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数字贸易发展策略的探究

2023-11-23 19:16李芳菲
国际商务财会 2023年17期
关键词:数字贸易发展态势发展策略

李芳菲

【摘要】随着数字技术的迅速发展,数字贸易在我国贸易中占据着日益重要的地位,因此,研究数字贸易的发展态势和策略变得尤为必要。文章梳理了几个主流的数字贸易概念,并对我国数字贸易相关的发展态势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当前我国数字贸易面临着逆全球化风险、跨境数据流动受限和企业发展动力不足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国应致力于推动跨境数据的安全有序流动,建立资金、数据和知识产权的流动机制,创造开放的营商环境,并加大贸易数字化的力度,从而推进我国数字贸易的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数字贸易;发展态势;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F752.1

一、引言

全球贸易的数字化发展引领着人类社会进入了以数字贸易为显著特征的第四次全球化浪潮,这对全球的供应链、产业链和价值链等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进而国家之间的经济分工和贸易利益分配方面也面临着巨大挑战。与此同时,新的国际规则和国际治理形势也正在发展中,因而深入研究数字贸易的发展态势和面临的挑战对于我国的经济增长以及国家竞争力的提升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为了推动我国数字贸易的快速发展,我国应当适应历史的进程和演变趋势,迎接时代发展的浪潮,紧跟全球数字化趋势,抵制数字贸易保护主义,加速建设和完善国内数字贸易基础设施和平台,找到适合我国国情的数字贸易发展的有效策略,为我国数字贸易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数字贸易概念的界定

目前,国际上各个国家对数字贸易概念的界定尚未统一,美欧、澳大利亚、经合组织等国家或国际组织均对数字贸易的概念提出了各自的看法。总的来说,大多数国家认为数字贸易是指互联网上的产品和服务交易。

美国是首个关注并研究数字贸易的国家,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认为数字贸易是不同企业间,基于网络或以网络为基础的技术开展的在线订购、生产交付和服务等贸易活動,其范围不仅涵盖网上销售消费产品和提供在线服务,同时还包括数据流、数字服务以及众多其他平台和应用。

澳大利亚提出数字贸易不仅是通过网络进行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活动,信息和数据在不同国家之间进行的传输和交换也属于数字贸易。数字技术应用的提高有助于促进数字贸易和改善生产力水平,例如简化海关程序。虽然信息和数据的流动并不一定能带来直接的收益,但它们是推动数字贸易的关键力量。

经合组织则认为数字贸易描述的是数字技术在商品和服务贸易中的应用,使得跨境交易可以在互联网上进行,包括电子商务、在线支付和数字内容交易等。涉及的主体包括消费者、企业和政府。

中国官方尚未明确定义数字贸易,根据我国商务部的说法,数字贸易除了包括数字技术服务和数字内容服务,还包括其他通过互联网交付的离岸外包服务[ 1 ]。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认为,数字贸易以数字技术为核心动力,以信息通信网络为主要交付方式,以服务和数据为主要交易对象的跨境交易活动[2]。

本文认为数字贸易是指以现代信息网络为重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在传统贸易的融合应用、数字经济全球化分工合作为重要推动力,实现广度与深度进一步提升的新贸易活动。

三、数字贸易的发展态势

(一)以安全有序跨境数据流动为基础

麦肯锡《数据全球化:新时代的全球性流动》报告指出,自金融危机以来,跨境数据流动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开始超过传统货物贸易。这意味着数据的跨境流动不仅仅是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随着数字技术的进步和数字化经济的发展,跨境数据流动在全球贸易中的地位和重要性不断提升。跨境数据流动的重要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它支持了经济信息在不同国家间的传递,有助于提高价值链的有效配置和协同,推动货物、服务和资金的更低成本、更高效率和更优用户体验;其次,它促进了基于数据流动的新模式和新业态的发展,例如搜索引擎、社交媒体和云计算等,这些已经成为国际贸易不可或缺的一部分[3]。然而,跨境数据流动通常也面临着个人隐私、商业机密以及国家安全等其他问题,因此,建立一个安全有序的跨境数据流动国际制度至关重要,只有这样,各国才能减少对跨境数据流动的各种限制,推动数字贸易经济的健康发展。

(二)以数字技术投入和应用为重心

随着数字经济的高速发展,传统贸易中决定竞争优势的因素逐渐扩展到包括自然资源、劳动力水平和资本投入在内的数字技术。云计算、大数据和物联网等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极大地提高了对外贸易的效率,使得数字技术渗透到对外贸易的各个环节,包括市场营销、订购与支付、供应链管理、物流与运输和售后服务等。通过全面应用数字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可以优化贸易流程、提升数据处理速度、降低交易成本、加强供应链协同等,数字技术实现了效率的提高和各方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降低整个贸易过程当中花费的时间、空间和资金成本。

