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建设农业强国
——访“三农”问题专家周胜利

2023-11-21 16:26陈之秀
食品界 2023年11期
关键词:规模化胜利三农

+陈之秀|本刊记者

“三农”问题专家周胜利的正式身份是湖北省乡村规划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湖北省农业规划设计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他因驻站短视频平台讲“三农”问题而出圈。他说:“过去几个月,我有三个关于耕地问题的视频火了,有2000多万人点阅,20万点赞。”周胜利平时的主要工作是走访各地,了解当地农业发展状况,为当地产业发展出谋划策。为此,记者就农业方面的相关问题专访了“三农”问题专家周胜利。

中国农业的现状

周胜利认为,中国是大国小农,农业生产低水平、低效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从事农业生产的人数众多。去年中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是65.22%,意味着中国还有四五亿的人常住农村。假设其中一半的人从事与农业相关的工作,意味着有两亿多人从事农业。中国从事农业生产的绝大部分人是兼业化的,他们大部分时间在外打工,有的人在农忙的时候回乡做一下农活,专门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可能不到十分之一。尽管如此,这个数量仍然惊人,有2000多万人。而美国等发达国家只有两三百万人从事农业。二是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完全没有竞争力。疫情之前,中国大宗农产品的价格普遍比世界上同类产品高出30%到50%,很多国家的农产品长途运输到中国港口,价格仍然比国内低,导致很多人认为,自己种不如向国外买。

“现在很多农产品,到国际市场上买价格更便宜、质量更好,这对中国的粮食安全构成了巨大威胁。”周胜利认为,比如,丹麦的畜牧业、荷兰的鲜花产业、以色列的设施农业、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畜牧业比较发达,全世界其他地方都到他们那里采购,物美价廉,但中国不能走这条路。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即使我们把全世界所有可以用来流通的粮食全部买回来,仍然不够中国14亿人口的消费。所以中国必须要做到主粮自给,其他的适度进口,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实现农业现代化

周胜利表示,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我们现在的目标是到2035年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到2050年要实现建设农业强国目标。周胜利认为,农业强国建设任重道远。

“我国人多地少,规模经营遇到了困难,农业科技创新不够,大多数仅限于写论文,应用不够。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机械化率超过了70%,实际上大多数地方仍然还是非常落后的农业生产技术、生产方式。”周胜利说,我国要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必须走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这条路。

周胜利认为,建设农业强国需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一是要推进规模化。国家当前提出的是要适度规模化,整体上是支持规模经营,但不能一下子把规模化提得太高,导致大量农民失业;二是要推进机械化,提高效率。只有规模化,才能机械化,继而实现信息化;三是要保障重要农产品的供给;四是要对农村基层治理方式进行一些变革。目前,最关键的是要提高从事农业的人员素质。因此,这几方面共同构成了我国农业强国建设的保障。

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我们经常听到说农村的人越来越少了,未来谁来种田?我从不担心这个事。随着中国的劳动力人口红利逐步消失,出生率降低,少子化、老龄化面临的问题,一定要通过机械化、规模化和信息化的手段来解决,不可能靠人海战术。其实,农村种田的人是多了,而不是少了。”周胜利说,现在农村田都荒了,就是因为参与的人多了,每户不到10亩地,怎么去种都赚不到钱,更别谈用现代化机械去种植。

现在,全世界的机械化种植大概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以美国、加拿大这种人少地多、人均耕地面积特别大、资源丰富的国家,是大规模机械化种植,以提高单位面积产出为导向,就是用最少的人产出更多的农产品。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美国的每个家庭农场平均耕地是2700亩,只有这样才能赚到钱;第二类是日本、韩国、以色列这些国家,是小规模的精耕细作;第三类是德国,在高新农业技术方面做了很多引领性的创新。

周胜利认为,今后大部分农村人要进入县城。所以,不用担心“谁来种田”的问题,而要探索“如何种田”的问题,并且只有培育农产品品牌,才能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周胜利说:“现在的农产品如果没有品牌,将寸步难行。我们的农产品绝大多数生产过剩,水果有40%烂在地头没人要,蔬菜也有30%至40%压根就没有走向市场。所以,无品牌,不营销。如果走量化、走批发市场,没有品牌的都赚不到钱。现在粮食危机,但农民种的粮食还是不值钱。十年前,我们的粮食是一块多钱一斤,现在还是一块多钱一斤。韩国、日本的猪肉70多块钱一斤,而中国的猪肉还是十多块钱一斤。整体来讲,中国农产品存在低质、低价的情况。那么,在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的背景下,当地的区域品牌就显得尤为重要。”

