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油菜生产机械化生产现状与发展分析

2023-11-16 06:56甘肃省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总站马小龙李淑玲
农机科技推广 2023年9期
关键词:冬油菜播种机收获机

○甘肃省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总站 马小龙 李淑玲

甘肃省位于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的交汇处,经纬跨度大,地形复杂,海拔差异大,高寒、阴湿、干旱、温差大、太阳辐射强等极端气候特征明显,适宜冬油菜和春油菜种植,油菜产量、出油率均较高。冬油菜种植区通常8月下旬至9月上旬播种,第二年3月初返青,6月上旬开始收获;春油菜区通常3月下旬至4月上旬播种,8月下旬至9月上旬成熟,生育期119—152 天。

一、甘肃省油菜种植基本情况

1.油菜种植面积。近年来,由于受产业扶持政策影响,全省中药材、马铃薯等特色产业面积增大,油菜种植面积稍有缩减,2022年全省种植面积为227.75 万亩。天水、陇南、临夏、庆阳种植面积较大,其中天水市种植面积达到58 万亩,定西、甘南和张掖等市州种植面积在10 万亩以上,兰州、白银、酒泉种植面积较小。甘肃省各市州油菜种植面积见表1。

表1 甘肃省14 市州油菜种植面积 (单位:万亩)

2.种植区域分布。甘肃省冬油菜种植面积147.09 万亩,占油菜总播种面积的近64.58%,主要分布陇东旱塬区的庆阳、平凉和南部山区的天水、陇南、定西的部分区域。春油菜种植面积80.66 万亩,占油菜总播种面积的近35.42%,主要分布在中部旱作农业区定西、白银会宁和南部二阴山区、甘南草原牧区的临夏、甘南及河西走廊的武威、张掖、酒泉、金昌、沿黄灌区的白银景泰、靖远等区域。

3.主要种植品种。近年来,高芥酸、高硫甙油菜已不适应市场的需要,油菜种植品种经历了由“双高”到“单低”再到“双低”的发展过程,油菜生产已转向双低、高产、高油方向。天水、陇南、庆阳等冬油菜主产区种植品种多而杂,种植范围和种植面积较大的主要有天油系列、陇油系列、青杂系列、甘杂系列等品种;临夏州、武威市和张掖市等春播油菜主要品种为冠油杂812,汇丰2 号,青杂5、6、9 号,4.主要种植模式。

(1)传统粗放撒播种植模式。陇南、平凉、天水、定西等市州,大多数散户种植均采用此种植模式。由人畜力或者微耕机犁地后撒播、再耙磨镇压,亩播种量因地域差距和播种时间前后有所不同。

(2)全膜双垄沟播玉米原膜点播冬油菜种植模式。全膜种植的玉米籽粒变硬,达到生理成熟指标后要及时收获,防止踩烂或撞破地膜,用人工手持式点播器或者用穴播机播种,每亩用干燥细沙10kg左右,与0.3kg 油菜籽混合均匀,装入穴播机,平均每穴下籽2—4 粒。

(3)机械开沟条播种植模式。播种时可根据当地农业条件和要求选择是否铺膜。种植行距一般为20—25 cm,播种深度3—5cm。春油菜亩保苗率5—6 万株,亩播量1.5—2kg;冬油菜返青后亩保苗3 万—4 万株,亩播量0.5—0.6kg。

(4)机械铺膜穴播种植模式。河西地区部分专业合作社和种植大户采用此种植模式,播种时可根据当地农业条件和要求选择是否铺膜。种植行距一般为15—20cm,播种深度为3cm 左右(行距和播种深度可调)。

二、甘肃省油菜生产机械化情况

1.油菜生产机械化作业水平。油菜机械化生产由于起步晚,发展缓慢,机械化作业水平较低,2021年全省油菜机械化率为49%。张掖市综合油菜机械化水平为89.4%,处于最高位置;庆阳市、临夏州次之,分别达到了74.2%和60.8%;天水、甘南、陇南、定西等油菜主产区机械化水平相对较低,其中天水、陇南因冬油菜品种问题,油菜收获环节机械化作业水平基本为零。油菜机械化技术工艺路线主要为:机械化耕整地—机械化覆膜施肥播种—机械化植保—机械化联合收获/半机械化收获(割晒机—机械化脱粒)。

2.油菜生产主要环节使用机具情况。

(1)耕整地环节。该环节拥有各种大中小型的翻转犁、深松机、微耕机、联合整地机等机具,技术成熟,可靠性好,适应性强,应用范围广。

(2)种植环节。该环节存在可选机型少、作业质量差等问题。目前市场上有2BMFK-1.4 型旋耕覆膜覆土施肥播种机、2BH-16/18、2BFJ-16 型覆膜播种一体机、2MB-1/2 型人畜力膜侧播种机、2BMF-7/9、2BMF4/8 普通条播机等产品。陇东旱塬区和中部干旱区普遍是机械耕整地、人工撒播、耙磨镇压。

