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世纪伦敦的音乐生活
——以梅耶贝尔歌剧作品在19 世纪伦敦的接受度为例

2023-11-15 02:20
名家名作 2023年18期
关键词:梅耶恶魔贝尔

姜 萧

19 世纪的伦敦与巴黎并称为欧洲最重要的两座音乐演出城市,在伦敦,音乐受到观众和赞助人的热烈追捧和赞助,许多音乐家纷纷到伦敦寻找演出机会。这里同时汇集了大量优秀的歌唱家、舞台制作人、乐评人、剧作家、演出经纪人等。19 世纪法国大歌剧作曲家梅耶贝尔(1791—1864),是一位具有犹太血统的德国作曲家,1826 年定居法国,与剧作家斯克里布合作创作法国大歌剧而功成名就,是法国大歌剧最重要的作曲家,其作品对瓦格纳、古诺、马斯内等都有较大的影响。19 世纪上半叶,尤其是1830—1840 年间,梅耶贝尔的歌剧作品几乎垄断着伦敦各大剧院的舞台,而在当代,梅耶贝尔的歌剧作品却很少被搬上舞台。其中《恶魔罗勃》《新教徒》和《十字军在埃及》这三部作品是伦敦最常演出的梅耶贝尔作品。通过呈现梅耶贝尔这三部作品在当时伦敦各大剧院的演出状况、音乐评论家的评论、各大报纸的报道、观众的反馈等,还原当时的历史背景,沉浸式地感受与体验19 世纪伦敦音乐生活的盛况。以大量的史料为基础、从宏观到微观、以微知著,以沉浸式体验为载体,深入分析梅耶贝尔在19 世纪和当代的接受度,特别是其三部主要作品在伦敦的接受度。从音乐界、学术界以及观众给予的不同程度的接受与反响等方面,重新解读梅耶贝尔在19 世纪的成就,以及对伦敦音乐界的影响。见微知著,逐步呈现一幅真实的19 世纪伦敦音乐生活图景。

一、法国音乐在19 世纪伦敦

梅耶贝尔(1791—1864),出生于德国柏林,长期生活在法国。是法国大歌剧的创始人以及最重要的作曲家。他自幼学习钢琴,10 岁登台演出,14 岁开始学习作曲,21 岁完成第一部德语歌剧《耶弗塔的誓言》。1815 年赴威尼斯进修,模仿罗西尼创作意大利歌剧;1826 年定居巴黎,与剧作家斯克里布合作创作法国大歌剧。想要了解19 世纪伦敦的音乐生活景象以及梅耶贝尔在19 世纪伦敦的接受,可先从法国音乐在19 世纪伦敦的接受来窥探一二。在大的环境背景下,探析作曲家个人在这个时代中的作用和影响,以及被时代所赋予的烙印。

19 世纪的伦敦和巴黎是古典音乐演出的两大主要城市。在这里,古典音乐受到广大观众的追捧和赞助。正如尼古拉斯·腾佩利所言:“英国音乐以压倒性的优势集中在伦敦,不论是19 世纪还是20 世纪…… 如果说英国的其他地区在音乐上是一潭死水,那么伦敦本身就是欧洲音乐的主流…… 它与巴黎一起成为音乐表演界最受推崇的两座城市。欧洲的音乐家们在伦敦并非想要寻求音乐作品的新发展,而是在伦敦寻找演出机会、慷慨大方的赞助人、大量热情狂热的观众以及接受新事物开放自由的心态。”

