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理要相融

2023-11-17 13:33
作文周刊(高考版) 2023年42期
关键词:事理

范本呈现

在全社会树立科学的成才观

◎张 凡

“人才自古要养成,放使干霄战风雨。”一个人要成长成才,不能只读“有字之书”,还要多读“无字之书”,在实践中经受历练,在经风雨、见世面中壮筋骨、长才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人做事,最怕的就是只说不做,眼高手低。不论学习还是工作,都要面向实际、深入实践,实践出真知;都要严谨务实,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苦干实干。”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学生们走进乡土中国深处,把课堂学习和乡村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不仅让实验室里的科研成果在广袤田野落地生根,还在“接地气”“沾泥土”中不断提升自我、快速成长。实践出真知,实践长真才。树立科学的成才观,把实践作为最好的老师,把社会作为最好的课堂,真正做到知行合一,才能成长为堪当大任、能做大事的优秀人才。

人才成长没有捷径可走,要在迎难而上、接“烫手山芋”中砥砺心性、成长成熟。“罗阳青年突击队”的队员们,擎起航空报国的旗帜,在各种急难险重的任务中勇挑大梁、攻坚克难,在推动航空事业发展中成长成才;疫情突袭,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的“90后”党员们不畏艰险、冲锋在前,在抗疫一线淬炼成长,和奋战在各条战线上的青年一起,用青春的臂膀扛起如山的责任。实践证明,越是困难大、矛盾多的地方,越是形势严峻、情况复杂的时候,越能练胆魄、磨意志、长才干。广大青年要勇于担苦、担难、担重、担险,多经历“风吹浪打”,多当几回“热锅上的蚂蚁”,在摸爬滚打中增长才干,在层层历练中积累经验,磨出真功夫、练出“大心脏”。

人才成长不能囿于小我,要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扎根生长、建功立业。每个人的人生目标会有不同,职业选择也有差异,但只有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才能最终成就一番事业。河北保定学院西部支教毕业生群体,扎根西部、播撒知识,为广袤的土地带去无尽的生命力,写下了充满激情和奋斗的人生历程;“80后”青年魏巧和丈夫放弃北京安稳的生活、返乡务农,成为数字化大田种植的行家里手,有效带动周边农民致富,在斑斓田野上闯出新的天地。“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将个人奋斗的“小目标”融入党和国家事业的“大蓝图”,把个人奋斗融入民族复兴的时代洪流,与时代同步伐、与祖国共命运、与人民齐奋斗,才能更好实现人生价值、书写大我人生。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尤为需要青年一代坚定信念、真诚奉献、埋头苦干。今天,施展才干的舞台更加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更加光明。每个人都要抓住时代赋予的机会,在为人民服务中茁壮成长、在艰苦奋斗中砥砺意志品质、在实践中增长工作本领,努力成为祖国建设的有用之才、栋梁之材。

(选自《人民日报》2023年9月1日,有删节)

◆提炼

1.捕捉具有社会意义的事理

时代在飞速发展,我们所举的例子、所论的道理也应该与时俱进。在议论文的写作中,“摆事实”是为了“讲道理”。如果我们嚼众人嚼过的甘蔗,会大倒胃口。我们应该有一截专属于自己的新鲜甘蔗,这样才能避开“一窝蜂”,避免“撞车”。我们所筛选的例子应该有一点大家气派,要拿出重量级的例子。是否为“重量级”,不是由“人气指数”决定的,而是由“公信指数”决定的。就像上文开头呈现的“有字之书”和“无字之书”,捕捉到了新时代的现象或事件,也就找到了挖掘或透视社会本质的突破口和切入点,找到了立论的由头和基础。而后面文中举科技小院的例子,则赋予了“实践出真知,实践长真才”以新的时代内涵——树立科学的成才观,把实践作为最好的老师,把社会作为最好的课堂,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2.运用理例结合法分析事理

