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时期规则意识与底线思维下的大学生网络素养

2023-11-18 00:11高先科陈雪梅
文教资料 2023年10期
关键词:底线网络空间培育

高先科 潘 东 陈雪梅

(江苏卫生健康职业学院,江苏 南京 211800)

互联网已经融入我们的生活,规则与底线应成为人们在网络空间不可逾越的边界。这些边界可以框定人们行为的范围,划定网络行为的禁区,让网络更合理、更规范、更方便地服务于我们的生活。网络素养是个体文明上网、绿色上网和依法上网的体现,最基本的要求是遵守规则、守住底线。由此可见,规则意识与底线思维应是网络素养最基本的特征,是一种具体的网络秩序。当今大学生的成长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壮大,大学生也是互联网使用的主要群体。因此,加强在校大学生规则意识与底线思维的培育既有利于个人网络素养的提高,又有利于维护风清气朗的大学生网络教育的生态环境。

一、新时期大学生网络素养中规则意识与底线思维内涵特征

(一)网络空间的制度性

网络已成为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第五空间”,成为现实和虚拟的交叉融合的新领域。网络空间虽是虚拟的,但网络却是客观存在的。因此,网络空间也需要制度的刚性约束以保障网络空间的顺利运行。一方面,基于客观现实的需求,国家制定了相关法律条文,从宏观层面明确了规章制度;另一方面,大学生作为网络使用的主要群体,对网络空间存在高度依赖性。网络空间对大学生有一定的黏性,从微观层面加强其自身主观的制度意识十分重要,这种制度性特征正是规则意识与底线思维在网络素养中所体现的核心要义。

(二)网络信息的规范性

网络信息是网络空间的主要内容,从多媒体到新媒体、自媒体,再到全媒体的发展不仅体现了人们接收信息渠道方式的转变,更是网络信息发布与传递的变革。网络信息的发布与传递者有义务确保信息的规范与严谨,避免不良网络信息带来的困扰。在校大学生是网络信息的发布者与传递者,规则意识与底线思维应成为个人网络素养培育的重要内容。

(三)网络行为的自律性

个体的网络素养即包括信息辨别、道德规范等各种网络行为的内在修养和品质。网络已深度融入生活的方方面面,形成全方位、宽领域和多层次的水乳交融式格局,但大学生过度沉迷网络带来的各种身心健康问题也屡见不鲜,各高校因此而出台了相应的教育引导措施。培育大学生网络素养中规则意识与底线思维的根本目的是帮助其树立正确使用网络的意识,形成自身的自律性和适度性。

二、网络素养中规则意识与底线思维培育的内在逻辑与内涵

(一)规则意识与底线思维培育的内在逻辑

网络素养中规则意识与底线思维的培育具有内在的逻辑联系。

第一,异同的逻辑:两者的相同之处在于规则与底线都具有制度的边界性,同属于制度范畴,可保障网络秩序的正常运行[1];不同的是“规则”在某种程度上包含了“底线”这一概念,“底线”是一种特殊的“规则”。第二,层次的逻辑:无论是纵向梯度层面,还是横向范围层面,底线都可看作一种“兜底”性的规则。第三,本质的逻辑:规则与底线的根本目的是约束与规范人们的各种网络行为,也是网络素养的重要内涵特征。规则与底线作为大学生在网络空间必须严守的规范与准则,也是人在社会交往中进行自我保护的重要“免疫屏障”。总之,规则意识与底线思维共同奠定了网络使用的制度与规范基础,也是大学生网络素养的核心内容。

(二)规则意识与底线思维培育的具体内涵

网络素养中规则意识与底线思维的培育有着具体的时代内涵。

第一,严于律己与坚守底线的现实内涵。网络空间具有虚幻与迷惑性,在校大学生需要做到依法上网、绿色上网和文明上网,养成严于律己的习惯,坚守自己内心的底线。第二,心存敬畏与内化于心的情感内涵。规则意识与底线思维是抽象概念,大学生要将其外化于行,内化于心,做到躬行践履,只有心存敬畏,不断提高自身网络素养,才会在遇到网络空间的诱惑时不会违背规则。第三,守正创新与无私奉献的思想内涵。大多数网络不文明行为的产生根本原因是利益驱使。当代大学生应自觉传播网络正能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营造健康纯净的网络环境,为创造一个真善美的网络世界而努力。

