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靖市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机械化的现状与思考

2023-11-22 04:18云南省曲靖市农业机械技术推广站李杰屏
农机科技推广 2023年9期
关键词:播种机机具专用

○云南省曲靖市农业机械技术推广站 李杰屏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是实现玉米基本不减产、增收一季大豆,推动大豆玉米兼容发展的关键技术,对提升国家粮油综合生产能力意义重大。使用机械化作业,质量好、效率高、成本低,有利于产业的规模化发展,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农业新旧动能转换的新选择。

一、曲靖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机械化种植现状

1.机械化种植规模。2022年曲靖市示范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面积12 万亩,涉及6 个县(市、区)。其中机械化种植面积5.53 万亩(包括一体化播种2.31 万亩,玉米机械化播种后再错时用手推式播种器播种大豆3.22 万亩),占目标任务12 万亩的46%。

2.机具投入情况。全市共投入播种机107 台,其中大豆玉米专用播种机15 台,为适应复合种植需要改造的播种机17 台;投入植保机械117 台,其中复合种植专用植保机械66 台,完成机械化植保面积达5.45万亩;投入收获机21台,其中两行玉米收获机20 台,完成机械化收获面积达1.5万亩。

3.宣传培训情况。全市共开展培训41 次,其中现场培训27 次,在线培训14 次,另外配合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在宣威市举办“西南重点地区2022年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专用播种机现场演示验证活动”,实地验证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专用播种机具3 台。印发省级技术指导意见525 份,制发技术模式134 份。组织农业、农机专家现场培训661 人次,共举办现场演示20 次。

二、曲靖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机械化存在的问题

1.专用经费不足。地方配套资金较少,机具价格较高,购买能力差,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专用机械保有量低;缺少推广经费,召开现场会、培训、宣传、报道等相关工作受到制约。

2.机具问题突出。一是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专用机具价格较高,购机补贴较低,专用性强、通用性差,没有作业补贴,农机合作社购机欲望低,导致专用播种机、专用植保机保有量低,不能实现种植任务机械化作业全覆盖。二是改造机具的作业效率、作业质量和专用机具存在一定的差距,并且调试较为繁琐。三是尚未引进示范推广窄幅宽大豆收获机,大豆先于玉米收获全靠人工作业,生产全程机械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3.经济效益低。一是种植过程中一些地方由于大豆、玉米种植密度不够,或施肥量不合理,或机械化喷洒玉米除草剂时损伤了大豆苗,导致测产结果不理想,部分没能达到“玉米基本不减产,多收一季豆”的效果。二是利用两行玉米播种机播种玉米后再错时用手推式播种器播种大豆,收获时先人工收获大豆再机收玉米,作业费用明显增加。三是大豆玉米以“1+2”“2+2”“3+2”“4+2”等多种模式种植,两种作物株、行距不统一,测产结果差别较大,难以确定节本增收的最佳模式进行重点推广。

4.农户积极性不高。一是大豆玉米的机械化种植模式与农户传统的套种模式有区别,初次按新模式种植农户担心减产。二是中耕除草管理难度大、有风险,农户顾虑大。三是大豆、玉米错时种植费工费时管理繁琐,束缚了农村劳动力。

三、推动曲靖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机械化建议

1.加强组织领导协调。

1)认真贯彻落实农业农村部相关文件精神,将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作为农机技术推广工作的重中之重、头等大事来抓。建立工作台账,任务分解责任落实到人,做到年初建账、年中查账、年底结账,确保该项工作任务顺利完成。

2)积极争取地方配套资金支持,充分发挥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政策导向作用,提升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机械补贴额度,加快推动机械化种植技术升级和装备更新。

3)开展技术巡回指导和生产服务,提前做好农业机械的维修保养,保证作业时技术状态良好。统筹协调好作业机具的调度工作,赶农时、抓天气,适时进行各项机械化作业。

2.加快机具改造引进。

1)农机推广部门和生产企业要结合《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配套机具调整改造指引》,分区域、分类型、分模式进行机械化作业对比试验,开展农机配套设施研发改进和制造。找准问题、抓住关键、讲求实效、注重细节,提高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改造机械的可靠性、稳定性。

