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期护理在老年创伤性骨折围术期DVT中的应用效果

2023-11-20 08:42徐美芹
康复 2023年17期
关键词:创伤性下肢血栓

徐美芹

(亭湖区人民医院,江苏 盐城 224000)

创伤性骨折是老年人群常见骨科疾病,在发病后大部分患者因为疼痛以及肢体功能下降等因素影响而发生深静脉血栓,这也成为延长老年患者住院时间的危险因素。临床上一直将科学护理干预作为降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重要因素,其中前期护理模式强调通过风险预防的方法,护理人员依照严格的护理程序实施护理路径后达到整合临床护理资源的目的,并预防风险事件发生[1]。现为深入了解前期护理模式在老年创伤性骨折患者围术期护理干预中的可行性,本文选择于2021年3 月—2022年9月间收治的68例患者为观察对象,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亭湖区人民医院于2021年3月—2022年9月接收的68例老年创伤性骨折患者,经随机分组后,观察组患者34例,男/女=26/8,年龄61 ~ 83岁,平均年龄(72.03±3.62)岁。对照组患者34例,男/女=28/6,年龄63 ~ 81岁,平均年龄(71.89±3.54)岁。2组患者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 年龄大于等于60周岁;② 经X线片等诊断确诊为创伤性骨折;③ 有明确的创伤病史;④ 对护理方案依从性良好。

排除标准:① 年龄不足60周岁患者;② 血压与血糖控制效果差患者;③ 参与前已经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④ 伴有认知功能障碍;⑤ 骨折发生前伴有肢体功能障碍。

1.2 方法

对照组老年创伤性骨折患者采取常规围术期护理管理,在术前由护理人员逐一评估患者手术耐受性,根据患者主观感受并遵医嘱使用镇痛药物。采用口头宣教法,阐述创伤性骨折患者临床干预中的经验以及老年骨科病患者康复中的注意事项等。术后关注患者依从性变化,并注意观察老年创伤性骨折患者用药后的不良反应情况。

观察组患者则在围术期采取前期护理干预方法,详细措施包括:

重视术前评估。在骨科手术治疗前,护理人员采用一对一评估交流的方法了解患者对疾病的主观认知变化,针对患者不了解下肢深静脉血栓情况,则由护理人员阐述老年骨科病患者发生该并发症的作用机制,并介绍我院在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对策与方法,并鼓励患者从运动、饮食以及用药等方面主动配合护理人员的并发症预防管理。

术后管理中,体位管理是前期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人员充分考虑患者可能出现的下肢深静脉血栓风险后,协助患者调整患肢体位,如双下肢应略高于心脏平面,保证下肢静脉正常血运;向患者家属介绍翻身的注意事项,重点阐明翻身在预防该并发症中的重要意义后,阐述翻身中患肢保护的注意事项,提升依从性。随着患者身体条件逐渐改善,尽早缩短下床活动时间是预防深静脉血栓的重要组成部分。

重视并发症监控。为消除下肢深静脉血栓风险,护理人员使用血栓弹力图检测仪观察术后患者血小板聚集功能变化,并根据临床监测结果划分高风险患者。例如针对检测结果显示为高风险患者(最大血块强度>70 mm)情况,应指导患者正确穿戴弹力袜,并通过间歇式充气加压等方法促进下肢血运;若患者下肢血运状况依然无明显改善,即可遵医嘱定期协助患者服用抗凝药物。而对于下肢深静脉血栓风险偏低患者,则可以通过下肢主被动运动方法促进血运,期间护理人员采用集体宣教法,阐述不同锻炼方式在促进血运中的作用机制,提升依从性。

重视患者日常病症管理。按照老年创伤性骨折患者护理干预要求,要求护理人员从日常行为管理角度入手制订预防措施,例如避免患肢反复穿刺以及严格戒烟戒酒、控制血糖等;适当的深呼吸与咳嗽也是降低该病症的重要组成部分。

1.3 观察指标

① 统计老年创伤性骨折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② 采用百分制评分法记录患者深静脉血栓自我管理能力,包括深静脉血栓危险因素、肢体功能运动、生活调节等;③ 最后记录2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股静脉血流与腘静脉血流速度。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3.0软件做统计学处理后,数据处理结果显示P<0.05时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

观察组老年创伤性骨折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n)

