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三位一体”教学改革研究

2023-11-21 10:54何柳青
科技风 2023年32期
关键词:三位一体专业课竞赛

何柳青

广州工商学院 广东佛山 528138

应用型本科教育是为适合社会技能岗位需求而设,它需要与社会岗位要求同步,旨在培养具有理论与实践同步发展的优秀应用型人才。在当下部分高校仍采用课堂+竞赛教学模式,该模式能令学生掌握一定程度上的专业技能,但所学内容却严重与社会需求脱节,形成封闭式的教学模式。学生不能第一时间与社会接轨,教师所用教学资料也多年不变,或只强调实践,忽视理论建设,令学生知其然却不知其所然。

1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

数字媒体技术本科专业属于计算机领域的其中一个专业方向,它强调理论与实践双向发展。仅依靠技能学习无法令学习效果到达更高的层次,也无法令学生对实践有更深刻的理解,从而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目前本专业教学大部分以教师上课讲授+学生练习为主,辅以一定量学生专业竞赛,这是当下较多专业所使用的教学模式[1]。但近年的学生获奖人数有所下降,这无疑暴露了教学模式上存在着漏洞,需要加以修补改进。

1.1 专业教学方向不明确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属于新兴专业,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逐渐取得一定的成绩,也成为众多高校的热门专业之一。与数字媒体艺术不同,数字媒体技术偏向开发,属于工科类专业,课程偏向程序开发和3D建模。该专业的发展也暴露了一些问题,如技术与艺术的界限模糊不清,将部分艺术类课程置于该专业中,课程框架思路不够明确,教学模式不能有效地完成培养任务等。作为热门专业,数字媒体技术发展至今已具备一定的规模,但也存在一定的同质化,专业特点不突出,发展目标不明确。在专业建设过程中,出现把多媒体应用技术专业的课程内容作为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内容,出现名不符实的情况。

1.2 教学与实践内容脱节,未达到相互促进效果

校内教学的课程内容不能形成闭门造车的局面,否则培养的毕业生无法快速适应社会工作。应用型本科的教育目的就是培养社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而非学术型人才。部分课程偏向于学术路线,不能体现应用型本科的应用性和实践性。课程需要有一定的学术理论内容,但更重要的是以迎合项目实践为目标,同时以专业竞赛提升知识运用水平,教学中需要重点体现应用型知识的内容。以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为例,课程分为基础课、专业课。基础课为基础学科,而体现应用型技能教学的是专业课。而专业课又分为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这两大类型课程均以数字媒体技术为主导内容,教师在课程设计时应有目的地将教学内容与项目实践接轨,当学生今后接触项目实践时可以更快地适应项目要求。然而目前实践方面较大程度上只是走形式化流程,教师因自身实践能力不足,不能带动学生的项目实践。教师对实践环节了解不透彻,自然不能将实践经验和衔接知识融于课堂教学,长久下去便造成教学与实践内容脱节,脱离应用型本科教学的初衷。

1.3 教学与竞赛内容脱节,未达到预期教学效果

学生专业赛内容基本与社会岗位工作相似,甚至部分竞赛内容即是由企业命题,综合性强,覆盖知识面广,要求灵活多变,举一反三。反观当下教学内容基本是完成某一个教学目标,完成一定量的练习即结束教学,并没有较好地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没有对竞赛内容进行针对性的分析。专业竞赛的主要目的是检验学生教学和实践两个环节所学的知识,而不是形式上的竞赛。如果教师在课堂上没有引导学生在竞赛方向上学习,仅是为了完成学科教学任务,学生对专业竞赛不了解,那么在专业竞赛上的积极性会较大程度地降低。同时教师的课堂教学不应只对教材上的知识讲授,照本宣科,在符合教学大纲的情况下适当取舍,并增加专业竞赛方面的衔接知识,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兴趣,不设置过难或实用性不高的项目案例,从学生角度出发,循序渐进,令学生掌握学科的知识框架,并能熟练运用知识体系解决相应问题。

