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重症监护护理管理的临床效果分析

2023-11-20 08:42曹慧慧杨颖
康复 2023年17期
关键词:血氧监护重症

曹慧慧 杨颖

(长庆油田职工医院,陕西 西安 710201)

根据脑卒中发作的特点,可将其划分为2种类型:① 出血性脑卒中,多由脑血管破裂所致,危险因素有高血压、过多劳累等;② 缺血性脑卒中,多有血管阻塞所致,危险因素有冠脉硬化、栓子形成等[1]。2种脑卒中均表现出血流障碍,无法为脑组织提供正常血液供应,神经组织在此期间有较大创伤[2]。急性脑卒中具有急性发作的特点,短期内即会造成偏瘫、失语、吞咽障碍等问题,为稳定病情,须予以动态监护治疗,防止卒中加重。常规护理管理能根据卒中特点规范护理内容,可满足卒中患者日常所需,但内容片面,缺乏主动性,使患者处于身心煎熬的状态[3]。重症监护护理有较好临床价值,高度重视脑卒中相关护理,动态监测脑损伤情况,通过各途径规范脑卒中相关治疗,可稳定病情,改善急性脑卒中预后[4]。对此,本研究选择92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分析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重症监护护理管理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2年4月—2023年1月长庆油田职工医院收治的急性脑卒中患者92例,随机分为参考组与监护组,均有46例。参考组男26例、女20例,年龄42 ~ 78岁,平均(60.35±4.91)岁;病程1 ~ 20 h,平均(10.76±1.95)h;其中,22例缺血性脑卒中、24例出血性脑卒中。监护组男25例、女21例;年龄43 ~ 79岁,平均(61.02±4.33)岁;病程2 ~ 21 h,平均(11.43±1.77)h;其中,21例缺血性脑卒中、25例出血性脑卒中。2组一般资料对比,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 确诊为急性脑卒中;② 病发时间不足24 h;③ 知情同意本研究;④ 首次脑卒中;⑤ 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本研究。

排除标准:① 颅脑外伤;② 心源性脑梗死;③ 阿尔兹海默症。

1.2 方法

参考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增加查房频率,监测引流情况,观察卒中患者意识状态,了解卒中类型后规范执行医嘱,重视环境管理,改善卒中患者心境,预防感染问题。

监护组实施重症监护护理管理,具体方法如下。

(1)脑供氧护理:入院后动态监测体征,观察血氧饱和度变化情况,予以高流量吸氧护理,时刻观察缺氧情况,若存在血氧饱和度不达标的情况,可行高氧液治疗,保持12 h /次的滴注方式,纠正各患者血氧状态,改善脑部环境,防止神经损伤加重。

(2)颅内压护理:保持2 h /次的频率监测颅内压,予以适当降压治疗,将其维持在正常范围内,若存在颅内压无法降低的情况,可行甘露醇治疗,使其回归到正常范围内,减轻脑损伤问题。同时要控制病房噪音,可拉开窗帘,适当通风,改善治疗环境。

(3)情绪护理:意识恢复后需重视脑卒中的宣教,向患者讲解其卒中类型,列举脑卒中恢复优良案例,介绍现阶段脑卒中治疗先进方案,提高卒中患者信心,指导患者实施冥想训练,防止情绪大幅度波动造成的颅内压升高问题,可提高脑卒中稳定性。

(4)体位护理:卒中出现后需保持去枕平卧位,严禁晃动头部,防止头部活动造成的头晕问题。生命体征平稳后,可保持2 h /次的翻身频率,注意对脑卒中患者受压位置进行按摩,可恢复肌肉弹性,并能加速局部血流,能增强血栓、压疮防控效果。

(5)饮食护理:初期可经肠内外营养支持方案为患者补充营养物质,吞咽功能恢复初期以流质饮食为主,动态监测吞咽功能状态,当其回归到正常水平时,可行正常饮食,饮食期间注意调整至半卧位,提前将气道内分泌物清理出去,防止出现气道阻塞等问题,还能预防反流误吸。必要时予以胃肠保护剂治疗,可改善胃肠恢复效果。

(6)康复训练:意识清醒后可落实训练措施,前期经护士辅助活动健侧肢体,逐渐过渡到患侧肢体,患侧肢体训练强度需控制在较低范围,后期则让脑卒中患者自主完成患侧肢体的活动,逐渐恢复肢体功能。

