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在浙江的实践与探索

2023-11-27 11:34毛晓红李懿芸傅琳琳万晶毛小报王瑾王煜
浙江农业科学 2023年11期
关键词:三位一体酸化巡查

毛晓红, 李懿芸, 傅琳琳, 万晶, 毛小报, 王瑾, 王煜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农村发展研究所, 浙江 杭州 310021)

耕地保护事关国家粮食安全、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1-2], 以实践为支撑, 明确耕地保护内涵与路径、牢牢端稳国人饭碗具有重要战略意义。耕地保护的本质是保护耕地的农产品生产能力, 要在确保耕地数量的同时, 维持耕地生态系统健康, 保护耕地生态与质量[3]。2017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的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耕地保护和改进占补平衡的意见》 指出: “要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 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 着力加强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 保护”, 近年来国家又出台了严禁耕地 “非农化”、严控耕地 “非粮化”、严格耕地用途管制、统筹划定三条控制线等多项耕地保护政策, 从政策层面明确提出了耕地 “三位一体” 的保护方向。2019 年修订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21 年修订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 等进一步从法律层面推动了我国耕地保护的重心向数量、质量、生态 “三位一体”并重转变。

浙江作为经济发展和城市化水平走在全国前列的东部沿海省份, 人多地少, 素有 “七山一水两分田” 之说, 也是洪涝台旱灾害多发、重发地区,生态环境容量不足、资源有限的问题相比其他省份更加突出,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制定出台了一系列举措保护耕地资源, 各地也积极探索耕地保护管理机制, 从真正落实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 战略,守住粮食安全生命线, 构建耕地协同保护机制、提高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能力, 形成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耕地保护经验, 全省数量、质量与生态 “三位一体” 的耕地保护水平不断提升。

1 耕地数量、质量、生态 “三位一体” 保护的内涵

耕地数量保护、质量保护和生态保护三者相互作用, “三位一体” 构成一个有机整体。数量保护是质量保护的前提, 当期的耕地数量和质量安全又是长期生态安全的基础和保障。耕地数量的定义较为明确, 即指在全国国土调查中调为耕地的土地。保障耕地保有量即数量安全是实现耕地质量安全的基石, 也是达到生态安全的客观要求。耕地质量主要指耕地自然品质和产出力等耕地当期状态, 其内涵是耕地有机质含量充足、土壤pH 值合理、灌溉排水条件佳等[4], 结果表现为单位耕地的农产品产出能力强, 这是对数量安全的更高层要求。而耕地生态安全是一个长期性概念, 聚焦耕地生产与生态功能的协调性, 要求当期及未来耕地生态系统维持稳定, 耕地资源能够可持续利用, 即要求耕地数量安全和质量优良的状态长期可持续, 这就需要考虑当期行为的远期影响, 如大量施用化肥、农药虽然可以提高当期土地产出, 但是可能对未来耕地生态稳定性造成破坏, 不利于耕地综合安全保护。结合来看, 当前耕地质量状态会影响耕地生态安全,且耕地长期生态安全的要求又会反作用于耕地质量保护, 调整优质耕地的产出目标, 以防盲目追求当期土地产出。

2 浙江耕地 “三位一体” 保护的实践与探索

2.1 全省推进: 数字技术强支撑

2.1.1 数字协同: 明账目、加人防、强技防

浙江围绕问题导向、数字赋能和体制机制重塑, 立足早发现、早处置, 全面推行 “田长制”,由浙江省自然资源厅主导, 利用 “耕地智保” 应用场景, 通过耕地保护全流程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 构建 “人防+技防” 耕地保护新格局。

实行耕地资源空间 “一本账”。摸清家底, 将全省现状耕地、耕地恢复潜力、高标准农田、粮食生产功能区, 以及 “三区三线” 划定的全省永久基本农田、耕地 “非农化” 摸底调查数据等全部上图入库到村到地块。建立全省耕地总账本, 实现全量归集、定点落位、实时更新, 及时掌握耕地资源动态变化情况。同时, 通过 “空间码” 关联技术, 逐步打通相关业务系统和管理层级, 根据耕地占补平衡、进出平衡情况, 实时更新, 使得耕地资源空间账变成活账本。各地浙政钉用户可在政务外网上随时查询, 为耕地保护提供决策依据。

