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

2023-11-21 03:44刘伟京
群众 2023年20期
关键词:经济带长江江苏

□ 刘伟京

江苏因江而兴、因江而盛,是全国拥有长江岸线最长的省份,在长江经济带发展中地理区位重要、经济地位重要,承担着“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的重大使命担当。近年来,江苏准确把握和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重要论述精神,坚定贯彻“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战略导向,把省域全境纳入长江经济带发展范畴,抓生态修复、促转型升级,长江江苏段面貌焕然一新,高质量发展态势强劲,成为“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发生转折性变化、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的生动例证。

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长江经济带发展的科学指引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论述高瞻远瞩、内涵丰富、思想深刻,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引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各项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战略导向,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前提是坚持生态优先,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相关问题做出重要批示,明确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十八字方针,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立下了规矩、划定了红线。

正确把握破除旧动能和培育新动能的关系,推动长江经济带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既要紧盯经济发展新阶段、科技发展新前沿,毫不动摇把培育发展新动能作为打造竞争新优势的重要抓手,又要坚定不移把破除旧动能作为增添发展新动能、厚植整体实力的重要内容,积极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

科学处理好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关系,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积极探索推广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路径,选择具备条件的地区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探索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市场化运作、可持续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

二、狠抓大保护,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生态环境系统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在GDP连跨7个万亿元台阶的同时,生态环境质量创新世纪以来最好水平。全省PM2.5年均浓度降至32 微克/立方米,国考断面水质优Ⅲ类比例达到91%,其中,长江流域主要入江支流断面水质优Ⅲ类比例为100%,长江干流江苏段水质连续5年稳定保持Ⅱ类,长江流域水生态环境综合评级由“中等”提升至“良好”,太湖连续15 年实现安全度夏。生态家底脉络日益清晰,全省物种数更新至6903 种,长江江苏段江豚数量和活动范围明显扩大,桃花水母再现太湖,东方白鹳、中华秋沙鸭等珍稀濒危物种频繁在江苏“安家落户”。

治污攻坚持续纵深推进,环境质量不断改善。在全国率先成立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指挥部,扎实推进“两减六治三提升”专项行动和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落实“1+3+7”污染防治攻坚作战体系,全面部署美丽江苏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布局更加完善。持之以恒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开展夏季臭氧污染防治攻坚、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大力推进石化、化工、水泥等重点行业超低排放改造或深度治理;统筹推进城镇污水垃圾处理、化工污染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船舶污染治理和尾矿库污染治理“4+1”工程,持续解决“重化围江”问题,腾退整治长江岸线,严格落实长江“十年禁渔”任务,实施新一轮太湖治理,开展入河排污口排查溯源整治,推进涉磷涉酚企业专项整治,巩固城乡黑臭水体治理成效。

生态保护修复稳步推进,生物多样性不断提升。持续强化生态空间监督管理,在全国率先印发《江苏省生态空间管控区域规划》,将22.49%的陆域面积划定为生态空间管控区域,开展“绿盾”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专项行动,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坚持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系统科学构建“五区三带”生态保护修复格局,加强重要生态系统修复与建设。创新开展“生态岛”试验区建设,为生物栖息、繁衍、迁徙提供良好场所和生态通道;不断扩大生态安全缓冲区建设,创新环境修复体系、筑牢生态安全屏障。积极开展生物监测能力建设,开展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不断完善。

环境基础设施加速供给,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根基不断稳固。出台实施全国首个省级“十四五”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创新开展水污染物平衡核算管理,不断提升污水收集处理水平,全省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能力超过2100 万吨/日,污水管网里程约8万公里,分别为5年前的1.6倍和1.25 倍,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较2019 年底提高17个百分点;累计建成1400 多个空气自动站和800 多个水质自动站,2 万多家污染源安装了自动监测监控设施,构建了较为完整的“天空地”一体化的生态环境监测监控网络。

三、彰显高品质生态环境对高质量发展支撑作用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自然价值和增值自然资本,就是保护经济社会发展的潜力和后劲。沿江地区是全省高质量发展的重心和主引擎,以全省46%的国土面积,承载了全省60%人口、70%投资、80%经济总量、90%进出口额,沿江地区高水平保护为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有利于提升全省发展能级和核心竞争力,为江苏在高质量发展上继续走在前列提供强力支撑。

传统产业绿色转型加速。江苏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全力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严格实行“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和生态环境准入管理,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强化能耗、水耗、环保、安全和技术等标准对重点行业的约束,倒逼和引导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严格落实长江经济带发展负面清单指南和江苏省实施细则,持续推进化工行业安全环保整治提升,大力破解“重化围江”,制定“17+1”问题整改方案,开展化工企业关停、转移、升级、重组“四个一批”专项行动。

新兴产业发展势头强劲。良好生态环境既是自然财富,也是经济财富,关系经济社会发展潜力和后劲,生态环境保护不仅没有影响江苏经济发展,还不断激发经济新动能。江苏在实现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同时,以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主要内容的“三新”经济也快速发展。2022 年,江苏“三新”经济实现增加值30780 亿元,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28.6%;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分别达40.8%和48.5%;新型电力装备、工程机械、生物医药及高端医疗器械等10 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总数全国第一。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丰富。有序推进自然资源确权登记,摸清生态产品家底和动态;研究制定生态产品价值核算体系,强化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和应用;各地结合自然禀赋合理发展关联产业,拓展延伸生态产品价值链;创新生态环境导向开发(EOD)模式,探索生态环境治理和生态产品经营开发权益挂钩模式,打造出一批生态美、产业兴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江苏样板。

猜你喜欢
经济带长江江苏
数读江苏
一条江的嬗变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之路
数独江苏
长江之头
数读江苏
江苏
陕西呼应长江经济带
长江之歌(外二首)
长江图(外二首)
长江经济带与汉江生态经济带如何协调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