(3)收获环节。油菜株型大、茎秆粗壮、分枝交叉、角果易开裂等不利于机械联合收获,主要以人工或割晒机收割、联合收获机脱籽为主。目前在用的有4LZ-6E3 小麦联合收获机、4LZ-6B3 谷物联合收获机、4LZ-2.07 型全喂入稻麦联合收割机、 4LZY-4G 雷沃谷神油菜籽收获机、4LZ-3.5S(碧浪)全喂入联合收获机、4LZ-4.0 自走履带式谷物联合收割机等产品,碧浪和雷沃谷神使用效果较好。割晒机的使用范围也比较广泛,虽然其损失率也高,但结构简单、使用维修方便成为其比较受欢迎的主要原因。

三、油菜生产机械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基础设施薄弱,农民意识落后。甘肃省天水、陇南、定西等油菜种植主要区域多在山区丘陵地带,其道路、水利、灌溉等农业基础设施相对落后,机耕道少,机具运输困难。全省油菜种植主要依靠散户种植,种植面积小、区域分散,不适宜机械化作业,几乎没有农机专业合作社从事油菜规模化种植或者油菜机械化服务。另外受传统农耕文化和农民素质影响,农民总体专业技术水平不高,意识落后,对新技术、新机械接受较慢,购买机具的热情不高。

2.油菜品种多、模式杂,农机具适应性差。油菜种植品种多而杂,株型大小不同,茎秆粗壮各异,种植模式不一,造成农户种植时行距不同,亩株数及密度不同,尚未形成适合机械化生产的农艺栽培技术体系,播种机械、收获机械适应性差,尤其是收获环节,株型大、茎秆粗壮、分枝交叉、角果易开裂的油菜品种,难以实现机械联合收获。

3.专用机械少,作业性能差。普遍使用小麦播种机播种油菜,功能单一,只能完成播种或施肥播种作业。小型油菜免耕施肥播种机均匀度较低,种肥播种量调节难以兼顾。前述两种播种机都不能满足少量、精量播种的要求,存在油菜籽浪费严重,出苗不均的问题。目前技术成熟适应性强的精量播种机机型偏少,价格较高,一次性投入较大,补贴比例低或无补贴,影响农机户投入机具的积极性。省内引进使用的油菜收获机很少,大多数是谷物联合收获机兼收油菜,需要更换割台或者进行改装,部分机械存在着籽粒损失率较高的问题,使用效果不太理想。

4.生产成本高,经济效益低。种植油菜收益为300 元/亩左右,近年来油菜价格持续走低,油菜加工的副产品价格低甚至滞销,严重影响了种植户种植油菜的积极性,再加上全省高原夏菜、中药材等种植效益高,政府补贴力度大,种植面积逐年扩大,油菜种植面积逐年下降,影响油菜机械化作业水平的提高。

四、推动油菜生产机械化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1.加大政策导向和扶持力度、引导规模种植。积极争取各级政府支持,对油菜优质专用品种推广和基地建设实行补贴制度;将油菜机械化生产列入农机抓点示范项目计划,实施项目带动、加大示范推广力度;借助农业机械补贴项目的实施,提高油菜生产关键环节机具补贴比例或实施累加补贴政策,降低农民购买成本;鼓励和扶持农机大户及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流转承包土地,实现油菜的规模化种植。

2.加强农机农艺融合,形成成熟的机械化技术体系。要以高产量、高含油率和适合机械化作业为导向,农技、种子、植保、农机等部门加强合作与配合,从品种、播量、株行距、施肥、田间管理等多个环节入手,探索适合甘肃省实际的油菜种植品种和机械化生产技术路线和技术模式,形成技术可行、效益明显的油菜机械化生产技术体系,引导农户标准化种植和管理;农机部门要进一步改进、完善适合小地块作业的小型播种机、小型割晒机等机械的基础上,加大研制、引进和试验示范力度,突破油菜的精密播种、联合收获的短板,真正实现油菜精量播种、种肥分施,解决联合收获机械改制粗浅、收获损失严重的问题。

3.建立示范区加强示范引导,发挥辐射带动效应。要做好涉农项目资金整合,依托项目建成农机农艺相结合的标准化示范基地,合理规划、布局,引进先进适用的油菜播种机、收获机进行试验示范,以良好的实施效果说服农民,引导、带动农民采用先进的油菜机械化生产技术,促进油菜机械化健康发展。

4.加强油菜生产机械化技术宣传和培训力度。农机部门要依托培训班、现场演示会进行宣传培训,组织各企业、种植基地、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及农机推广部门技术人员学习交流好的做法和经验;积极引导生产企业、销售企业加强对购机户的安全操作和技术培训;利用送教下乡等方式为农户发放宣传单、明白纸等进行油菜生产机械化技术的宣传,农民接受并掌握这些新技术,促进油菜生产机械化技术的广泛应用。

猜你喜欢
冬油菜播种机收获机
冬油菜返青后这样管
重庆拟增种冬油菜40万亩
甘蔗收获机提升机构的运动学与动力学分析
大蒜播种机让蒜农挺直了腰
西藏白菜型冬油菜科学施肥技术研究
拖拉机与玉米收获机的保养与维修
整秆式甘蔗收获机断尾机构虚拟试验研究
我们都是播种机
谷王联合收获机结构特点及操作要求
让党建成为信仰播种机和工作推进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