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检测结果的影响因素以及对策建议

2023-11-24 10:37闫丁雪
现代食品 2023年16期
关键词:食品质量添加剂分类

◎ 闫丁雪

(吕梁市综合检验监测中心,山西 吕梁 033000)

食品的质量和安全是影响人民日常生活的重要因素,因此,相关部门必须不断提高食品重视度,降低食品安全风险,保证人民的健康安全。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大众对食品的要求越来越高,对食品生产愈发重视。因此,围绕食品质量与安全进行深入分析、研究,意义重大。

1 食品质量检验的目的

对食品质量进行检测,可以保证人民群众身体健康。通过开展食品质量检验工作,可在较短时间内对食品质量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并将检验结果告知消费者,让消费者吃到具有质量保证的食品。同时,通过食品质量检查,可增强食品生产商的责任意识、安全意识与卫生意识,保证食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促进企业健康发展[1]。

2 食品检测结果的影响因素

目前,我国食品质量检验工作取得了部分成绩,但同时亦暴露出许多食品生产企业的问题,例如,食品检验工作不到位,部分食品出现漏检现象。除此之外,最令人担忧的是,生产商在生产处理过程中存在不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剂的问题。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剂能够有效提高食品色香味,增加其口感,然而,部分企业为追求经济效益,过度添加各类食品添加剂,导致食品中化学物质含量超标,对我国食品质量安全造成不利影响。而由化学物质、微生物和辐射等引起的食品质量和安全性问题,亦是一大原因。在农作物种植过程中,农户存在未合理使用农药和肥料的情况,导致农作物种植区域被污染,让各种微生物和化学物质进入农作物中,进而对农作物的质量和产量造成影响。

2.1 判定标准限量不一致

食物标准可划分为4 类,即国家强制性标准、国家推荐标准、地方标准和行业标准。在国家强制性标准中,可分为2 大类,即产品卫生标准和食品安全标准,就其效力而言,二者虽无高下之分,但亦存在区别。例如,对于水稻中无机砷的指标,GB 2715 所指指标为≤0.15 mg/kg,GB 2762 所指指标为≤0.2 mg/kg,二者均为国家强制性标定,且由卫生部发布的现行有效数据,但对于无机砷的指标则有所不同,当水稻中无机砷的水平在0.15~0.2 mg/kg,就会产生判断困难[2]。

2.2 判定依据更新快,临时性文件多

当前,食品行业发展迅速,相对于药品,其开发和营销相对容易。由于食品品种丰富多样,特别是对于餐饮行业的食品而言,其原料和制作工艺皆可随意选用,且南北之间存在巨大差异,因此,食品安全方面的法律和标准,会一直进行修改。比如,短短3年,我国有关含铝食品添加剂使用的规定就经过了多次调整和修改,第1 次是2011 年,卫生部发布的GB 2760—2011,对含铝食品添加剂进行了相应限制;第2 次是2014 年,国家卫生计生委等部门发布了《关于调整含铝食品添加剂使用规定的公告》,撤销了3种含铝食品添加剂,并对其应用范围进行了调整;第3 次也是在2014 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又发布了GB 2760—2014,并计划于2015 年5 月24 日开始实施,对其进行了重新梳理和规定。因此,对于含铝的食品添加剂,相关部门需根据其对应的时间,将其划分为3 个阶段,以防产生误判。

2.3 食品分类的复杂性

目前,我国已形成多种类型的食品分级制度,其中,最为常用的是GB 2760 与食品生产许可证号。GB 2760 分类制度是以规范使用食品添加剂的角度为出发点,对食品展开的一种分类,其将食品划分成16 大类、22 个功能类别,在每个大类下,一般又设置二至五级分类,在每个一级分类中,又被分为若干细类,导致各个分类在判断上存在一定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以饮料类别为例,其可被划分成果蔬汁饮料、蛋白饮料、茶饮料、植物饮料等。那么,该将椰子汁划分成果蔬汁饮料还是蛋白饮料?又如奶茶,其到底属于蛋白饮料,还是茶饮料?由此可见,单纯从GB 2760 的定义和食物的名字来看是行不通的,必须从食物成分和生产过程来具体分析判定。另外,对于豆制品和谷物制品,由于某些特殊情况,对其定性亦有一定难度。2015 年10 月之前,食品生产许可证号分类系统是采用 QS 号进行分类,将食品划分为28 大类,而从2016 年开始,逐步转变为采用 SC 号进行分类,将食品划分为31 大类。除上述2 大类食品外,许多国家还将其分类列入附录,在此就不一一罗列。因此,对于各种食品的等级制度,一般来说,在判定结果时,按照产品卫生标准,建议使用SC 编号的分类法,而一般的基础标准,如GB 2760 和GB 2762,则按照对应的标准附件中规定的分类法判定[3]。