建立 “人田对应” 的田长责任体系。设立省、市、县、乡、村五级田长, 由党政一把手担任, 在行政村配备耕地保护巡查员, 形成上下贯通、条抓块统、田长制办公室推动的耕地保护责任体系。全省各地陆续制定田长制实施细则、田长和巡查员巡查制度等相关配套制度, 落实田长和村级巡查员。明确了各级田长和巡查员的耕地监管范围, 将耕地保护工作做到 “人田对应”, 责任到村、到人、到地块。

实行耕地全覆盖的田长巡查机制。以 “人田对应” 为基础, 开发田长巡查模块, 做到对田长和巡查员的巡查任务完成情况可跟踪、巡查轨迹可回溯、发现问题可上报、处置结果可检查。按照“田长制” 要求, 村级田长每月对本村所有耕地田块全面巡查不少于1 次, 村级巡查员每周巡查1 次以上。各县 (市、区) 自然资源部门组织乡镇自然资源所干部赴村实地指导村级田长、巡查员开展巡查打卡操作工作。乡镇自然资源所干部和村级田长、巡查员一起研究最合理的巡查路线, 设置打卡点位置, 提高巡查的精准性和科学性。截至2022年6 月, 田长和巡查员发现、核查问题3 000 余个, 其中既包括违法违规占用耕地从事非农建设、耕地上堆土和堆放废品等破坏耕地的 “非农化”问题, 也包括违法违规种植苗木花卉、果树、茶叶等多年生经济作物的 “非粮化” 问题, 大部分问题已由巡查员现场制止, 现场制止不了的问题经村级上报乡级田长制办公室, 与有关部门协同处置。

构建 “铁塔探头、卫星遥感、无人机” 三位一体的信息化监管体系。“技防” 跟进, 在有现状耕地分布、有铁塔分布的广大乡村, “应装尽装”铁塔高空探头, 实现 “塔田对应”。充分利用铁塔高位视频、智能AI 识别等技术资源, 将 “铁塔视联” 应用于 “耕地智保” 场景。铁塔探头不能覆盖的区域, 通过卫片、无人机航拍等补充手段, 共同发现违法违规占用耕地行为。耕地保护图斑边界生成 “电子围栏”, 将发现的耕地 “非农化” 疑似问题及时推送到 “耕地智保” 场景及相应巡查员、田长的手机端。村级田长和村级巡查员根据需要,及时赶赴现场, 在手机端使用 “耕地智保” 场景,报告现场情况。

2.1.2 技术支撑: 保粮食、提地力、促增收

农业科研院所、大专院校长期致力于开展农产品提质增效、耕地质量保育提升等方面研究。如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在土壤改良和耕地地力提升方面有长期持续研究和深厚的经验积累, 尤其在红壤、海涂综合改良研究形成了一系列改良技术成果, 建立了多种生态种养殖模式, 助力浙江省土壤改良、地力提升、后备资源高效开发利用, 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优质水稻共养、轮作提质增效。选育适合稻鱼、稻鳖等共养的浙粳165 和华中优9326 以及食用菌-水稻、鲜食玉米-水稻、草莓-水稻轮作种植的高端优质水稻浙香银针, 形成优质水稻绿色生态提质增效技术, 可有效解决种粮效益偏低, 经济作物、水产发展与粮食争地, 夏季抛荒等问题。如食用菌-浙香银针轮作, 浙香银针生育期115 d, 成功解决食用菌-水稻茬口, 全生育期可有效避开稻瘟病、稻曲病、稻飞虱等病虫害发生, 省肥节药, 减少污染, 节本增效; 稻草秸秆发酵后种植食用菌,菌棒菌渣还田, 改良土壤结构, 实现食用菌和稻米品质双提升; 同时, 提高复种指数, 减少夏闲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良田非粮化问题。连续2 年在武义的示范项目, 每667 m2平均收入达4 万元左右。

“豆-油-稻” 三熟水旱轮作沃土增效。将鲜食秋大 豆、油 菜、早 稻 一 年 三 熟 水 旱 轮 作, 每667 m2年产粮食1 500 kg, 年产值6 000 元以上。水旱轮作有利于改善土壤性状和环境, 减轻田间病虫草害, 减少农药使用量, 提高鲜食大豆产量和品质; 鲜食大豆用肥量较大, 种植水稻可以消耗土壤残留肥力, 减少化肥使用量, 实现绿色生态、稳粮增效、农民增收。2020 年在龙游推广应用 “豆-油-稻” 三熟制栽培模式10 hm2, 直接增收1 800 万元以上。