伦敦对法国音乐的接受参差不齐,时好时坏。18 世纪晚期,有许多法国作曲家的音乐作品都在伦敦吃过闭门羹,未能流行起来,尤其是法比学派的作曲家。1783 年,在诺威尔和其他一些法国人的推动下,弗朗索瓦音乐会上演了一系列演出,但结果并不成功,尽管类似剧目的英文版在各大剧场中已广为人知,但这场音乐会却以失败而告终。1790 年代初,法国流亡作曲家举办的音乐会吸引了少量观众。除了戈塞克和勒迪克的几部交响曲外,法国管弦乐在伦敦的演出聊胜于无。尽管伦敦和巴黎在音乐上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只有一位法国知名作曲家在伦敦大获成功:那就是梅耶贝尔。他一开始是作为国际象棋大师而出名的。事实上,在伦敦,将某人的音乐说成法国音乐,这简直就是对作曲家的侮辱,法国音乐是空洞的炫技以及浅薄技巧的代名词。19 世纪早期,德拉尼夫人就指责过马雷拉的小提琴演奏一股子“法国调调”,而伯尼也批评维奥蒂,说维奥蒂协奏曲的终章融入了现代法国派的“轻浮随性”。

然而,到了19 世纪,法国音乐开始盛行,特别是法国歌剧。1889 年,科文特皇家歌剧院上演的意大利语版歌剧《采珠者》,未能取悦伦敦的观众,但古诺法语版歌剧《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演出却首次在伦敦歌剧院的演出季中大放异彩,足以载入史册。在整个演出季中,《罗密欧与朱丽叶》吸引了大量的观众。赫尔曼回顾 1890 年自己在科文特皇家歌剧院的经历,总结了这部法语歌剧如何获得评论界的好评:

随着演出季的来临,我们见证了人们对法国歌剧的需求几近狂热。《罗密欧和朱丽叶》的复仇大获成功。只要有充分的准备时间,从此之后,任何以法语创作的歌剧都采用法语演唱。但奇怪的是,《浮士德》和《清教徒》还是用意大利语演出,但《先知》《宠妃》《哈姆雷特》《卡门》,甚至是戈林·托马斯的《埃斯梅达拉》都首次采用了法语演出。

在伦敦有了专门的法国歌剧演出季。1891 年,奥古斯都·法里斯与来自法国喜歌剧院的艺术家在科文特皇家歌剧院推出了法国歌剧演出季,包括西蒙内、德尚-耶欣、恩格尔、布韦和洛兰。他们首次演出了阿尔弗雷德·布鲁诺的歌剧《梦》和古诺的《鲍西斯和费莱蒙》。而在成名的法国作曲家中,梅耶贝尔是最成功的一位,也是伦敦最受欢迎的法国作曲家之一。

二、梅耶贝尔在19 世纪和当代

梅耶贝尔是音乐史上最神秘的人物之一,他最伟大的贡献在歌剧领域。他的音乐作品在他所处的年代曾备受赞誉,但到了当代,他们的反响却大不如从前。从成名之初一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他都被视为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其作品几乎统治了歌剧界的舞台,他的历史地位毋庸置疑。正如马克·爱韦斯特所言:“梅耶贝尔是七月王朝和第二帝国时期法国大歌剧的代名词。但是,由于缺乏对其传记的研究,以及其作品类型的局限性(主要是歌剧),使他的作品在当今的古典正统中处于边缘化的地位。”本文的目的旨在重新发掘其在1830 年代至1840 年代期间在伦敦音乐界取得的成就以及他对伦敦音乐界的影响。

在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后,梅耶贝尔在香榭丽舍大街的一家旅馆中去世,这家旅馆到现在还刻有他的名字。正如一位伦敦评论家在1862 年所言:“在19 世纪上半叶,有三位了不起的作曲家在音乐界发挥了强大的影响力:奥柏、罗西尼和梅耶贝尔。他们每一个人都是其创作流派的领袖。”1812 年,梅耶贝尔的第一部歌剧作品《耶弗他的誓言》,在慕尼黑上演。1817 年在帕多瓦创作的首部意大利歌剧《罗米尔达和柯斯坦扎》,演出大获成功。1819 年,在都灵创作了《名人塞米拉米德》。虽然在 19世纪20 年代早期,他的第一批意大利作品在威尼斯惨遭拒绝,但他的作品《罗克斯堡的艾玛》和罗西尼的《爱德华多和克里斯蒂娜》在这个城市都获得了好评。

