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化护理对阑尾炎腹腔镜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

2023-11-20 08:42柏云
康复 2023年17期
关键词:系统化胃肠功能阑尾炎

柏云

(荔波县中医医院,贵州 黔南 558499)

阑尾炎危害较大、发病率高,该病的发生没有年龄、性别的差异,细菌感染、阑尾梗阻是该病基本病因,可诱发阑尾肿胀、炎性水肿、纤维素渗出等病理表现,引发腹痛、乏力、厌食、恶心呕吐等症状[1]。为控制阑尾炎症扩散,预防急性腹膜炎、阑尾穿孔等不良预后,应予以阑尾炎患者积极治疗。利用腹腔镜进行阑尾炎手术,具有手术视野清晰、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等特点,现已成为阑尾炎首选治疗方式。虽然该术式风险较低,但受二氧化碳潴留、手术创伤、手术麻醉等因素影响,患者术后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胃肠功能紊乱,腹泻、腹痛、排气延迟等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因此,应采集科学的护理措施,以实现胃肠功能改善、康复速度加快的护理目标。系统化护理具有科学性、决策性、完整性特点,严格按照护理程序工作,适用于阑尾炎腹腔镜手术患者护理[2]。现对系统化护理的实际应用做出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筛选荔波县中医医院收治的阑尾炎腹腔镜手术患者90 例,时间范围2020 年2月— 2023 年2月。应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准许。2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入选标准:① 符合阑尾炎诊断;② 具备腹腔镜手术指征,机体状态良好;③ 年龄≥18岁;④ 护理期间主动配合,意识、智力及沟通能力正常;⑤ 遵循知情同意原则。

排除标准:① 严重营养不良;② 合并胃肠道疾病;③ 存在器官功能障碍或全身性疾病;④ 有腹部手术史;⑤ 有活动性出血倾向;⑥ 合并精神心理疾病。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接待患者入院,完善各项辅助性检查,普及阑尾炎、腹腔镜手术知识,执行术前准备操作,如导尿、备皮、禁食等;术后严格监测生命体征,评估患者机体状况,观察胃肠功能恢复情况,从日常活动、饮食等方面,予以患者指导,若患者生理指标出现异常,应及时通知主治医师处理。

观察组给予系统化护理:

(1)接待患者入院,实施全面病情评估,包括生命体征、腹痛程度、腹痛持续时间、全身症状等,执行基础护理操作,包括静脉通道建立、病房巡视等,及时补水补液,遵医嘱应用解痉止痛药物,评估手术风险,如水电解质紊乱、全身症状严重等,与医师配合解决,落实导尿、备皮、术区清洁消毒等基础护理操作。

(2)开展认知护理,以详细、耐心、系统为原则,普及阑尾炎及腹腔镜手术知识,利用健康知识手册、科普视频配合口头讲解进行,内容包括阑尾炎病因、症状表现、预后归转等,说明术后可能出现的不适感受及并发症,强调腹腔镜手术微创性、安全性特点,帮助患者建立系统性、完善性的认知体系。

(3)观察患者情绪变化,明确不良情绪诱因,如腹部疼痛剧烈、担忧手术安全性等,利用语言鼓励、轻拍肩膀等方式,安抚其不良情绪,引入家庭支持体系,提醒家属多关心患者,予以其妥善照护,并予以其安抚、鼓励。

(4)术后优化体位护理,保持平卧体位,头部偏向一侧,便于呼吸道分泌物排出,监测患者麻醉清醒情况及生命体征,警惕相关不良事件,患者麻醉清醒后,更换为半卧位,实施低流量吸氧,持续时间4 ~ 6 h,氧流量2 ~ 4 L / min,降低二氧化碳吸收。

(5)强化基础护理,依据标准流程,进行口腔护理、切口护理、导尿护理等,询问患者主观感受,引导患者准确描述主观疼痛感,遵医嘱应用镇痛药物,提醒患者术后早期减少身体活动,避免震动、牵拉腹部切口,通过转移注意力、肢体按摩等方式,缓解疼痛感受。

(6)开展饮食指导,早期督促患者严格禁食,帮助患者合理选择食物种类、烹饪方式,术后2 h,以咀嚼口香糖的方式,促进胃肠蠕动恢复,术后6 h,饮用20 ~ 30 mL温开水,若能够耐受,可少量进食米汤、菜汤等流食,术后24 h,可少量进食低脂、低糖的半流质食物,术后恢复期,遵循高热量、高纤维素、高维生素高蛋白的饮食原则。