粮油兼收+美丽田园保土观光增效。通过早稻-向日葵水旱轮作, 因地制宜开展 “粮油兼收+美丽田园+种植色彩搭配+土地优化改良+多季观赏期调节+研学辅导” 的综合技术集成应用。利用向日葵耐盐碱性强、耐贫瘠等特点, 形成可持续落地的粮油作物四季美丽田园种植技术。2021 年, 在温州乐清盐碱地和建筑垃圾堆积地种植0.64 hm2美丽田园, 成为网红打卡点, 当季降低土壤盐分含量0.2%, 平均每667 m2产量130.34 kg, 直接产油量达2.1 万 kg, 直接经济效益40 万元, 花期观赏人数达24 万人次, 社会效益300 万元左右。

2.2 地方创新: 多管齐下保耕地

2.2.1 嘉兴桐乡: 试点耕地地力指数保险

为创新正向激励的耕地保护导向, 进一步激发农业主体养地护地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健全长效保护机制, 嘉兴桐乡市于2021 年4 月创新出台了耕地地力指数保险 (试点) 实施方案。该方案以提升桐乡市耕地有机质含量为抓手, 目标是到2024年, 试点土壤有机质含量提升10%以上, 并形成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耕地保护长效机制。

从具体保险方式来看, “耕地地力指数保险”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自主自愿的原则, 由各镇 (街道) 择优选择积极性高的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参保。保险运作由桐乡市政策性地方特色农业保险共保体经营, 保期3 a。总保额为每667 m2480元, 保费每年每667 m280 元, 财政将对保险保费予以80%的补助, 市、镇 (街道) 财政各承担40%, 种植主体只需承担20%保费即可。保险标的为投保耕地的有机质含量, 其检测由农业农村局委托有资质的第三方机构按照NY/T 1121 系列土壤检测实用标准执行, 第一次检测时间为2021 年11月, 检测结果作为参保依据, 第二次检测时间为2024 年11 月, 检测结果作为赔付依据。第二次检测后将根据土壤有机质的提升幅度, 确认对应的赔偿金额。最终补偿金额为保险面积乘以每667 m2补偿金额再乘以连续投保系数, 其中3 a 系数为100%, 保满2 a 为70%, 保满1 a 为40%。根据补偿标准 (表1), 只要耕地有机质含量持平, 种植主体即可获得35%~45%的赔偿金额, 在此基础上有机质含量每提升3%, 赔付比例就上升15%。

表1 桐乡市耕地地力指数保险补偿赔付方案

该方案虽然仍在试点实施阶段, 因未满一年,暂未开启第二次耕地有机质含量检测, 具体实施效果还有待数据支撑。但从政策设计机制来看, 一方面, 对耕地实际利用主体来说, 该保险方案通过“正向激励” 的方法创新, 能有效解决耕地承包经营主体因非土地所有者而对耕地质量提升投入主观意愿不足问题。在财政补贴之后, 耕地利用主体3 a 的实际保费投入仅为每667 m248 元, 而投保3 a 后土壤有机质含量即使仅提高不到5%, 主体也可以获得每667 m297.2 元的补偿金额, 若有机质含量提升11%以上, 则可以获得每667 m2480元的高额补偿。这将对耕地承包经营主体形成正向激励机制, 引导其主动参与耕地质量保护工作。另一方面, 对财政投入主体来说, 由于对农业经营主体耕地保护行为的监督成本高昂, 为有效提升耕地质量, 与直接向农户投入耕保财政补贴相比, 该耕地地力保险机制能大幅节约监督性交易成本, 通过激发农户主观意愿提升财政资金的投入产出效率,使之发挥更大能效。此外, 对保险公司来说, 在协助做好当地耕地保护工作的同时, 将农业保险模式由传统的受灾赔付转变为正向激励, 创新拓展了自身业务服务范围, 是推动当地政策性农业保险持续健康发展的一次有益尝试。

2.2.2 浙江宁波: 整治后分区管理控肥药

开展土地综合整治, 推进农田集中连片。宁波开展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 和 “百千万永久基本农田集中连片整治”, 对田、水、林、路、村进行全要素综合整治, 进一步加强土地要素高效配置和人居生态环境改善。结合耕地 “非农化” “非粮化” 整治, 促进 “小田并大田”, 规模化种植粮食作物。按照质量优先和用途管制原则, 通过耕地功能属性恢复、农田基础设施配套, 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 形成了布局集中连片、农田设施完善、生态美丽良好、适合规模种植和现代农业生产的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如宁海县长街镇通过土地整治, 建成了高标准农田1.639 hm2, 耕地功能恢复0.155 hm2, 形成了规模化的优质粮食产区和 “千亩方”永久基本农田集中连片示范区。