1.4 教师对学生水平了解不透彻

教师平时上课没有对学生整体水平进行评测,只对部分特别拔尖的学生有所了解,对中间层有潜力的学生却不知晓,如此便不能精准指导竞赛队伍,这无疑间接削弱了竞赛整体水平。[2]在专业竞赛中学生寻求指导教师的帮助,指导教师如不能给学生正确的反馈及指导,学生可能会放弃该竞赛,从而选择一些难度较低的竞赛方向,造成某方向选择人数过多而出现大量淘汰的现象。

1.5 教师专业水平与社会岗位脱节

应用型本科注重实践、与社会接轨,与社会需要的应用型岗位要求保持一致,目的在于令学生毕业后即能从事相关工作。这无疑也对教师提出了同等要求,教师必须具有相关企业实践经验,同时把实践经验与课堂相结合,才能形成良性循环[3]。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主要起到引导作用,如果教师环节出现脱节,必会影响整体教学效果。

2 “教学—实践—竞赛”三位一体教学模式研究

三位一体教学模式,教学、实践、竞赛这三个环节缺一不可,具体关系如下图所示。

三位一体教学模式关系图

2.1 加强专业课程建置

2.1.1 合理分配课程比重

在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中,课程比重分配不合理。从整体角度来看,课程体系需要针对每一个环节设计,部分专业课程学时较少,基础课程学时过多,或课程前后衔接不严谨,造成学生知识不完整或出现知识断层。例如,部分基础课程可根据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来分配课时,调整至满足该专业要求即可,不一定要达到研究学术的层面,只需要满足专业课的理论需要即可,把重点放在应用型技能的专业课教学上更能立竿见影。

2.1.2 对专业课内容进行细分,合理分配课时

专业课中的核心内容可以将内容细化,给予更多的教学课时,有侧重点地把有限的课时进行合理分配。专业课特别需要将企业实践的内容适量融入其中,同时兼顾适量竞赛的知识,还需要与前置课程相结合,形成一个完整的课程体系。不同课程之间并非完全独立存在,它们的最终目标必然是培养该专业领域的应用型专业人才。比如游戏开发领域的专业课内容,可将其细分为3D游戏建模、C#编程、Unity3D游戏开发几门课,整体内容与游戏开发流程一致,具体课程目标参考行业要求,强调其专业性和实用性。

2.2 教学课程设计体现应用型的特点

数字媒体技术课程设计与数字媒体艺术差别较大,前者偏重程序开发,后者偏重艺术设计和审美。而数字媒体技术课程大部分内容都与计算机3ds Max建模、C#编程、Unity3D等方向有关。该课程体系主要有虚拟现实和游戏开发两个方向,这就对课程设计有较高的要求,所学内容层层递进,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4]。课程设计知识点应覆盖全面,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建模审美水平、基础动画制作能力、基础编程能力、修复漏洞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如此才能应对社会岗位复杂多变的问题。专业应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多门课程紧密相扣,课程内容相互促进,每门课程反映实际项目中的一个环节,整体互相平衡且突出其专业性,目的是还原实际工作流程中的真实状况,令学生在学习中有参与实际项目的感觉。

2.3 强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本科教学的理论学习必不可少,但如何将理论在实践教学中进行结合,且让学生更容易接受,这是教师们需要思考的问题。如果仅强调实践操作,学生的确能掌握该门技能在某情景下的应用,且能较高质量地完成任务。但这无法上升到本科教育,同时学生也无法对实践内容做出更深刻的理解,从而举一反三,增加学习效率。只有理论和实践都掌握的情况下,学生才会有更深的领悟,学习同类型的技能更容易掌握[5],这才是应用型本科教育的目的。例如,现实中很多动画、游戏灯光师就对物理学中的灯光和高等数学都有较深的造诣,高级特效师掌握了真实物理学和高等数学等情况。

对于理论教学,可以使用先实践后穿插理论的教学方法,令学生先通过实践有感性认知,再有理性认知。这比课程开始便大量灌输枯燥理论的效果要好,更容易令学生接受且产生学习兴趣。如果是纯理论型的课程,可以结合相应案例展示,避免烦琐枯燥的讲解,尽量与学生产生教学互动。

