来,国内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原创音乐剧作品。例如:2005 年,由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出品的《狂雪》,作为一颗国内原创音乐剧的“铺路石”,开始探索本土原创音乐剧道路;同年,由李苏友制作、三宝作曲导演、关山编剧的一部音乐剧《金沙》于北京保利剧院首演。通过优美的音乐和完美的舞台呈现,再现了3000 年前古蜀王都的恢弘场景;2007 年,由松雷集团出品,于北京保利剧院首演的《蝶》以国内本土音乐为基调,并在编排和舞美等方面吸收了西方音乐剧的精华,实现了民族性与国际性的融合;2010 年原创音乐剧《爱上邓丽君》在香港文化中心大剧院全球首演……这些优秀作品不仅极大地丰富了观众们的文化生活,而且也以其原创性提高了国内音乐剧行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可以说,经过十余年来不断的积累与发展,中国原创音乐剧已经成为当下中国文化产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国内音乐剧市场正在中国原创音乐剧的带领下逐渐被开拓。

(一)引进与探索

作为一种舶来品,音乐剧在中国在引进和探索中一步一步发展起来。在1980 年的第四期《音乐通讯》上,有一位旅美作者发表了一篇《从“do-re-mi”谈起——美国音乐剧浅介》的文章,这是“音乐剧”这个词第一次出现在国内的正式刊物上。2002年6月22日,音乐剧《悲惨世界》在上海大剧院首演。作为第一部真正意义上来到内地演出的“国外大制作”,上海的观众表现出极大的热情,21 场演出场场爆满,这也成为上海大剧院建成以来最热闹的一次演出。

这个“开门红”也随即开启了上海大剧院对于一系列国外音乐剧的引进计划:2003 年的《猫》、2004 年的《剧院魅影》和2006 年的《狮子王》……都陆续实现了它们的中国首演。如一台好戏的制作人汉坤所说,21 世纪的第一个十年,正是这些国际经典音乐剧撩起了国内观众对音乐剧的热情,培养了一批忠实的音乐剧观众。随后2007 年的中国原创音乐剧《蝶》和2011 年中国第一部全版权复制的音乐剧《妈妈咪呀!》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本土原创力量的觉醒。这些作品极大地丰富了我国观众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此后,我国越来越多的原创音乐剧作品也开始出现在观众们的视野之中。

(二)本土化与创新

中国音乐剧本土化与创新的一个重要表现是中国本土化音乐剧的创作。从《猫》《妈妈咪呀!》,再到如今的《歌剧魅影》,中国原创音乐剧已经走过了近二十年的发展历程。然而,这条道路并非是一帆风顺的。纵观这段漫长而艰辛的旅程,其中既有来自国际市场上的挑战与压力,也有来自国内市场上的冲击与质疑。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原创音乐剧在内容题材、音乐风格、创作水准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与此同时,中国原创音乐剧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

在内容题材上,国内原创音乐剧虽然在主题内容上与国际流行文化较为贴近,但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同质化现象。例如:《猫》中猫的形象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元素之一;《妈妈咪呀!》中的人物角色造型也是一大特色。

在音乐风格方面,国内原创音乐剧虽然借鉴了国际流行文化中经典音乐剧所采用的音乐元素,但缺乏创新。例如,《妈妈咪呀!》中使用了大量流行音乐元素;《歌剧魅影》中大量使用了R&B 和Soul 等不同类型的音乐风格;但在制作水准方面,由于对中国本土文化缺乏深刻的认识与理解,导致一些中国原创音乐剧在制作过程中存在音乐风格单一、缺乏民族特色等问题。

(三)产业化发展

在国内,音乐剧的发展已经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创作,而是从文化产业的角度出发,成为一种商业运作模式。在我国,音乐剧的产业化发展起步较晚,且滞后于其他文化产业。正如有学者所言:“从音乐剧制作的角度看,我国目前的音乐剧行业还处于一个起步阶段,产业化进程尚不完善。”同时,从音乐剧市场化运作来看,我国音乐剧的市场机制不够成熟。因此,原创性对于作为一种吸引观众的手段在国内音乐剧发展中显得尤为重要。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需求日益增长。而音乐剧作为一种集艺术、音乐、舞蹈、戏剧表演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形式,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和广泛的受众群体。在保证其艺术性的前提下,如何进一步探索与完善原创音乐剧产业化发展模式是当下音乐剧行业发展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二、中国音乐剧市场现状