坚持规划引领, 实施分区分时管控。在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框架下, 宁波市启动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专项规划编制, 系统构建耕地保护利用空间格局, 打造六大利用分区, 细化明确分区用途管制。首先, 将规划区域划分为粮食种植集中区、棉油糖菜保护发展区、粮棉油糖菜一般种植区、农特产品保护区、浅塘渔业养殖区和农产品复合利用区。其次, 围绕六大利用分区, 引入 “分类分时管控” 策略。在粮食生产供给相对充足的时期,规定粮食种植集中区内重点种植粮食, 其他区域内部分优质耕地在满足粮食种植需求前提下, 也可以种植其他农作物。在粮食种植集中区适度发展种养结合, 建立轮种区, 保持粮食产能, 提高种粮收入。在国际粮食市场急剧波动、粮食内生需求增加的特殊时期, 实施以粮食种植集中区为核心、棉油糖菜保护发展区和粮棉油糖菜一般种植区为重点、其他具备粮食生产功能的土地为补充的粮食安全特殊保障战略, 确保特殊急需时粮食能够产得出、供得上。通过制定分区分时管制规则, 在强化耕地管控基础上, 进一步促进耕地保护与实现共同富裕有机融合。

提高肥药施用效率, 数字化赋能 “肥药两制”。以全省 “肥药两制” 改革综合试点县海曙区为例, 一是定额施用, 做好监管依法惩处。区农业农村局在 “农起帮APP” “浙农优品” 等多个线上平台, 推送全域测土施肥配方及病虫害精准测报信息, 要求农户根据肥药减量标准精准施用。用户上传实际肥药施用量后, 如超标会显示红码预警, 应及时减量使用, 符合绿码审核后, 则可利用无人植保机实施精准施肥。加强监管, 执法部门组织抽样检查, 依法处罚违法行为。二是定时 “问诊”, 普及有机肥和绿色防控技术。每年种植水稻期间, 组织农技专家科普化肥减量、多用有机肥的生产管理模式, 倡导使用太阳能杀虫灯、鲜花植物等绿色防控技术, 提升稻米品质和产量。同时, 建设线上“种植大脑+未来农场” 平台, 将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升级至农产品生产全过程记录可追溯、产地检查和检测结果可查询的 “证码合一” 制, 全面确保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三是实名购买, 加强肥药购销回闭环管理。购买农药、化肥需实名制并出示身份证, 农资店经营业主通过 “肥药两制” 改革数字化管理系统查询到购买人名下的肥药购买量, 如符合购买条件才可出售, 利用数字化改革实现肥药实名制购买全覆盖。同时, 建立农资包装废弃物回收站统一回收肥药使用后的垃圾, 实现肥药购销回闭环管理。通过数字赋能 “肥药两制”, 最终实现源头化肥减量、风险预警管控、精准施肥服务, 减少了源头生态污染。

2.2.3 衢州龙游: “耕地管家” 竞地经营管护

龙游是浙江产粮大县, 为加强耕地后续管护,破解耕地保护碎片化、新垦耕地种植无序化、农业发展 “低散弱” 等问题, 当地创新探索实施 “耕地管家” 模式, 取得了积极成效。

提高管护补助投入并给予信贷支持。龙游打造“耕地管家”, 县国土整治和征收储备中心对新垦造的耕地项目提高了管护投入, 管护期内的种植补助标准由原来的水田每年每667 m21 000 元、旱地每年 每667 m2400 元, 均提高到每年 每667 m22 000 元, 且进一步规定该耕地必须种植粮食作物。通过 “耕地管家” 竞价现场会角逐获得耕地种植经营权的主体还将获得信贷支持和相应种粮奖励扶持。

规定资质严选管护主体。为吸引真正有实力、懂管理、会经营、讲诚信的农业主体, 要求 “耕地管家” 的竞价人必须具备连续3 a 以上的水稻种植经验, 且种植规模不低于0.4 hm2。在管护年限内, “耕地管家” 招募专业团队进行规模化种植和专业化管护, 要在粮食安全、地力提升、设施完善、品牌打造等多方面进行管理和服务。

