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蓝色粮仓”建设“负碳海岛”

2023-11-21 02:41王勉励
山东画报 2023年9期
关键词:长岛黑山网箱

王勉励

俯瞰烟台,山峦叠翠,水天一色。

如何打造绿色低碳城市,从来不是一个虚幻的概念。它是清新自然的空气,是湛蓝如洗的天空,是清澈干净的海水,是绿树迎风摇曳,是人与自然和諧发展。在黄渤海交汇处的一片碧海中,烟台正唱响绿色低碳的主旋律。

打造海洋牧场

构建全产业链条

作为山东省海洋生态文明综合试验区的烟台长岛,拥有187.8公里海岸线、3541平方公里海域,95%以上海域水质达到国家一类标准。长岛沿岸平均水深24米,水深流大、气候温和,不易受台风等极端天气影响,适合大规模布设深远海养殖设施。长岛拥有鱼虾蟹贝藻600多种,海珍品资源丰富,饵料充足,是天然海洋养殖牧场。

长岛拥有151个岛屿,形成了完整的岛链,多岛屿可提供码头停靠、物料运输、物资补给、应急避险等服务。长岛获评省级以上海洋牧场示范区14处,投用深水大型智能养殖网箱13座,养殖水体100万立方米。近年来,长岛深入实施海洋牧场“百箱计划”,积极建设集“海洋牧场+智能网箱+养殖工船”等多种养殖类型于一体的深远海养殖渔场,海洋牧场从近海向深远海逐步探索推进,规模化、工程化、智慧化、绿色化水平走在全国前列。

自2014年以来,长岛先后获批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6处、省级海洋牧场示范区8处,在远海区域确权海洋牧场用海126宗34.9万亩。累计投放人工鱼礁130余万空方,增殖放流各类鱼苗3000余万尾,下水多功能海上平台5座、大型智能网箱13座,海上观测网系统14套,初步形成了“海工+牧场”联动、“陆海接力”兼容、“大渔带小渔”共享等多种模式协调发展的格局。

同时,长岛大力发展海洋牧场与休闲旅游产业融合,建设启用14处休闲渔业出海口,获批11处省级休闲海钓场和11处市级休闲渔业基地,建造海钓船36艘。以天顺、东源为代表的海洋牧场企业,依托多功能平台等海上装备组合,配套赶海园、休闲海钓船等基础设施,打造“休闲娱乐+渔业养殖”的新型牧场综合体。

长岛还搭建产学研平台,建立实验基地,实施科技研发项目。积极向外寻求与大型企业合作,弘祥、佳益、长山等海洋牧场通过股权投资的方式与山东财金集团签订协议,获得股权投资5023万元;争取烟台市“百箱计划”落户长岛,引入资金雄厚的经海公司与本地企业进行良性竞争与合作;协助齐鲁高速、中集来福士等企业先后通过参股、项目合作等形式与佳益、南隍城海洋牧场展开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

在远离近岸的广袤大海上,“经海系列”深海智能网箱平台宛如一座座“海中城堡”,筑起了一个个“蓝色粮仓”。2017年5月,第一座海上多功能平台下水,正式拉开长岛海洋牧场装备化、智能化发展序幕。2019年5月,全国首座坐底式深海智能网箱“长鲸一号”的投入使用,标志着长岛海洋牧场建设正式走向深海,养殖产业迈向智能化。通过多年的海洋牧场养殖实践来看,深海智能网箱鱼类养殖存活率及生长情况优于近海养殖,养殖周期也可大幅缩短,经济效益显著提升;且饵料投放造成的养殖污染远远小于近海养殖,投放的人工鱼礁对海洋生物资源也起到良好的养护作用,海洋牧场建设生态效益也在不断显现。

2021年以来,长岛充分利用“百箱计划”落户长岛的有利契机,在推动“经海系列”网箱下水的同时,积极推广“牧场+渔户”的接力养殖链模式,引导经海公司依托自家智能网箱基础设施,与周边养殖渔户合作,签订幼鱼供应协议,开展接力养殖。截至目前,已下水的8座“经海系列”深海网箱共养殖黑鮶鱼330万尾,鲈鱼220万尾。2022年至今共计销售成品鱼600余吨,销售额达到4800余万元。从个体渔户小网箱到“经海系列”智能大网箱进行接力养殖,利用海洋牧场深水智能大网箱试养黑鮶鱼及鲈鱼,鱼苗成活率、生长速度和品质都要优于近岸网箱养殖,养殖周期缩短1年,渔户效益增加1倍,大幅缩减养殖风险,实现了合作共赢、共同致富。

