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锦,与时代共经纬

2023-11-21 02:41李瑶瑶
山东画报 2023年9期
关键词:华服T台纹样

李瑶瑶

皓月当空,月华流泻,满地如霜。9月21日晚,以“古往锦来·与世界共经纬”为主题的鲁锦风尚展在济南举办。

大幕拉开,万籁皆静,聚光灯闪,一场跨越千年的锦绣中华之旅正式开启。灯笼花、云雷纹、四大朵……古老的图腾在鲁锦上跳跃,起承转合、抑扬顿挫。一次次的华丽转场中,中国历代服饰之精美,鲁锦高级成衣之典雅,新式纹样融现代面料之时尚,传统面料裁西式礼服之惊艳,轮番上演,一览无余。

曾经,鲁锦如久居深闺的少女,只等结缘之时,织锦陪嫁。如今,长期的探索与实践使山东充分认识到,鲁锦,不该只存留在老手艺人的手中,也不应该只在展览馆中高高挂起,只有走入生活、融入时代,才能走上T台受人瞩目,才能创新创造实现发展,并在保护与传承中走进千家万户。

古往锦来

织就齐鲁文化的符号密码

“鲁锦”,是一个晚近出现的名词。1985年8月,山东艺术学院李百钧教授等学者在进行田野考察时,发现了来自民间的织锦并进行了深入调研。1986年1月,“鲁锦”被正式命名。可即便命名较晚,它的历史却足够扎实厚重。目前,国内能够见到的最早织锦实物,出土于辽宁朝阳西周早期墓中,在山东临淄郎家庄一号墓发现的东周时期双色平纹经锦,则更加细密精致,体现了古代山东先民精湛的织造水平。

“锦,金也,作之用功重,其价如金,从金、帛”,探求事物名源的汉代佳作《释名》如是说。相比于纱、纨、缣、縠等平纹织物和罗等绞经类织物,锦,工艺复杂、耗时费功。以今天纺织工学的角度来看,锦是一种特结型重组织结构,拥有更加复杂也更加富有变化的织造技艺,从采棉纺线到上机织布要经过大大小小72道工序,以24种基本色线为基可以变幻出无限绚丽的纹样,仅是传统纹样就多达2000多种。织锦的农村姑娘们或许并不一定识字,但她们会说,“你们能设计啥样图案,我们就能织出啥样的图案”。祝愿婚姻幸福、家庭美满的“盛世太平”纹样;象征鱼水情深、年年有余的“鱼眼长流水”纹样;代表着生活节节攀升、工作学业不断进步的“芝麻花”纹样……在“古往锦来·与世界共经纬”T台秀的第三篇章“锦创添花”中,每一件服装都以此次风尚展发布的纹样制程鲁锦为基础,与现代不同机理的面料相结合。传统韵味与现代时尚的碰撞,花火四溅。

作为两千多年齐鲁大地织造技艺和黄河流域历史文化的传承载体,鲁锦虽然实现了一定的发展,但也曾长期处于生产能力不足、产品形态低端、盈利水平有限的状况。如何在保留手工织造最大特色的前提下适应现代市场需求,是鲁锦产业化的关键。

锦上添花

赋能千年产业以当代机遇

灯光秀、T台秀、舞蹈秀……除了当晚的风尚展之外,现场还设置一主一副两个时尚快闪店,集中展示推介时装、鞋帽等150余款产品,这些产品的设计者正是山东艺术学院王大海教授领衔的鲁锦设计团队。

为了使千年经典产业焕发新生机,2023年1月,山东13个部门联合对鲁锦产业深入调研,制定了《推动鲁锦产业振兴发展的若干措施》,从强化创意设计、改进制造能力、优化供给质量、积极开拓市场、注重传承保护、完善保障体系等方面,提出了20条鲁锦产业振兴发展的措施。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轻工纺织产业处处长管晓艳表示,这一系列针对性措施旨在推动鲁锦产业走出一条既守住传统内涵又融入时代元素的振兴发展道路。

设计研发是鲁锦从传统走向现代华丽转身的关键所在。为此,山东在具有40多年鲁锦研究与实践历史的山东艺术学院中设立鲁锦设计研发中心,将鲁锦艺术纳入教学课程。王大海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若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绽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积极培养传承人是重中之重。“有年轻的设计师了解鲁锦的文化、技艺,设计出适合年轻人的产品来,再带入到年轻人的生活当中去。这样,我们最优秀的传统文化就能创新发展下去。”

独具创意的设计还需要高端制造才能变成精美的产品。山东成立鲁锦产业中心,引导企业加大鲁锦产品研发制造,将其应用领域拓展到时装、鞋帽、陶瓷等6大领域。在淄博,淄博汉青陶瓷有限公司将鲁锦元素进行再创作,在摄氏1100度的高温下,瓷器與花纸完美融合,锦上添花;在菏泽,鲁锦床上用品、服装服饰、家居用品、挎包手袋等制成品,已在中国国际文化旅游博览会等各类展会上得到充分展示并广受关注……

锦绣天下

开启美美与共的生活方式

交响乐声渐隐,T台秀的五个篇章结束,百余名模特再一次悉数上台,圆满完成表演。五个篇章,共计140款服饰的“主人”周锦终于松了口气:“本该用一年的时间细细打磨,但我们统共只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加班加点,连夜赶制,结果我很满意,我们把中国美、山东美真真正正地呈现出来了!”

“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这是《春秋左传正义》中对于“华夏”二字的解释。在周锦看来,华服是中国礼仪的外在表现形式,“包括妆造和服饰在内,华服所讲求的中正对称、交领右衽都是‘礼’的体现”,而鲁锦恰能将华服的千年国色展现得淋漓尽致。不仅如此,美学与艺术一样无国家、界别之分,“华服是文明互鉴的一种重要手段”。

文明互鉴,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周锦绝不是说说而已。9月17日,第三届中国国际华服设计大赛决赛颁奖盛典在意大利米兰ADI设计博物馆圆满收官,中国明清服饰及鲁锦·现代华服展、尼山世界文明论坛·东西方服饰之美、鲁锦风尚三大系列活动同步举行。作为大赛总策划之一,周锦很自豪,她说她在做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是关乎文化传承、文化自信的事,是将深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国际时尚、现代科技深度融合,助力东西方服饰文化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事。

“开启中国美学之门的钥匙已经传递到我和更多的年轻人手中。为T台秀上所展示服饰贡献创意设计的许多年轻设计师都让我感到惊艳。在山东,属于鲁锦,属于设计的土壤已经在加速孕育,未来,我们将把鲁锦打造成为一种可持续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状态,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再次惊鸿于世界!”

(未署名图片由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提供)

(编辑/ 李潇雨  设计/蔺震)

猜你喜欢
华服T台纹样
假日绽放
《2020年杭州亚运会纹样设计》
Fancy Garden
小小T台秀
B站领衔“中国华服日”,为传统文化打call
藏族传统纹样中几何纹样的类型及其文化解读
T台酷文化
华服之魅
袁飞纹样设计
何穗:相信只要不断努力,今后的T台就不会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