与此同时,数字技术的进步也创造了新的贸易需求,包括信息通信技术服务、云服务、远程医疗以及国际数字化平台等,因此世界各国构建数字贸易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将科技成果快速且高效的转化为实际生产力。而当前的全球数字贸易格局中,欧美等发达国家作为数字技术强国,占据着全球数字贸易市场的主导地位,因此他们在相关的标准和规则制定方面暂时比我国更具有话语权。

(三)以全球价值利益链的重塑分配为驱动

随着数字技术的进步,全球贸易形式发生了改变,新的贸易形式和对象出现。这导致全球分工发生变化,并进一步影响了全球价值链的分配格局。简单来说,数字贸易使得全球价值链收入分配的曲线变得更陡峭,也就是所谓的“微笑曲线”。这意味着价值链的收入分配在中间环节相对减少,而在前段和后段相对增加。

具体来看,数字技术的发展降低了制造环节的价值创造能力。由于自动化、标准化和模块化的进展,制造环节变得高度智能化和机械化,使得其中的价值创造能力下降,从而导致其收入占整个价值链的比重减少。与此同时,数字贸易导致了价值链包括设计研发等环节的前段、以及包括售后服务等环节的后段在价值分配中的比重提升。拿芯片产业来说,大部分的利润是通过前段的设计研发和后段的软件服务所获得的,从而导致压缩了中间的制造环节的利润空间[4]。

为了适应这一变化,越来越多的国家调整了国内产业布局,将重心转移到价值链的前段和后段,以期在数字贸易竞争中实现最大利益。这意味着国家会加强自己的设计开发和软件服务能力,以便在全球价值链中获得更多的利润份额。总的来说,数字技术的发展改变了全球贸易和分工模式,重新塑造了全球价值链的分配格局。

四、我国数字贸易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贸易的逆全球化风险

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西方国家逐步显现出逆全球化趋势,尤其是最近这几年,随着民粹主义的泛起,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走向再次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逆全球化趋势的出现凸显了全球化带来的负面效应持续扩散的现象,同时也给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带来了新的挑战。

通常情况下,全球贸易与全球GDP增长趋势相伴而行。然而,受到国际关系的影响,当前跨境数字贸易面临着逆全球化的风险。逆全球化的风险使得跨境数字贸易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压力,并且技术转移的机会也受到限制。

(二)跨境数据自由流动问题

數字贸易以数据为核心,依赖于数字技术实现数据的跨境自由流动。因此,数据能否在世界范围内无障碍流通对数字贸易的快速发展至关重要。然而,目前我国在管理和规范跨境数据流动方面存在一些亟需完善的问题。

一方面,在跨境数据流动属性问题上,我国倡导数据主权原则。但这与WTO鼓励各成员国采取开放和自由的政策,避免对数据的本地化存储和处理提出过多的限制和要求相悖,因此我们难以与其他国家的合作框架保持一致,如欧盟的GDPR、APEC的CBPR等,这些合作框架强调数据的自由流动,与我们的数据本地化政策相冲突,导致我们难以顺利参与相关国际合作。

另一方面,数据治理能力仍存在不足。在跨境数据传输方面,由于涉及到不同的权利主体、不同的传输环节,以及不同的监管主体和法律规定,而各个国家或地区在数据保护方面的理念和要求可能存在差异,一些国家或地区的数据保护法律和监管框架可能滞后于其他国家或地区。这就意味着在跨境数据传输中,可能会出现监管框架的漏洞,即一些数据可能在跨境传输过程中没有得到充分的保护和监管。这种监管框架漏洞可能会导致数据的安全风险增加,比如黑客攻击、数据泄露、滥用和其他安全问题更容易发生,用户的隐私和个人信息可能会受到威胁。

(三)企业发展动力不足问题

近年来,我国的数字科技和数字经济得到了国内外资本市场的支持,取得了明显的进展。然而,我国数字贸易市场中企业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仍然存在。一方面,国际资本市场的排斥和打压对我国一些数字科技企业造成了不利影响,导致大型数字平台企业的市值大幅下降,削弱了它们在海外扩张方面的资本实力。这对初创型科技企业尤为不利,当一些数字科技企业无法得到国际资本市场的支持,它们就很难获得投资资金来推动创新技术的商业化应用,这导致这些企业要发展成为像独角兽企业或上市公司这样的成功企业变得困难,换句话说,它们的成长受到了限制。另一方面,我国现有的知识产权保护和数据隐私等法律和政策体系依然不够完善,无法为创新企业提供有效的支持和保护,这将极大限制我国数字科技企业的发展。