多种模式引入新型管护主体。一种模式是引导种植大户组建特色农产品专业合作社, 逐步吸纳当地农民成为社员, 流转村内土地整治项目的新垦良田统一由种粮大户种植经营。另一种是项目实施及后续运营一体化总承包的新模式。如在龙游县美丽乡村大花园士元实验区, 农户将乡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区13.33 hm2土地流转给村集体, 由村集体统一流转给正大公司经营20 a 以上, 农户每年按面积享受土地 “流转红利”, 最终实现了 “千亩荒坡变良田、零星耕地连成片” 的目标。

延长管护年限扩大种植面积。如作为首批“耕地管家” 的龙游艺稻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3 家企业竞得总面积2.067 hm2新垦耕地的10 a 种植经营权; 通过对垦造耕地项目统一种植经营, 种粮大户董红专种粮复种面积达3.733 hm2。由于流转时限长久稳定, 且 “田种得好就有钱赚”, 成为“耕地管家” 后, 主体改善农田种植条件和土壤肥力、引进新技术与新稻种的积极性增强, 耕地每667 m2产量可提高30%左右。

龙游县 “耕地管家” 办法, 通过土地经营权统一流转、公开竞价, 配套政府补贴, 实现了善耕者有田种、有钱赚, 也让农民、企业、村集体、政府四方共赢。

2.2.4 金华义乌: 推进农业 “标准地” 改革

2018 年底, 义乌在全省率先开展农业 “标准地” 改革试点, 因地制宜分级分类强化 “标准地”生产功能。将粮食生产功能区认定为一类农业“标准地”, 主要以粮食作物种植为主, 确保至少种植一季粮食作物; 永久基本农田确立为二类农业“标准地”, 重点用于粮食生产, 可种植一年生作物; 一般农田、园地、未利用地等属三类农业“标准地”, 主要种植一年生作物和多年生作物。在保障粮食生产的基础上, 推动一、二类农业“标准地” 向休闲观光农业延伸, 三类农业 “标准地” 向休闲观光农业、畜牧养殖业延伸。

农业 “标准地” 改革在规划引领、有效配置全域生产力要素的基础上, 主要有如下做法: 一是有效流转土地, 使之适应现代农业生产需求。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土地流转平台, 负责农业 “标准地” 的流转收储、招商、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确保了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拿到 “净地” 能实现 “即签即用”。二是设置指标要素, 推动农业高效生产。遵循农业特点, 按照产业类别科学设置 “亩均投入产出、设施装备、安全环保、面积年限、带动效益” 等五项控制性指标, 明确定性和定量参数, 规范管理、全程监督, 让 “好地” 流向 “好主体” 倒逼农业高效生产。如 “面积年限” 指标要求粮食种植面积0.2 hm2以上, 当年生作物流转期限5 a 以上, 以鼓励发展规模农业。三是精准招商选商, 做优农业 “标准地” 产业植入。围绕产业发展实际, 积极对接符合农业 “标准地” 项目产业定位和指标的意向企业, 解决 “谁来种地”的问题。并建立农业 “标准地” 招商项目库储备管理, 汇总储备一批粮油、果蔬、茶叶等农业招商项目。四是做好保障, 多途径维护 “流地” 农民利益。首创 “履约保险” 机制, 由经营主体向保险公司投保, 保险公司保费让利、政府补贴等方式应对农业经营主体经营不善或中途退出导致的土地流转租金不能及时支付情况。并推进 “流地” 农民参加养老保险全覆盖, 义乌 “流地” 农民一次性缴纳基本生活保障金30 096 元, 每人每月可领取513 元养老金, 切实解决了 “流地” 农民的后顾之忧。

推动农业 “标准地” 改革, 其成效一是有助于扩大农地面积。截至2021 年6 月, 义乌市农业“标准地” 面积达64.667 hm2, 粮食播种面积增加了8.667 hm2。有效推动了耕地保护和粮食生产,协同解决了耕地抛荒等 “非农化” “非粮化”、耕地管理经营粗放等难题。二是有助于提高农地产出效益。农业 “标准地” 模式从土地利用、产业布局、经营管理等全方位推进了农业的 “标准化”和 “精细化”, 让农地、设施农用地有效服务现代农业发展, 稳定粮食种植面积, 提升了农业现代化水平, 并通过促进 “美丽田园” 建设等推动乡村旅游提质增效, 带动农民和村集体经济双增收。如义乌佛堂平望水稻农业 “标准地” 项目, 生产经营主体以先进设备和技术提高生产效益, 水稻每667 m2产量可达1 000 kg 以上, 年产可达117.8 万kg, 整个项目仅种植预估年净收入可达100 万元。