正如评论家艾尔韦斯特所言:“奥柏的年纪以及罗西尼的退休,让梅耶贝尔掌控了当时的音乐界。”梅耶贝尔的歌剧在当时的法国、德国和意大利声名鹊起,愈发受到欢迎。德国人推崇梅耶贝尔,因为他出生在柏林,也因为他的管弦乐作曲技法继承了莫扎特和贝多芬的特点。意大利人推崇梅耶贝尔,则是因为他作曲风格的首次转变承袭了他年轻时的偶像罗西尼。他的歌剧旋律优美华丽,抒发人心,蕴藏着丰富的情感,富于表现力。法国人同样对梅耶贝尔的奇幻创作着迷,他们感激梅耶贝尔不仅在1832 年左右复兴了法国大歌剧的传统,且在 1854 年再次让喜歌剧受到大众的欢迎。梅耶贝尔是唯一一位融合了德、法、意三种音乐风格的作曲家,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与此同时,英国人也被梅耶贝尔的作品所吸引。在19 世纪,伦敦的皇家歌剧院可谓是意大利歌剧的中心。著名意大利作曲家的作品,以及贝多芬、莫扎特和梅耶贝尔的作品垄断着当时伦敦的舞台。

近年来,人们曾对梅耶贝尔进行过一些研究。罗伯特·莱利尔(2008)曾对梅耶贝尔进行过全面权威的评价。克里斯萨德·弗里斯(1970)和卡伦·彭德尔(1979)也对梅耶贝尔的戏剧手法以及脚本作品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在莱利尔的引荐下(2004),理查德·阿森廷编排了其歌剧剧本的完整文本和英文译本。一些现代德国学者也就梅耶贝尔的生活和艺术撰文写稿,其中有名的是亨氏·贝克尔(1980)和赖纳·齐默尔曼的传记。西格特·德林对梅耶贝尔的艺术进行了许多发人深省的说明,特别是他创作的《作为梦想剧的四大大歌剧》(1983)中梦想剧的概念。德林从历史观点出发,详细说明了梅耶贝尔歌剧所产生的历史背景。特别是在德语国家(1986—1997),他的研究在该领域许多研究中起到关键作用;还有埃尔夫莱德·莱文博格和斯蒂芬妮·伍尔夫、马可·佩雷格瑞倪和勒迪克的论文大量研究了梅耶贝尔作品在现代的编排,特别是在 1950 年至2006 年间,提供了一份完整的梅耶贝尔作品指南(2007)。正如勒迪克所言,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对梅耶贝尔的研究开始感兴趣,但是,却忽略了梅耶贝尔的成就和其作品的性质。最值得一提的是,没有人采用任何一种语言对他的全部歌剧作品进行过综合研究,也没有人研究过19 世纪30 年代和40 年代梅耶贝尔逐渐崭露头角时他在英国的成就和经历。

三、梅耶贝尔的作品在19 世纪伦敦

梅耶贝尔在19 世纪伦敦的接受,可通过梅耶贝尔三部歌剧作品在19 世纪伦敦的演出、接受和影响来具体分析,包括《恶魔罗勃》《新教徒》和《十字军在埃及》。在 1830 年到 1840 年间,这三部作品是伦敦最常演出的梅耶贝尔作品。1845 年 3 月,埃尔夫莱德·布恩制作的英文改编版的《恶魔罗勃》在伦敦的特鲁里街剧院上演。1847 年 5 月 4 日,在女王剧院首次演出了《恶魔罗勃》的意大利语版。1823 年,艾尔顿经营国王剧场期间,伦敦首次上演了《十字军在埃及》,并大获成功,以至于一整个演出季再也没有其他歌剧上演。梅耶贝尔歌剧在英国的上演被视为抒情歌剧编年史上的新纪元。

可能是因为他的作品过于受欢迎,梅耶贝尔认为他个人被伦敦观众所忽略。1832 年 4 月 16 日至 5 月 31 日期间,梅耶贝尔来到了伦敦。在 4 月 23 日周日和 5 月 2日周三这一期间,他在日记中写道:

