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小学数学“问题引导”课堂教学模式

2023-11-23 11:02广东省肇庆市教师发展中心李伟聪
天津教育 2023年29期
关键词:问题引导核心情境

■广东省肇庆市教师发展中心 李伟聪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确立了核心素养为课程目标导向,在课程理念中明确提出发展运用数学知识方法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四基”“四能”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载体,要引导学生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同时,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在分析问题的同时,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在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注重发挥情境设计与问题提出对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促进作用,在真实的情境中提出能引发学生思考的数学问题。

一、问题的提出

笔者在教研常态视导听课中发现,在当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忽视“问题”的作用,没有很好地通过设计高质量的数学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课堂教学忽视问题情境创设,学生缺乏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机会,教师提出的问题缺乏思维深度,没有很好地引导学生学习数学。“教师中心,机械传授,简单模仿”的课堂教学比比皆是,使数学课堂缺乏思辨与创新,学生的主体地位难以被体现,问题意识薄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足,学习积极性被压制,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成为空谈。为了实现深度的教与学,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提升数学核心素养,必须改变现有的缺乏生命活力、僵化的课堂教学模式,最终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带着问题走出课堂”,将数学问题转化为数学知识,让学生在问与学的过程中学会学习,让数学思维伴随整个数学学习过程。小学数学“问题引导”课堂教学模式价值取向意图如图1所示。

图1 小学数学“问题引导”课堂教学模式价值取向示意图

二、实践与研究

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构建了小学数学“问题引导”课堂教学模式。本模式以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皮亚杰等人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马斯洛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布鲁姆的目标分类学理论、问题驱动教学法理论以及国内外优秀的启发式教学理论为理论依据,以“基于情境”“问题导向”“高度参与”“深度思考”“发展能力”五大理念导向,在课堂教学中采取“三段四学五环节”操作策略,构建“一核两单三评价”的实施保障体系,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学习数学,培养学生“四能”,发展数学思维。课堂教学以问题统领教学,将核心问题分解为若干个子问题,将教学任务转化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探索和解决问题,最终将问题转化为知识。运用“自学”“导学”“群学”“研学”四种学习方式,融入课堂教学的五个环节。“问题引导”课堂教学模式操作如图2所示。

图2 小学数学“问题引导”课堂教学模式操作图

本教学模式基本包括五个教学环节,体现“问”与“导”,让学生的学习真正发生。在建构数学知识的同时,结合生活实际解决“真问题”,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带着问题走出课堂。下文结合具体教学案例阐述五个教学环节的操作要领。

(一)生问导入: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课堂导入决定着一节课的成败。新课导入的形式很多,如复习引入、故事引入、游戏引入等。课堂导入没有固定的模式,根据学生年龄、课型、目标等不同而有不同的设计。然而很多课的导入只是关注形式,单纯为了激发兴趣,没有真正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发现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创设的问题情境要为学生在新课学习中提出数学问题和解决数学问题而服务。问题引导的课堂教学模式主张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这一情境可以是真实生活情境,也可以是问题情境,通过情境创设让学生置身于情境中,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平均数》一课时,课本例题创设的情境是环保小队4人收集空水瓶,直接提出“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的问题,这一情境虽然具有环保主题教育作用,但是情境设计缺乏学生对“平均数”概念的本质理解,而且问题直截了当,不能让学生从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为此,笔者将把情境进行了修改,设计了三个正式情境问题。

问题1:学校要举行班际跳绳比赛,要求每班派出一队同学参加,大家请看视频,我们班强身队和健体队分别进行1分钟跳绳,这是统计的数量,大家比较一下,哪个队代表我们班比赛更好?

问题2:强身队后来加入了一位队员,大家再看看数据,你会选择哪一队?

问题3:如何比较两队的成绩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平均数”。大家对这个课题有什么问题吗?

这样的问题情境不但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让学生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这些问题体现了平均数概念的本质,更好地深入引导学生理解平均数产生的必要性,引导学生理解平均数作为一个统计量的意义和作用。

情境是知识技能向素养能力转换的问题载体。良好的问题情境既可以激发学习兴趣,也可以激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利于引导学生课堂思考方向,激发学生思考动机。问题情境要把握好创设质量,在情境细节设计方面下功夫,让问题落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

