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问必答”,肺科医院如何做到

2023-11-18 18:22黄祺
新民周刊 2023年39期
关键词:肺科上海市医疗

黄祺

凡是生过重病或者家中有大病患者的人都知道,像肺癌一类的严重疾病,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多次的检查、多种治疗手段、反复住院是疾病治疗的需要,但也是患者和家属们的烦恼——在医学知识鸿沟和医疗机构复杂的学科设置面前,普通人常常不知道如何看病,无所适从。

上海市肺科医院针对患者的苦恼,在不断创新技术、提高医疗质量的同时,从就诊模式、服务流程上进行优化,解决了患者就医过程中的种种痛点。

疾病的治疗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对患者身心的全方位、全周期关注和呵护,上海市肺科医院正在利用最前沿的技术手段和围绕患者的人文理念,力争将“看病无忧”变成现实。

采访上海市肺科医院医疗助理师张秀时,她放在手边的工作手机一直在响,叮咚、叮咚、叮咚……微信新消息的提醒声没有断过。张秀说,她的工作手机微信号一共加了八千多个好友,这些好友都是8年间她服务过的患者。

中国优质医疗资源集中在大城市的大型医院,现有条件下,像上海市肺科医院这样的医疗机构,医生在看病过程中能够分给每位患者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患者仍有很多困惑需要解答,有许多心理上的需求需要得到满足。

上海市肺科医院副院长张哲民介绍,医疗助理师,是上海市肺科医院8年前首创的岗位,也为全国医疗界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服务模式。8年的实践表明,这一创新很好地解决了患者就医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一方面为患者规范治疗和舒适就医提供了保障,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医院运转的效率。

8年前,上海市肺科医院从从业十年以上的资深护士中遴选出具有丰富经验的护士担任医疗助理师。医疗助理师参与患者就医的全过程,只要患者到医院门诊就诊,首诊医生就会将需要住院的患者信息转给医疗助理师,有任何问题患者都可以询问医疗助理师。

到肺科医院就诊的大多数是大病病人、疑难病人,而且外地病人占了很大的比例。张秀介绍,从8年的实践来看,患者入院前后、手术前后的确存在很多就医上的需求。“比如,肺科医院肺部结节手术基本都实现了微创,但有的患者对微创技术有一定的误解,把肺部微创手术当成和阑尾炎手术一样简单。这类患者术前对手术不重视,忽略一些必要的手术准备,对手术安全和术后康复是不利的。”张秀说,医疗助理师会针对性地给患者进行手术准备的指导,帮助患者获得更好的手术效果。

大病患者手术之后,还需要到医院定期复查,而很多外地病人术后回到老家,容易忽略后期的复查和康复。这个时候,医疗助理师会定期发送复查信息,提醒患者术后康复的注意事项,患者有任何疑问也可以咨询医疗助理师。“有的患者遇到比较急的情况,会直接打电话给医疗助理师,哪怕是下班休息时间,我们都会及时接听并且帮助病人解决问题。”

患者是最脆弱的群体,在专业的医疗助理师的帮助下,他们可以少走弯路,获得更好的医学治疗和精神抚慰。

肺癌,至今仍是人类健康最大的威胁之一,肺癌的治疗手段日益丰富,新药不断出现。但是,具体到某一位患者,他如何才能得到一个最适合他的诊疗方案呢?

2022年10月,上海市肺科医院成为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市级医院肿瘤综合诊治中心(COC)项目”的首批建设试点单位,也是上海市肺癌病种唯一的试点单位。张哲民副院长介绍,上海市肺科医院建立了COC团队,为患者提供更加规范化、同质化、标准化的全生命周期疾病管理。

通俗地理解,进入COC模式,患者不用再去考虑该看哪个亚學科、该做哪些检查,医疗团队已经帮你安排得明明白白。

COC 模式下,各个专业的医生围绕患者病情讨论并制订诊治方案。

COC模式的核心就是以患者为中心,让各个学科围绕患者提供诊疗服务,并且将围绕患者的诊治模式制度化和标准化,未来COC模式将推广到医院所有的病种,最终实现每一位患者都在COC模式下得到治疗。