原创音乐剧的发展离不开一个好的市场环境,原创音乐剧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音乐剧市场的扩大,音乐剧市场也为原创音乐剧提供了成长的土壤。音乐剧是西方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随着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近年来,国内音乐剧的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原创音乐剧逐渐进入大众视野并得到广泛认可。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音乐剧产业发展起步较晚,发展模式还不够成熟。

(一)市场规模逐渐扩大

据《2018 中国演出行业年度报告》统计数据显示,2018 年我国演出市场票房收入为642.36 亿元,较2017年增长11.89%,其中,音乐剧票房收入约为140.8 亿元,较2017 年增长了12.08%。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文化艺术的需求也越来越大。2018 年,我国年人均文化娱乐消费支出为742 元人民币,其中音乐剧演出票房收入占总票房比例的25.75%,占总比的11.67%,可以看出音乐剧在我国的发展空间和市场潜力巨大。

(二)国内原创音乐剧迅速发展

在此背景下,我国音乐剧产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原创音乐剧逐步成为音乐剧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来,原创音乐剧的市场份额不断增加,不仅出现了一批有影响力的作品,还涌现了一批具有专业素质、优秀技能和较高水平的人才队伍。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原创音乐剧市场份额在2016—2018 年间快速增长。2018 年全国共演出原创音乐剧38 部,相比2017 年增加了8 部;2019 年上半年,全国共演出原创音乐剧16 部,比2018年同期增加5 部。据中国剧协统计数据显示:2018 年中国原创音乐剧票房收入为5.2 亿元人民币,较2017 年增长了近3 倍。其中2018 年由上海东方演艺集团出品的《巴黎圣母院》票房收入为2.5 亿元人民币。虽然随着国内文化消费需求的不断增加以及国内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但我国原创音乐剧在未来仍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和市场潜力。

(三)商业演出需求不断增加

随着市场的发展和观众需求的不断增加,音乐剧呈现出多样化发展趋势。近年来,一些音乐剧已成为中国文化消费市场的新宠。如《白夜行》等经典作品在中国的巡演已经超过了5000 场;一些热门音乐剧也在中国大陆获得了人们的普遍欢迎,一些原创音乐剧也取得了巨大成功等。这些音乐剧在商业演出市场中获得了较高的票房,为中国音乐剧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除了传统的商业演出外,近年来,中国原创音乐剧也获得到了较快发展。这些原创音乐剧多为商业音乐剧,如《罗密欧与朱丽叶》《摇滚莫扎特》等。这些原创音乐剧不仅在国内获得了成功,在国际上也获得了较高的赞誉。一些大型演出商也开始在中国投资制作和演出音乐剧。如,2016 年上海大剧院就成功制作并演出了由著名导演赖声川编剧并执导的原创音乐剧《如梦之梦》,并获得了良好的口碑和极高的票房成绩。如,百老汇的“金翅膀”、法国的“法兰西剧院”等这些商业演出机构,为中国原创音乐剧提供了强大的资金支持和创作动力。

三、发展困境

近年来,随着国内音乐剧市场的不断扩大和发展,音乐剧也逐渐走入大众视野,这对国内原创音乐剧的发展来说无疑是一件好事,但是由于我国音乐剧起步较晚,发展时间较短,发展模式不够成熟,使音乐剧在国内的发展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市场不成熟

音乐剧作为一种新兴艺术形式,在国内还处于起步阶段。相对于西方国家来说,我国的戏剧市场规模相对较小,但市场需求很大。我国目前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我国缺乏专业的音乐剧演员、专业的音乐剧创作人才和成熟的音乐剧创作模式等。这些问题也导致目前国内演出市场上出现了一批不专业、不成熟的演出公司,他们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而采取各种手段吸引观众,导致我国原创音乐剧的发展受到了很大影响。