(二)引问导思:设计核心问题,引导学生探究新知

美国数学家哈尔莫斯说: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核心问题是课堂教学的关键,只有找准课堂核心问题,才能达到教学目标,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深度思考,解决教学重难点,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用问题链中的子问题将整节课的教学环节串联起来,环环相扣,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将零散的数学概念紧密联系在一起,一个问题的解决又引出下一个问题的提出,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为学生构造了一个完整的知识框架,启发学生探究,有序地掌握课堂知识。例如,人教版一年级上册《9加几》一课设计的核心问题:为什么要把小的数分成1和几?这样的问题既揭示了“凑十法”,又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因为把“1”分出来是为了和9组成10,为以后学习“8加几”“7加几”等做好铺垫。这样的问题在教学中具有统领性,能够揭示知识的本质。

核心问题统领的课堂教学模式需要将核心问题和若干个子问题,通过理清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构建为问题结串。核心问题发挥引领性(灯塔)的作用,子问题发挥路标、台阶、脚手架的作用,以承载目标学习任务,引导教和学的过程,实现目标达成。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线段、直线、射线和角的认识》一课时,教师设计了以下问题串,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如图3所示。

图3 核心问题统领下的问题串示意图

通过问题串将课堂教学串联起来,让学生用数学的思维思考问题,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从而更好地发展数学核心素养。

(三)解问导学:解决学生疑问,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

抽象是数学的重要特征,数学抽象就是一种思维活动。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呢?应该从每节课的总结引导学生用数学的语言表达,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促进数学抽象能力的提升。探究新知后,应该重视总结环节,这一环节不仅要回应新课导入时学生提出的问题,更要引导学生总结归纳所学知识,形成知识网络系统,建立解决问题的模型,发展学生的模型意识。例如,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16页例9“解决分段计费问题”时,通过总结和反思,解决学生在学习新课前提出的数学问题,并引导学生填写表格,通过小组讨论,用数学的眼光观察规律,构建数学模型,发展核心素养。教师设计了以下课堂总结环节:小组合作交流填写表格(如表1所示),讨论发现了什么数学规律。

表1 出租车分段计费价格表

本环节的教学带领学生回顾了出租车计费的分类,通过对不同里程计费问题的再提出,让学生在汇报整理数据的基础上,既巩固了分段计费问题的实际应用,又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分段计费问题,最终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了解决这一类问题的方法,更好地帮助学生梳理所学知识,将数学知识结构化,并能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四)真问导练:设计真实问题,引导学生巩固知识

胡卫平教授曾提出:核心素养是在真实情境中解决复杂问题时才表现出来,这意味着教学的目的之一应该是让学生将学到知识应用于真实情境中。生活中真实情境的复杂问题通常都是非良构的问题,学生通过解决非良构问题是实现高效学习和发展高阶思维的有效途径。如何检验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呢?笔者认为就是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真实情境非良构问题,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展现学生的学科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在巩固练习环节,除了练习基础题型外,还要设计真实生活情境问题。例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植树问题》中,教师设计了以下生活情境练习题。

练习1:北岭山公园为了欢迎广大游客,计划在进门200米的小路一边插上一排彩旗。每隔2米插一面彩旗(两端都要插),一共需要插多少面彩旗?

练习2:请在400米的道路上设计安放垃圾桶或石凳(两端都安放)。我设计的是安放( ),间距为( )米,一共安放了( )个。

以上两道题跳出了“植树”问题,更好地揭示了植树问题的数学本质。其实植树问题并不只是与植树有关,生活中还有许多现象和植树问题很相似。第一道题运用植树问题的公式可以直接解决,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从生活问题抽象出数学问题。第二道题更加开放,但是要用所学的植树问题相关知识解决,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五)延问导研:抛出拓展问题,引导学生课外探究

学生带着数学问题进课堂,在课堂解决了旧的数学问题,教师可以在课堂最后环节设计“三问三思”的教学活动:你学了什么?怎样学的?还有什么新问题?通过三个问题的提出引导学生反思学习过程,引发学生产生新的数学问题,同时提出新的拓展问题,让学生在课后展开研究性学习。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学情设计拓展性的作业,如人教版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一课,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我国有乘法口诀,用竖式计算,其他国家是怎样计算的呢?针对这一问题,教师设计了这样的课后作业:请通过网络搜集国外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探究其计算的原理。这样的作业既有趣,又为今后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笔算奠定了基础,还能开阔学生视野。

三、结语

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学习数学,让学生经历数学观察、数学思考、数学表达的过程,达到数学核心素养的“三会”要求,锻炼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提升数学核心素养。小学数学问题引导教学模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数学的全过程,更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识,助力学生实现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变,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猜你喜欢
问题引导核心情境
不同情境中的水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护患情境会话
对中职机械基础课程设计教学改革的探讨
高中政治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合作的教学方法
问题引导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