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护理中行康复护理干预对患者生活能力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2023-11-20 08:42张恩荣韦茂红范忠桃
康复 2023年17期
关键词:神经功能脑梗死康复

张恩荣 韦茂红 范忠桃

(黔南州人民医院,贵州 都匀 558000)

近些年,脑血管疾病的临床发病率呈上升趋势[1]。脑梗死是脑血管疾病中的一种,其致死和致残风险均非常高。脑梗死最易发生于老年群体中。因脑组织血供出现障碍,即使帮助患者挽救了生命,也有很多患者伴随各种后遗症,如身体瘫痪或丧失运动感觉,部分患者还伴有语言交流方面的障碍等[2],导致患者在生活中失去自理能力。基于此,临床有必要对脑梗死患者采取科学有效的干预手段,最大程度地保护患者的神经功能,减少神经功能缺损,加快患者肢体运动能力及语言交流能力的恢复[3]。本文以58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分析脑梗死护理中行康复护理干预对患者生活能力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2021年1 月—2021年10月期间黔南州人民医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中选取58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9例。对照组包含男13例,女16例;年龄41 ~ 79岁,平均(61.3±11.8)岁。观察组包含男14 例,女15例,年龄40 ~ 78岁,平均(61.2±12.6)岁。2组一般资料对比,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 经颅脑磁共振及CT检查确诊;② 发病至入院时间未超过24 h;③ 不具备生活自理能力;④ 遵循自愿参与原则,在知情同意情况下进行。排除标准:① 恶性肿瘤;② 精神病史;③ 运动禁忌。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包括每日帮助患者变换体位,避免患者皮肤受到压力性损伤,防止患者下肢静脉出现栓塞风险;为患者监测血压和心率,及时为患者换药和吸氧;对患者饮食进行干预等。

观察组接受康复护理干预,具体方法如下。

(1)良肢位摆放。当患者取侧卧体位时[4],将手臂将外展开,双腿保持弯曲,同时将手掌向外展,掌心向上方外展,下侧腿在上侧并退向后方,这样做是为了防止患者下侧腿承受压力。当患者呈现仰卧体位时,须做出髋关节内收的状态,同时保持双脚和病床垂直并且朝着上方摆放[5],以免发生足下垂问题,手臂垂直要自然,避免僵硬,同时掌心朝上。在患者取侧卧位时,手掌需呈现张开的状态,之后将手掌置于枕上部,手背也要向上,此时下肢也要保持弯曲,并且将软枕垫在患者的两腿之间,避免遭受压力。每隔2 h需为患者翻身,勤翻身可以保护患者的皮肤,避免出现压力性损伤。

(2)肢体按摩。每隔2 h对患者进行推揉按摩[6],使患者全身肌肉放松,避免出现肌肉收缩或痉挛;可通过找准穴位由轻到重的方式展开按摩,促进患者全身血液循环。

(3)功能锻炼。对患者的各关节进行多方向活动,同时也要根据患者身体情况逐渐扩大关节活动范围,并在活动时间上做到循序渐进的增加,以防患者关节因长期不锻炼而出现萎缩、僵硬以及关节变形等[7]。待患者病情稳定且有好转之后,护理人员应对患者的主动活动持肯定和赞扬。比如起初指导患者离开床开始步行、练习平衡坐位和站立的康复训练活动[8]。在刚开始锻炼时不能急于看到成效,而是要让患者在练习平衡坐位时控制好时间,最好在5 min以内,之后根据自身的身体状况和康复训练需求,延长时间,直到患者可以独立完全坐起为止。一旦患者可以保持平衡站立,那么这时就可以指导患者尝试离开床开始步行,前期阶段可以让患者辅助一些器具行走,后期待患者步行平稳且速度变快的情况下可以逐渐增加康复活动的难度和强度。另外,还要多鼓励患者自主用筷子练习吃饭,自主用梳子梳头,自主用笔练习写字和画画,让患者锻炼穿衣和如厕,通过这些基本的力量练习来锻炼患者的手部功能,促进患者肢体快速康复的同时逐步提升生活自理能力量。

(4)语言训练。对患者实施语言康复训练的相关内容[9]。护理人员给患者示范做呲牙、吹气、鼓腮及噘嘴的动作,使其面部肌肉放松的同时也能得到锻炼,同时舌尖也要配合着锻炼,进行伸缩舌运动,使其面部神经功能进行多次反复康复训练,通过循序渐进的锻炼,使患者的语言系统快速恢复。当发现患者面部肌肉表情自然且控制情况较好,同时患者的口舌功能经锻炼越来越强,此时就可以对患者实施下一步的发音训练。护理人员可以从单字发音训练开始,首先围绕单字节进行精准发音练习,之后待单字发音熟练以后再向词语练习方面过度,接下来再练习四字成语,直到患者可以完整表达一句话或者将自己想说的用语言表述出来,说明患者在语言康复训练中有了进步,这离不开患者家属寸步不离的陪护和主动帮助患者做各项康复练习。家属每天勤和患者语言交流,在陪伴中给患者更多的安全感和舒适感,这对患者快速恢复语言沟通及交流能力有积极意义。