发展现代设施农业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发展现代设施农业。实施设施农业现代化提升行动。加快发展水稻集中育秧中心和蔬菜集约化育苗中心。加快粮食烘干、农产品产地冷藏、冷链物流设施建设。集中连片推进老旧蔬菜设施改造提升。推进畜禽规模化养殖场和水产养殖池塘改造升级。在保护生态和不增加用水总量前提下,探索科学利用戈壁、沙漠等发展设施农业。鼓励地方对设施农业建设给予信贷贴息。因此,可以说今年是设施农业年。”周胜利说,6月,农业农村部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自然资源部制定印发的《全国现代设施农业建设规划(2023-2030年)》(以下简称《规划》),是我国出台的第一部现代设施农业建设规划,对促进设施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规划》提出,到2030年,全国现代设施农业规模进一步扩大,区域布局更加合理,科技装备条件显著改善,稳产保供能力进一步提升,发展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不断增强。设施蔬菜产量占比提高到40%,畜牧养殖规模化率达到83%,设施渔业养殖水产品产量占比达到60%,设施农业机械化率与科技进步贡献率分别达到60%和70%,建成一批现代设施农业创新引领基地,全国设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合格率稳定在98%。

周胜利表示,最近农业农村部又提出在四个方面加大投资,其实全部是有关设施农业建设的。第一是农业的设施化、规模化种植;第二是畜禽养殖场现代化设施的更新。特别是奶牛的智慧养殖,包括楼房养猪这样一些项目;第三是水产的设施化。包括智慧牧场、海洋牧场的设施化。比如,我们原来的很多江、河、湖、库的高密度精养,现在都要搞成设施化的循环水,养殖要设施化;第四是设施农业要在仓储冷链、物流冷链、烘干等方面补齐短板。

加大农业投资力度

“今年上半年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有两个数据:一个是畜牧业的投资下降了19.7%;另一个是民营经济、民营企业投资农业下降了8%。”周胜利说,过去这两方面都是增加的,今年突然降幅这么大,背后的原因值得关注。

周胜利分析,农业投资大幅下降有三方面原因:第一,2017年以来,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激励下,各方投资的热情很高,但是也存在盲目性。很多农业投资者凭着一腔热血返乡创业,连商业模式、投资思路都没有搞清楚就匆忙上马,导致了热热闹闹开工,几年以后铩羽而归。投资农业农村的成功率很低,后来人再想做农业投资的,一了解到这些负面的案例就害怕了。第二,过去投资农业的人很多目的不纯、动机不纯。有些打着投资农业的幌子,从事房地产开发、矿产开发;有的以河道整治之名盗采黄沙;有的是为了占资源、占景区。总的来说,投资农业只是一个外衣。第三,属于政策上的变动。比如,前几年的大棚整治、最近非法占用耕地的整治这样的一些事情,通过自媒体放大,让很多人谈农色变。

那么,是不是就不能投资农业了?

周胜利说:“答案是否定的。国家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思路没有变,投资农业农村的决心没有变。今年上半年民营投资降低了,但国家的投资在增加。所以,在当前这个经济背景下,国家投资农业农村发展的趋势不会变。到2025年,土地出让收益的50%以上用于农业农村。另外,国家在调动一切资源,从金融上、政策上支持农业农村发展。当前,农业农村发展需要的不是漫无目的的投资项目,而是一批有志于农业农村发展、扎根农业农村的人才。如今,缺的不是企业,而是具备企业家精神的投资者。”

周胜利表示,现在最根本的问题是要让种粮者得利,但又不能提高粮食价格。因为现在世界是一体化的,全球的粮食价格都低,你把粮食价格提高,那就是变相的补贴了,违反了WTO的规则。同时,你的CPI又会增长,拉动了通胀。这几年,中国的农业投入品的价格暴涨,但是粮食价格始终没有涨,让种粮的人赚不到钱,也就有很多人放弃了。为此,国家不得不采取种粮补贴、耕地补贴等各种补贴以及完全成本保险等一系列措施,提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本期人物:

周胜利先后在湖北团省委和高等院校工作,现受聘多地政府,担任农业顾问。近年来,担任中共湖北省委“三农”重大专项课题“湖北乡村产业发展研究”和重大调研课题“现代种业基地高质量发展问题研究”负责人,研究成果《着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动湖北农业高质量发展》获2018-2019年度湖北省政府发展研究奖一等奖。带领团队为各地政府争取项目资金和专项债累计过百亿元。受邀为省委组织部、省农业农村厅、省粮食局、中国农科院油料所等多个部门和科研单位作专题报告,所授课程相关内容发布到“周胜利说三农”抖音和微信视频号,累计点击量过亿次。

猜你喜欢
规模化胜利三农
益林中草药 初现规模化
数说2021“三农”新变化
坚持就是胜利
商务部:多措并举惠“三农”
2020年“三农”十大新闻
规模化育肥羊场免疫程序的探讨
40年,时光轴下的“三农”演进
坚持
规模化猪场暴发PED后的快速稳定策略
十九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