问题是,我发现我在伦敦的戏剧事务处于一种不幸的状况。在科文特和特鲁里街剧院的演出破坏了《恶魔罗勃》的音乐,让人对意大利歌剧感到失望。即使我在这受到艺术家和世界的认可,这的确让人感觉不错。没有人注意到我,连报纸也忽略了我的来访。唯一认识我的一个标志就是管弦乐团的一封信,我是这个乐团的荣誉成员;他们让我免费参加他们的音乐会。同样,当我参加一个意大利歌剧彩排时,梅森将我引荐给整个交响乐团,他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我。当我参加管弦乐团音乐会彩排时,没有任何人举手表示欢迎。

(一)《恶魔罗勃》

截至1893 年 8 月 28 日,《恶魔罗勃》仅在法国歌剧院一个地方就上演了 758 场。唯一超过这一记录的是《新教徒》和古诺的《浮士德》,这两部歌剧在剧院中演出了近一个世纪。《恶魔罗勃》的成功不仅可以通过其在 1832 年到 1955 年演出次数窥得一二,同时也可以通过其被改编的种类和数量来证明。以各种不同的音乐类型对这部剧进行过 160 多种改编、编曲、自由改编,并将其改编成梦幻曲,包括管弦乐、军乐、舞蹈配乐、钢琴和其他独奏乐器。巴尔扎克在其小说《岗巴拉》中将梅耶贝尔描述成完美的作曲家。而对乔治·桑和小仲马而言,梅耶贝尔是音乐史上最棒的抒情歌剧作曲家。哲学家赫伯特·斯宾塞将梅耶贝尔评为19 世纪最伟大的歌剧作曲家。而海涅认为梅耶贝尔概况了一个时代。《恶魔罗勃》成为歌剧史上最了不起的成功作品之一。

在引入伦敦之前,《恶魔罗勃》备受赞誉。例如,该剧在巴黎歌剧院首演之后,一家英国报纸评论道:“人们期盼已久并且一直以来津津乐道的歌剧《恶魔罗勃》终于面世了,该剧大获成功,超越了目前法国舞台上任何一个歌剧。”该剧的成功给梅耶贝尔带来了国际声誉。但当该剧被转移到伦敦舞台时,人们对该剧进行了大量的改编以迎合伦敦观众的口味。

1832 年 2 月 20 日,《恶魔罗勃》在伦敦首演。梅耶贝尔在日记中写道:“2 月 20 日晚间,《恶魔罗勃》在特鲁里街剧院上演。该剧由毕晓普改编,剧名改为《恶魔》或《神秘分支》。2 月 21 日,该剧在科文特剧院上演,又由莱西改编,剧名改成了《邪恶的神父》或《诺曼底的罗勃》。”当时伦敦各大报纸就该演出发表了大量评论文章。例如,《晨报》报道说:

万众期待的《恶魔》或《神秘分支》,又名《恶魔罗勃》今晚在特鲁里街剧院首演。明晚,科文特剧院将上演同一部剧,剧名为 《黑暗君主》或《邪恶的神父》。前者的舞台布景由斯坦菲尔德制作,后者由格瑞恩制作,据说,他们这次的舞台布景要比他们之前任何一次舞台布景都要出色。

此外,梅耶贝尔还在 1832 年 4 月 19 日到 5 月 26 日到访过伦敦查看歌唱家和表演准备工作,这说明他非常重视伦敦的首演。这次首演大获好评,从《泰晤士报》的评论文章中可以看出:

表演大获好评,剧场人满为患。我们很高兴看到当高难度、悠长的乐曲响起时,观众们品味高雅,鉴赏力高,没有出现像往常那样让我们剧院蒙羞的粗俗野蛮的举动。演出结束时,沃尔克先生上台介绍返场演出,但是台下声音太大,我们根本听不见他说的话。为了让观众安静下来,他带领受人欢迎的伍德夫人唱起了《天佑国王》,但这部剧是否会大为流行,我们还不好说。