上海市肺科医院是国内较早开展多学科联合诊疗(MDT)的医院,而COC模式更进一步,把过去由医生主导、比较松散的多学科联合诊疗模式变成有制度、有组织的标准化诊治流程。今年6月,上海市肺科医院COC病房正式开始运营,COC多学科合作的主要形式是定期的多学科肿瘤会议(MDTB)。

上海市肺科医院肺部COC团队包括且不限于胸外科、肿瘤科、放疗科、中西医结合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影像科、病理科、麻醉科、营养科等。其中,肿瘤科、胸外科、放疗科、中西医结合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为核心科室。在这一模式下,各科医生在同一个办公室工作,大家集中在一起对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方案进行讨论,随时关注患者病情的变化和治疗效果。

上海市肺科医院COC模式的另一大特色是设立了“个案管理师”这样一个岗位。“个案管理师”管理着患者从就诊到术后到康复完整的医疗信息,负责长期随访和为患者提供健康管理服务。

张哲民副院长介绍说,COC模式真正为患者提供了全周期的服务,患者全程“有人管”。COC模式不仅对患者有益,对医疗机构而言也是有益的。张哲民表示,上海市肺科医院是承担着临床科研重任的医院,每年有多个临床研究、药物临床试验在医院进行。COC模式将疾病信息的管理实现标准化,为临床研究工作奠定了非常重要的基础。

记者近日探访上海市肺科医院,遇到和风景区摆渡车几乎一样的便民服务电瓶车。患者在医院任何角落只要看到便民服务车,招手即停,免费乘坐。相关负责人介绍,来肺科医院就诊的患者都是肺部疾病患者,很多人呼吸功能不好,走路可能比较吃力。为了方便患者在医院内各栋楼之间移动,肺科医院2022年开设了招手即停的便民服务电瓶车,每天穿梭在院区内,大受患者和家属欢迎,几乎没有停歇的时候。

肺科医院院长艾开兴表示,便民服务车解决了患者和家属最基本的需求,让患者和家属看到了一家医院从患者角度出发开展服务的初心。

便民服务车只是上海市肺科医院优化医疗服务的其中一个举措,还有更多的措施组合在一起,给患者看病带来方便,帮助患者节省精力,及时获得治疗。

上海市肺科医院放疗科推出的“一站式”肿瘤立体定向精准治疗方案。

“我们医院很多病人来自外地,他们来一趟上海不容易,因此医院推出了CT检查一日清的优化措施,避免患者多次跑医院的麻烦。”艾开兴向记者介绍说。CT检查是肺部疾病诊断中最常用的检查,肺科医院每天CT检查量最高峰时可以达到近2000人次,这是医院在调整CT检查室工作流程后提升的检查量。

据介绍,检查量的提高背后是管理上的优化:住院病人的CT检查被调整到每天的一早一晚,CT室的运营时间向两头延长;另外,午休时间CT室工作不停,“每一分钟都利用起来”。

对于不能手术的早期肺部肿瘤患者、局部晚期肺部肿瘤患者而言,放疗是根治治疗手段,放疗也是晚期患者姑息治疗的重要手段。上海市肺科医院在上海首创“一站式”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让肿瘤患者在一天内完成放疗定位、靶区勾画、计划制定、复位、计划验证、正式开始放疗等流程,实现了恶性肿瘤的“一站式”精准、高效的放射治疗。这项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精准放疗技术,大大缩短整个放疗流程,极大地提高了放疗工作的效率,减少患者的等待时间。

通过优化流程,实现CT 检查一日清。

上海市肺科医院还是全国最早开展胸外科日间手术的医院。能够实现胸外科日间手术,是医院各个部门提高工作效率、协调工作机制后的结果。患者在手术前完成所有术前检查和相关准备,入院后一般只需要48小时就完成手术并出院。