(5)心理疏导。因脑梗死患者受疾病的困扰会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护理人员必须密切观察患者的不良情绪和心理特征,帮助每位患者剖析引起不良情绪的关键性因素,找准原因,施以最佳的心理疏导。多数患者因疾病出现烦躁失眠的症状,而且考虑问题时容易偏激且复杂,因身体和以往状况出现较大变化,在心理无法接受的同时也因卧床而深感自身无能,并且时长会抱有被他人抛弃在床的感觉,此时患者身心压力无法承受,需要被身边人的理解和关爱,共同帮助患者赶走坏情绪,勇敢克服疾病。

(6)呼吸道与皮肤管理。因脑梗死患者卧床时间长,需每天为患者清洁口腔,保持呼吸道顺畅,如果呼吸道有分泌物,须及时清除,必要时还要利用吸痰器将痰液顺利排出。如果患者年龄较大,加之皮肤干燥,这时需注意为患者每天勤更换体位,避免因一种体位而使患者出现压疮或者发生感染,尤其在夏季炎热时更需要注意患者受压部位的皮肤,避免感染。

(7)饮食干预。患者的饮食安排须清淡,每天控制钠和油的摄入,同时也要为患者做好饮食中的控糖,避免甜食摄入而增加脂肪;适当地为患者补给富含维生素的水果和蔬菜。

(8)视听训练。由于脑梗死患者身体会表现出各种不适的症状,有的患者已经失语,有的患者出现认知障碍,还有的患者失去了基本的生活能力和以往的生活状态。这时,可以刺激患者的视听能力,来使患者语言功能及认知功能逐渐活跃起来,可以为患者播放有声音乐或者视频等,使其视听功能得到开发和提升。

1.3 观察指标

对比2 组干预前后日常生活能力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比2 组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对比2 组护理满意度。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2.0 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干预前后日常生活能力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干预后,2组日常生活能力均比干预前高,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比干预前低,同时观察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对照组高,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对照组低,P<0.05。见表1。

表1 2组干预前后日常生活能力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比(分,±s)

表1 2组干预前后日常生活能力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比(分,±s)

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前干预后对照组2933.6±5.749.8±4.616.7±6.68.2±2.5观察组2937.5±6.466.7±6.912.8±5.24.3±1.1 t值0.92710.2790.0536.129 P值0.102<0.010.171<0.01组别n

2.2 2组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

观察组干预后肢体疼痛、生理机能、认知能力、社会功能、精神状态及健康水平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分,±s)

表2 2组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分,±s)

分组n肢体疼痛 生理机能 认知能力 社会功能 精神状态 健康水平对照组 29 34.6±4.8 38.9±7.1 41.2±2.43 44.7±4.7 51.2±3.3 61.3±5.4观察组 29 56.2±7.6 57.4±9.6 59.8±7.1 77.2±8.5 72.4±5.7 71.3±8.2 t值8.3228.9669.0139.25810.42211.892 P值<0.05<0.05<0.05<0.05<0.05<0.05

2.3 2组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6.54%,对照组护理满意度72.41%,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2组护理满意度对比

3 讨论

当前,脑梗死不仅在老年人群中多发[10],且越来越趋向于年轻化。在脑梗死患者被急救后,因脑神经细胞受到损伤,极易遗留各种类型的并发症,比如肢体瘫痪、运动功能障碍、语言缺失、认知缓慢等。这些基础生活能力的缺失都会给患者生活增加痛苦,也对患者生活质量产生一系列的不利影响。一旦患者发生脑梗死,无论是患者还是家属都要做好面临漫长康复时间的准备,尽管用药效果可看见成效,但是对于神经功能的恢复还是要借助各项康复护理措施及运动干预。

因多数脑梗死患者神经系统受到严重的损害,其受损程度也因患者而异,在整个神经功能的恢复期都可以对其结构进行重组。现代康复护理手段正是利用多种途径刺激患者神经元,使其神经元始终处于兴奋的状态,使脑胶质细胞逐渐减少,持续性输出正确的运动指令,促使神经元逐渐恢复功能[11]。在患者康复的急性期,可以为患者按摩肌肉和活动各关节,以提升患者肌肉功能,避免肌肉萎缩或僵硬。研究结果显示,给予脑梗死患者康复护理干预对改善其生活能力、生活质量,减轻神经功能缺损均具有积极意义。与常规护理相比,康复护理干预范围更广、护理内容更细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综上所述,康复护理干预对提升脑梗死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与生活质量均具有积极的作用,同时能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高护理满意度。

猜你喜欢
神经功能脑梗死康复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辛伐他汀对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探讨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脉血康胶囊治疗老年恢复期脑梗死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43例
针刺改善血管性痴呆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21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后并发痴呆70例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