2.2 下肢深静脉血栓危险因素识别能力

本文证明,前期护理干预模式有助于增强患者危险因素识别与控制能力,组间数据差异显著。见表2。

表2 下肢深静脉血栓危险因素识别能力(分)

2.3 股静脉血流与腘静脉血流速度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股静脉血流与腘静脉血流速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股静脉血流与腘静脉血流速度(cm / s)

3 讨论

下肢深静脉血栓对长期卧床患者的伤害已经得到医学界的广泛关注,根据当前骨科患者临床干预经验可知,老年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风险偏高,根据相关调查时研究可知,受到长期卧床以及应激反应等因素影响,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超过40%,该并发症的发生会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再加之血栓形成后会直接影响下肢静脉向心性回流,因此也会显著增加患者死亡率[2]。护理干预在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中发挥着积极作用,在本次患者护理干预中,借助前期护理干预模式可提升风险预测能力,证明护理方案预见性、针对性干预的先进性。与传统护理模式相比,前期护理模式在预防风险事件、优化临床护理路径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可显著扭转传统护理模式下患者参与不足或者护理依从性存在偏失的问题,满足临床工作要求。

根据本文对前期护理模式的研究可知,该护理方法可以显著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这可能与前期护理模式所制订的完整护理干预路径有关,例如在本次前期护理模式下通过对患者实施术前风险评估、体位管理等措施有关,上述护理措施有助于消除潜在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同时本文的研究结果证明该护理措施对于强化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危险因素识别能力的意义重大,这也可能与前期护理下的日常管理、护理人员阐述的翻身管理、尽早恢复下床活动等护理措施有关。最后本文结果证实,前期护理模式对于改善患者股静脉血流速度与腘静脉血流速度的意义重大,而这一结果可能与前期护理模式下的并发症监控、体位管理等方法有关,通过前期护理模式可显著促进下肢血运恢复,具有可行性。

根据我院运用前期护理模式的成功经验可知,前期护理模式在本组患者干预中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① 在前期护理模式下,护理人员可以随时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根据患者临床指标变化以及认知功能等关键数据,判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高危人群,保证临床护理目标顺利实现。② 本次前期护理并非单一存在的,除了护理人员制订的一系列科学护理措施外,家属参与也成为影响康复的重要因素,家人的支持也有助于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风险,例如护理人员介绍的静脉保护措施、体位管理方案以及翻身技巧等护理措施均有助于预防风险发生[3]。③ 在前期护理模式下,护理人员通过下肢按摩以及风险因素评估等方法达到了促进血运的目的,相关护理措施有助于加快血运回流至大静脉处,进而消除深静脉血栓的风险因素,并且对于深静脉血栓分线无明显改善的情况,护理人员也通过遵医嘱用药等方法达到强化临床干预效果的目的。除此之外,在本次前期护理模式中,护理人员针对老年骨折患者的个体差异完善护理干预路径可以预测护理风险并制订针对性对策的模式,可有效减少或避免并发症发生,具有预见性、针对性,保证老年创伤性骨折患者护理支持策略的合理性。而相关学者在研究中也明确指出,在本次前期护理干预中,护理人员通过深入评估患者的病情变化,并通过饮食干预措施消除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风险事件,例如在前期护理中通过TEG5000 血栓弹力图仪能够动态监测患者血液凝血功能变化、完成高危风险的识别与划分等,上述措施均有助于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4]。同时考虑到患者不良生活行为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相关性,在本次前期护理中也在不断调整临床护理干预架构,例如尼古丁等物质的刺激作用会导致血管收缩并增加血液黏稠度,因此本组患者术后应严格执行生活管理操作,做到戒烟戒酒。

综上所述,在老年创伤性骨折患者护理干预中,护理人员通过前期护理干预方法可以有效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并发症发生率,并且该护理方法有助于强化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危险因素识别能力,并且该护理方法对于改善股静脉血流与腘静脉血流速度的意义重大,值得做进一步推广。

猜你喜欢
创伤性下肢血栓
防栓八段操 让你远离深静脉血栓
中西医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研究进展
血栓会自己消除么? 记住一个字,血栓不上身!
准妈妈要重视下肢静脉曲张的预防
血栓最容易“栓”住哪些人
17例创伤性十二指肠损伤的诊治体会
创伤性骨化性肌炎中医治疗概述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
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创伤性脑损伤后抑郁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支架术后再狭窄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