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让世界更美好

2023-11-21 02:41舒曼
山东画报 2023年9期
关键词:文物博物馆公众

舒曼

文物是历史的活化石,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9月26日,尼山世界文物(博物馆)论坛在曲阜举办,邀请国内外文博界知名专家学者,围绕“博物馆:连接人类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桥梁”主题进行交流。

首次创新举办文物(博物馆)论坛

今年尼山世界文明论坛首次创新举办文物(博物馆)论坛。

“在曲阜舉办这场论坛,尤其有意义。”上海大学文化遗产与信息管理学院教授、国际博物馆协会亚太地区联盟主席安来顺说,早在公元前478年,鲁哀公就在这里建起了中国第一座文庙——曲阜孔庙,这也被认为是中华大地最早的博物馆,“博物馆是民族文化的基因库,它告诉公众我是谁、我从哪里来,启发公众要往哪里去,帮助现代人建立起对自身的文化归属感、认同感和自信心。当下,人们对博物馆藏品的当代价值进行挖掘,融入新的时代元素,让博物馆成为文化‘两创’的重要助推器。”

中国博物馆总数达6565家,数量居全球前列。近年来,中国博物馆通过对外展览展示,提升了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传播力和吸引力。

在中国博物馆协会理事长刘曙光看来,博物馆所体现的历史真实性和客观性,决定了博物馆的展览更容易实现浸润人心、消弭分歧的传播效果,因此,他认为在尼山世界论坛首次举办文物(博物馆)论坛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博物馆是认识不同文明、不同文化最直接的一种途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在讨论世界文明问题的时候,从博物馆去切入是一个非常好的角度。参观博物馆,是人们认识不同文化、不同文明最为直接的一个途径。”

丰富不同文明对话的层次与维度

世界最佳遗产组织主席托米斯拉夫·索拉一直致力于文化遗产和博物馆的可持续发展。他认为:“博物馆理解我们的过去,并引导我们走向未来,让这个世界更加美好。博物馆是文物的家,在博物馆,各种文物向公众开放共享。博物馆已经融入人们的生活,融入人的生命周期。”

国际博物馆协会咨询理事会主席安东尼奥·罗德里奎斯在交流中则强调了博物馆作为“桥梁”的重要性。“博物馆是储存历史记忆的地方,为人们提供了安全对话的空间。博物馆是重要的文化使者,是国际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和沟通桥梁。”

叙利亚大马士革国家博物馆策展馆长利玛·卡瓦姆表示,博物馆在维护叙利亚文化特性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大马士革国家博物馆有150多年历史,有很多珍贵文物。大马士革国家博物馆与中国的6个省份开展了合作,目前共有195件珍贵文物在中国展览。这些文物在中国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布展设计精美而细致。两年中,有近百万中国人通过观看展览,了解到叙利亚的历史文化。在她看来,博物馆展览是一种文化交流的方式,“通过共享不同文明的文化遗产研究成果和资源,吸引公众共同分享知识、启迪思想、传递精神,丰富了不同文明对话的层次与维度。”

马来西亚科学院创院院士、高级院士李怡章表示,有强大的建设能力和先进的5G技术作为支撑,中国的很多博物馆越来越智能化,互动虚拟体验越来越高清立体,沉浸感很强。他建议,不同国家可加强合作,建设虚拟博物馆,用数字化技术来记录文明发展。

共同勾勒未来博物馆的样子

博物馆不仅代表过去、今天,也代表着未来。本次论坛上,众多专家也对未来博物馆的样子进行了描绘。

南京博物院名誉院长龚良表示,“到2035年,中国要成为世界博物馆强国,要有我们自己的中国方案。未来的博物馆要有更好的空间、更好的美感体验和更好的故事性,要更加注重多样性、个性化发展,更加注重公众的参观体验,且必须是‘好玩的’。”

龚良表示,未来博物馆展览中,数字技术和其他新技术会有超快发展。“博物馆需要新技术,可以虚拟沉浸,但是要有限度,不应超过25%。在策划设计制作中也要更加注重观众‘览’的感受,逐步实现从以文物为服务对象的‘陈列’到以公众为服务对象的‘展览’的发展演变。”

山东博物馆馆长刘延常介绍,山东博物馆拥有各类藏品40万余件,馆藏的诸多文物在全国乃至世界都具有唯一性。山东博物馆现已成为提供优质公共文化服务和弘扬优秀齐鲁文化的重要平台,形成了多个成熟的对外交流展览品牌,如:黄河文明主题展、佛教造像展、汉代石刻艺术展、孔子文化展、陶瓷展、明代服饰展、鲁绣展、木版年画展等。

“未来,山东博物馆要通过技术赋能,推进数字化保护利用,促进文创开发迭代更新,并将科学研究贯穿文物保护修复全过程。以保护山东博物馆馆藏文物为宗旨,致力于可移动文物的保护修复及相关领域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并向全省乃至全国提供可移动文物保护修复等相关服务。”刘延常表示。

猜你喜欢
文物博物馆公众
文物的栖息之地
公众号3月热榜
公众号9月热榜
公众号8月热榜
公众号5月热榜
博物馆
文物的逝去
文物超有料
露天博物馆
文物掉包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