3 提高食品安全质量的解决对策

3.1 完善食品安全检测标准样品的层次划分

在建立食品安全检验标准样本系统时,相关部门应将其分为不同层级,并将其归类清楚,如此方可有目标地建立标准样本系统。按照《标准样品分类——标准样品分类的指南和关键词》中规定,对于标准样本分类,需从以下3 个方面进行:①需对其自身性质(包括化学性质、物理性质、生物性质、工程性质等)进行解析。②在进行分析后,应结合日常检测工作的具体情况,列举出所需的全部数据和条件,并按照该条件对标准样本进行系统分类。③对具有相同特点的样本进行分级时,可对样本进行同类分级[4]。

3.2 搭建食品安全检测标准样本体系框架结构

通过对标准样本类别与层级划分,对其各个层级剖析与学习,构建一个完整的食品质量检验标准样本系统架构。通常情况下,该架构第一级应是包含生物特征、化学特征和物理特征的特征样本;第二级则包含每个类别下特定的标准样本,例如,禽流感标准样本、金黄色葡萄球菌标准样本等。在体系框架建设中,应按照实际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标准样本框架,并进行提炼和补充,以更接近于我国食品安全检测需要。

3.3 做好规范管理工作

在建立食品安全检测标准样本体系后,还需对标准样本工作的规范和系统进行限制,保证各项工作顺利进行。尽管在现实工作中,已有《食品安全检测标准样本工作规范》《食品安全检测标准样本技术指标》等,但在实践中,其与标准样本的工作需求相去甚远,也无法让食品安全检测标准样本遵守某种规范。通过国家制定的针对性、标准性、规范性文件,并在全国范围内发放与执行,可达到食品安全检验标准样本规范化管理的目的。同时,相关部门还需建立健全完善的组织结构,对标准样本工作进行整体计划和管理,并推动各类规章制度的制定和执行,以此指导、控制和管理食品安全检测标准样本发展[5]。

3.4 建立检验体系

①食品质量安全性检测是保证我国食品质量与安全的关键,因此,相关部门需不断健全我国食品质量与安全检测体系,强化检测技术,确定检测使命,落实监管措施,为食品质量检测从业人员提供科学的技术评估,制定完备的检测目标与任务。②在检测过程中,对其关键和困难环节实施严密监督:对重要产品进行全面排查;加强对重点产品的控制;加强对重要食品加工工序的监督管理。③需提升质检人员的整体素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结合工作实际,建立相应的质检制度和作业规程。同时,需对质检人员进行经常性的培训,提高质检人员的业务素质,切实加强质检人员安全性意识。培训完毕后,需对每个质检人员进行总结与评价,并采取相应奖励措施,以增强质检人员的工作自觉性与积极性。

3.5 加强风险评估

当前,相关食品质量安全评估不够清晰、完善,因此,有关部门必须构建一个完整的评估系统,唯有如此,方能确保评估工作成功进行。①对市场运作风险进行评估,充分认识到在食品生产中存在的潜在风险。②依据相关风险指标,建立与之相对应的监管机制,加强相关风险比较。③把监管重心放在极易出现问题的地方,逐步降低监管力度,提升监管合理性与科学性,使人力、物力得到合理配置与使用。

4 结语

综上所述,食品企业需提高自身自主创新实力,加强对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的研究,提高自身安全意识,唯有如此,才能切实提升企业产品质量,保证企业长期稳定发展。食品质量安全问题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因此,食品监管机构应提高对食品质量和安全的关注度,及时发现食品安全中存在的问题。在具体的运用和实践中,政府部门必须起到领导作用,促进食品安全生产,强化产品质量监管力度,让人民吃到安全健康的食品。

猜你喜欢
食品质量添加剂分类
赢创扩大在华涂料添加剂产能
解艾兰:食品质量无小事,食品安全大如天
提升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探索
标准化在食品质量安全保障中的重要性
分类算一算
地理复习课的“添加剂”
分类讨论求坐标
数据分析中的分类讨论
教你一招:数的分类
食品添加剂有多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