1.3 观察指标

(1)意识状态:采用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估2组意识状态,内容包括睁眼反应(1 ~ 4分)、肢体功能(1 ~ 6 分)、语言反应(1 ~ 5分);总分15 分,3 ~ 8 分即患者处于昏迷状态,9 ~ 12分即患者处于中度意识障碍,13 ~ 14分即患者仅有轻度意识障碍,15 分即患者无意识障碍。

(2)恢复情况:在2组护理前后,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采用BI指数评估生活自理能力;NIHSS 分值为42 分,患者评分与神经缺损程度呈正相关;BI分值为100 分,患者评分与生活自理能力呈正相关。

(3)治疗效果:患者NIHSS 分值降幅至少有75%,生活基本能自理,即显效;NIHSS 分值降幅至少有50%,未达到75%,自理能力一般,即好转;NIHSS 分值降幅未达到50%,生活无法自理,即无效;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4)并发症:包括肺炎、压疮、血栓等。

1.4 统计学分析

研究数据采用SPSS 26.0 软件分析,计数资料用(%)表示,以χ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以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意识状态

监护组整体意识状态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恢复情况

2组护理前NIHSS 与BI指数评分对比,P>0.05;2组护理后NIHSS 均降低,BI指数评分均增高,并且监护组NIHSS 评分低于参考组,BI指数评分高于参考组,P<0.05。见表2。

表2 2组NIHSS与BI指数评分对比(±s,分)

表2 2组NIHSS与BI指数评分对比(±s,分)

组别NIHSS 评分BI 指数评分护理前护理后护理前护理后监护组(n = 46)14.39±1.814.96±1.2265.31±4.0985.22±3.31参考组(n = 46)14.62±1.548.81±1.0765.77±4.3580.06±3.69 t 值0.656 416.091 20.522 57.060 0 P 值0.513 20.000 00.602 60.000 0

2.3 临床效果

监护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参考组,P<0.05。表3。

表3 2组临床效果对比[n(%)]

2.4 并发症

监护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考组,P<0.05。见表4。

表4 2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n(%)]

3 讨论

脑血管不良事件类型多样,其中脑卒中较常见,此病一般为急性发作,血流供给不足或出血灶过多等问题均会造成神经压迫,若治疗被耽误,常造成不可磨灭的神经损伤,即使生命得以挽回也会丧失自理能力[5]。当前,急性脑卒中治疗技术较成熟,但部分患者对急诊期间护理并不重视,导致体征处于波动状态,颅内压超出正常水平范围,常造成卒中反复的情况,神经损伤加重[6]。既往以常规护理管理为主,该方案会监测脑卒中患者的体征,严格执行医嘱,注意监测其意识状态,能提高生命稳定性,可改善意识状态,但其内容有限,实施效果欠佳,对于脑卒中患者而言并不适用[7]。重症监护护理管理则有较大不同,该方案会予以脑卒中患者重症监护,充分分析脑卒中特点后,了解其危险因素,针对危险因素实施针对性护理,可达到动态监测的效果,能提高脑卒中稳定性,有效抑制脑卒中发展,达到较好的神经功能改善效果[8]。

脑卒中和脑部氧气供应不足之间有较高相关性,若持续处于氧气供应不足的状态,常加重脑损伤问题,故而重症监护护理管理对此点高度重视,在实施期间重视血氧饱和度的监测,动态调整患者吸氧护理,予以适当高氧液治疗,使血氧饱和度能回归到正常水平,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氧状态,减轻脑部缺氧问题,提高脑卒中稳定性[9]。该病出现后,常造成颅内压升高,而该状态下即会形成脑疝等事件,危害性极大,入院后重视颅内压监测,予以实施降压治疗,可有效降低颅内压,并使其维持在正常水平,防止脑损伤加重[10]。脑卒中有突发性,患者意识恢复后常有茫然焦虑等情绪,严重时丧失生活希望,向其介绍脑卒中病情,列举恢复良好案例,讲解当前脑卒中治疗先进方案,可增强其信心,维持情绪稳定性,能规避脑卒中危险因素[11]。

综上所述,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重症监护护理管理能有效减轻其意识障碍,提高其生活能力,促进其神经功能恢复,并预防相关并发症,提升治疗有效性。

猜你喜欢
血氧监护重症
上海此轮疫情为何重症少
护娃成长尽责监护 有法相伴安全为重
我国成年监护制度之探讨与展望
智能血氧饱和度监测系统设计与实现
基于STM32血氧心率检测仪的研制
舌重症多形性红斑1例报道
带养之实能否换来监护之名?
基于血氧模拟前端AFE4490的无创血氧测量模块设计
未成年人监护制度的完善
乳腺血氧与多普勒联合检查在乳腺癌早期筛查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