五、推动我国数字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推动跨境数据的安全和有序流动

跨境数据的安全、有序流动是数字贸易的基本项,数据安全流通是数字贸易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5]。首先,个人数据和重要数据作为数据跨境的主要类型,二者安全风险并不相同,但是目前在数据跨境的监管上并未做出明显区分,建议在不涉及国家秘密和个人隐私的前提下,探索个人数据特定领域数据非本地化存储和跨境流动传输。另外,由于有些重要数据的定义不清晰、红线过低,企业难以把握,因此建议对包括反洗钱金融审查数据、跨国企业员工个人数据/科研数据/日常经营数据、产品的保养/维修信息、智能网联车决策数据等重要且危害性低的数据放宽要求,搭建跨境数据流通公共服务平台,并且最好列出数据跨境传输的负面清单项。

(二)建立资金、数据、知识产权的流动机制

建立规范有序、充满活力数字贸易市场化运营机制,离不开资金、数据、知识产权等要素的高效流动支持。

第一,提高资金、数据、知识产权的保密性、安全性。在保障安全底线的前提下,建立专项交易中心,例如人民币跨境在线快速结算中心、数字交易所、知识产权服务平台等,探索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制度激励创新的重要作用,为实现资源配置的效率和效益最大化,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和创造力。

第二,建立资金、数据、知识产权的风险管控、资产定价评估模型,进行准确的估值流通。通过提升代理、法律、信息和咨询等相关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为资金、数据和知识产权等要素提供更高效、专业的支持和服务,并积极开展数字金融和知识产权金融,为企业和创新者提供专门的金融支持和服务。积极探索和创新企业融资模式,寻找更加灵活和适应企业需求的融资途径,推动创新创业活动的发展。

(三)建设开放的营商环境

虽然我国的贸易出口在国际上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为了缩小这种差距,我们需要进一步扩大和深化服务业的开放,建设开放的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并培育国际竞争和合作的新优势。具体包括:开放信息服务业利用投资和市场准入,吸引外国企业进入我国市场,提供更多的信息服务;放宽对外资在增值电信领域的准入限制,吸引更多的外资投资和参与,促进电信业的国际合作和竞争;完善云计算等新兴业态外资准入与监管,为外资企业提供更加便利的准入政策和监管机制,支持外资在云计算等新兴业务领域的参与和发展;建设专门的国际网络通道和数据中心,以便更好地汇聚和流转全球数据,为国际数据交流与合作提供便利。

(四)贸易数字化,赋能国内外产业海外市场拓展

以制造业为核心推动产业数字化发展,强化我国传统贸易比较优势。具体地,重点推动汽车、电子、机械等关键行业的工业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升级,通过应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推动这些行业的生产、运营和管理过程数字化,有助于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和运营成本,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支持和引导企业上云,即推动企业将数据和应用迁移到云平台上,可以提高企业的数据管理和业务协作能力,促进数字化转型的快速实施;推动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实现智能制造、智能仓储和智能物流等方面的优化和创新,提高生产效率和灵活性。

推动跨境电子商务发展,拓宽我国企业出海渠道。具体地,鼓励企业间贸易实现全程在线交易,促进贸易的便捷化和高效化;扩大可交易商品范围,支持和鼓励更多的商品通过跨境电子商务进行出口贸易,实现更广泛的市场覆盖;支持与境外企业合作,跨境电子商务零售企业可以更好地融入境外市场,通过体验店和配送网店等模式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鼓励规范化和专业化的运营管理,提高出口企业的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

主要参考文献:

[1]邱爱莲,李占.我国数字贸易发展策略研究[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15(05):390-400.

[2]方元欣,高晓雨.数字贸易理论与发展框架研究[J].中国信息化,2021(01):116-120+110.

[3]曹淼孙.我国数字贸易发展:现状、挑战与策略研究[J].西南金融,2020(01):46-53.

[4]戚原硕.数字贸易对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影响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23.

[5]李俊,范羽晴.加快建设贸易强国背景下我国发展数字贸易的战略思考[J].国际贸易,2023(06):14-24.

责编:险峰

猜你喜欢
数字贸易发展态势发展策略
浙江数字贸易发展现状和趋势探究
贸易强省建设视角下河南省数字贸易发展策略研究
基于“钻石模型”的中国数字贸易国际竞争力实证研究
数字经济时代的企业运营创新变革
铁岭市高职院校物流专业集团化办学的对策研究
基于网络环境的新媒体发展
关于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和发展态势的探讨
体育旅游产业的特征及发展策略探讨
在线视频用户付费的商业模式研究
形成合作意识,促进学生体育竞技能力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