2.4 企业实践提高项目制作水平

高校应用型本科的教师应具备与社会企业岗位基本一致的专业水平,如要实现此目标只有选拔教师到一线企业实践,教师参加相应专业技能培训。以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为例,可在企业实践学习Unity3D游戏引擎编程、steamVR、三维建模、材质贴图等专业知识,与时代接轨,与企业同步,全方位提升教师专业能力。教师要做到与社会岗位要求同步,就必须进行社会实践,与企业员工一起参与项目和交流,不能只在课堂讲解理论和练习。教师需将企业所学与课堂内容融为一体,将企业项目经验与专业课程结合在一起,教师需要耗费比以前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才能完成这项任务。

教师实践完成后,以企业项目为基准,精心设计相应案例教学,必须具有代表性和通俗易懂。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发散思维,举一反三,避免任务式的教学。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可以让学生与教师共同参与企业实践,如此效果会更好[6]。

2.5 加强专业竞赛赛前训练

学生专业竞赛并非赛前突击性努力就能取得好结果,而是需要平时扎实的基础以及教师在教学中的适当引导。赛前训练包括以下几方面:

2.5.1 校内选拔赛

校内选拔赛直接和专业技能竞赛相通,通过校内各种宣传渠道、移动端、学校网站等宣传,鼓励学生踊跃报名。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但不能以功利为目标吸引学生,令学生在思想层面认识到专业竞赛是为了检验所学知识,增加项目经验,无论竞赛成败与否都能在一定程度上锻炼自己。给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念,避免过度追求物质奖励,校内选拔赛才能发挥其本质的作用,且体现其真正意义。

2.5.2 赛前专业指导

在通过校内选拔赛后,需要对选拔出来的学生进行赛前专业指导。该指导则需要有一定指导经验和项目实战经验的教师开设专门的赛前指导讲座以及讨论小组,分析往届获奖作品的特点,找出学生作品的不足,有针对性地研究作品的细节,根据学生目前的水平能力制定参赛计划[7]。同时,参赛学生可以对指导教师提出需要实现的技术难点,从而令作品质量有小幅度提高。如此赛前专业指导才能形成良性循环,学生有求必应,教师有问必答,学生才能在赛前专业指导中有所获益,且进一步加强学生的信心。

2.5.3 赛前心理指导

赛前心理指导是为了避免学生把专业竞赛作为最终目标,“三位一体”整个教学模式是为了培养优秀应用型人才从而服务于社会。专业竞赛只是锻炼自己的一个手段,而非最终目标。即使竞赛失利,也不一定代表该学生的专业水平较差,影响竞赛结果有很多非可控因素,校方重视竞赛,但不能被竞赛结果影响到今后的学习和工作。竞赛结果优秀固然能激励自己,但也不能因此骄傲自满,止步于此。相反,如果竞赛结果不尽如人意,可从自己作品中找原因,也可以和指导教师讨论交流。竞赛只是检验学习的一个手段,无论结果如何,学生都能从中获得相应经验,从而更好地学习之后的课程,这对学生也是一个较大的提升。

结语

应用型本科教育并非只靠课堂或竞赛就能培养优秀人才,它是多方面合而为一的整体。以课堂教学为基础,同时教师通过实践提高自身专业水平,然后将实践内容融于课堂,同时通过参加专业竞赛来检验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程度。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要有深度的理论框架,同时也需要优秀的实践能力。“以赛带学”这个模式本身框架是正确的,但如果在实施的环节上脱节,那只会沦为表面形式,无法发挥其本身中心思想。在解决专业竞赛与教学的问题的基础上,加入企业实践这个模块,构成“教学—实践—竞赛”三位一体的新模式,比单纯的“以赛带学”更灵活多变,更容易培养适合企业的人才,但同时教学模式难度也会增加。这需要教师在实施三位一体新模式前做好计划,有充分的准备,具备排除万难的思想觉悟,对教师来说是一个崭新的挑战。

猜你喜欢
三位一体专业课竞赛
2020丝绸之路数学竞赛
“导入课”在高校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思考
我看竞赛
创新思维竞赛(3)
基于“三位一体”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途径研究
论“有趣、有用、有效”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在商务礼仪课程中的运用
服务学习在高职社会工作专业课内实践教学中的探索
浅析高职院校三位一体航空服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研究生专业课学分制教学改革探讨
关于大学专业课排座位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