(二)市场定位不准确

在我国演出市场中存在着一个奇怪的现象:有些剧目在国外已经获得了较高知名度和良好口碑,但国内却鲜有人问津。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方面是由于国内缺乏专业、正规、成熟的音乐剧制作公司;另一方面是由于国内原创音乐剧制作公司大多以生产“大而全”的舞台剧为主。这些公司缺乏对市场的细分和准确定位。例如一些音乐剧制作商为了迎合市场需求而制作一些质量较差、剧情不够感人、音乐不够优美等“口水歌”;还有一些音乐剧制作商为了节约成本而控制音乐剧的质量。这种做法不仅使观众看后感觉不满意,而且也导致国内原创音乐剧的质量无法得到保证。

(三)创作水平不足

音乐剧作为一门艺术形式,在创作过程中需要大量专业人才作为支撑。但由于我国音乐剧发展时间较短、人才储备不足等因素导致国内原创音乐剧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四)市场宣传力度不足

当前我国音乐剧市场正处于快速发展期,但由于受市场规模小、市场成熟度不高等因素影响,我国原创音乐剧市场还处于起步阶段。为了更好地促进国内原创音乐剧的发展,应加大宣传力度。

四、发展对策

(一)建立成熟市场

在音乐剧的推广过程中,不仅要注重舞台效果,更要注重观众的心理需求。目前,我国音乐剧的市场推广模式还比较单一,大部分演出场所都是以观众入场为主。因此,在进行市场推广时,不仅要注重视觉上的设计和创新,还要注重精神层面的提升。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才能引起观众的共鸣,从而达到建立成熟市场的目的。

(二)明确市场定位

当今社会,由于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社会各个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文化艺术也开始融入人们日常生活中,并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与此同时也导致文化行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在这种形势下,国内音乐剧要想获得发展就必须转变自身的思想观念,打破传统思维模式中所固有的思维定式、固化模式等限制因素。同时还要对行业标准进行构建与完善,保证作品质量,明确市场定位。

(三)提高创作水平

要想促进国内音乐剧的发展,就必须提升创作水平,培养专业人才。具体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第一,加强对音乐剧演员的培训与指导。在音乐剧创作过程中,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对音乐、舞蹈等内容进行指导与教学。因此,要想促进国内音乐剧的发展就必须提高演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艺术修养,使其在进行表演时能够自如地运用技巧和方法。第二,加大对音乐剧市场的开发力度。由于我国原创音乐剧发展时间较短,导致其在市场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在进行市场开发时应该充分考虑市场需求和观众需求等因素。

(四)加强市场宣传力度

对于演出公司而言,要提高宣传力度和营销意识;对于制作公司来说要注重作品质量;而对于观众来说要提高自身的知识素养和审美能力。这样才能针对国内市场,打造出自己的音乐剧品牌。

五、结语

原创性作为音乐剧发展的灵魂,为音乐剧发展注入了生机和力量。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越来越需要能符合当下主题的原创音乐剧。目前,音乐剧在我国的演出市场已经占有一席之地,但是随着人们对音乐剧的认识和了解程度的不断加深,其自身存在的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目前,我国原创音乐剧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我国音乐剧的市场营销模式还不成熟,与国外音乐剧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我国原创音乐剧在艺术创作方面仍有不足;我国原创音乐剧在后期制作、宣传、运营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但是,原创音乐剧在我国的发展前景是非常广阔的,只要能够抓住机遇并积极采取措施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就一定能够促进我国原创音乐剧更快更好地发展。本文通过对当前我国原创音乐剧在发展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建议,为促进我国原创音乐剧健康有序地发展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原创音乐剧发展
2021年本刊原创题(二)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近期国内歌剧/音乐剧演出预告
从题海中来,到原创中去
——记我的原创感悟
音乐剧新闻
近期国内歌剧/ 音乐剧演出预告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完形填空原创专练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