考生不仅要通过设置论层(分论点)来对中心论点加以分解,将议论引向深入,还要再向前走一步,将“切割”能力提升为“整合”能力,在理清、理顺论层间的逻辑联系的基础上,揭示出事理发展的某种“必然”。如上文对于人才成长这一论题设置了两个分论点,但在具体论述的过程中,作者选取了“罗阳青年突击队”攻坚克难、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的“90后”党员冲锋在前、河北保定学院西部支教毕业生群体扎根西部、“80后”青年魏巧和丈夫以数字化大田种植技术带动周边农民致富,这四个例子就在理清论层的基础上进行了筛选整合,虽然分属两个分论点,但是事理结合,突出了“青年一代坚定信念、真诚奉献、埋头苦干”,论证了“科学的成才观”的必然性。

3.运用精当凝练的语言阐述事理

我们写作时捕捉到了富有意味的生活现象、深挖到了反映社会本质的深刻道理还不算成功,真正的成功是将我们的发现、分析、观点用精当凝练的语言呈现给读者。这篇时文的作者就以精准的语言结合事例,揭示了“人才成长没有捷径可走,要在迎难而上、接‘烫手山芋’中砥砺心性、成长成熟”“人才成长不能囿于小我,要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扎根生长、建功立业”的道理,切中肯綮,入木三分。

佳作展示

增长见识 提升眼力

◎邓 杰

核潜艇之父黄旭华常用“三面镜子”勉励年轻人:一是放大镜——跟踪追寻有效线索;二是显微镜——看清内容和实质;三是照妖镜——去伪存真,为我所用。这里的放大镜、显微镜、照妖镜,正是他对中国科研青年的三点期望和要求:拓宽视野、看清实质、明辨是非。推而广之,镜中也蕴藏着立身行事、为人处世之理。

人的眼界决定着境界,也决定着其发展的上限。身处沟渠却依然仰望星空之人终会脱离深渊,而光芒初现却小富即安之人常常泯然众人。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有志之士不能不拥有远大的志向和坚强的意志,因为他们肩负着“兼善天下”的重大使命,并要为之奋斗终身。我始终认为,想是做的前提,而看则是想的基础。荀子云:“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只有借助“放大镜”,我们才能知道世界的高远阔大,才能确立心中的诗和远方,才能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要想解决好问题,首先必须看清其实质。只有这样,才能切中要害、药到病除,而浮于表面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只能治标,却不能治本。此前,在一场关于“内卷”的辩论赛上,辩手席瑞一针见血地指出,内卷的实质是社会资源的缺乏,所以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坚持发展理念,把蛋糕做大,而非让大家别“卷”。此论一出,石破天惊,压倒全场,结果他所在的一方完胜对方,这就是认清实质、抓住根本的力量的体现。借助“显微镜”,我们可以从更深层次去洞察问题,从而拨开迷雾,科学施策。

生活于信息爆炸的网络时代,我们每天都接受着成百上千的信息,也与形形色色的人打着交道。其中有“各路神仙”,但也不乏一些“牛鬼蛇神”,他們搬弄自己的“一知半解”招摇过市、欺世盗名,抑或用自己猎取甚至炮制的雷人言论、虚假信息在网络上狂轰滥炸,传播负能量,唯恐天下不乱。这时,我们就需要用照妖镜将其打回原形,进而去伪存真。只有这样,才能还网络一片清朗,让其真正地为大众服务。“照妖镜”是由一个人的是非观、判断力、价值取向等冶炼而成的,其材质越精良,则鉴别功效越好。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担当,当代青年要担复兴之责、强国之任,就必须胸怀“国之大者”,增长见识,提升眼力。唯其如此,方能正道直行,行稳致远。

【江苏阜宁中学高三(18)班】

◆点评

这篇作文的功力显现于对事理的阐发。考生着力展开的不是“事情”,而是“事理”,即便举例,也不仅仅是就事论事,而是缘事生理、事理交融,这就使得行文架构与思维运行互为表里、相辅相成,从而使作文折射出理性思辨的光华。

【姜有荣/供稿】

猜你喜欢
事理
“常识中的‘理’”导写
“我所发现的某一事理”导写
阐释现象 揭示事理——说明文写作六步曲
由物到事与由情到理:现代文创产品的“事理”设计系统研究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XRWS+SWOT分析研究
剧有诗书气自华
100天纪念日
事理人生神话
一语中的
微精事理 宏揽全局──《战时美国的欧洲战略》评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