三、网络素养中规则意识与底线思维培育的理念与方法创新

(一)以理念创新为先导,突破传统观念

1. 以新的视角看待规则意识与底线思维的培育作用

第一,规则的社会性。社会需要建立明确的界限底线和行为规范[2],规则是个人正确行使权利、发挥能力的安全保障。大学生网络素养中规则意识与底线思维的培育应以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契机,发挥活动的育人功能,在各类竞赛活动中体会规则的重要性。此外,教师可以案示警,以案说法,联系实际从正反两个方面举例引导大学生遵守规则与制度的重要性。第二,规则的长期性。规则意识和底线思维具有稳定性,对当今大学生规则意识与底线思维的培育不可能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高校需要将大学生规则意识和底线思维的培育贯穿其在校学习、生活、工作的全过程。

2. 以新的思路理解规则意识与底线思维的培育方法

当今大学生个性与自我意识比较强,感性多于理性,大都生长在“421 型家庭”,在家庭中通常处于“特殊地位”,难以完全被动地接受制定好的规则。因此,在一定情况下,学校可考虑让大学生参与规则的制定。一方面,在校大学生参与制定规则,能够对自己的学习与生活有一定的预判与规划,一旦违反规则需要接受惩罚时能够坦然面对,减轻其心理负担与焦虑;另一方面,大学生制定的规章制度自己需要带头遵守,这是作为一名新时代大学生的基本素质。

3. 以新的模式构建规则意识与底线思维的培育体系

一方面,网络规则意识与底线思维培育需要全员参与、全程发力、全面开展。践行“三全育人”和“五育并举”理念,使其服务于大学生网络素养的培育。[3]因此,营造社会、学校、个人的人人参与、人人示范、人人有责的氛围十分重要。另一方面,规则意识与底线思维属于思想道德中自制力的范畴,体现在日常工作与人际交往的方方面面。在校老师要有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高度自觉,不仅要做一名传授知识的“教书匠”,更要做一名品性高尚的“大先生”,能够给学生为人、为事、为学等方面的指导。因此,构建多层次、宽领域和广覆盖的网格化体系是培育网络规则意识与底线思维的有效方式。

(二)以方法创新为引领,形成育人合力

1. 家庭教育是根本

第一,重视原生家庭的作用。一方面,原生家庭对大学生成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父母作为启蒙老师,其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一生[4],因此,父母首先要遵守规则,树立榜样与示范作用,让孩子在活动中体验规则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家长要坚定坚守规则,在原则性问题上绝不能有任何妥协或越界行为。第二,培养过程应张弛有度且循序渐进。规则意识与底线思维的形成也是一个需要不断实践、调整创新、实际运用的持续过程。因此,家长在进行规则意识的教导中不要简单粗暴地搞“一刀切”,更不可使用居高临下的命令式口吻。第三,注重言传身教。规则意识不是与生俱来的,是言传身教与鞭策磨炼而来。大学生思维活跃、模仿性强,父母的言行对其后天行为习惯的养成至关重要。

2. 学校教育是关键

大学时代是人生观塑造的关键时期,更是培养重视规则、遵守规则和维护规则的思想意识的重要契机。大学生规则意识与底线思维的培育应围绕三个课堂展开,实现三个课堂的互融互通、互联互动。

第一,筑牢第一课堂,加强网络素养教育主阵地建设。一方面,高校要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和课程育人的作用,将“三全育人”和“五育并举”的理念有机融入网络规则意识和底线思维教育,贯穿教书育人全过程,从而实现“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的双向互动、互通、互融效果;另一方面,高校教师也要提高自身网络素养与水平[5],尊重大学生网络使用的主体地位,发挥自身引导教育作用,提高大学生网络创新、创业和创意能力。第二,丰富第二课堂,搭建网络素养教育平台与载体。高校要以第二课堂为平台,将网络规则意识与底线思维融入第二课堂教育、活动、评价和考核的全过程。开展有关大学生网络规则意识与底线思维的主题教育,并发挥评价与考核的“指挥棒”作用,同时以“互联网+”等创新创业大赛为载体,提供并丰富网络使用的正向引导示范案例。第三,充实第三课堂,注重网络素养教育的社会实践。高校可以大学生的校外实习实训为契机,依托跟岗与顶岗实习实训期间的规章制度与岗前培训,如企业文化制度、仪器设备操作制度等,将规则意识与底线思维进一步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变为自身内在稳定的素质。