越来越多的海上大装备、大平台在烟台下水,向深海挺进。从科研到应用,装备技术不断迭代升级,合力筑牢“蓝色粮仓”,为唱响海洋牧歌提供支撑和保障,也为烟台打造全国领先、世界一流的海洋牧场示范之城注入“蓝色动力”。

全域生态修复保护

聚力打造国际零碳之岛

记者在烟台长岛进行实地采访过程中,不仅充分了解和体验了当地的风土人情,更深深地感受到烟台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日新月异的变化。

长岛大黑山岛,岛陆面积8.54平方公里,海岸线长20公里,植被覆盖率达80%,风景秀丽、气候宜人,不产生工业碳排放,拥有得天独厚的生态旅游资源,有中国“大陆屿”发育最典型的石英岩群——龙爪山、中国最大海蚀洞——聚仙洞和距今6500多年的大型原始村落遗址——北庄遗址,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黑山乡先后荣获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山东省美丽宜居村庄、山东省美丽休闲乡村、烟台市森林乡镇等荣誉称号。多年来,黑山乡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山、村、岸、海多位一体,走出了海岛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互促共进、良性循环的新路子。

长岛黑山乡,始终坚持山海统筹,一村一品,以“鲜花+海岛”为特色,促进海岛生态旅游发展。他们率先实施打造花海慢道,在黑山港至土岛村、北庄村至南庄村两段约2公里主干道两侧,大面积栽种金鸡菊,在沿途重要场所点缀蔷薇、百叶红、爬墙虎。其次实施打造五彩村落,对南庄村、土岛村两个重要旅游打卡村落进行整体改造,围绕村内道路、广场公园、高端民宿、美丽庭院等方面,形成错落有致、层次分明、连点成线的“鲜花村庄”,实现了鲜花海岛的独特风韵。

近年来,长岛紧紧围绕烟台“一谷一区一岛一港”总体布局,聚焦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向蓝图强,向绿奋进,在推进全域净零排放上先行先试。今年以来,长岛区工委管委确定了以大黑山岛为试点先行认定一处负碳区域,为整体推进国际零碳生态岛提供示范引领。2023年5月,长岛与青岛科技大学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与碳市场能力建设青岛中心建立合作,就大黑山岛能源活动、电力消耗、海水养殖、农业活动、废弃物处理、森林碳汇等各领域温室气体排放现状开展全方位数据调研和信息采集,形成大黑山岛温室气体排放清单,核算大黑山岛碳排放和碳汇量,编制《大黑山岛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研究》,并于2023年10月经中国质量认证中心现场核查、数据审核无误后,最终予以认证通过。

2021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大黑山岛产生温室气体排放量为3358吨CO2当量,因碳汇产生的温室气体清除量为5397吨CO2当量,总排放量-2039吨CO2当量,真正实现负碳,成为全国首个负碳超过2000吨CO2当量的“负碳海岛”。长岛大黑山岛作为烟台首个获得权威认证的负碳区域,也是继青岛灵山岛之后全国第二个“负碳海岛”,为助力长岛打造国际零碳生态岛、提前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使命任务提供新思路,探索新路径。

依托优美的环境和独特的海岛风情,长岛已成为烟台新的旅游打卡地。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纷纷到此观光旅游。近日,生态环境部发布了第二批12个美丽海湾优秀案例,烟台长岛庙岛诸湾榜上有名。如今,烟台以强大的韧性、十足的活力、巨大的潜力以及持续成长的新动能,为全国、全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编辑/杨功珊  设计/张晓曦)

猜你喜欢
长岛黑山网箱
传承经典,现代化中式庭院 重庆中安长岛
黑山阻击战纪念馆
金州大黑山文献录
红山蚁的仆人
红山蚁的伏击战
中式庭院的现代融合 重庆中安长岛
长岛:一面烟火,一面仙境
长岛九丈崖的发现(第三站)
10kV配网箱变局放检测案例分析
全国首例网箱豢养江豚繁育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