当然,有的患者会担心:手术后回到家,不清楚如何康复怎么办?上海市肺科医院开设的术后康复护理门诊,正是针对这个问题。护理部负责人介绍,术后康复护理门诊不需要另外挂号,门诊医生会视患者的需求,推荐患者术前去护理门诊进行咨询。患者可以利用等待手术的時间到护理门诊预先学习术后康复的知识,打消恐惧感和顾虑,为手术康复做好身体和心理的准备。

“这些举措都体现出肺科医院的核心价值观,我们要为患者提供人性化的服务,我们不断查找服务环节当中的薄弱点,将短板一个个都补上。”艾开兴院长说,“肺科医院正在建立的面向未来的医疗服务模式,将患者生理、心理和医学技术三者结合起来看待,为病人提供满足身心需求的医疗服务。”

信息技术的应用最终的目的是方便病人。上海市肺科医院在推进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始终把不同人群的需求放在考虑因素中。

借助信息化手段,目前上海市肺科医院全面推行预约制,患者可以在线上完成预约、挂号付费以及更多原本需要到人工窗口完成的业务。但是,医院也充分考虑老年人群或者不熟悉网络应用的人群的需求,为他们提供现场人工服务。

挂号预约完成后,患者会收到医院的预问诊问卷,利用AI辅助引导患者完成填写,这样,在进入医生诊室之前,医生已经掌握了患者的基本就诊需求,提高了门诊问诊的效率。

如果是需要住院治疗的患者,医院实现了患者自助入院,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缩短了排队办理时间,既方便了患者,又减轻了窗口压力,为创建舒适就医环境提供了有力支撑。

新冠疫情中,互联网医院在解决患者就医难题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上海市肺科医院互联网医院于2019年建成,除了线上问诊、线上复诊、线上配药等基本功能外,互联网医院还与院内系统打通,实现了在线建档,门诊预约挂号,门诊缴费,核酸检测,患者自助入院,在线点餐,智能导诊,病案复印,检查报告及检查影像查询等功能。

新冠疫情期间,根据上海市疫情防控需要,医院快速开通了互联网医院跨院复诊、门诊医保大病线上挂号、患者健康档案统一调阅、一老一小与志愿者代配药服务、互联网医院药品线下自提和靶向药处方与配送等一系列便民服务升级。2022年期间,互联网医院线上访问量达1600万人次,日峰值超过5.68万人次。截至2022年底,上海市肺科医院互联网医院注册用户已超过45万。

上海市肺科医院放射科日均影像检查量约在2200例,如此巨大的工作量,如果单独依靠人工工作很容易出现漏诊或误诊的情况。因此,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影像医学辅助诊断系统的引入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

肺科医院放射科自2019年初开始全面应用人工智能影像辅助诊断技术,并针对肺结节做了大量的学习调优,目前对于3mm以下的结节,其检出率高达96.3%,这样的准确性表现已经超过了大多数医生仅凭肉眼和经验进行诊断的能力。

除此之外,人工智能影像辅助诊断系统可以支持一键同步调阅、自动标记病灶、自动测量、自动生成影像所见及诊断结果等功能,并实现了与放射科报告系统无缝衔接。人工智能影像辅助诊断系统使用后,帮助放射科提高了诊断准确性、减少了漏诊和误诊、提高了工作效率、规范了报告生成、助力了培训教育等,使得放射科可以更及时、精准、优质地为患者提供医技诊断服务。

技术仅仅是达到目标过程中的工具,无论是信息技术还是服务措施,都是为了让患者就医更加顺畅,让患者得到更好的治疗效果。上海市肺科医院从不同的角度优化医疗服务,让“看病无忧”得以实现。

猜你喜欢
肺科上海市医疗
上海市风华初级中学
肺科护理教学中临床路径教学法的应用效果分析
上海市房地产学校
欢迎订阅2020年《临床肺科杂志》
临床路径教学法在肺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
腾势400 用在上海市区的来回穿梭克服里程焦虑
京张医疗联合的成功之路
我们怎样理解医疗创新
上海市制冷学会四专“双·阳”行
医疗扶贫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