3. 社会教育是补充

社会本身是一所无形的大学,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等特点,可让大学生规则意识与底线思维的培育从校内延伸到校外,从理论教育到实践检验。

第一,批评与说教两者都需要。一方面,对于犯了错的大学生通常以教育为主、批评为辅,这也符合当前的教育理念。但是面对价值观念、个人品德等原则性问题,就需要严正批评、善于批评、勤于批评。对于大学生的批评要做到有理有据,以小见大,循循善诱,使之成为社会舆论的共识。第二,加强新闻媒介正向引导。规则意识与底线思维的培育少不了思想的解放,需要将规则意识与底线思维培育纳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少不了价值的引领,需要突出规则意识与底线思维培育的价值作用;少不了榜样的示范,需要大力宣传遵守规则、敬畏规则、崇尚规则的好人好事,为大学生营造良好的网络素养教育的生态环境。第三,企业的社会责任与担当。互联网企业理应健全审核、监管自身平台的准入与准出制度,让规则意识与底线思维成为其平台发展与服务的根本原则,从而将大学生规则意识与底线思维的培育自觉地植入企业责任之中,推动网络空间的绿色发展。

四、新时期大学生网络素养中规则意识与底线思维培育意义

(一)正确使用网络媒介的基本要求

时代进步与社会发展需要明确而又规范的规则与制度的保障,特别是当今网络与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更加需要个人拥有良好的网络素养。

第一,有效避免网络舆情。被誉为“第五空间”的虚拟网络空间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大学生网络舆情已成为高校关注的焦点。应对大学生网络舆情的最有效办法就是提高其个人网络素养,使得促进时代进步与社会发展的网络成为大学生知识结构的完善与开放思想形成的重要工具。第二,规范自媒体的行为。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是记者,人人都是网络评论员。[6]网络自媒体也出现了不少大学生的身影,加强大学生网络素养的培育可以规范网络直播等自媒体行为;网络成为大学生倾诉需求的重要渠道,也是师生日常沟通交流的重要平台,大学生网络素养的提高可以有效发挥网络作为日常诉求渠道与平台的媒介作用。

(二)网络安全自我保护的客观需要

网络素养的缺失极易造成安全隐患。

第一,网络借贷现象的产生。网络技术给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以回租贷、套路贷、培训贷等为代表的借贷乱象以可乘之机,成为影响大学生人身安全和校园和谐的不稳定因素。第二,网络不良行为的诱导。部分大学生规则意识与自制力较弱,抵制网络的诱惑的意志力不够坚定,极易误入歧途,最终给个人和家庭带来伤害,影响自己的学业和身心健康。而网络素养的培育可以为大学生的网络社交等活动建立一个主动自我保护的内在安全屏障。

(三)完善网络育人的重要基础前提

网络素养所体现的内涵不仅仅是个人网络道德修养,也是网络育人教育的前提条件。网络是大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与主要载体,强化互联网思维、提升网络育人能力已成为各高校教师的重要任务。因此大学生网络素养的提高更有利于发挥网络对其成长成才的促进作用,如通过信息的更新完善自身知识结构框架,拓宽视野形成开放的思想意识,发展个性建立创新的思维体系等。此外,网络信息量巨大且真假难辨,基于规则意识与底线思维的网络素养的培育可以为大学生有效避免网络信息焦虑带来的困扰,让网络更好地服务于大学生的成长。

五、结语

规则意识与底线思维的培育不仅是在校大学生网络素养培育的基础与核心,更是网络时代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必备条件。无论网络空间发展到什么程度,绿色文明的网络空间都离不开制度的约束,大学生作为未来网络空间的主人,守规则、知敬畏、保底线的网络素养与个人修养同样也不可或缺。

猜你喜欢
底线网络空间培育
共建诚实守信网络空间
真相与底线
戈恩被捕:底线不可碰
网络空间并非“乌托邦”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网络空间安全人才培养探讨
守住我国粮食安全的底线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
论网络空间的公共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