(7)进行运动指导,术后6 h,尝试进行床上早期活动,包括上下肢、躯体,逐渐增加运动量,保持床上坐位,逐渐转移到床边,尝试下床活动,进行室内行走、走廊行走,在家属陪护进行。

(8)积极预防相关并发症,通过吸氧、增加四肢活动、按摩肩背部、按摩腹部的方式,预防、缓解术后腹胀的发生,询问患者腹痛性质、疼痛,指导患者正确保护切口,避免咳嗽、活动牵拉脏器及切口,通过热敷、按摩的方式缓解,严格规范患者饮食,避免进食量过多,预防术后恶心呕吐发生。

1.3 观察指标

(1)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对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以听诊的方式进行)、肛门排气及排便时间(患者、家属及医护人员共同监测)进行记录。

(2)生活质量:确定时间点为护理前(入院时)、护理后(术后3 d),工具选用SF-36(健康调查简表),涉及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4各维度,各维度分值0 ~ 100 分,与生活质量成正比[3]。

(3)并发症发生率:包括腹胀、腹痛、便秘、排尿困难、恶心呕吐等,计算总发生率。

(4)护理满意度:分为不满意、基本满意、非常满意3个选项,由患者主观评定,实施总满意度计算(排除不满意例数)。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6.0 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用(%)表示,以χ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以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胃肠功能恢复情况

观察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及排便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对比(h,±s)

表2 2组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对比(h,±s)

组别n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肛门排便时间观察组4519.24±2.0823.06±2.7340.11±4.56对照组4523.67±2.3928.52±3.1152.60±5.88 χ2 值9.379 48.850 811.260 0 P 值0.000 00.000 00.000 0

2.2 生活质量

护理前,2 组SF-36各维度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2组SF-36各维度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护理前后SF-36评分对比(分,±s)组别

表3 2组护理前后SF-36评分对比(分,±s)组别

时间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观察组(n = 45)护理前53.48±6.2254.06±7.1252.69±4.9853.12±4.29护理后86.25±6.3489.92±6.3189.33±5.6287.23±5.68对照组(n = 45)护理前54.02±6.3154.83±6.9852.04±4.7253.45±4.41护理后75.79±6.1280.35±6.6077.82±5.4378.06±5.12 t 值/ P 值组间对比(护理前) 0.408 8/0.683 7 0.518 0/0.605 7 0.635 5/0.526 8 0.359 8/0.719 9组间对比(护理后) 7.962 8/0.000 0 7.030 7/0.000 0 9.880 3/0.000 0 8.044 2/0.000 0

2.3 并发症发生情况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在2组中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2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n(%)]

2.4 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在2组中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2组护理满意度对比[n(%)]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全面评估患者病情是系统化护理的关键所在,以此为基础,可有效识别手术风险,明确可能影响患者术后恢复的不良因素,利于提升系统化护理方案的可行性、科学性。在规范进行术前准备的同时,高度重视患者认知和心理层面的护理,通过普及疾病和手术知识、观察患者情绪动态、引入家庭支持系统等措施,可强化患者认知,对于患者情绪状态,能够进行有效调节[4]。优化术后体位护理,可保证患者舒适度,减轻对腹部切口的牵拉,维持呼吸道通畅,配合低流量吸氧,能够减少二氧化碳吸收,解除患者缺氧状态,利于相关并发症预防。术后饮食行为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饮食相关并发症发生均具有密切关系,恰当的饮食干预,可减轻患者胃肠道负担,利于胃肠蠕动恢复。进行适度运动,可促进胃肠道蠕动,加速患者康复进程,有助于便秘、腹胀、肠黏连等并发症的预防[5]。高度重视阑尾炎腹腔镜术后患者并发症预防,明确常见并发症类型,如腹痛、腹胀、便秘等,明确其发生诱因,能够起到有效预防作用。通过腹部按摩、低流量吸氧、局部热敷,能够促进二氧化碳气体排出,减轻对膈神经产生的刺激,促进胃肠功能恢复[6]。

综上所述,给予阑尾炎腹腔镜术后患者系统化护理效果显著,可促进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减少相关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系统化胃肠功能阑尾炎
四磨汤口服液对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改善的作用分析
坚持系统化思维 构建大安全格局
促进患者子宫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研究进展
系统化推进回迁提速
Meckle憩室炎误诊为急性阑尾炎5例外科治疗
护理干预对腹膜炎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作用分析
电视栏目系统化包装与宣传
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急性阑尾炎92例
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单纯急性阑尾炎40例
系统化工艺在商用车制造中的应用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