与巴黎歌剧院的演出相比,伦敦舞台上的表演有几处变动。例如,在梅耶贝尔在伦敦逗留期间,他为阿多夫额外增加了一首咏叹调(这首咏叹调现在已经失传),并且进行了几处修改,而在施瓦辛格的总谱中也不包含这些修改。为了 1838 年 11 月 30 日的巴黎复兴,梅耶贝尔在第三幕开始的地方为阿多夫的继承人乔万尼·马蒂奥·迪·坎地儿(又名马里奥)增加了一首新的咏叹调。

(二)《新教徒》

《新教徒》于 1836 年 2 月 26 日在巴黎首演。1836年 4 月 25 日在伦敦首演。1858 年伦敦科文特剧院开幕时,选择该剧作为开幕演出剧。这部剧也是巴黎歌剧院第一部演出过 1000 场的歌剧。1906 年 5 月 16 日,《新教徒》在巴黎歌剧院上演了第 1000 场。1914 年,演出了第 1080 场。在巴黎获得巨大的成功和一致的好评后,这部剧很快获得了国际声誉。《晨报》对于该剧巴黎首演的报道如下所示:

梅耶贝尔的新剧《新教徒》(改编自《圣巴泰勒米》)原定于上周一正式开演,但是因为阿多夫抱恙,该剧延迟到 2 月 29 日周一推出。《新教徒》主要的创新之处在于前奏曲中鼓乐齐鸣伴随着管弦乐队的演奏,在新教徒被屠杀之前,伴随着音乐,造成所有教堂钟声长鸣的感觉。

同年,英国歌剧院首次上演了该剧的英文版:

昨晚上演了大音乐剧《新教徒》。这部剧的音乐中包含着原剧的主要插曲,但放弃了其中一些不连贯的地方,这让这部剧更加连贯,容易理解。这部剧没有强调诗意和音乐色彩,这让它显得有趣而生动。在法语版的剧中,这部剧有着大量有力的描述,有时还有美丽的诗篇;而英国版本却去除其奢华,返璞归真;梅耶贝尔的音乐中有一些曲调和合唱,类似于天真的旋律和和声。这部剧中也出现了盛大的场景和舞蹈,表现出大屠杀的“大画面”。

尽管这部剧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却还是出现了批评的声音。早些时候,歌剧要么成功要么失败,但《新教徒》却引发了大量争议。梅耶贝尔写道:“许多人不喜欢我创作风格中的部分或全部美学方面”,但是“即使是那些不喜欢这部剧的人也说它是近年来最重要的音乐作品之一”。

(三)《十字军在埃及》

在该剧首演之前,伦敦的多家报纸都为这一活动进行了宣传报道。例如,1825 年 7 月 1 日,《晨报》发表文章说:

我们了解到,梅耶贝尔的歌剧《十字军在埃及》将于下周四在国王剧院上演,因为维鲁廷先生的大力推荐,管理方为其安排在首晚演出;在 1825 年7 月 1 日,将在本国进行第二场演出…… 将在 1825 年 7 月 5 日进行第三场演出。此外,德国作曲家梅耶贝尔作曲的这部歌剧已经在欧洲大陆各地演出,并大获好评;该剧在维鲁廷先生的直接监督下,正在国王剧院彩排,当然,他将会保留主要的男女高音部分,他也有资格这样做。

演出后,多家报纸对该剧做出了积极的评论:“梅耶贝尔将意大利轻松、流畅而富有表现力的旋律与德国学派的严谨之美、恢宏的伴奏融为一体。这首诗的作者是罗西,他为这首诗注入了多种精美的戏剧效果,被认为是意大利长期以来出现的同类诗作中最好的一首;那么,让我们期待,双胞胎姐妹出现在英国观众前时,能获得观众的好评和赞扬。”此外,报道还说:“贵族、歌剧的捐赠人、大众都知道,梅耶贝尔歌剧《十字军在埃及》的制作准备工作非常烦琐,所以该剧的演出将持续到下周六,维鲁廷先生参演了该剧在国内的首演。”