2.2.5 温州乐清: 酸化治理打造健康土壤

近年来, 乐清市以国家酸化耕地治理项目为抓手, 积极探索县域耕地质量提升的有效途径, 争创健康土壤样板县。全市累计治理酸化耕地53.6 hm2, 推动超过133.333 hm2耕地地力提升,以酸化治理 “小切口”, 撬动耕地质量 “大发展”,为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摸底数, 定规划。基于全市耕地质量状况的全面摸查, 明确耕地质量的短板为土壤酸化, 坚持问题导向, 积极争取国家酸化治理项目; 统筹考虑项目要求和土壤酸化实际情况, 科学布点采样, 绘制《乐清市酸化耕地空间分布图》, 为酸化治理精准落地提供依据; 叠加酸化土壤分布图和耕地利用现状, 科学谋划治理路径, 编制 《乐清酸化耕地治理工作实施方案》, 划定26.808 hm2酸化耕地治理区, 开展分区施策、精准治酸。全市近3 a 争取国家酸化耕地治理项目资金1 207 万元, 建立酸化耕地治理核心示范方18.2 hm2, 累计实施酸化耕地治理面积53.6 hm2。

出新招、求实效。粮食作物上, 突破传统的石灰治酸方法, 采用无机-有机改良集成技术, 通过土壤改良剂治理土壤酸化, 应用有机肥提高土壤酸缓冲容量, 双管齐下, 改良酸化土壤; 经济作物上, 通过 “酸缓冲容量和地力提升技术、碱性物资精准施用技术和中微量元素平衡施肥技术” 模式, 落实酸化治理措施; 施肥方式上, 加快农业机械化进程, 开展轻简化施肥, 推广无人机喷肥、石灰机械撒施等新路子, 提升工作效率及精准度。近三年, 落实酸化治理试验示范10 个, 集成创新两套酸化耕地治理技术模式, 治理区土壤pH 值平均提升0.2 ~0.5, 治酸成效显著。

严要求、抓落实。强化组织领导, 成立市耕地土壤酸化治理工作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 重点镇 (街) 根据工作实际需要, 配套成立相应的工作小组, 规范采购程序。严格按照招投标程序采购酸化治理物资, 聘请监理机构进行现场监理, 确保物资到位。加强技术指导, 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定期开展巡回指导和技术培训, 开展 “我帮农民建良田” 实践活动, 建设示范样板6 个, 累计举办技术培训班12 期, 培训农户500 人次, 不断提高农民用地养地的积极性。

3 总结与建议

浙江在耕地数量、质量、生态 “三位一体”综合保护工作的实践探索中, 形成了诸多可复制推广的特色做法和典型模式, 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一是以数字化改革统筹耕地数量和质量管控,科学制定监管与激励办法, 夯实各级 “田长” 和耕地巡查员责任, 并以探头遥感监控等数字技术之“技防”, 降低 “人防” 的监督管理成本, 维持耕地生态系统长期稳定与安全。二是依托科研院所和高校, 深化耕地保护和土壤质量提升的技术创新,借助技术迭代升级, 在提高单位耕地粮食产量的同时, 将耕地保护工作与带动农民共同富裕相结合,实施经济可持续的耕地保护策略。三是激发地方创新潜力, 在维持当地耕地数量不减少、质量有提升的前提下, 允许各地发挥基层创新力量, 开展如耕地地力指数保险、“耕地管家” 等新方案、新模式试点, 针对当地土壤现存问题, 因地制宜推进耕地酸化治理、肥药双减等生态污染防治工作, 避免脱离基层实际, 所有政策 “一刀切”。四是借鉴试点地区经验, 渐进推广农业 “标准地” 改革和耕地分时分区管控办法, 借助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和耕地“非农化” “非粮化” 整治, 全域层面科学划分农用地功能, 完善农田基础设施建设, 使现有耕地宜种粮、种好粮, 打通耕地保护成果与粮食安全保障的转化通道, 确保将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猜你喜欢
三位一体酸化巡查
高速公路机电设备巡查模型探讨
昼夜巡查不间断
浅论水平井压裂酸化技术的改造
基于“三位一体”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途径研究
自治区安委会巡查组分赴各市开展巡查工作
论“有趣、有用、有效”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在商务礼仪课程中的运用
浅析高职院校三位一体航空服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安徽中小型水库巡查值守实现GPS定位
海洋酸化或造成2.5亿年前地球生物大灭绝
多菌灵在酸化黑土中迁移性能的抑制