2)结合当地的农艺要求和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加大复合种植专用机具的选型推广力度。鼓励有实力、能干事的农机专业合作社购买高性能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播种机,填补机具空缺,提高作业质量和效率。增加专用播种机作业面积,逐渐减少错时播种面积,两次播种一次完成,简化作业流程。推广使用专用植保机喷洒除草机,把握好喷洒的时机和药量并做好喷雾隔离,选择在无风的晴天光照不太强的时段作业。要压低喷头,防止除草剂飘移影响大豆植株。引进窄幅宽的大豆收获机,拓宽机械化作业环节,并结合玉米收获机进行机收减损试验示范。把握好收获时期,根据作物状况做好机具调试,争取达到大豆收获综合损失率≤5%、破碎率≤5%,玉米果穗收获总损失率≤3.5%、籽粒破碎率≤0.8%、苞叶剥净率≥85%、含杂率≤1.0%的机械化收获作业标准。

3.加强农机农艺融合。

(1)良机与良艺结合。扩间增光,开展大豆玉米不同行数配比试验,积极探索适合于当地的最佳生产全程机械化模式。结合当地种植习惯及机械化作业要求,大豆玉米同时播种,先收大豆后收玉米,应适当放宽大豆与玉米的间距。以大豆玉米复合种植的“4+2”“3+2”模式为重点进行对比试验,“4+2”模式带宽260 厘米左右,其中大豆行距30 厘米左右、玉米行距40 厘米左右、大豆带与玉米带间距65 厘米左右。“3+2”模式带宽230 厘米左右,大豆行距、玉米行距、大豆带与玉米带间距与“4+2”模式相同。

(2)良种与良法配套。缩株保密,达到净作的种植密度,是“玉米基本不减产多收一季豆”的基础。玉米选用株型紧凑、适宜密植和机械化收获的高产品种,大豆选用耐荫抗倒、宜机收高产品种,根据土壤肥力适当缩小玉米、大豆株距。其中“4+2”模式大豆株距、播种密度分别控制在9—11 厘米、8600—9500 株/ 亩,玉米株距、播种密度控制在13—14 厘米、3400—3700 株/亩;“3+2”模式大豆株距、播种密度分别控制在8—10 厘米、8300—9300 株/ 亩,玉米株距、播种密度分别控制在14—16 厘米、3500—4000 株/亩。

调肥控旺,一方面充分发挥大豆的固氮能力,提高作物的肥料利用率,另一方面保证玉米单株施氮量与单作相同,采用一次性施肥方式,机械化播种时一次性完成播种与施肥作业。

4.加大培训宣传力度。

1)由农机推广部门牵头对技术人员、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手开展全方位、多渠道、多层级的农机配套技术培训指导,通过专题教学、在线培训、现场指导、技术咨询、发放资料等方式,提高耕、种、管、收关键环节的机械化作业质量和效率,确保人员作业技能培训到位、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位、机具保养调试到位,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机械化技术落到实处、产生实效。

2)利用现场培训会向技术人员、农机服务组织、农机手、农户广泛开展宣传动员,并积极邀请电视台、报社记者参会,第一时间对高质量的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机械化技术进行报道,为复合种植新机具、新技术的推广营造良好的氛围。农机推广人员应积极在“曲靖M”等媒体上发布相关信息,介绍作业质量、推广情况、测产结果等内容,加大网络宣传力度以真实的数据打动农户。利用曲靖市农机推广微信群传播现场拍摄的复合种植机械化作业照片、短视频、作业质量检测数据,技术人员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猜你喜欢
播种机机具专用
郑州航空区炎黄不锈钢蜂机具部
体能测试专用鞋
体能测试专用鞋
体能测试专用鞋
郑州航空区炎黄不锈钢蜂机具部
大蒜播种机让蒜农挺直了腰
电务系统大型机具上道时的作业防护
爱它就给它专用的设备
六种经济作物实用新机具
我们都是播种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