这部作品也让歌唱家们声名大噪,特别是歌手维鲁廷。“为了弥补帕斯塔女士的损失,我们确信,意大利歌剧院经理已经聘请了维鲁廷先生参加梅耶贝尔著名歌剧《十字军在埃及》的演出。该剧将在这里进行制作,将尽可能与在佛罗伦萨的制作相似,给观众带来愉悦的感受。剧中的主要选段是专门为维鲁廷先生创作的。梅耶贝尔先生目前正在巴黎监督即将开始的演出,他期待他的歌剧能在国王剧场获得成功。”该报纸赞美维鲁廷是一名非常出色的歌手:

他的声音整体是甜美、层次丰富、强而有力的,但他的中音美妙到无法用语言来形容。无论是愉快还是叹息,他的表现力总是如此独一无二,令人着迷。想要了解他的歌唱功力,听众必须熟悉歌唱艺术,感受他所征服的超高难度,欣赏他高雅的艺术品位和丰富的想象力,人们一定会观察到他所达到的最高技巧。他的歌唱艺术是一种强烈而微妙的激情概念,表达出他所感受到的情感手段。很少有像他这样的艺术家来到我国。对像维鲁廷这类名人而言,我们很高兴他的私人生活和他的天赋一样让人钦佩。

梅耶贝尔一直忠于自己,他的创作生涯带有鲜明的个人特色。和格鲁克一样,他是歌剧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是法国大歌剧最重要的作曲家。在意大利期间他深受罗西尼的影响,罗西尼那令人陶醉的音乐风格影响了他更好的判断,使他进行了一些不大近人意的模仿,如今已被遗忘。虽然梅耶贝尔的《十字军在埃及》向世人证明他完全有能力创作意大利歌剧,但直到 1831 年创作《恶魔罗勃》时他才在戏剧界获得了无可置疑的崇高地位,并凭借《新教徒》达到了巅峰。

在《恶魔罗勃》中,每个角色都被赋予了精妙的色彩。如果我们将这部作品视为梅耶贝尔转型过程中一部了不起的作品,那么,这也是他的天赋得以迅速发展的一个时期。1836 年梅耶贝尔创作的《新教徒》无疑是他的作品中最好的一部。在这部歌剧中,梅耶贝尔将他所有娴熟的技巧都用在了创作上。虽然这部作品很长,但并不会让人厌倦。事实上,《新教徒》不但是他最好的作品,也是他最受欢迎的作品。虽然《先知》和《北方的明星》作品质量最好,但它们却永远无法取代《新教徒》的位置,不会像《新教徒》一样在公众领域如此受欢迎。

四、结语

通过上述对梅耶贝尔三部歌剧作品在伦敦的演出、接受和观众的反馈可以看出,梅耶贝尔的作品在19 世纪的伦敦可谓大放异彩,受到伦敦观众的追捧,引发热议。遗憾的是,梅耶贝尔其人却没有如同他的作品一样,在伦敦受到追捧,反而在他看来备受冷落与忽视。而在当代由于缺乏对其作品的研究以及受限于其作品的形式,演出花费巨大,很少搬上舞台,使其人及其作品逐渐沦为古典正统的边缘地位。

在梅耶贝尔去世后,巴黎沉浸在失去伟大作曲家的哀悼中,而伦敦仅仅在日常讣告中宣布了他的去世。没有对梅耶贝尔的去世表现出任何情感,并不代表伦敦的冷漠,对作品的关注高于对作曲家的追棒,似乎恰恰证明作为19 世纪音乐演出圣地的伦敦,音乐人才汇聚、音乐作品经典荟萃、音乐演出和音乐评论市场繁荣,是欧洲最主流的音乐之都之一。

猜你喜欢
梅耶恶魔贝尔
梅耶·马斯克的“育儿经”
贝尔和他的朋友
恶魔驾到奥列霍沃
《恶魔之 一》
On English Grammar Teaching in Senior School
赶走生活中的“小恶魔”
四月的诗
忘我的贝尔
叩问是思想最根本的基础——米歇尔·梅耶问题学哲学基础上的新修辞学
捕捉“恶魔”的猎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